《一年级苏教国标版下教案 21.古诗两首【通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苏教国标版下教案 21.古诗两首【通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21.古诗两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难点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教学模式教具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方法读,背,体,悟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一、导入 1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2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两首诗,就是反映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米来之不易的古诗。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
2、写的。 “锄禾”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1)自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 禾:禾苗。教学步骤(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
3、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一、指导看图 1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样的场面? 2第二首诗正是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二、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 “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三、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
4、之后有什么感想?二、1.粟:小米。泛指谷粒。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教学步骤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现像诗句中的悲惨景象呢?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饿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四、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丰: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 千仓万箱四海:普天下,全中国。 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四、板书设计21.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锄禾日当午,春种一粒粟,汗滴禾下土。秋收万颗子。谁知盘中餐,四海无闲田,粒粒皆辛苦。 农夫犹饿死。课后记领导审阅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