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精品.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相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主要策略是通过用不同的物品量统一长度,量出的结果不一样;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有时量出的结果一样,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为了使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统一长度的必要性,我叫孩子打算好了要用的学具,曲别针和一角的硬币7个。课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体验了用不同的长度作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接着又用不同的长度做标准去测量不同的物体的长度。在这一个活动中有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直尺去测量课桌的长,然后再用区分针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2、明显教材设计者充分考虑教具的好用性,让孩子能够比较便利。而且是为了让学生的比较简单进行比较,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的。但是孩子在测量课桌的长的时候,由于学生用的尺子长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但是这一活动恰恰又让学生体验了用不同的长度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通过上面的教学环节我又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活用教材,但活用教材的前提是真正抓住教材,吃透教材,所以我们只有做到仔细钻研教学内容,才能理解教材真正用意,做到活用教材。这节课,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感觉上得太匆忙。而且,每次总有个别学生不带学具,这也是个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无疑是特别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打
3、算、课堂纪律的限制都是须要考虑、重视的问题。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2新学期刚开学,二年级数学就遇到了难题长度单位。虽然他们在去年一年的学习中有触及到关于“米”或“厘米”这类的词语,但是他们真正的意思还是不知道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学习长度单位。这对于他们是新学问,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老阅历了。所以这样的课我希望能做到以下几点:1、在原来学问阅历基础上构建新学问的框架,发觉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和我们很近。2、订正老阅历的错误认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3、两者建立联系,能用新学问去测量生活中的物体。能用老阅历检验和加深对新学问的理解。于是依据以上的认知我将这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
4、为:1、使学生初步经验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同一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先视察我用不同的标准测量长度相等的彩带,通过发觉得出的结论不同从而引发“为什么同样长的彩带,结果会不一样?”让学生感知“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同桌合作去验证我们共同得出的结论。2、活动中,使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我分三步走:先让学生相识尺子,明确尺子上0到1是1厘米。再让学生再在尺子上找一找其他的1厘米。比如1到2、2到3.最终找寻身边的1厘米,比如手指甲、图钉等。借助详细的食物构建
5、好1厘米的长度单位观念。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两物体的长度。因为没有实物投影仪,没有请学生上来演示测量的方法,厘米太小了,在黑板上画是看不到的。所以我只好实行了自己正确示范、学生仿照和自己错误示范、学生订正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育雪深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在教学中我特殊留意力估量的教学,在测量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先估量。以此来培育和提高学生估量的方法和精确度。5、是学生初步相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我主要选用同桌相互合作的方式。一个画好之后,要求同桌再帮他测量一下,以保证对方画线段的正确。几点思索:1、厘米和米的混淆。一种是在语言上的混淆,一种是在长
6、度观念上的混淆。2、测量要求从零起先,但是我希望孩子能够不从0起先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3本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相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基础上,学习相识长度单位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长度,结果学生发觉两种状况:第一种状况: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让学生思索: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其次种状况: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
7、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可能数值上一样,但由于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接着引出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精确、便利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独创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沟通,尺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由此引出厘米尺,为后面学习厘米和米作了铺垫。最终通过“做一做”、“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学生的相识。巩固了本节课的学问。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4今年我带的是二年级学生,是我去年从一年级带上来的,说实话很有感情了。我作为一名刚参与工作只有一年时间的老师想着如何把书本上的学问通过我交给学生,让他们学习最基础的学问,驾驭最基本的技能,获得初步的数学学
