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检修作业指导书.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917449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DOC 页数:132 大小:58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触网检修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接触网检修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接触网检修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触网检修作业指导书.doc(1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接触网检修作业指导书(1) 整体吊弦检修作业指导书检修作业指导书部 件整体吊弦作业项目整体吊弦检修作业作业人员高空作业人员序号作业步骤作业标准技术标准安全卡控点1作业准备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2完成安全措施做好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完成安全措施后,通知各作业组开工。3测量检查测量吊弦偏移A把线坠挂在承力索吊弦线夹处,记下线坠在地面的投影。B把线坠挂在接触线吊弦线夹处,记下线坠在地面的投影。C用钢卷尺量出两投影间的距离H。D用钢卷尺量出吊弦的长度L。E计算出吊弦的偏移E=H/L。F利用安装曲线图查出当时温

2、度的吊弦偏移值,比较计算的E值是否符合标准。吊弦状态检查吊弦是否过松或过紧。吊弦线本体状态检查吊弦线有无断股、散股、烧伤。接触线吊弦线夹检查接触线吊弦线夹是否倾斜。承力索吊弦线夹检查承力索吊弦线夹是否倾斜。线鼻子检查线鼻子是否倾斜。载流环检查吊弦载流环与接触线夹角是否过小。调节螺栓检查调节螺栓是否损坏、紧固情况、是否可以进行调节。螺栓力矩紧固用力矩扳手检查各部螺栓紧固是否符合标准。吊弦间距标准值:设计值。安全值: 160km/h及以下区段12m。限界值:160km/h及以下区段15m。相邻吊弦高差标准值:相邻吊弦高差10mm。安全值:V12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50mm;120km/hV1

3、6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20mm。限界值:同安全运行值。4吊弦偏移超标调整A用小绳固定承力索与接触线间距。B松开接触线或承力索吊弦线夹。C根据吊弦偏移值E调整吊弦到符合要求的位置。D复测接触线高度。E紧固后涂导电膏。F拆除小绳。标准值:在无偏移温度时处于铅垂状态。安全值:在极限温度时,顺线路方向的偏移值不得大于吊弦长度的1/3。限界值:同安全运行值。接触线与承力索同材质时,则吊弦在任何情况下均处于铅垂状态。5吊弦过松或过紧调整可调整体吊弦:松开调节螺栓,调整吊弦到合适长度。整体吊弦:更换,方法如下:A拆除原吊弦,用2.0铁丝模拟测出长度。B制作吊弦:a、根据预制计算单和吊弦部件图、整体吊弦

4、类型领取材料。b、将吊弦线穿过压接套环,在线的终端形成一个环后,再将线头穿回压接套环,并拉出。c、测量压接套环外的直线长度(200mm),做上标记。d、在这个位置上,轻压压接套环的回头侧,将压接套环固定在该位置。e、拿一个心形环固定在载流环弯曲处,将线和压接套环置于压接槽内,压接套环紧靠导向板,并处于压模相对中心的位置。f、拉紧线尾,使线套按顺时针方向紧固在心形环上,在此过程中,导向板起着终点档板的作用。压接套环两端应对称。h、检查两线在压接套环中是否互相密贴,确认后,启动冲压(在液压操动阀门单元的控制阀门;在手动压接钳,用控制杆关闭压模)。i、使用液压设备时,通过启动控制阀门(打开手动压接钳

5、)打开压接槽,取出心形环。j、压接完一个心形环后,测量吊弦线切割的长度,在切割处两边缠捆胶带,以防吊弦线散股,再用断线钳切断吊弦线。k、按上述第一个心形环制作程序制作第二个心形环。l、复核吊弦长度。m、在载流环线头上安装线鼻子,心形环和线鼻子的排列方向 n、固定线鼻子在压接钳口位置,压接第一个压痕和第二个压痕。o、重复上述程序固定压接另一头的线鼻子,并注意线鼻子的相对位置。 C安装吊弦:a、在承力索处涂抹适量导电膏,将承力索吊弦线夹线安装在承力索上,并在承力索和线夹中间安装线卡子,用扭矩扳手拧螺母至设计力矩,同时按要求安装防松垫片。 b、将接触线吊弦线夹与接触线接触部位涂抹适量导电膏,并将其卡

