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优质.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9017253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优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二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优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优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教学难点、重点: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指导朗读。教学打算:1、录音机、配乐朗诵磁带。2、挂图、活动的诗人和太阳。3、田字格黑板。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爱好,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爱学习古诗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一起来背一背。(学生背诵)同学们都背得不错,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登鹳雀楼)2、齐读课题,留意正音。二、解题、介绍作者1、登鹳雀楼是什么意思?2、登还可以说登什么?3、

2、揭示挂图。述: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望见中条山,下面接近黄河,因为常常有一种形态像鹤的鸟儿鹳雀在楼台上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台叫做鹳雀楼。有一天,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许多,就写下了这首诗。三、整体感知1、听录音。2、听完录音,同学们的心里在想什么呢?四、初读课文1、要求读准字音。2、检查:指名读后正音。3、再读古诗,想想哪些词语你能理解,还有哪些不能理解,将不能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五、学习理解诗意1、学习一二行。(1)指名读。(2)说说哪些词不懂,借助图画理解白日、依、尽。(3)指名说一二行诗意。(4)看图想象,说说黄河怎样流入大海。

3、(5)小结:这两行诗主要讲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渐渐落下去,黄河滚滚地流入大海。(6)指导朗读。同学们想想,应当怎么读,试着在座位上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过渡:看到如此壮美的景象,诗人产生什么想法。2、学习三四行。(1)理解词语的意思:欲、穷、千里、目、更。(2)说说诗句的意思。(3)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站得高,才能看得远。(4)师小结:要想看得远必需站得高,这是诗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知我们的道理。我们要多学习一些学问、本事,眼界才能开阔。(5)指导朗读。六、想象诗情1、听录音,看图想象诗人所视察的景象,诗人视察时的动作和神态。2、表演: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七、指导背诵

4、1、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背,分组背。2、随音乐一齐背诵。八、作业1、指导写生字:登、欲、穷。2、抄写、默写这首诗。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2教学目标:1、培育克服困难的精神;感受登鹳雀楼的旷远意境和雄浑气概。2、相识生字。学会新笔画:竖折;学习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3、学习在恰当的时候利用拼音认字。教学打算: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图画导入,了解诗意。以简笔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雀楼、高山、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初步理解这首古诗词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图画导入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发展了思维,使学生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二)师生竞赛,朗读古诗1、(课

5、前经过了解得知,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背诵这首古诗,难点在于有节奏有韵味地背诵。基于此,朗读古诗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如下两步:)2、让会背诗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给优生表现的机会,让快生吃饱,慢生吃好。师生背诗竞赛。(新课标提倡:“爱惜学生的新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年级小学生对古诗的朗诵节奏从未接触,须要老师的教。但假如老师只是机械地范读,不利于培育学生探究学习的实力,也不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师生背诵竞赛的活动。)3、老师朗读,学生评分,找出老师背诵的优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在评价中学习了朗诵古诗的技巧,如:节奏、表情

6、、音高等。)4、学生练习朗读,打算和老师进行竞赛。5、学生配乐朗诵,与老师竞赛,调动学生主动性,达到背诵的目的。(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1、定位联想,相识生字。(学生闭上眼,在美丽的古筝曲中,跟老师一起回想:红色的生字娃娃都在课文中的哪个位置,长什么样子?然后睁开眼睛,比照板书检验自己脑中出现的是否正确。定位联想识字法给学生充分的思索、记忆的时间,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2、学生合作,学习新词。(1)男生领女生读,女生领男生读。(2)读给同桌听,文中还有哪些字相识也告知同桌。(3)“开火车”嬉戏给生字组词。3、识字嬉戏:登鹳雀楼。黑板上的简笔画“鹳雀楼”上每层都贴有“老虎”,每只老虎背面都带有一

