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历史典故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历史典故最新.doc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成语历史典故成语历史典故1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斗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冲突,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化而大胜。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战胜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熬煎,回国后立志
2、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与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最终灭掉吴国。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恳求,带兵战胜了山戎国的侵扰;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恳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战胜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专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今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
3、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万。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吩咐,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吩咐。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特长死。吴王连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旧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胡服骑射
4、: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非常敏捷,便确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逼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恳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战胜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成语历史典故2
5、箕山之节箕山是古代传闻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山之操”。典出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颍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后因“箕山之节”谓隐居不仕的节操。西汉末年,小有才气的薛方一度担当郡椽祭酒,朝廷多次想起用他,他都不愿离开。后来,王莽用豪华大车高标准去迎接薛方。薛方客气地谢绝使者说:“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
6、之节也。”二竖为虐春秋时鲁成公十年(前581年),在位十九年的晋国国君晋景公突然得了重病。宫中的御医看到病势很凶,又吃不准是什么病,一个个手足无措,没人敢下药。晋景公的太子、后妃、文武群臣都非常焦急。这时,大夫魏锜的儿子魏相来见景公,说:“我知道秦国有位名医名叫高缓。他是神医扁鹊的门徒,对各种疾病都很有探讨,尤其擅长医治各种疑难杂症,现在是秦国的宫廷御医。要想治好大王的毛病,非此人不行,大王为什么不派人去请他呢?”在场的几个文武官员听了,非常惊异,说:“现在秦晋不和,秦国成了我们的敌国,怎么会肯派良医来给大王治病呢?”魏相回答说:“体恤彼此间的灾患,可以改善邻国之问的关系,使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
7、谐起来。我情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前往秦国,劝服秦桓公派高缓前来为大王治病。”晋景公听了非常兴奋,马上派魏相前往秦国,请秦桓公派高缓前来为自己治病。于是,魏相当日便整理行装,星夜赶往秦国。几天后,魏相来到秦都咸阳,向秦桓公说明来意。秦桓公起初不答应,魏相便给秦桓公分析利弊,说明秦晋和好的重要性,并指出晋国派他前来求医,正表示晋国情愿和秦国和好。秦国也正可利用这一契机,和晋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秦桓公见魏相言辞恳切,句句在理,便同意了,并叮嘱高缓星夜随魏相赶赴晋国。魏相和高缓还未到达晋国,一天晚上,晋景公突然做了一个怪梦。在梦中,他见到两个竖子(小孩)从鼻孔中跳出来,一个说:“高缓是当今最出名的医生,
8、他用药很有一套,我俩必定会受到损害,我们怎样才能逃过这场灾难呢?”另一个小孩不以为然地说:“怕什么,我们只要躲到盲的上面,膏的下面(我国古代医学把心尖瓣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育,认为这是药力无法达到之处),他就奈何不了我们了。”两个小孩商议了一会,又从鼻孔中钻了进去。忽然,晋景公觉得胸中一阵剧痛,不由醒了过来,但梦中的情景仍宛若在目。其次天,魏相带着高缓来到宫中。高缓给晋景公诊脉作了检查,说:“大王的病灶在育之上,膏之下,针灸达不到,药力不能及,没法治了,请大王谅解。”晋景公听了,叹了口气说:“你所诊断的状况,正和我昨夜的梦境相同,你真是名副其实!”于是,晋景公下令送给高缓一笔厚礼,派人把他送
9、回秦国。过了不久,晋景公果真不治而亡。后来,“二竖为虐”这一典故,用来形容病情危重,不行救治;用“二竖”来指代病魔。公车上书典出史记滑稽列传。汉武帝时的东方朔,遍观博览,见多识广,天文地理无不通晓,而且为人幽默风趣,行为不拘礼节。武帝召他谈论古今,他旁征博引,令武帝特别满足。到了吃饭时间,武帝与他一同进餐,吃完之后他把所剩酒肉全部带走,以致弄得衣服脏污不堪。武帝赐他丝帛,他也毫不推辞地接受下来。东方朔用巨财娶长安美女为妻,而且不到一年就更换一个,当时人都称他为“狂人”。但东方朔说:“我是在朝廷中避世,聪慧人避世于朝廷,而不必都隐居于深山之中。”东方朔以此作为自己持身处世的策略,反映了他的才智。