6、住接触线沟槽,用扭矩扳手拧螺母至设计力矩,同时按要求安装防松垫片。c、拆除铁线。吊弦状态1吊弦的长度要能适应在极限温度范围内接触线的伸缩和弛度的变化,否则应采用滑动吊弦。2整体吊弦:吊弦预制长度应与计算长度相等,误差应不大于2mm。吊弦截面损耗不得超过20%。6吊弦线出现断股、散股、烧伤等本身缺陷调整更换吊弦。7接触线吊弦线夹倾斜调整松开接触线吊弦线夹,用接触线扭面器扭正接触线面(方法见接触线检修工艺),然后紧固接触线吊弦线夹。吊弦线夹状态吊弦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铅垂状态,曲线处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8承力索吊弦线夹倾斜调整用小绳固定承力索与导线间距,松开承力索吊弦线夹,调正后紧固。9线鼻子倾

7、斜可能引起打弓调整松开接触线吊弦线夹调整至顺线路方向45度角以上。10吊弦载流环与接触线夹角过小调整松开接触线吊弦线夹紧固螺母,调整载流环与接触线角度。载流环吊弦载流环与接触线夹角不得小于30。11调节螺栓损坏、不能进行调节调整更换调节螺栓。12各部螺栓紧固力矩调整按螺栓紧固力矩标准紧固各部螺栓。各部位螺栓紧固按标准执行。13参数复测复测各部技术参数,符合技术标准。14办理收工手续工作领导人确认各作业组工作结束,人员机具均已撤至安全地带后,通知监护人员撤除地线及其它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安全措施撤除后,通知驻站联络员申请消除停电作业命令和线路封锁命令。工作领导人召开收工会,办理收工手续。15

8、填写检修记录按照当天检修情况填写检修记录。(2) 两跨式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指导书检修作业指导书部 件中心锚结作业项目中心锚结检修作业作业人员高空作业人员序号作业步骤作业标准技术标准安全卡控点1作业准备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2完成安全措施做好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完成安全措施后,通知各作业组开工。3测量检查测量中心锚结线夹处的接触线弛度。A 测量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H1 B 测量该中心锚结线夹处两侧吊弦的高度H2,H3 C 弛度为H。H=H2-H1,H=H3-H1,该弛度应为负值。检查中心锚结绳受力状态

9、。A 检查接触线中心锚结绳受力是否均匀B 检查接触线中心锚结绳、承力索中锚绳有无补强、接头情况。检查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状态A 检查接触线中锚线夹有无偏斜。B 检查接触线中锚线夹内线索有无烧伤检查钢丝卡子状态。检查钢线卡子安装状态,相互间距是否符合要求。测量隧道内线索距地安全距离。螺栓紧固力矩用力矩扳手对线夹螺栓进行复核检查。中心锚结绳范围内接头情况1 承力索中锚跨距范围内不得有承力索接头或补强;接触线中锚跨距范围内不得有接触线接头或补强。2中心锚结绳范围内不得安装吊弦和电联结器;接触线中心锚结绳不得侵入吊弦和电联结范围内;当中锚绳两端距相邻的吊弦或电联结距离小于2m时,应拆除。4调整5中心锚结

10、绳状态中心锚结接触线辅助绳两侧弛度不均:A 首先测量该中心锚结接触线线夹处的接触线高度是否符合技术标准。B 根据测量值,确定调整的位置。需调整时,将辅助绳松弛的中心锚结线夹打开,一人抽拉辅助绳头,当两侧辅助绳弛度达到一致时停止抽拉,另一人用扭矩扳手将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扭至设计要求力矩即可。C对该处中心锚结接触线线夹处高度进行复测。接触线中心锚结绳存在断股或散股现象:更换接触线中心锚强绳。 具体更换步骤如下:A 在要更换的中心锚绳处,在承力索及接触线中锚线夹附近打上紧线器,并通过手扳葫芦将导链拉紧受上力,使接触线中锚绳松弛。B两边锚结绳充分松弛后,拆除中心锚结绳,并在承力索上与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

11、相对位置做好标记。C将预制好的中心锚结绳在相应做好的地方进行安装,并保证该处接触线的高度高于两侧吊弦0-20mm。中心锚结绳受力状态中心锚结线夹辅助绳两边张力相等,不得松弛或高度低于接触线。中心锚结绳的弛度中心锚结绳的弛度应等于或略高于该处承力索的弛度,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在其垂直投影与线路钢轨交叉处,应高于接触线300mm以上。钢丝卡子状态3.4.1接触线辅助绳中锚线夹侧安装2个钢线卡子,穿向为相互倒置,钢线卡子间距100mm,与承力索连接侧各安装3个钢线卡子,相互倒置安装,间距为100mm。3.4.2 软横跨防窜型中锚,在悬吊滑轮两侧各安装2个钢线卡子,相互倒置安装,间距为100mm,钢线

