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汇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关于义务教化均衡发展调研报告篇1我国义务教化的公益性和基础性,确定了义务教化必需均衡发展。义务教化均衡发展,要求均衡配置公共教化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让全部适龄儿童和少年同等地接受优质教化。实现义务教化均衡发展,对确保教化公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构建和谐xx,意义非常重大。近年来,我区在推动义务教化均衡发展方面,措施主动,成效初显。由于错综困难的缘由,我区义务教化均衡发展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也不容低估。当前,务必将义务教化均衡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中,努力实现全区义务教化均衡发展。一、义务教化发展总体状况(一)全区义务教化学校现状目前,全区
2、有公立小学265所,1607个班,在校学生56898人。其中,农村小学234所,1068个班,在校生29266人,平均每校4.6个班,每班学生27人。在农村学校中,有村小176所,483个班,在校生8253人,平均每校2.6个班,每班学生17人,其中10人以下的小班占三分之一左右。有城区小学31所,539个班,在校生27632人,平均每校17.4个班,每班学生51.2人,其中55人以上大班额和超大班额占37。全区有初中学校49所,676个班,在校学生32030人。其中农村初中33所,401个班,在校生13585人,平均每校11.4个班,每班学生33.8人。有城区中学16所,275个班,在校生1
3、8445人,平均每校17个班,每班学生67人。(二)近年来xx义务教化发展主要举措1、财政投入向农村教化倾斜。根据“三个增长”要求,财政对教化投入从2001年8087.4万元,增加到了2006年的1.89亿元。区财政每年投入1800万元,在全市领先实现农村义务教化“三免一补”;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每年投入500万元,建立起了农村中小学校舍修理改造长效机制;等等。2、通过“撤、迁、并、建、扩、改”等有效途径,整合教化资源,促进教化均衡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全区撤销村小75所,迁建小学1所,合并初中3所小学1所,扩建初中16所小学156所。投资5300万元
4、,对165所中小学的10万平方米危房进行了改造。3、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全区义务教化学校老师中,实施了学历跨越工程,定期开展岗位业务培训。对农村老师实施了地区补贴和工作补贴,财政为学校注入了医保经费。对269名农村代课老师按政策规定刚好转为了公办老师。4、建立强校带弱校的对口帮扶机制。有23所城区学校与46所农村中小学结为帮扶对子。(三)xx义务教化发展基本评价区委、区政府坚决不移地实施教化为本、科教兴区战略,营造了义务教化发展必要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教化投入持续加大,办学条件快速改善,师资素养不断提高,全区义务教化尤其是农村学校教化教学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教化事业发展的满足度
5、逐步上升。但是,目前城区居民子女“入学难”,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等冲突依旧凸显,义务教化发展不均衡已成为xx当前热点问题。二、义务教化发展不均衡的突出表现(一)城乡义务教化发展差距过大1、基本办学条件悬殊两路、龙溪地区的多数义务教化学校,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发展,具有布局集中,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等特点,基本办学条件根据直辖市主城区要求,校内校舍建设高标准,设施设备高质量,功能齐全配套,学校到处散发出浓郁的现代化气息。分布在1000多平方公里面积上的农村学校,散、小、弱是其主要特征,校内校舍陈旧简陋,设施设备不配套,与城区学校形成剧烈反差。2、师资素养差异明显城区学校规模大,条件好,吸引了大量农村
6、骨干老师“孔雀向南飞”,汇聚了大批高素养教化人才。据龙兴镇反映,2002年以来,该镇老师调入城区学校任领导和骨干老师已达85人。城区老师编制充裕,学科老师配套,专科专任,专业水平普遍较高。城区学校经费足够,老师进修沟通机会多,福利待遇好,用心教化,思想稳定。农村学校规模小,条件差,缺乏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必要条件,骨干老师大量流向城区。农村老师编制少,学科老师不配套,在村小往往1师1班,在完小被迫多级多科上课,“万金油”老师是农村学校的常态。农村学校经费紧缺,进修提高机会极少,福利待遇微薄,农村老师担心心农村,担心心教化,不求进取,已成为农村义务教化发展一大障碍。3、生源质量区分太大