10、伴君如伴虎,帝王身边为是非之地,稍有不慎就会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罹上大祸。东方朔以“狂人”的形象处武帝之侧,表现出他对世事、形势的了如指掌,与孔子所讲的“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市”的处世哲学也相一样。当时,东方朔入长安以博取武帝的留意,就实行了别出心裁的方式。根据当时的规定,上书朝延要经公车(官名)转交。东方朔初 到长安上书,用了三千块奏牍(木板) ,公车派两名精壮之士才能牵强搬动,武帝连续读了两个月才读完。此举果真引起武帝的留意,并委任其为郎官。后来,“公车上书”这一典故,用来指向帝王上书,以求得任用。丹霞烧佛典出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唐朝宪宗元和年间,自然禅师云游四方。“自然”是丹霞的法名,
11、当时他投奔马祖时,还未参礼,便骑坐在圣僧塑像颈上,马祖说:“我子自然。”由此丹霞也称为“自然法师”。有一年冬天,自然法师来到了洛阳城南的龙门香山惠林寺,相识了寺里的伏牛和尚。两人一起诵经参禅,修行悟道,非常融治。一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丹霞和伏牛两人一起坐禅。坐禅完毕,手足都已冻僵了。丹霞想,天这么冷,该找点木头来烤火。但庙宇中没别的木头,只有木佛。于是,丹霞搬出一尊木佛来,点上火,与伏牛二人相对而坐,烤火取暖。庙宇的院主闻到异样的烟火味,找寻过来,见两个和尚竟在烧木佛烤火,便大声呵斥:“为什么烧我的木佛?”丹霞一边用小棍子拨着火,一边说:“我是在烧佛骨取舍利子呢!”院主说:“木佛哪来舍利子
12、?”丹霞说:“既然没有舍利子,再取两尊来烧。”院主气得无话可说。在一般佛教徒眼里,烧木佛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但在丹霞看来,烧的只是木头,并无过错。高僧烧佛像,可见得道之人,不拘泥于形式。只要佛在心中,率真地依照本性行事,并不违反佛教教义。后来,“丹霞烧佛”这一典故,用来形容人蔑视成法,行为放纵。杯水车薪典出孟子告子上。孟子告子上: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械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从前,有个樵夫砍柴回家,天气燥热,他推了满满的一车柴草来到一家茶馆门前。在屋里刚坐下喝了一会茶,就听见外面有人高喊:“不好了,救火啊!柴车着
13、火了!”樵夫马上起身,端起茶杯就冲了出去。他把茶杯里的水向燃烧的柴车泼去,然后再跑回去,盛了满满一杯水,想要灭火,但再跑出去时,柴草已化成灰烬。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后比方力气太小,解决不了问题。无愁天子典出北史齐本纪下。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出了个昏庸无能、不理朝政的君主高纬。高纬即位以后,脑子里想的根本不是如何治理国家。他要的只是吃喝玩乐。高纬懂得点音乐。他在玩得开心至极之时,亲自动手谱了首曲子,称为“无愁之曲”。身旁的大臣们一齐赞扬。高纬于是更加兴奋,便命人拿来琵琶,自己亲自操着,边弹边唱。宫中的人都跟着合唱起来。参唱的人越来越多,竟达数百人;歌声越来越高,传遍皇宫内外。这一
14、幕,在宫中反复上演。那时,北齐的内忧外患日趋严峻,国家已经奄奄一息。而一国之君主尽然还这样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自顾寻欢作乐,于是,民间讥讽高纬是“无愁天子”。不几年,北齐便灭亡了。后来,“无愁天子”这一典故,用来比方昏君。成语历史典故3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东汉名将马援,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窦马村)人。从小就胸怀大志,他准备到边疆去发展畜牧业。马援长大以后,当了扶风郡的督邮。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长安。半路上,他觉得犯人怪可怜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为此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
15、地主,把自己积攒的财产、牛羊,都分送给他的兄弟、挚友。他常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决;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后来,马援成了东汉出名的将领,开国功臣之一,为光武帝立下了许多战功。成语历史典故4三户亡秦典出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夫起义爆发后,楚将项燕的后代项梁和他的侄子项羽也在会稽起兵伐秦。各地农夫起义此起彼伏,秦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不久,陈胜领导的农夫起义军战斗失利,陈胜战死。而项梁率领的起义军在斗争中势力发展很快,并逐步汇合各路起义军,屡破秦朝的城池,声威大振。这时,年过七旬的居鄛(今安
16、徽省铜城)人范增也投入了项梁的起义军,成为项梁的得力谋士。范增平常深居简出,喜好研读兵书,很有计谋。他给项梁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秦朝大势已去,推翻秦朝的统治,夺取天下的日子已经不远。他对项梁说:“最近陈胜率领的起义军遭到大败,是天经地义的。因为他不拥立楚王的后代,却独立为王,所以他的事业不能许久。当时秦国灭掉六国,楚国最无辜。自从楚怀王访问秦国被扣留客死他乡后,楚国人至今仍深深地思念他,时刻都想为他报仇雪恨。所以阴阳家楚南公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楚国人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也还是要报仇雪恨的,将来推翻秦朝的肯定是楚国人。如今你在江东举起反秦义旗,楚国人蜂拥而来归附你,就是因
17、为你们项氏世世代代都是楚国的将领,能够再立楚王的后代为王,重建楚国。”项梁觉得范增言之有理,听从了范增的计策,在民间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昭心。当时,昭心正在为别人放牛,项梁便拥立他为楚王,仍旧称他为“楚怀王”,以顺应老百姓的愿望,借以获得其他起义军和广阔民众的拥护。项梁死后,项羽成为这支义军的首领,自称西楚霸王,范增成为项羽的谋士,项羽称范增为“亚父”。范增为项羽出谋划策,击败了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出了大力。“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得到了应验。后来,“三户亡秦”这一典故,用来形容报仇雪恨、抗暴复国的坚毅决心和意志。成语历史典故501、愚公移山“愚公移山”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它在中国家喻户