12、卡子距悬吊滑轮均为200mm。 6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超标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低于标准:A用4.0mm 铁线将距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外测300mm 的接触线吊起,使接触线中心锚结绳充分松驰,然后松开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B根据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原导线高度值和悬挂点导线高度的差值向外移动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并紧固螺栓。C测量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导线高度,不符合要求时按以上步骤重新调整直至符合标准。最后拆除铁线。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高于标准:准备工作同上,根据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原导线高度值和悬挂点导线高度的差值向内移动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并紧固螺栓。中心锚结线夹处的接触线高度中心锚结线夹处

13、的接触线高度比两侧吊弦点高出0-20mm。7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状态中心锚结线夹偏斜:用一个扭面器首先卡在接触线偏磨起始位置。用另一个扭面器卡在偏磨接触线的偏磨面上距第一个扭面器200300mm 处。将第一个扭面器固定不动,根据接触线偏磨方向和偏磨程度旋转另一个扭面器180左右。松开两个扭面器使接触线处于无外力状态,观察接触线线面情况(如果一次调整不到位,重复动作直至接触线面符合要求为止)。对接触线偏磨的另一端采取同样方法进行校正。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状态接触线中锚线夹安装应牢固、端正、不打弓。在直线上应保持铅垂状态,在曲线上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8螺栓紧固力矩各部位螺栓紧固按标准执行。紧固力矩

14、按标准值进行紧固(标准值见附表)。9参数复测复测各部位参数,符合技术标准。防窜式中心锚结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3.8.1 防窜绳两端固定线夹的设置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3.8.2 接触线中心锚结绳检修标准同防窜防断式中心锚结。10办理收工手续工作领导人确认各作业组工作结束,人员机具均已撤至安全地带后,通知监护人员撤除地线及其它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安全措施撤除后,通知驻站联络员申请消除停电作业命令和线路封锁命令。工作领导人召开收工会,办理收工手续。11填写检修记录按照当天检修情况填写检修记录。(3) 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检修作业指导书部 件交叉线岔作业项目交叉线岔检修作业作业人员高空作业

15、人员序号作业步骤作业标准技术标准安全卡控点1作业准备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2完成安全措施做好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完成安全措施后,通知各作业组开工。3测量检查测量线岔交叉点的位置。方法一:使用接触网激光测量仪A 将激光测量仪放在线岔处任一对钢轨上,且位于线岔中心下方。B 轻轻调整激光头,使观察窗中的十字丝中心和线岔两线交叉点重合。C线岔中心读数:将道尺侧面的红色刻度输入激光测量仪中,点击测量即可读出线岔中心投影与某一内轨的距离。方法二:使用接触网测杆A将测杆挂于两接触线交叉点,线岔的交叉点位置为测杆垂直

16、时的指向位置,用钢卷尺测量交叉点的垂直投影位置读取并记录(测量时注意不得把两钢轨短接)。B 将测量的数据与标准值进行比较,确定是否符合标准。方法三:使用线坠A停电时,将线坠挂于两接触线交叉点,用钢卷尺测量交叉点的垂直投影位置(线岔的交叉点位置为线坠尖的指向位置,测量时注意不得把两钢轨短接),读取并记录。B 将测量的数据与标准值进行比较,确定是否符合标准测量两接触线相距500处的高差。方法一:使用接触网激光测量仪A将激光测量仪放在线岔处任一对钢轨上,旋紧紧固旋钮(紧固旋钮位于操作人员左侧)。B轻轻调整激光头,将屏幕上的红十字标对准任意一只接触线,按下测量;在对准另一只接触线,按下测量即可读出两线

17、间水平距离及高差;C前后移动道尺,并使用上述方法继续测量,使水平距离约为500mm,此时读出的高差即为500mm处的高差。方法二:先目测找到两接触线相距500mm的大概位置,再用线坠找出其中一根接触线的投影,在地面上用钢卷尺横向量出500mm,再找出另一根接触线,即确定500mm处两接触线位置。用测杆分别测量相距500mm处两支接触线高度值并记录,计算出的两高度差值即为两接触线高差。道岔柱接触线高度、拉出值。 道岔柱接触线高度、拉出值具体测量方法见接触网激光测量仪或测杆操作手册。确定线岔始触区。正线接触线始触区:先用红线标画出侧线线路中心,目测出始触区大概位置,再用侧杆或线坠和钢卷尺进行复核。