8、习方法和实力。课本第一单元是长度单位,这部分学问应用性极强,是在一年级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设置的。在一年级,学生通过比较实物的长短,初步驾驭了简洁的比较方法。这一单元学习的长度单位,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为了达到让学生理解这一学问的目的,教材例题1首先通过用不同的物体来度量长度相同的实物,结果运用的度量物体有的用的数量多,有的用的数量少,这就产生了一些冲突和混乱,从而得出统一长度单位是非常重要的,这将在生活中会削减一些麻烦。在此教学中,我激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铅笔度、尺子、三角板、方块等量桌面的长度,学生学会了用食物测量物体的长度,紧接着又用这些物品测量了桌子的高度和黑板边的
9、长度,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参加,记载度量的数字,效果良好。通过以上的操作和演练,是学生明白了在实际生活中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就必需统一长度单位。接下来就是让学生相识两个最常见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为了让学生简单接受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我用实物和举例的方法来完成此教学,我让学生伸开自己的双臂,使他们初步感知自己的两笔长度大约是一米,床的长度是两米,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一颗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举例感知,使学生初步建立起1厘米和1米的感觉表象,通过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进步是学生感知1米的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学生相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后,就要进行换算了,可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驾
10、驭学问、理解学问呢,教材上的例题是“用30厘米的尺子量一根1米的绳子,量了三次后,又量了10厘米,这根绳子由多少厘米长?”我教学时没有干脆用此案例,但我变更了一下,我让两个学生分别用自己20厘米的尺子量出黑板边上1米的长度,让他们把每次量的做上记号,学生量了五次,然后我提问:一共有多少厘米?我知道这要把5个数字相加才能算出,可能有点麻烦,但是我还是看重了实践操作的过程,只有通过操作演练,学生才能更好的战功理解学问:1米=100厘米,者是试验得来的,而不是我们凭空想象、捏造的,更加让学生理解了数学的真实性和严密性。理解驾驭了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可以让学生做简洁的长度单位加减联系和有关长度单位的应
11、用问题,通过检测,反馈出的是学生对学问驾驭较好,但是对于部分细微环节问题做的不好,者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一个学问就是相识线段,新课标没有从概念干脆去入手,而是通过构建简洁表象让学生来认知线段的有关学问:直直的,两个端点。然后通过举例说明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可利用黑板边沿、桌棱等,在相识了线段之后,就须要学生动手画一画了,根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先找准尺子的0刻度,再按要求画到应至的地方,必需把尺子放直,不能遗忘还有两个端点,在理解驾驭这些学问后,老师应引导学生拓展一下所学学问,要在一些图形中数出有几条线段,为此,我从易到难画了几种不同的图形,指导学生细致数,先
12、数出长的线段条数,再数出短的线段条数,加起来就行了。总之,通过本单元学问的教学,我发觉课本的学问都是通过试验操作得来的,注意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意在促进学生各种实力的培育。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5一、好问题的设计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法宝。学生学习是在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关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很好的把教学内容转化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学问,经验学习过程,驾驭学习方法,体验学习的欢乐。“课桌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不用尺子测出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厘米?”这三个问题是本课的核心,这也是本节课的三个大环节,学生在解决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
13、,初步经验长度单位的产生过程,相识了直尺和厘米,建立了厘米的意义,实现了在生活中拓展应用。二、学生已有阅历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学生对长度单位了解了多少?这是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重点思索的内容。在尝试过程中我们发觉城里部分二年级的孩子在教学前已经初步相识了尺子,知道用尺子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但这些孩子对长度单位“厘米”的理解是不清楚的,表象也没有建立。学生不清晰1厘米究竟有多长,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尺(厘米为单位)来测量。依据这样的相识,我们比较了两种方案,一种是先相识尺子,建立长度单位厘米的意义和表象,学会应用尺子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然后通过时间倒流到没有尺子的时代,来体验尺子的作用和统一长度单
14、位的意义;另一种是先借助各种身边的物体表示课桌的长,体会不同的工具表示出的数据不同,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从而相识直尺,学习厘米的意义,建立厘米表象,学会正确测量方法。第一种方案敬重学生的认知起点,但学生对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理解不是特别深刻;其次种方案注意对统一长度单位必要性的理解,在教学时,遵循了学问产生的过程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已有认知起点。经过不同地区学生试验比较发觉,同一种设计在不同的班级中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相识较多的班级的学生采纳第一种方案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长度单位相识较少的班级的学生采纳其次种方案比较简单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较好地经验学问产生的