18、晓。这个故事记载在列子中。列子是公元前四、五世纪一名叫列御寇的哲学家写的书。故事说,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岁了。他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人们进进出出特别不便利。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说:“这两座大山,拦住了咱们家的门口,咱们出门要走很多冤枉路。咱们不如全家出力,移走这两座大山,大家看怎么样?”。愚公的儿子、孙子们一听,都说:“你说得对,咱们明天起先动手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觉得搬走两座大山太难了,提出反对看法说:“咱们既然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为什么不能这样接着生活下去呢?况且,这么大的两座山,即使可以一点点移走,哪里又放得下这么多石头和泥土?”愚公妻子的话立
19、即引起大家的争论,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最终他们一样确定:把山上的石头和泥土,运输到海里去。其次天,愚公带着一家人起先搬山了。他的邻居是一位寡妇,她有一个儿子,才七八岁,听说要搬山,也高兴奋兴地来帮忙。但愚公一家搬山的工具只有锄头和背篓,而大山与大海之间相距遥远,一个人一天来回不了两趟。一个月干下来,大山看起来跟原来没有两样。有一个老头叫智叟,为人处事很精明。他望见愚公一家人搬山,觉得非常可笑。有一天,他就对愚公说:“你这么大岁数了,走路都不便利,怎么可能搬掉两座大山?”愚公回答说:“你名字叫智叟,可我觉得你还不如小孩聪慧。我虽然快要死了,但是我还有儿子,我的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始终传下
20、去,无穷无尽。山上的石头却是搬走一点儿就少一点儿,再也不会长出一粒泥、一块石头的。我们这样每天搬,月月搬,年年搬,为什么搬不走山呢?”自以为聪慧的智叟听了,再也没话可话了。愚公带领一家人,不论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贪黑挖山不止。他们的行为最终感动了上帝。上帝于是派遣两名神仙到人间去,把这两座大山搬走了。但是愚公移山的故事始终流传至今。它告知人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胜利。02、后羿射日世界年轻时,天空曾一齐出现十个太阳。他们的母亲是东方天帝的妻子。她常把十个孩子放在世界最东边的东海洗澡。洗完澡后,他们像小鸟那样栖息在一棵大树上,因为每个太阳的中心
21、是只鸟。九个太阳栖息在长得较矮的树枝上,另一个太阳则栖息在树梢上,每夜一换。当黎明预示晨光来临时,栖息在树梢的太阳便坐着两轮车穿越天空。十个太阳每天一换,轮番穿越天空,给大地万物带去光明和热量。那时候,人们在大地上生活得特别华蜜和谐。人和动物像邻居和挚友那样生活在一起。动物将它们的后代放在窝里,不必担忧人会损害它们。农夫把谷物堆在田野里,不必担忧动物会把它们劫走。人们按时作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美满。人和动物彼此以诚相见,相互敬重对方。那时候,人们感恩于太阳给他们带来了时辰、光明和快乐。可是,有一天,这十个太阳想到要是他们一起周游天空,确定很好玩。于是,当黎明来临时,十个太阳一起爬上车,
22、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这一下,大地上的人们和万物就遭殃了。十个太阳像十个火团,他们一起放出的热量烤焦了大地。森林着火啦,烧成了灰烬,烧死了很多动物。那些在大火中没有烧死的动物流窜于人群之中,发疯似地找寻食物。河流干枯了,大海也干枯了。全部的鱼都死了,水中的怪物便爬上岸偷窃食物。很多人和动物渴死了。农作物和果园枯萎了,供应人和家畜的食物也断绝了。一些人出门觅食,被太阳的高温活活烧死;另外一些人成了野兽的食物。人们在火海里挣扎着生存。这时,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叫做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他看到人们生活在苦难中,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于是,后羿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
23、,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他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开了万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太阳被射落了。后羿又拉开弓弩,搭上利箭,嗡地一声射去,同时射落了两个太阳。这下,天上还有七个太阳瞪着红彤彤的眼睛。后羿感到这些太阳仍很焦热,又狠狠地射出了第三枝箭。这一箭射得很有力,一箭射落了四个太阳。其它的太阳吓得全身打颤,团团旋转。就这样,后羿一枝接一枝地把箭射向太阳,无一虚发,射掉了九个太阳。中了箭的九个太阳无法生存下去,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他们的羽毛纷纷落在地上,他们的光和热一个接一个地消逝了。大地越来越暗,直到最终
24、只剩下一个太阳的光。可是,这个剩下的太阳胆怯极了,在天上摇摇摆晃,慌惊慌张,很快就躲进大海里去了。成语历史典故6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挚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挚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望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究竟不自由,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挚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缘由。乐广心里想:“酒杯里肯定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挚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挚友那里去,把这事说明给他听。这人明白了缘由以后,病就立即
25、好了。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篇5:伯乐相马传闻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探讨特别精彩,人们便遗忘了他原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始终到现在。一次,伯乐受楚王的托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简单,须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焦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细致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觉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非常艰难