18、复核时,用测杆或线坠找出正线接触线的垂直投影,再用钢卷尺进行测量,分别找到接触线垂直投影距侧线线路中心550mm,800 mm的两个部位,相应对应到接触线上的直线段就是始触区。侧线接触线始触区:先用红线标画出正线线路中心,目测出始触区大概位置,再用侧杆或线坠和钢卷尺进行复核。复核时,用测杆或线坠找出侧线接触线的垂直投影,再用钢卷尺进行测量,分别找到接触线垂直投影距正线线路中心550mm,800的两个部位,相应对应到接触线上的直线段就是始触区。检查交叉吊弦。A 检查交叉吊弦位置是否符合规定。B 检查交叉吊弦本体状态。检查交叉处两支承力索间距。检查两支承力索有无相磨现象。检查限制管状态。 A检查限

19、制管本体。B限制管处接触线活动间隙。检查电联结状态。 电联结的具体检修内容见电连接检修工艺。螺栓紧固力矩。 用力矩扳手对线夹螺栓进行复核检查。4调整5线岔交叉点的位置 纵向位置符合要求、横向(中间50mm)位置不符合要求: A 确定调整方向及数值:根据实际测量交叉点投影偏移方向及数值,确定拉出值调整方向及数值。 B 调整拉出值:松开两个定位器的定位环或支持器的顶丝,将两根接触线分别放或拉,直至交叉点投影位置符合要求。调整时,尽量使交叉点对称于两线路中心,在调整过程中,先调整侧线拉出值;若达不到要求时,可适当调整正线拉出值。 定位点拉出值调整不能使交叉点位置达到要求时,调整相邻定位点的拉出值。C

20、 调整接触线高度。横向位置符合要求、纵向位置不符合要求:A根据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测量数据,确定交叉点位置大于上限值(1085mm)或小于下限值(160km/h及以下区段为630mm)。B调整道岔定位柱拉出值:大于上限值就减小两接触线交叉角,小于下限值就增大两接触线交叉角。调整时尽量保证正线拉出值。定位点拉出值调整不能使交叉点位置达到要求时,调整相邻定位点的拉出值。C 调整接触线高度。横向位置和纵向位置都不符合要求:A 确认限制管的位置,不影响悬挂调整(根据对线岔测量的实际情况,拆卸限制管或将限制管两端固定线夹松动调至需要位置)。B 调整正线工作支拉出值至标准定位。将线坠挂在正线接触线(即交叉点

21、下边的接触线)位于630-1085mm范围(即预设正线接触线拉出值);松定位器的定位环或支持器的顶丝;调整正线接触线拉出值,直至预设交点(即线坠尖指向位置)在630-1085mm的辙叉角平分线上。C 调整侧线(上边的接触线)接触线拉出值,直至该线交于线坠处,则该点就是两接触线的交叉点D反复调整,直至符合要求。调整限制管、紧固螺母检查间隙。E如果交叉点达不到标准时,可调整相邻支柱处的拉出值。调整时,在保证正线、侧线拉出值都不超过限界值的情况下进行调整。F 调整接触线高度。对于复式交分、交叉渡线道岔的线岔,比照以上方法进行调整,调整时要考虑相关线岔的技术参数。线岔交叉点的位置3.1.1单开和对称(

22、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标准值:横向距两线路任一线路中心不大于350mm,纵向距道岔定位大于2.5m。安全值:160km/h及以下区段,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6301085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横向位置允许偏差50mm。限界值:同安全值。3.1.2复式交分和交叉渡线道岔的线岔:标准值:复式交分道岔两接触线相交于中轴支距的中点;交叉渡线道岔两接触线相交于两渡线中心线的交点处。安全值:交叉点的横向和纵向允许偏差为50mm。限界值:同安全值。6两接触线相距500处的高差当两支工作支高差不符合标准时:正线线岔:保证正线接触线高度的前提下,调整或更换侧线吊弦,达到高差标准。(更换吊弦的方法及标准