15、过程。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阅历,结合教材编写的逻辑意图综合把握教学目标,敏捷的设计教学活动。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6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节 上课,都说有好的起先是胜利的一半,我发觉人教版的第一单元几乎都是与生活常识亲密联系,莫非是教材编写人员要用这贴近实际的短短的一单元让学生度过开学的缓冲期吗?可是对于老师来说,这样的单元并不好上。我总结有以下几点:1.学生对都是图画的课本很感爱好,但预习时却抓不住重点,找不到明显的学问点进而匆忙过去。2.新入学,学生心态上放松,家长也未能抓紧,认为这样的单元简洁,可殊不知长度单位统一标准的思想影响深远,假如本单元大意了,小到影响
16、高年级的千米等单位,大到以后接触的微观世界单位或是宇宙光年的长度单位等,而长度单位只是测量物体的一个物理量而已,生活总无论任何事情都须要统一的标准才能井井有序、规范制度。3.对于老师来说,本单元须要学生大量的实践操作,这须要老师示范、学生引领等课堂活动,对于阅历不很丰富的我来说,课堂管理是个挑战,要从声音、动作、提问方式、嘉奖机制等多种课堂技巧在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同时还要限制课堂,在稳住课堂的同时又要有效的生成,突出重点。正因为这些,所以第一课要慎重。本节课我实行重经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让学生知道古代人庹、拃、脚长、步长等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工具,独立测量课桌的长度,通过一个物体得到不同的测量
17、结果体现出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这样才能知道物体究竟有多长。接着很自然过渡到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呢?学生很整齐的回答直尺,这点让我特别意外。孩子们脑海中有直尺的印象,选择工具去解决问题,我特别快乐,于是又问了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我现在选择了班级同学的几把直尺,这些直尺有的红色、有的透亮、有20厘米、有15厘米、还有折叠的直尺,样子、长度都不一样,用它们来测量数学书短边的长度,测量出来的结果相同吗?(出于这样的问题是由于一次听课测量的结果不同,孩子说是因为直尺不一样)很多孩子被问住了,回答:不同。于是,我放慢了节奏,让孩子经验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1.先猜一猜:不同直尺测量
18、数学书的短边长度,测量结果相同吗?2.实践活动:(1)独立完成进行测量,大约有多少厘米(2)同桌探讨,看一看对方如何测量的3.成果展示:学生回答测量结果4.得出结论通过这次的简洁尝试,我发觉二年级的孩子已初具小组探讨的模样,能相互沟通和帮助,状态特别好,而且几乎每位学生都情愿量一量,说一说。我想多让孩子自己去探讨,起先会慢些但对数学思维和为人处世的方法深化人心。最终通过活动和呈现的结果上看,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所以确定了不同的直尺量物体长度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有了这样的共识,再规范1厘米就有了很大的帮助。这也是统一标准的根本目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须要测量有工具就可以。我认为这也是大自然统一、
19、守恒的规律吧。本节课的怀疑是:要不要在没有课堂上建立厘米、米的表象是就估计黑板有多长?是否有实在的价值。但对我来说有一点,知道许多孩子对生活常识没概念,出现黑板长40米,以后在教学中更应当对部分孩子加强阅历的关注和提问。本学期也有感悟:对于新的教材,肯定要每节课教授什么样的学问点、重点把握清晰,多看习题,做中学,学中做,呈现课堂练习的多样性。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7不足之处: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厘米,用尺子量身边的小型物体的长度基础上学习的。提出一个问题,黑板有多长,我先用学生尺去量,结果量了好多次才量完,学生一阵嘘嘘声,太麻烦了,后来一个学生说她的尺子比较长,是30厘米长的,略微快点了,
20、但是还是很麻烦。这时学生说,老师不是有很长的尺嘛,还有学生说那是米尺!好吧,就用米尺,结果量出来有4米长。量黑板是不是应当让学生来量,老师帮忙。提出除了用米尺,还可以用卷尺,量衣尺测量。让学生说说米尺和学生尺的不同用途,学生就说,量大型的物体要用米尺,量小件的物体用学生尺比较好。具体相识米尺,也是从0刻度起先的,最多是100厘米,为什么又叫米尺呢,因为总长是1米,说明100厘米=1米。那么黑板长4米=400厘米。用手臂表示1米有多长。当孩子们平举着手臂,微微向前弯曲,也许就体会到了1米原来是这样形象的。第一天遗忘带量衣尺和卷尺了,其次天带来了,先用量衣尺量腰围,挑一个胖点的,瘦点的,先教学生怎
21、么量,然后让学生给学生量,让学生给老师量,分别把数据记在黑板上,量了几位同学后,学生对腰围也有了也许的印象,再上来一位学生,估计一下,大部分同学都估计得比较合理。因为量衣尺不够,只有个别同学实践量腰围。所以须要布置到课后作业,让学生家里去量。胜利之处:学习米,厘米,最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长度感,即使身边没有尺子,也可以也许估计物体一边的长度。在测量物体长度前先估计一下,以提高估计的精确度。在学生学会了用食指宽度表示1厘米,用大拇指和食指伸开微微弯曲表示10厘米,用两个手臂平举微微弯曲表示1米后,就很便利地估计了。先估计教室长度,估计学生的身高,估计桌子的高度等,然后再用米尺测量。学生兴趣盎然,踊
22、跃参加。课本最终面的做一做,要求量出一根绳子的1米,2米,3米,更加增加了学生对长度的感性相识。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8长度单位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尽管学生已有这方面的阅历和基础,但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学问的综合,针对二年级的小挚友的认知实力来说,难了点。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相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相识1厘米和1米、用厘米测量线段和较短的物体的学习中并不感到困难,但是在将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合适的单位时,一部分孩子就不能正确的对长度单位进行选择,这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的积累有肯定的关系。长度单位的选择须
23、要孩子在亲身经验中有所阅历积累。针对小挚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支配了互动沟通的机会,让学生能更自然、更主动地进行沟通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提高。注意学生个体参加的过程性与实效性,让学生全程参加,全员参加,有效参加,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例如:相识长度单位厘米时,让每个学生用手比一比,动手测一测,量一量,用眼看一看,用口说一说,用脑想一想,估一估,让每个学生参加到学习过程的始终。如先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再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许多,如:手指的宽度、一节手指
