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件 从原子到星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课件 从原子到星系.ppt(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分子世界,1.1,静电现象,1.2,探索更小的微粒,1.3,1.4,宇宙探秘,时间长了,戴在手上的戒指质量变小走进花园,隔很远就能闻到花香,1.1分子世界,铜像被游客摸的水滴石穿最多的手部分,变小了,1.1分子世界,这些现象在我们自然界时刻都在发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物质在一点点的散失。散失的物质小到我们的肉眼无法观测。通过这些现象,有人提出假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前460前370)提出。约2000年之后,阿伏伽德罗验证了这一假说,并进行完善。他定义了这一粒子,把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为分子。,1.1分子世界,1分子:物质是可分的,物质被
2、分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再保持其原有的性质了。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2分子动理论:(1)物体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空隙;,1.1分子世界,(2)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1.1分子世界,(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在引力和斥力。,1.1分子世界,【例1】很多公共场所都张贴着“禁止吸烟”的标志,这是因为公共场所吸烟会造成很多人被动吸烟,造成“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是()A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B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C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D分子之间存在
3、间隙,1.1分子世界,【例2】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1.1分子世界,【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清洁工清扫街道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海绵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1.1分子世界,【例4】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A组成“纳米纸”
4、的分子间没有间隙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1.1分子世界,1摩擦起电:经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明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直尺能吸引纸屑,1.2静电现象,(1)电荷种类: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我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拓展:导体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尖端附近的电场特别强,就会发生尖端放电现象。尖端放电现象,1.2
5、静电现象,(3)物体带电的方法: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用符号Q表示。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1.2静电现象,2验电器:实验室里常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装置。(1)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2)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验电器,1.2静电现象,【例5】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B同种电荷互相吸引,异种电荷互相排斥C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D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所带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大的,1.2静电现象,【例6】在研究静电现象的实验中,发现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中最合理的是()A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异种的电
6、荷B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的电荷C肯定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D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1.2静电现象,【例7】中央电视台的“三星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蜜蜂带负电B蜜蜂带正电C空气不带电D空气带负电,1.2静电现象,【例8】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A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C通信卫星采用硅光电池板提供电能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1.2静电现象,我们已经认识了分子。当我们不要求微粒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分子还可以再分。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
7、个氧原子构成。那么原子是否还可以再分呢?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森发现了比原子还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从而说明了原子是可分的。,1.3探索更小的微粒,1.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且正负电荷数相等;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受原子核吸引,饶核做高速运动。,1.3探索更小的微粒,2.原子核也是可以再分的,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都被成为核子。20世纪60年代,质子和中子又被证明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1.3探索更小的微粒,【例9】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
8、误的是()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1.3探索更小的微粒,【例10】自从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20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是图中的()A西红柿B西瓜C面包D太阳系,1.3探索更小的微粒,【例11】一种质量与质子质量相同(或差不多)的粒子是()A中子B电子C原子D核子,1.3探索更小的微粒,1.从“天圆地方”到“地圆说”:在古代人看来,自己生活的地方是一块平坦的土地,天空似乎是一个圆形屋顶,这就是“天圆地方说”。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
9、斯第一次提出了地球这一概念。公元前2世纪,埃拉托色尼利用几何法论证了地球是圆形的。但是数理推算、理论论证不足以让大多数人信服,直到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完成,才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圆说”。天圆地方,1.4宇宙探秘,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1.4宇宙探秘,2.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公元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球为宇宙中心的“地心说”。由于这种学说,符合神权统治的思想,因此得到了当时教会的支持。在随后的1400多年里,很多人都相信这一观点。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创了科学史上的新时代。日心说的主要观点:地球是圆形的;地球在运动,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
10、是不动的,而且在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1.4宇宙探秘,3.现代天文学: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的天体结构,由若干个星系组成。我们所在星系为银河系的太阳系,太阳系有一颗恒星太阳,有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围绕行星转动的星体叫做卫星,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太阳系八大行星,1.4宇宙探秘,【例12】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是()A太阳B金星C火星D月球,1.4宇宙探秘,【例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太阳活动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C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没有卫星D太阳是银河系中唯一的恒星,1.4宇宙探秘,【例14】目前航天飞船的飞行轨道都是近地轨道,一般在地面上方300km左右的轨道上绕地飞行,环绕地球飞行一周的时间约为90min左右若飞船在赤道上空飞行,则飞船里的航天员在24h内可以看到的日落次数最接近()A2次B4次C8次D16次,1.4宇宙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