7、在城区,市场经济竞争激烈,进校读书已成为城区儿童和少年成长的迫切要求,渴望学习,安心读书是学生中的主流,生源质量普遍较好。城区学校条件好,农村优秀学生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大量进城“择校”读书。据区教委统计,20062007学年中,全区农村学生转入城区学校达1419人。在农村,受市场经济影响和农夫所处环境局限,尤其在义务教化出口被堵和不畅的状况下,家长和子女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忽视子女教化,学生无心读书不在少数,农村学校生源质量一般不高。古路镇中小学中,在校生有一半属单亲家庭、隔代亲教化、暴力型家庭教化、溺爱型家庭教化的孩子。在洛碛镇中小学中,留守儿童达到40,个别学校高达60。(二)
8、区域间义务教化发展不平衡1、城区街道义务教化资源配置不平衡城区义务教化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城区居民子女入学难冲突过于集中。在两路城区,16万人口的双凤桥街道,布局中小学15所,配备老师936人,xx中学、试验中学、试验小学等多所名校在这里荟萃,优质教化资源在此处高度集中。按区政府规划,市级联招学校南华中学也即将入驻该地区,双凤桥街道义务教化届时将锦上添花。拥有12万人口的双龙湖街道,配备了3所完小、2所村小,“入学难”压力在转嫁给回兴和双凤桥两街道之后冲突照旧凸显。21万人口的回兴街道,仅1所中学3所小学,招生已达极限,学校不堪重负,大量适龄儿童和少年不能就近就地入学,严峻影
9、响社会稳定,早已亮起了“入学难”红灯。属在建城区的龙塔街道亟待增设规范的公立中小学,“入学难”冲突也起先显现。2、农村义务教化资源配置围绕中心镇逐步递减全区农村义务教化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中心镇的中学、中心小学集中的优质教化资源多,吸引的农村生源多,“入学难”现象在一些地方起先出现。一般镇和被撤销的原乡镇政府所在场镇的中小学校,集中的教化资源相对较小,华蓥山等边远山区镇学校显得更少,村小是义务教化资源配置最薄弱的地方。这些地方学校的办学条件普遍较差,往往留不住老师和学生。(三)校际差距两极化强校更强,弱校更弱,是我区义务教化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真实写照。城区重点中小学校,象强大的磁石一样吸纳
10、了较多优质教化资源,一年上一个台阶,各自瞄准更高目标全力推动跨越式发展。地处两路城区的五星小学,10.8亩地上承载着1874名学生,全部办公室、功能室在强大的入学压力下改作了教室,老师被迫挤在走廊里办公,学生只能分两批轮番上课间操。回兴中心校1626名师生,挤在102平方米的食堂就餐,男女厕所共98平方米,分别10和14个蹲位,课间10分钟休息时间里,学校必需支配男女各4名老师维持厕所秩序。龙山街道工农小学,实属“都市里的村小”,70年头的乱石墙瓦屋盖教室,已成c级危房,常有垮塌危急,教室旁边废旧物品回收站噪声干扰教学,周边环境脏乱差目不忍睹。城区有这样薄弱的学校,农村学校差距更大。龙兴中心校
11、地处禹王庙和龙藏寺两大寺庙之间,读书声、颂经声,声声相和,三分之二的校舍是瓦屋盖,只有校长办公室有1部电话机。普福完小的老师仍在清代建立的寺庙里办公。石船中学、梅溪小学、东山小学等一批学校因操场未硬化,师生体育活动长期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功能室不配套,计算机老化不能用,农村薄弱学校太多。三、义务教化发展失衡的主要缘由(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定现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导致工业化、城市化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从而引导着教化资源向城区集中,优先发展城区教化。同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教化资源非常有限,为了使现有资源效用最大化,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动重点地区教化发展,加快重点
12、学校建设,培育教化品牌,从而带动整个区域教化事业的发展,这也是肯定历史阶段必需遵循的客观规律。农村义务教化学校面广人多,在财力有限的状况下,扭转散小弱的被动局面,只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二)相识上的偏差重经济效益轻教化投入的观念作祟。在我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有权确定学校建设命运的各级领导和开发商,往往经济效益至上,拆除学校大张旗鼓决不手软,建设学校动作迟缓难上加难,致使部分城区义务教化发展长期陷入被动之中。单纯追求升学率的传统观念影响。有关部门对义务教化均衡发展的政策法令不以为然,对本区域义务教化日益扩大的差距熟视无睹,对统筹城乡发展中实现义务教化均衡发展缺乏实际思索和详细规划,乐于锦