24、的长度、牙齿、鼻孔、眼睛、田字格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最终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较、沟通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课堂上学生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也有的学生实行其它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数的方法,通过让他们对比,明白前一种方法便利且快。在推断中,使学生驾驭正确的测量方法。在建立米的观念时,由于长度较大,个体不易完成操作,就支配学生
25、小组合作完成,如:两人合作,用10厘米的学具摆出1米,再进行视察比较,相识米与厘米的关系;测量时,一人测量,另一人记录。以此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培育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在学生驾驭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他们用直尺选择身边喜爱的事物进行测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觉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高,他们起先量书本、练习本的长和宽;有的量铅笔的长;有的量刀子等,达到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这些活动对于建立学生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9核
26、心提示:本单元是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第一单元,因为这一部分的学问和生活休戚相关,因此生活中的阅历积累特别重要。上完课后有一些体会: 1、在教学1厘米有多长时,不要把尺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误导学生。.本单元是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第一单元,因为这一部分的学问和生活休戚相关,因此生活中的阅历积累特别重要。上完课后有一些体会:1、在教学1厘米有多长时,不要把尺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误导学生。2、测量要求从零起先,但是也应当教会孩子能够不从0起先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3、对大人来说“厘米”和“米”特别简洁,但是对孩子来说,要建立表象,理解概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要利用多媒体多出示
27、一些长度是1厘米和1米的物体,进行多次感知。并且让他们多动手量身边的物体:比如课桌的长、宽、高,门窗的高度等,对学生日后填单位很有好处。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0胜利之处:1、借助学生的生活阅历, 让学生在对尺子的充分视察中自主相识长度单位, 学生在主动参加中激发了学习的爱好, 培育了学生的视察实力。2、通过视察, 结合想象引导学生自主建立 1 cm 的概念, 并通过列举生活中的 1 cm长的物体,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 1 cm 的相识和理解, 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3、学生从尺子上找 1 厘米、 几厘米的详细长度, 以及用手比画 2 厘米有多长, 使 学生形成了初步的估测实力, 为下面学习用
28、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通过估一估引发认知冲突, 让学生实际测量体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方法,并与同桌合作量铅笔的长度, 解决了课前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 获得了胜利的体验。 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实力, 加深了学生对厘米长度的相识。5、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没有在这一节课终止, 课后还要学生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很好基础。 因为在实际测量中会发觉许多物体用学生尺测量会很麻烦, 这就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他们去思索、 去探究。不足之处:1、老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 要求还没有讲清, 学生就起先行动, 导致学生操作时有一些失误。2、讲解
29、: 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在表达时, 数学语言不够标准。3、表达的学生说的时候, 其它学生倾听不仔细, 个个都想说结果一个都没表达清晰。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1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对于抽象思维实力还未形成,感性相识还不够丰富的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会感到肯定困难。因此,解决困难很大程度上在教学中要取材于生活,亲密联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验学习数学学问。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在这次长度单位教学活动课中给我以深深的启迪。长度单位我用了三个课时,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测量来感知米与厘米的区分与联系,以及一些生
30、活中常见物体的实际长度!老师的细心打算、学生的全员参加,的确使学生对学问的驾驭、爱好的激发、阅历的积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气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胜利和乐趣。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加学习过程,利用操作、比较等手段获得感性相识,切实理解学问间的内在联系。如何让孩子体验这份感受呢?我要求同学们回家打算回形针、硬币、圆片、三角形、正方形、卷尺等,用来测量数学书、文具盒、铅笔、黑板等的长或宽,孩子们都学得很快乐且主动主动,我发觉到一些后进生的心情也很高涨。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阅历,从而实现其相识的内化、促
31、成理解力和推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布客体而获得客体的学问的,凡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验证的东西,比老师讲解给他们的印象深刻得多。而视察、操作、探讨是数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供应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试验、试验及视察,能够提出问题,并从实践操作中自己找寻到答案。“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简单让学生相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相识。为了培育学生视察、比较、分析、抽象的实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支配了以下几个环节:1、猜一猜。让学生先依据头脑中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猜一猜:1厘米