7、个生字,假如全班同学都能读出来,就可以一层一层登上鹳雀楼。4、登高望远,想象说话。当全班同学都登上鹳雀楼之后,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美景?(四)课间休息。表演唱我爱黄河,我爱祖国(五)背诗竞赛,拓展延长。把本诗作为一个例子,一个引子,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休息过后,进行一次背诗竞赛,除了这首诗,你还会背哪些诗?竞赛给学生一个展示本事的机会,学生爱好盎然,高潮又起。(六)课堂小结,激励积累。这些大诗人写出了这么多好诗,人们会恒久记住他们。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假如你会背的诗多了,你也会写诗了,说不定将来也会成为一位大诗人。以后有机会,我们还要常常实行背诗竞赛。看谁能成为背诗

8、大王!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3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登鹳雀楼,能背诵凉州词、送别。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知人们的道理。教具打算:PPT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喊班级口号:“每天有进步,人人在成长!”老师对学生提出希望,信任大家这节课都会有进步。二、图画导入,了解诗意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特别喜爱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2、谁能依据这幅画编一个

9、故事或说一段话?生沟通。3、老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渐渐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涯,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意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惋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挚友,你能想个方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学生动脑想方法。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老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学生齐读“鹳雀楼”。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学生

10、沟通识字方法。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相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方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生(齐):登到最顶层!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8、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利用小学生喜爱绘画的特点,老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

11、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三、指导朗读古诗。1、出示诗人,了解诗人。2、课件出示古诗。老师示范读古诗。(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背过。)2、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3、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过渡:刚才老师看到许多小挚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挚友闭上眼睛,来观赏一段美丽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美丽的古筝曲中,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四、学习古诗。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沟通。

12、)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说明一下。3、读一读前两句来。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呢?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五、出示谷建芬老师的古诗新唱登颧雀楼。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六、背诵古诗,拓展延长。师:今日,我们学习了首新的古诗登鹳雀楼,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知我们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他意在告知人们要不断进取,奋勉向上。同学们,请大家把诗的后两句写在自己的积

13、累本上。当然,诗人王之涣他其实以边塞最为出名,我们今日来了解一下他的边塞诗凉州词。(课件出示)1、老师简洁介绍古诗的背景。2、教给学生诗的节奏和停顿。3、学生练读。4、自由背诵。其实,王之涣有一首诗也很出名,这是一首送别诗,题为送别。出示古诗,老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并背诵下来。(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背诵这一首古诗,而要把本诗作为一个例子,一个引子,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竞赛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是展示本事的一个好机会,学生爱好盎然,高潮又起。)出示: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送

14、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学生群情激扬,背诵娴熟而投入。)七、同学们,你们背得太投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唐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信任大家还能背很多唐诗,将来肯定也会写出许多好诗,说不定也会成为一名大诗人呢!最终老师祝大家:学习更上一层楼!八、学生在充溢期盼中下课,并喊出班级口号:“我成长我欢乐!”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4教学目标:1、 通过学情调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习8个生字,相识1个偏旁,学写“入”,“欲”两个生字。3、初步理解字义和诗句,感知诗的意境及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字义和

15、诗句内容教学难点:提示最终两行诗句所蕴含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深刻的道理。教学打算:1、多媒体课件2、课前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教学时间:两课时其次课时: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基础上,通过教学,进一步读好、背好古诗,学写其它5个生字。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古诗登鹳雀楼教后反思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依据母语的习得规律,认定学习语言是主体能动地把在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语文课上的语言学习,则是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读书活动内化课文语言,同时接受课文的思想感情和文化熏陶的过程,语文教学强调主体因素,重视整合效应,明确提出以培育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的训练为“纬”来构建语文教学的整体

16、框架,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的基本教学策略。教完古诗登鹳雀楼后,对此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一、学情调查,面对全体,因材施教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承认差异,敬重差异,教学不但要驾驭全体学生发展的共同特点,而且要熟识学生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扩大发展的局面。教学是师生间的教和学的双向活动,老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因此对学生的学情要有充分地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1、对学生学问背景的调查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肯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于古诗登鹳雀楼已很熟识,有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能读、能背了。但“古诗”这种语言材料是一种结晶体,隐藏着很深的才智和哲理。通过调