26、。伯乐对马一直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似乎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推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一般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一般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坚决果断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子。”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嘹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
27、您带来了,请细致观看。”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兴奋,说:“我信任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伯乐说:“这的确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细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细心喂养,不出半个月,肯定会复原体力。”楚王一听,有点半信半疑,便命马夫不遗余力把马喂好,果真,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了。成语历史典故7原指残害灭亡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疼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三人(
28、宝钗、李纨、探春)只是取笑之谈,说了笑了一回,便仍谈正事。探春因又接说道:“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肯定的人来,既有很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好像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全部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整理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成语历史典故8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又易之。释义形容写的诗文通俗明白,浅显易懂。故事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生前曾多次整理自己的诗作。他在白氏集后记中
29、说,自己的诗文有七十五卷,大小诗共三千八百四十首。在唐代诗人中,他诗作的数量可算是名列前茅了。白居易字乐天,青年时代家境贫寒,对社会主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八岁那年中进土,又经过一次考试,当了一名小官。后来官当得大了,可是因得罪了权贵,被贬到江州当司马,最终,他官至刑部尚书。白居易认为诗必需便于世人理解和记忆。所以,他总是使自己的作品风格和语言深化浅出,平易通俗,让人们乐于接受。据说,他的新诗要让老妇人也能理解。者妇人说理解了,他才定稿抄录出去;老妇人说不理解,他就进行修改,直到老妇人说理解了方才罢休。一次,他家的老保姆向他讲解并描述了一个她亲眼看到的一件事:一天她上街,听见有人
30、在凄凄惨惨地哭泣,便连忙走上前去。只见一个衣着朴实的妇女抱着两个孩子;身旁一辆马车上,有位将军模佯的人紧锁着浓眉。那将军对家丁低声说了几句话后,家丁便从妇女环里强行夺走了孩子。那两个孩子哭喊着妈妈,妇女肝肠寸断地叫喊着孩子的名字。随着一声鞭响,马车带着哭喊妈妈的两个孩子远去,那妇女边追边喊,最终哭倒在车轮扬起的尘埃里。老保姆和几个路上的人,抓紧上前搀扶起妇女。经过询问才知道,马车里是她当大将军的丈夫,新近因破敌有功,得到朝廷赏赐的二百万钱,于是在洛阳新娶了一个妙龄歌女,而抛弃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刚才是夺走了她的两个孩子。白居易依据这一活生生的事实,写成闻名的诗篇母别子。写完后,白居易对老保姆说:
31、“这类诗,假如街市上的人听不明白它的意思,那末写了也没有意思。我且读给你听听。”说罢,他将诗缓缓地念了一遍。老保姆一边听一边点头,竟然全听懂了,白居易这才定稿。成语历史典故9战国时,赵国丞相张孟谈拜见晋国智伯后出来时,在军营门外遇见智过。智过入见智伯说:“韩、魏二国唯恐办法要变。”智伯问:“为什么?”智过说:“我在军营门外遇见孟谈,看他表情矜持,举止高傲。”智伯自信的说:“不会这样,我与魏桓子和韩康子隐私约定攻下赵国后,三分赵国土地,他们肯定不会欺瞒我,你可千万不要将此话说出”智过不放心,又去拜见韩、魏二主,回来后再次劝智伯说:“二主表情不对,心思变了,肯定是背叛了您,还不如马上杀掉他们,以绝
32、后患。”智伯说:“他们的军的队驻扎晋阳三年了,一朝行动,即能得利,那里会有别的企图,你切莫再提此事了。”智过说:“不杀二主,那就更亲近他们吧。”智伯问:“怎么亲近?”智过说:“魏桓子的谋臣叫赵吉,韩康子的谋臣叫段规,此二人都是能变更他们君王办法的幸臣。您可以与这二位约定,攻下赵国,就给他们二位每人万户的封赏。若如此,韩、魏二主就不会变心,您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土地了。”智伯说:“攻下赵国后三分其地,现在再给这两个人各万户的封赏,那我所得的土地就太少了,这不行。”智过见晋君既不接受他的计策,也不听从他的劝说,于是就离开军营,改姓辅氏,隐居不知所终了。张孟谈回去后,见赴襄子就说:“我在军营门外遇到智
33、过,看来他怀疑我了,他从智伯那里出来后就改姓换名。今晚若是不动手,则必留后患。”于是赵襄子即派张孟谈去见韩、魏二主,约定夜晚动手,杀掉守堤的官吏,决堤淹智伯的军营。智伯的军的队在水中一片混乱,韩、魏之军分从两翼攻击,赵襄子率军从正面进攻,大败智伯军。智伯被活捉后处死,国家就被分,族人因受株连,全部被杀。成语历史典故10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方读书勤奋。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其次遍,驾驭了它的基本要点。接