32、有多长?再请猜得准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准的?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相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很多学问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学问储备状况。2、看一看。通过视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相识直尺,相识1厘米的长度。3、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供应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4、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
33、密地联系起来。在课堂上,学生驾驭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学生回家,自主选择生活中自己感爱好的事物,量一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回到课堂上沟通,达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2这节课时本册书的起始课重难点是:相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正确的用尺子测量长度。不足的地方:1.在让学生理解统一长度的必要性是,没有让学生先说出测量的物品而是老师先举出了例子,之后又让学生说,最终看书。应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古时候测量用的庹,拃,脚印,这一块弄反了。2.在本节课最重点的地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的时候没有落实好啊,没有让学生感受1厘米,没有给出1厘米有多长
34、时,就让学生在直尺上找1厘米的长度,导致学生部知道怎么找,也不知道要找什么。听完尉主任的评课后,觉得应让孩子知道1厘米有多长后在让学生在直尺上找1厘米,先是有1厘米之后才有的直尺,要让学生感受到直尺就是这样的1厘米1厘米的连接起来的,之后要让学生找自己的尺子上有多少个1厘米,进一步巩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一步一步的走把没一步都落实。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3长度单位拉开了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序幕,本单元内容要求学时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长度的表象并不是件简单的事。要使学时既轻松又有效地学习学问,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运用学问,我们呈现的材料、组织的学习活动
35、就应当具有现实行、情景性。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对于抽象思维实力还未形成,感性相识还不够丰富的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会感到肯定困难。因此,解决困难很大程度上在教学中要取材于生活,亲密联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验学习数学学问。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学了长度单位,许多孩子都觉得很好玩,很好玩。的确,这几节课看起来大家好像始终都在玩,用硬币、图钉、回形针量课本、铅笔盒,用尺量自己身体上的数据,比如步长、一庹长度等等,用卷尺量教室的长度、宽度,还有大量的估测、视察等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如:用三角
36、板量数学书的宽、用回形针量铅笔的长、用硬币量数学书的宽、用小刀量文具盒的长、用铅笔测量书桌的宽和椅子的高等。让学生经验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引出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为统一的单位长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量不便利,由此引出直尺的相识、厘米和米的相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这样的支配能根据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亲密联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验学习数学学问。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4胜利之处:在教学设计中我将重点放在如何看线段图,理解线
37、段图的方法指导上,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可以从信息里得到,明确问号在哪儿是求什么,就是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这时从直观操作上升为抽象的线段图,实施了课堂的一次理性的飞跃,真正呈现了学生从不会到学会的求知过程。抓住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这一学问的灵魂,不断推断、重组从学生涌现出来的信息,老师要对有价值的信息刚好归纳入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实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当然这时须要老师敏捷调控。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对学问的主动探究、发觉所学学问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与被灌输者,而老师是意义的建构设计者、组织者、参加指导者与评估者,多媒体技术作为实现建构主义的重要手段,作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在倍的教学中正是秉承了这一理念。不足之处:我认为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缺少练习,并且课的内容较多,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在课前稍稍的进行少量的介绍与渗透。为自己节约时间,可以多加倍的练习。学生学习画线段图可以在练习课中进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时老师必需留意自己的语言必需是精确、恰当,过度要留意承上启下。这是我在设计这节课后的反思,希望老师多提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