23、见吊弦工艺)。侧线线岔:保证重要侧线导高的前提下,调整或更换另一侧线吊弦,保证两接触线等高。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两接触线高差不符合标准时:保证工作支导高的前提下,调整或更换非工作支吊弦,达到高差标准。两接触线相距500处的高差标准值: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2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等高;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160km/h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80mm。安全值: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103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高差不大于30mm。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50100mm。限界值:同安全

24、值。7道岔柱接触线高度、拉出值、定位器坡度接触线高度不符合标准:通过调整定位点两端吊弦使其符合标准,调整时要考虑与相邻吊弦的高差、接触线的坡度。拉出值不符合标准:调整或更换定位器。160km/h及以下区段的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450mm。定位器坡度不符合标准:调整定位管高度,在软横跨处调整斜吊线。接触线高度、拉出值、定位器坡度具体测量方法见相关检修工艺。道岔柱接触线高度、拉出值接触线高度:标准值:设计采用值。安全值:标准值100mm。限界值:工作支小于6500mm;任何情况下不低于该区段允许的最低值。拉出值:160km/h及以下区段的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450mm。8限制管状态限制管卡滞:松开

25、限制管两端线夹螺栓,根据安装曲线确定偏移量,调整限制管位置。活动间隙不符合要求:调整或更换侧线吊弦。限制管本体缺陷:更换。限制管状态限制管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应按螺栓紧固力矩要求紧固,并使两接触线有一定的活动间隙,保证接触线自由伸缩。9承力索交叉处间距承力索间距小于60mm:调整侧线承力索高度。两支承力索间距两支承力索间隙不应小于60mm。10线岔始触区始触区有线夹:160km/h及以下区段:将相应的线夹移出始触区。线岔始触区160km/h及以下区段的线岔两工作支中任一工作支的垂直投影距另一股道线路中心550800mm的范围内,不得安装任何线夹。11交叉吊弦位置交叉吊弦间距:交叉吊弦位置应能保证

26、在极限条件情况下,两吊弦间距不小于60mm。交叉吊弦位置160km/h以上区段的正线线岔在两工作支接触导线间距550600mm处宜设一组交叉吊弦,使两支接触导线等高。交叉吊弦位置应能保证在极限条件情况下,两吊弦间距不小于60mm。12电联结状态电联结检查标准按电联结检修工艺执行。电联结状态 相关标准见电联结检修工艺。13螺栓紧固力矩各部位螺栓紧固按标准执行。紧固力矩按标准值进行紧固(标准值见附表)。14办理收工手续工作领导人确认各作业组工作结束,人员机具均已撤至安全地带后,通知监护人员撤除地线及其它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安全措施撤除后,通知驻站联络员申请消除停电作业命令和线路封锁命令。工作领

27、导人召开收工会,办理收工手续。15填写检修记录按照当天检修情况填写检修记录。(4) 电联结检修作业指导书检修作业指导书部 件电联接作业项目电联接检修作业作业人员高空作业人员序号作业步骤作业标准技术标准安全卡控点1作业准备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2完成安全措施做好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完成安全措施后,通知各作业组开工。3测量检查电联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A 用接触网激光测量仪(或测杆)测量电联结处的接触线高度h;B用接触网激光测量仪(或测杆)测量与电联结相邻吊弦点的接触线高度h1、h2;C 计算电联结线夹处接触

28、线高度与相邻吊弦点的高差h=( h1+h2)/2-h。电联结线。A 检查电联结线有无松股;B 检查电联结线伸缩圈有无松弛、变形;C检查电联结线有无机械损伤、断股或电弧烧伤断股。电联结线夹。A 检查电联结线夹的材质、规格是否与被连接线索相适应;B 检查电联结线夹与接触线、承力索、供电线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线夹内有无杂物。C 检查接触线电联结线夹在直线处是否处于铅垂状态,在曲线处是否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电联结线预留量。A 外观检查是否过紧或过松;B 用温度计测量现场温度,根据安装曲线查出到极限温度下电联结偏移量,检查电联结预留量能否满足偏移量的要求;或计算出电联结在极限温度下的偏移量,比较电联结

29、的预留量能否满足偏移量的要求,公式如下:一支悬挂电联结最大偏移值:E=L*a*(Tmax- TX)或E=L*a*(TX-Tmin)式中:E偏移值(m); L一电联结至中心锚结的距离(m)a线胀系数(L); TX检修时温度()Tmax设计最高温度()、Tmin设计最低温度()锚段关节、线岔或股道电联结的偏移值要将相关悬挂电联结的最大偏移值按偏移方向进行加或减。螺栓紧固力矩:按标准力矩对各部螺栓进行紧固。电联结安装要求在锚段关节处装设2组、线岔处装设1组电联结器;在链形悬挂与简单悬挂的衔接处、加强线(载流承力索)的终端、车站电力机车经常起动处所的股道之间,应装设电联结器。其它横向电联结的设置位置和