13、上添花,忽视雪中送炭。(三)财政投入不足实行“三免一补”政策后,尽管区级财政坚持了城乡义务教化经费预算标准一样,区级及以上政府制定的政策标准依法全部执行。但是,由于农村学校基础差、底子薄、欠帐多,运行成本高,这种预算体制和政策,仍使农村学校发展举步维艰。近3年,根据“三个增长”要求,区财政对教化的投入尚差3642万元。(四)管理体制不顺城乡学校布局规划管理体制不顺。现行体制处于城乡分割状态。农村义务教化学校的规划布局,由区教委牵头,区教委和镇政府共同实施。城区在开发建设中,学校布局由区规划分局牵头、区教委和国土分局、所在街道协作;根据“谁开发,谁建校”的原则,由开发园区和开发商实施。由于不由区
14、教委牵头,未建立监管督办和问责机制,在开发建设中,学校规划建设可随意调整和不建,无须经过区教委和所在街道同意。这种体制弊端是带来城区“入学难”的根本缘由。区教委与镇街、教管中心关系不顺。全区义务教化学校体制上划区教委管理后,区政府未出台文件详细明确区教委、镇街、教管中心各自详细的职责任务及权限,对各方工作协作缺乏界定。导致对教化投入和管理,由过去两个主动性变成了一个主动性,“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起先显山露水。镇街教管中心只负履行职能责任,未给予相应的管理权限,这种责权不对应的体制是否科学,原委能正常运行多久?(五)师资管理政策不完善老师编制政策重城轻乡。现行老师定编的标准是师生比,
15、政策规定城区学校17个学生配备1名老师,农村学校22名学生配备1名老师。城区学校办学规模高校生班额也大,农村学校规模小学生班额也小,该政策导致农村学校老师出现“超编缺员”这一普遍现象。现行人事政策只允许引进xx籍高校生,不允许面对全国全市公开选拔人才;每年下达教化系统新进老师人数少于老师自然减员人数,导致城区新建学校和城区缺编学校,面对全区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公开选聘人才,引导骨干老师纷纷离开农村,这是农村学校骨干老师严峻流失的深层次缘由。农村老师进修提高费用未纳入财政全额预算,使农村老师个人消费成本增加,学校负担加重,进修机会削减,素养难以提高。农村学校缺少增收渠道,使城乡老师待遇差距过大。(
16、六)农村教化资源整合不够面对农村学校散、小、弱状况,尤其是村小较多、学生太少、师资紧缺状况,对大力推动寄宿制学校建设与撤并小规模学校挂钩的顾虑较多,调查探讨和宣扬说明不够,对盘活已撤销学校的土地资源缺少准备,使有限的教化资源效用未能实现最大化。四、实现义务教化均衡发展的建议(一)防止两种倾向,校正思维航向实现xx义务教化均衡发展,要防止不以为然和急于求成两种倾向。在区级机关和城区学校,往往是义务教化非均衡发展的受益者,对义务教化均衡发展,促进教化公允的紧迫性感受不深,普遍对义务教化均衡发展不以为然。镇村干部和农村学校师生,倍感城乡巨大差距,对义务教化非均衡发展承受到巨大压力,付出了肯定代价,当
17、义务教化均衡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之时,本能地涌现出急于求成的冲动心情。实现义务教化均衡发展,既要高度重视又要冷静应对,只有沿着正确的思维航向前进才能胜利。(二)财政重点倾斜,扶持农村学校财政在仔细执行教化投入和教化预算政策的同时,应坚持公共教化经费向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山区学校倾斜。要确保区财政将新增教化经费的70用于农村教化,落实多渠道筹措农村义务教化经费的详细措施。学习借鉴区卫生系统财力向农村倾斜,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胜利做法,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基本建设投入力度。深化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建立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保底制度,全额预算农村学校建设和校舍修理、设施设备配置、老师进修培训等专项经费。(三
18、)强化规划建设,合理布局学校根据“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要求,以及城乡人口改变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调查探讨的基础上,主动调整全区义务教化学校布局。建议由区教委牵头,区发改委、规划、国土、建委、财政及镇街协作,尽快制定xx区城乡义务教化学校布局规划。在规划建设中,要留意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与撤并小规模学校、盘活已撤学校土地资源挂钩。在城区开发建设中,对学校必需坚持“先建后撤”原则。区政府应尽快出台在开发建设中已规划应建的学校,未经教化主管部门和所在街道同意,擅自不建和久拖不建者的问责制度。国土部门应按义务教化学校布局规划留足学校建设用地,凡教化规划用地运用的审批及教化用地功能的变更