34、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化探讨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运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虚心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驾驭易的文与质了。”成语历史典故11愚公啊,你为何要如此愚?人们都以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你为榜样,但我可就要好好说你一通了。王屋山和太行山本就是随着地质形成而亘古存在的山脉,你又怎么能为了一小部分人的便利而随意毁坏森林呢?人类应当敬畏自然,而不行随意破坏。当这两座大山被移开,那生活在这里的飞禽鸟兽、花草树木又该怎么办呢?你这简直是严
35、峻破坏了它们原本稳定的生活,破坏了这里固有的生态环境,破坏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你莫非还不知错吗?再者说,你当年轻易作下的错误确定,为何又要让你的子孙后代遭遇移山之苦呢?即使交通不便你们完全可以搬出大山,又为何要特立独行呢?成语历史典故12汉高祖之弟刘交被封为楚元王后,对穆生、申公等人非常尊敬。穆生不喝酒,元王每次设酒宴,都会特地为穆生打算甜米酒。等到其子王戊继位,起先还设甜米酒,到后来就慢慢忘了。穆生回到家说:“我该隐退了,不设甜酒,说明楚王对我已不在意了,我若还不离去,说不定有一天楚兵会把我抓住,腰斩于市呢。”于是就自称有病,闭门不出。申公与白生强拉他去参与酒宴,劝他说:“你莫非遗忘先王待我
36、们的恩情了吗?如今楚王偶失小礼,你怎么能这样计较呢?”穆生说:“周易上说:知几是神人几的意思是事物的微小改变,这是推断吉凶的先兆。君子见到几,就应有行动,一天也不能拖延。先王礼遇我们三人是为了宏扬道义。如今楚王忽视我们,是因为他遗忘了道义,遗忘了道义的人,怎能与他久处呢?我哪里是为了一点点的小礼节?”于是借口有病而离去。申公、白生留了下来。后来,王戊渐渐骄横残暴。二十年之后,因同薄太后私下勾结,被削去东海薛郡,后又图谋反叛,申公、白生是二人进谏,楚王根本就不听,二人悲观地离开楚王,隐逸他地去了。成语历史典故13七擒七纵(诸葛亮)释义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
37、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方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语出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用法联合式;作分句、状语;比方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例句 那敬德鞭无虚举,举无不中。你便要一冲一撞,登时间早将你。(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成语故事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值大功告成打算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战胜的散兵来攻击蜀军。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英勇,意志坚毅,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敬佩他,因此确定把他争取过来。孟获虽然英勇,但不擅长用
38、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英雄,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孟获不服这次失败,高傲地加以拒绝。谙葛亮也不牵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孟获观看得很细致,他发觉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假如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诸葛亮也不作说明,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孟获回去后,得意忘形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
39、兵,军营的布置状况也已经看清晰,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当天夜里,孟获选择了五百名刀斧手,静静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兴奋,以为胜利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全部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遇到对岸射来的箭马上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旧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
40、后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慈爱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说明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需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但时间一长。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孟获接连战胜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吩咐,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在这种状况下,孟获最终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
41、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原委怎么办。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成语历史典故14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攻击战略;也比方男女私通。多比方暗中进行活动;常跟“明修栈道”连用。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渡陈仓之计。”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此处群山环绕,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视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退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