30、数量符合设计要求。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200mm的处所应加装等位线。等位线应与被连接线索材质相同,截面积不少于10mm2。电联结线电联结线均要用多股软线做成,其额定载流量不小于被连接的接触悬挂、供电线的额定载流量,且不得有接头。对于压接式的电联结线夹,电联结线不应有压伤和断股现象;对于并接式电连接线夹,电联结线应伸出线夹外1020mm。4电联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超标A 当电联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低于相邻吊弦点时:减小电联结线在承力索与接触线间的预留量(缩小弹簧圈间的距离或增加电联结线在承力索上的绑扎长度);B当电联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高于相邻吊弦点10mm以上时:增大电联结线在承力索

31、与接触线间的预留量(增大弹簧圈间的距离),但要保证电联结线夹不得扭斜。5电联结松股、烧伤处理 电联结线松股:用同材质电联结线进行适当绑扎固定。 电联结线伸缩圈松弛无力、变形:一人抬起接触线100200mm,一人整理伸缩圈的形状使之符合标准,然后轻轻放下接触线。 电联结线有机械损伤断股、电弧烧伤断股:拆下损伤的整组电联结,对原安装位置重新进行打磨清理后,安装新的整组电联结。 安装新的整组电联结步骤:步骤一:预制A下料:根据现场实际测量,增加预留长度,裁电联结线。B煨圈:为防止电联结线在预制时散股,将电联结线每间隔50mm用相同材质线绑扎2圈。C电联结在悬挂间预留弹簧圈。电连接线应盘绕2-3圈,内

32、径50mm;将钢管水平固定,然后根据弹簧圈在电联结线上的位置,用电联结线在钢管上紧密缠绕3圈。D再按测量的长度,将电联结煨好。步骤二:安装:(以关节、线岔电联结为例) A两人配合先把电联结线与承力索用承力索电联结线夹连接。安装时应根据温度计算两个电联结线夹安装的相对位置。B两人配合用接触线电联结线夹将电联结线与接触线相连接。C检查电联结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电联结状态是否直顺;电联结线在两支接触悬挂上的相对位置是否正确;电联结线夹安装是否紧固。D若电联结线夹是螺栓型,先用砂纸打磨并涂导电膏,将电联结线夹按标准力矩进行紧固;若电联结线夹采用压接型,先用砂纸打磨并涂导电膏,然后两人配合用压

33、接钳分别对承力索处电联结线夹、接触线处电联结线夹进行压接。6电联结线夹正常检查A螺栓连接型:打开电联结线夹,用钢丝刷清除内部氧化层(包括线夹本体和线索),并用砂纸打光;安装时要涂导电膏,电联结线夹要安装端正,螺栓紧固有油。B压接、无螺栓型:进行外观检查,看线夹有无烧伤痕迹。电联结线夹与线索连接处有烧伤痕迹时:A电联结线夹与线索不配套,更换电联结线夹。B当电联结线夹处有烧伤时:螺栓型电联结线夹,用小绳吊住接触线,使电联结处于不受力状态;打开电联结线夹,用钢丝刷清除内部氧化层(包括线夹本体和线索),并用砂纸打光;改变联结线的夹持位置(错开即可),新位置要进行打磨清理,安装时要涂导电膏,电联结线夹要

34、安装端正,螺栓紧固有油;压接型电联结线夹:进行更换。 电联结线夹扭斜校正电联结线夹处接触线线面,使接触线电联结线夹在直线处处于铅垂状态,在曲线处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具体操作见“接触线检修工艺”。电联结线夹电联结线夹的材质和规格必须与被连接线索相适应。电联结线夹与接触线、承力索、供电线之间的连接必须牢固,线夹内无杂物并涂导电介质。接触线电联结线夹在直线处应处于铅垂状态,在曲线处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 电联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0-10mm。7电联结线预留量过紧:移动位置或更换,若更换、步骤同2.2.4.2中安装新的整组电联结。过松:移动位置或更换,若更换、步