19、,必需事先征得区教委同意。(四)完善管理机制,铸造教管合力区政府应出台特地文件,细化新体制下区教委、镇街、教管中心和学校的工作责任、工作关系和相应权利,尽可能责权对应、权利义务对称,从而建立起以区为主,镇街、教管中心、学校职责明确,政令畅通,工作主动,协作默契的教化管理网络。要坚决防止新的管理断层产生。(五)实施“治薄”工程,缩小发展差距对义务教化发展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进行有安排的治理,是义务教化均衡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实施“治薄”工程,应通过规范程序确定义务教化发展薄弱区域和薄弱学校。凡义务教化“入学难”已危及地区社会稳定的,应确定为义务教化薄弱区域,必需优先治理。凡与标准化学校差距太大且师资
20、、管理等问题突出的,可确定为薄弱学校,分轻重缓急有安排地治理。要结合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治薄”规划,落实“治薄”专项资金,明确“治薄”目标任务和责任,严格督办检查,使“治薄”工程收到实效。(六)统筹配置老师资源,加强农村老师队伍建设义务教化均衡发展,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待时。根据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和农村学校现状,建议城乡学校老师统一根据1:17定编,村小按每班2人配备教职工。要完善农村学校老师向城区学校流淌的条件和程序。高校生安排在农村学校3年以上,晋升中级和高级老师职务后分别工作3年以上,担当中小学校级领导5年以上,经所在学校同意,方可向城区学校流淌。英语、计算机、音、体、美、
21、心理健康、综合实践等学科老师配备,应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实行农村学校老师进修提高经费全额报销制度;接着执行有利于边远山区学校老师稳定的补贴政策;中学级专业技术职务指标应向农村学校倾斜;修建边远农村学校老师公寓,努力为农村学校老师创建安心教化、服务农村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要针对农村老师实际,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自觉发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献身教化、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作风。(七)对口帮扶,以强带弱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强校带弱校制度。对口帮扶,务求实效,必需防止形式主义。区教委在总结过去帮扶工作阅历教训的基础上,应尽快制定xx区强校带弱校对口帮扶工作管理规定,对帮扶工作目标任务、对口帮扶学
22、校双方的权利义务、帮扶人员素养要求及待遇、督办检查、奖惩激励要有明确详细规定,要把对口帮扶工作作为推动义务教化均衡发展的大事来抓。(八)大力发展职业教化,努力畅通义务教化出口义务教化出口主要来自升学与就业压力。在一般高校毕业生就业不景气和职教学生就业供不应求的新形势下,畅通义务教化出口,关键在职业教化快发展大发展。xx应加快xx北部职教城建设,努力拓展职业教化新空间。要适应实施农夫转移工程,加快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须要,建立完善我区职业教化制度。对未考入上一级学校就读的高、初中毕业生,一律纳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政府可依据财力改变状况,从赐予肯定补助逐步发展为免费义务教化,同时供应就业岗位
23、。关于义务教化均衡发展调研报告篇2随着“两基”目标的全面实现,荆州区教化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有学上”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成为突出冲突。由于受地方财力、管理体制以及大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义务教化出现了城乡及校际发展不均衡和大班额、择校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均衡发展问题,已成为制约办人民满足教化的一个“瓶颈”,成为教化公允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因此,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东风,我们深化到荆州区各中小学,通过对教化资源、老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思索促进城乡教化均衡发展的措施,同时为领导决策供应具有参考性的建议。一、我区义务教化中非均衡化的现状1、区域差