17、查发觉,他们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连诗中的一些字还不相识,字音读不准,字形不清晰,对于诗意及蕴含的道理还不明白。所以,在教学中我依据学生这方面的学情,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在理解字意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2、对学生实力阅历的调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积累了肯定的学习方法,已经具备了肯定的实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运用已有的读新课文的方法来初读古诗,即先自由读课文后面的生字,再自由读课文,然后同桌互读互查,让会读的小挚友帮一帮短暂不会读的小挚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而

18、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和在学习中相互合作的精神。另外,教学要面对全体。在检查自读状况时,先检查生字,再由生字连词,对于学生易读错的字词我进行重点指导、订正,如:“登”“层”是后鼻音,“鹳”是三拼音,“楼”的发音要到位等等,真正把字词教学落在实处。3、对学生需求的调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他们能说的喜爱自己说。依据他们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课前的学情调查时,设问:“谁情愿做代表为大家背一背这首诗?”就有学生主动站起来背古诗了。其次,在写字这个块面中,我利用嬉戏形式即“看谁找的对”来指导学生写字,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动手动口动脑去学习生字。教学“入”

19、字时,与“人”比较。这是个形近字,先让学生探讨沟通,一起说说“入”和“人”的不同之处,再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看看有点像,比比不一样,就差一点点,错了就变样,写时要留意,细致想一想”。学生的爱好较高,觉得很好玩。在教学“欲”字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自己去发觉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视察、学习去解决问题,学生尝到了胜利的喜悦。二、寻文明像,入境悟情,积累迁移“明像”才能“入境”;“入境”便可“悟情”。我国闻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教授说:“要想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必需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的阅历和头脑中贮存的相关信息模块,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打算和敲击妙悟的“打

20、火石”。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如何才能使抽象概括的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明晰的印象呢?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点来落实。1、充分利用媒体来活用课文插图,入境悟情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明像入境,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动态的图与静态的文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实感知那种美妙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媒体干脆演示,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渐渐落山的漂亮景色。学习“黄河入海流”时,利用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较难视察到的黄河奔腾入海的壮丽景象,图、文、声立体输出,吸引学生的留意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使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里越来越明晰,

21、从而真实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概,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2、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积累运用语文教学注意语言的积累,更要注意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在学习第一行诗句时,我充分运用他们已学过的课文夕阳真美中的相关语句,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入境悟情,教学效果显著。此外,在本节课中,我也留意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依据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一个词“登高望远”,并结合学生悟出的道理,来指导学生运用诗中的句子来激励别人取得更大的进步。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情悟道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先指导学生视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索,设身处地。接着,按学

22、生的意愿演示“诗人登楼图”,形象感知诗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再由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中小松树长在山上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学问阅历,让学生畅谈自己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验。学生主动性颇高,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体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突破了这个难点。以上几点是我执教后的不成熟的想法,我反思之后,在这节课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我这节课主要是从学生的学情动身来组织教学的,但由于自己的教学阅历还不够丰富,总担忧放开了会收不拢,所以在体现学生学情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对学生的学情预料得不够精确,起点稍低

23、了点,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由于还不够老练,在评价学生时,原先设计好的恰当的评价语言被一些苍白无力的评价语言所替代,使学生未能真正体验到那份胜利感和愉悦感。还有,对多媒体的操作还不够娴熟。一是“黄河入海流”的画面本应图、文、声立体输出,结果“黄河水”只闻其声,不见其景,当时我只能见机行事,运用音乐创设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去描述,仿佛看到的情景及自身的感受。二是在学生写字时我是配的美丽高雅的古筝乐,结果课件并未播放。不过,不管是得还是失,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收获。通过探讨、试教,我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了肯定的提高,这说明凡事都在发展,我也会不断激励自己,用取得的收获增加自己的信念,用发觉的不足作为自己对教学探究的动力。我要将它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不断钻研,不断改进,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