35、骤同2.2.4.2中安装新的整组电联结。电联结线弛度、预留量电联结线应留有一定的裕度,适应接触线和承力索因温度变化伸缩的要求。 8螺栓紧固力矩各部位螺栓紧固按标准执行。9参数复侧参数复测达到技术标准要求。10办理收工手续工作领导人确认各作业组工作结束,人员机具均已撤至安全地带后,通知监护人员撤除地线及其它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安全措施撤除后,通知驻站联络员申请消除停电作业命令和线路封锁命令。工作领导人召开收工会,办理收工手续。11填写检修记录按照当天检修情况填写检修记录。(5) 支持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检修作业指导书部 件支持装置作业项目支持装置检修作业作业人员高空作业人员序号作业步骤作业标准

36、技术标准安全卡控点1作业准备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2完成安全措施做好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完成安全措施后,通知各作业组开工。3检查测量 支持装置外观检查。A用水平尺测量底座水平状态,线坠检查底座扭转状态。B各部位零件是否有锈蚀、变形、裂纹、偏斜、缺少。C接地跳线是否有烧伤、断股。D棒式绝缘子是否有破损和放电痕迹,铁件松动、裂纹,瓷绝缘子釉面剥落情况,顶丝是否顶进、滴水孔是否朝下。E腕臂支撑是否有锈蚀、缺少开口销、螺母情况。 腕臂偏移值。测量腕臂偏移值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力矩检查。力矩扳手检查各部位零件紧

37、固力矩。4底座装设不水平、扭转方法一:调整上底座时可稍松动紧固螺栓,用手锤敲击,调整上底座水平和扭转状态。调整下底座时可在上下底座间搭1.5T手扳葫芦拉住下底座,稍松动紧固螺栓,用手锤敲击,调整下底座水平和扭转状态。紧固底座螺栓。方法二:卸载。卸载承力索:A 直线、曲线外侧区段时在柱顶搭1.5T手扳葫芦拉住承力索,紧手扳葫芦,使腕臂不受力;用4.0铁线把接触线吊到腕臂上,使吊弦不受力;从承力索座内抬出承力索,慢慢松动4.0铁线至铁线不受力,拆除铁线。B 曲线内侧时先摘除腕臂管帽,在腕臂管插入一根带两个定位环的1米长定位管,调整定位管的外漏长度,在定位管上搭1.5T手扳葫芦拉住承力索,紧手扳葫芦

38、使腕臂不受力后从承力索座内抬出承力索,松手扳葫芦至手扳葫芦不受力状态,拆除手扳葫芦、插管。卸载接触线:A 直线区段时,松开定位线夹,拆除定位装置。B 曲线外侧时,在支柱上搭1.5T手扳葫芦拉住接触线,紧手扳葫芦使定位器不受力后拆除定位装置。C 曲线内侧时拆除定位管管帽,在定位管端部搭1.5T手扳葫芦,紧手扳葫芦使定位器不受力后松开定位线夹,松手扳葫芦至手扳葫芦不受力状态,拆除手扳葫芦和定位装置。稍松动底座固定螺栓,用手锤敲击底座调整底座水平状态和扭转状态。4紧固底座螺栓。腕臂底座。腕臂底座、拉杆底座、压管底座应与支柱密贴。底座角钢(槽钢)应水平安装,两端高差不得大于10mm。腕臂底座需与腕臂结

39、构相对应,双腕臂底座槽钢应按照设计标准使用。5腕臂上的部件与腕臂不在同一垂直面内将与腕臂不在同一垂直面内零部件螺栓稍松动,调整至同一垂直面内。6零部件有锈蚀、变形、裂纹,开口销不齐全、锈蚀各零部件有锈蚀、变形、裂纹时,更换零部件。对缺少开口销进行补装,锈蚀开口销更换,开口销掰开角度不小于60度。7棒式绝缘子有破损和放电痕迹,铁件松动、裂纹,瓷绝缘子釉面剥落面积超过300mm2用棒式绝缘子更换器将棒式绝缘子更换(更换方法见绝缘子检修工艺)。8棒式绝缘子滴水孔朝上用棒式绝缘子更换器将棒式绝缘子拆下(更换方法见绝缘子检修工艺)。将棒式绝缘子转动180度,滴水孔朝下重新安装。9平腕臂棒式绝缘子顶丝(凸