24、距与校际差距较大。从中学看,由于市直学校的优势对我区城区初中的影响和乡镇初中学校的布局调整,各初中办学水平的差距并不是特殊明显,纪南、弥市、川店、八岭等乡镇初中与城内的郢都中学、南门中学基本上能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略有优势,城南、李埠、太湖、菱湖等乡镇场初中办学质量相对略逊一筹。从小学看,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非常显著。而这种差距,包括从硬件到软件,从管理到质量,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城内学校特殊是荆州小学,无论在哪个方面,与农村小学相比,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荆州小学,有很多班级人数都在80人以上,大大超过了教化主管部门规定设臵的班级人数,以至于在开学报名时出现了“一人难进”的现象,
25、而在李埠学区东岳庙小学,全校仅仅只有97名学生,很多班级只有10多人。2、师资水平差距明显。我区城乡老师的资源配臵极不均衡,乡镇特殊是小学师资力气较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是质量偏低。乡镇老师的学历达标率较低、职称较低,相当一部分是由民办老师转正而来。这些老师由于条件所限普遍存在着教化观念滞后、学问结构单一、教化教学方式落后等状况,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教化教学质量都难以保证。更令人担忧的是现有农村优秀老师仍不断地流向城区,使本已不均衡的城乡教化更是雪上加霜。其次是年龄老化。由于历史缘由,乡镇已多年未补充年轻老师,现在很多乡镇学校特殊是小学老师年龄严峻老化。很多小学,老师的平
26、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上甚至更高。第三是学科结构失衡。主要是传统学科多,新型学科少。英语、计算机课程老师紧缺,体、音、美等科目的老师严峻缺乏。很多学校音、体、美、计算机课都没有专职老师,只能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3、政策的“双刃剑”效应。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和扩大优质教化资源等一系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也对义务教化的均衡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校布局调整适应人口结构改变,特殊是农村生源急剧削减的状况特别必要,也是均衡教化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在学校布局调整中,也存在着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削减教化支出,撤并的速度过快,结果导致学校班级学生数爆满,一般的6070人,有的甚至更多。从表面上,学生的学习条件有
27、了肯定的改善,而在更深层次上,如学生所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的人次与频率明显少了许多。假如让我们选择是坐在美丽的教室里,还是有个可以用更多机会和时间与老师沟通,我想,更多的人会选择后者。因此,学校布局调整过度,致使班额过大,对均衡教化资源也有不利的一面。二、近年来我区义务教化均衡发展的主要措施1、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近几年来,我区根据“相对集中、优化资源、改善条件、扩大规模、便于就读、提高质量”的原则,撤并了一批规模小、布点较近的学校,实行规模办学,使荆州区学校布局日趋合理。2、合理配臵老师资源。近年来,区教化局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并且采纳多种举措:一是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激励城区优秀
28、老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二是通过城乡学校结对,互派校长挂职,互派老师任课,相互开展教研活动来促进城乡区域教化的共同发展。3、推动招生方式改革。全区取消了小学升初中考试,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在城区中学,全部实行了“电脑编班派位”的方法,各班之间平行,每班之内随机。4、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充分利用教化项目资金,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基本消退了农村学校的D级危房。兴建了一批农村寄宿制小学,解决了很多“空巢”家庭的后顾之忧。在乡镇中学新建了多栋学生公寓,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住宿条件。5、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化工程。近三年来,我区已建立了38所农村现代远程教化工程项目学校,完善了优质教化资源库,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很多地理位臵偏远的农村学校已经能同步享受到最现代化的教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