42、攻击。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主动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卫,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战胜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一个“明修”,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喜闻乐见的佳话。成语历史典故15单骑救主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战胜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宫前来报仇。刘备的三千人马走到当阳县,突然被曹兵截住,战到天明才摆脱曹兵的追逐,护卫刘备家小的赵云发觉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回乱军中找寻。赵云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在一截断墙后面的枯井旁找到糜夫人母子。糜夫人
43、说:见到将军阿斗有救了,我死而无恨!说完,趁赵云不留意跳井身亡。这时曹兵向这边杀来,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了夫人,连忙抱起阿斗往外冲。曹将杀来,战三回合,被赵云杀死。没走多远,又碰上曹将张镉,战十余回合,赵云夺路而走,不料连人带马落入陷井。张镉挺枪来刺,突然赵云的马平空一路,跳出陷井,张镉吓得一个劲后退。赵云力战众将,威猛威猛。正在山上观战的曹操见赵云势不行挡,传令肯定要活捉。赵云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最终将阿斗交给了刘欲擒故纵欲擒故纵的意思:擒:捉;纵:放。有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欲擒故纵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十六计。原文为:“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
44、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译义:逼迫敌人无路可走,它就会反扑;让它逃跑则可减弱敌人的气概。追击时,跟踪敌人不要过于逼迫它,以消耗它的体力,瓦解它的斗志,待敌人士气懊丧、溃不成军,再捕获它,就可以避开流血。根据易经需卦的原理,待敌人心理上完全失败而信服我,就能赢得光明的斗争结局。有同名电影欲擒故纵。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大人这里还不要就答应他,放出一个欲擒故纵的手段,然后许其成事。”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冲突。上,“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事实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把敌人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舍命反扑。
45、不如短暂放松一步,使敌人丢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扰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旁边,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假如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方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确定对孟获实行“攻
46、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你,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全部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挡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流偷渡过河,并攻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抗拒,于是相约倒戈,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释放。以后孟获又施了很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终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最终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今,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两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图谋反篡位。晋朝名将石勒闻讯后,准备歼灭王浚的部队。王浚势力强大,石勒恐一时
47、难以取胜。他确定采纳“欲擒故纵”之计,麻痹王浚,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珍宝珍宝,敬献王浚。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拥护他为天子。信中说,现在社稷衰败,中原无主,只有你威震,有资格称帝。王子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说得王浚心里喜滋滋的,信以为真。正在这时,王浚有个部下名叫游统的,伺机谋叛王浚。游统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却杀了游统,将游统首级送给王浚。这一着,使王浚对石勒肯定放心了。公元314年,石勒探听到幽州遭遇水灾,老百姓没有粮食,王浚不顾百姓生死,苛捐杂税,有增无减,民怨沸腾,军心浮动。石勒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幽州。这年4月,石勒的部队到了幽州城,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来拥护他称帝,根本没有打算应战。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将士捉拿时,才如梦初醒。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纵”之计,身首异处,美梦成了泡影。孺子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