40、头压板)未顶进。拆下承力索卸载,松开顶丝、铁模压板。松开平、斜腕臂连接处套管双耳,用管钳转动平腕臂使平腕臂尾部顶丝孔对准顶丝(凸头压板)。将顶丝(凸头压板)顶进,拧紧。拉杆(压管)或水平腕臂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1 拉杆(压管)或水平腕臂的安装位置要满足承力索的悬挂需要,安装误差与腕臂相同。 拉杆(压管)或水平腕臂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悬挂点侧仰高不超过100mm。 拉杆必须处于受拉状态。10接地跳线有烧蚀、断股:更换A测量平、斜腕臂之间棒式绝缘子上两接地跳线连接板的距离和接地跳线至回流线线连接点的径路尺寸。B 预制接地跳线:跳线长度=测量长度+400mm(两端预留长度)+600mm(3个弹簧

41、圈长度)。C 安装接地跳线:接地跳线两端各预留200mm长留头与跳线连接板绑扎在一起,端头预留50mm后绑扎2道,间距50mm;接地跳线在平腕臂跳线连接板绑扎后在跳线至跳线肩架中间处绕3个直径60mm弹簧圈,在跳线肩架上固定后与回流线用线夹连接。D 双腕臂接地跳线呈门型,平、斜腕臂间同单腕臂,两腕臂间绕3个直径60mm弹簧圈,与回流线连接一段跳线单独预制,两端用线夹与回流线、腕臂接地跳线连接。11腕臂管有弯曲、变形、锈蚀,端口封堵不良腕臂管有弯曲、变形,更换腕臂管。A 测量原平、斜腕臂长度,按照测量长度预制腕臂。B 卸载(方法同上)。C更换斜腕臂时卸载接触线、拆除定位装置后,拆除斜腕臂,更换新

42、腕臂。D更换平腕臂时卸载承力索,摘下平腕臂,更换新腕臂。对腕臂管锈蚀部分用砂纸打磨除锈后涂防腐漆、银粉漆。腕臂端口封堵不良时更换腕臂管帽。12腕臂支撑有锈蚀、套管双耳缺螺母、开口销对腕臂支撑锈蚀部位用砂纸打磨除锈后涂防腐漆、银粉漆。对腕臂支撑套管双耳缺少开口销、螺母进行补装,螺母按标准力矩紧固,开口销掰开角度不小于60度。13腕臂顺线路的偏移值不符合规定查阅腕臂安装曲线图,根据现场温度,确定腕臂偏移值或通过腕臂偏移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确定腕臂偏移值。腕臂偏移计算公式:E=La(Tx-Tp)E表示腕臂偏移值(负值表示偏向中锚侧,正值表示偏向下锚侧)L表示调整腕臂到中锚中心柱的距离a表示线涨系数(铜

43、的线涨系数为1710-6)Tx表示现场温度Tp表示无偏移温度(根据设计值)松开承力索座压板螺母,移动腕臂到规定偏移值处;小半径曲线时需在支柱顶部或腕臂顶部(方法同曲线更换平腕臂)搭1.5T手扳葫芦卸载承力索座所受曲线力。涂导电膏,拧紧承力索座压板螺母。腕臂的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1 腕臂及其安装位置。腕臂的安装位置应满足承力索悬挂点(或支撑点)距轨面的距离(即导线高度加结构高度),允许误差200mm;悬挂点距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符合规定。棒式绝缘子安装时滴水孔朝下,腕臂的各部件均应组装正确,腕臂上的各部件(不包括定位装置)应与腕臂在同一垂直面内,铰接处要转动灵活。腕臂不得弯曲且无永久性变形,斜

44、(平)腕臂顶部非受力部分长度为100-200mm。顶端管口封堵良好。双线路腕臂应保持水平状态,其允许仰高不超过100mm,无永久性变形。定位立柱应保持铅垂状态。 腕臂偏移。标准值:无偏移温度时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腕臂顶部的偏移要和该处的承力索伸缩量相对应。安全值:标准值100mm。限界值: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腕臂垂直投影长度的1/3。 绝缘距离。腕臂带电部分距硬横梁、上跨桥底面、隧道顶面的绝缘距离不小于500mm,困难情况下不小于300mm。14螺栓未按标准力矩紧固螺栓力矩按标准力矩进行紧固,螺纹外漏部分涂防腐油。螺母的防松措施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安装。螺栓紧固力矩。相关标准见附表。15参数复侧参数复测达到技术标准要求。结构高度。标准值:区段的设计采用值。安全值:标准值200mm。限界值:(以跨距中最短吊弦长度为依据界定)在160km/h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