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优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如何立足于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的变更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的、富有特性的开展数学学习是我自课改试验以来始终在教学实践中探究的问题。本节课是我们数学教研组的一节教学探讨课。为了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在课前我主动的进行了教学前的反思,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原有的学问阅历背景,然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人文化的特点,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一、让“生活”走进课堂。现实生活中的数是非常丰富的,如何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让数学的天空更加广袤,是我这节课着力要解决的问题。
2、为此,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创设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通过数一数与学生学习休戚相关的文具、找一找教室和生活中的见过和用过的数字、玩一玩平常小挚友喜爱玩的数字嬉戏以及课后找一找等活动,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视察和相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 紧密联系,呈现数学的魅力。二、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阅历和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学中,老师设计了数一数、找一找、写一写、说一说、玩一玩等学生感爱好的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供应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机会,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学生依靠老师讲授、被动接受的过程,体现了数学学习是学生经
3、验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三、开放教学,让数学教学解放学生的大脑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子,让他们主动参加到学问的形成过程中,自主学习体验探究与胜利的乐趣。为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教学中我力求体现开放性教学特点,如“找挚友”的连线,依次是开放的;数文具的方法、数数的思维过程是开放多样的,有一个一个地数,有几个几个地数;看一看、想一想在教室里、生活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字?学生可以自由地视察感知,得到多种的表象,还可以开放性想象校内里、家里数字的存在与价值;学生表达的语言是开放的,老师没有框死学生表达的方法与方式,而是激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暴露思维的全过程,学生的创
4、新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得到了逐步培育。四、让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学问、实力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如何在建构学问、发展实力的基础上培育学生主动的数学学习情感,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念?是值得我深化探讨的问题。在本课教学中,我主动转变老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等的地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做嬉戏,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们既有独立思索的时间,又有探讨的机会,还有合作沟通的机会,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与表达,学会了矫正和评价,敢想、敢说的氛围让课堂充溢了朝气与活力,学生不仅长学问而且长才智。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新课标就是让学
5、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能运用已有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我在新课引入时,设计了购物情境,让学生从熟识的生活情境中发觉数学问题,并用学过的学问进行说明,这样不仅在轻松、开心的环境中奇妙复习了旧知,并让学生感受到算法的多样化。2.这个过程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敬重了学生的选择。而且很自然的引入新课,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使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真实,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份。3.我设计了“新学期起先了,同学们须要打算哪些东西”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可以用学过的学问来解决,感受数学学习的
6、意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再把学到的学问运用于生活中,培育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3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1千克=1000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吨”的概念。由于课前对学生进行了预习的要求,所以他们对生活中比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表示,也能说出是用“吨”作单位,但是对1吨究竟有多重,学生并没有感性的相识和直观的参照;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努力帮助学生建立“吨”的概念。数学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
7、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首先,我从学生熟识的自己的体重入手,当有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25千克时,我顺势就以他的体重为标准,先让大家算一算:10个他共有多重、20个呢?多少个他的体重就是1吨?学生很快算出40个他的体重是1吨。此时学生对于吨的概念只处于知道的层次,他们并没有实际的体验,所以其次步,我设计让学生相互背一个人的体重,然后40个学生集体站到讲台上,大家相互感受1吨的重量。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在头脑中建立“吨”的概念,我又让学生结合课本主题图中的几个小动物的重量算一算哪几个小动物的体重合在一起是1吨。学生很快发觉:2头牛的体重合起来刚好是1吨这时我还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几个小动物
8、合在一起的情景。最终,我还结合课后习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是几个须要用“吨”做单位的图片,如:鲸、轮船、运货物的火车箱等,这些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形象了“吨”的概念。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努力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1吨是很重、许多、很大的,让学问与体验共生,数学与生活同在,学生在揣测、体验、探究中生成“吨”的概念。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4植树是北师大版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驾驭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口算的基础上绽开教学的,突出让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探究并驾驭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
9、,主要体现以上几点做法:1、提倡算法多样化。由于学生的学问背景及特性差异,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同一道口算题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法必定会不一样,他们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思索角度动身,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另外,学生在计算时口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注意培育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敏捷性,激励学生独立思索,组织学生进行沟通,在沟通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促进学生主体参加。教学中我并不急于提示孩子们怎么做,而是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思索怎么做,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则引导学生通过视察发觉问题,
10、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3、敬重学生思维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展示与汇报中,学生学会了口算除法的方法,体验到胜利的欢乐,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念。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这节课主要是驾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结合详细的情境正确估算,会用乘法验算除法。1.结合“送暖和”的情境,让学生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列出算式:5766。2.引导估算。请学生估一估,每所希望小学大约能分到多少本书。让学生沟通各自的估算方法。如:把576看成是600,6006=100,每所学校分到的书 不足100本;或690=540,每所学校分到的书多于90本综合学生
11、的分析,上面除法算式的商应当是一个两位数,且大于90小于100。3.求精确商。先请学生独立试做,然后组织沟通。在沟通中着重解决: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商“9”写在什么位上?4.回答问题,并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每节课我都会尽量突出重点,把困难的东西摒弃,让学生有一个更清楚的解题思路。这节课我就让学生驾驭方法,强调简单出错的问题,效果还比较志向。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6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相识”这个内容看似简洁,其实也挺有意思。我先是引导学生视察主题图,创设了学校课外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找一找“图上有哪些是你相识的图形?”并指给同桌看。学生找到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12、、梯形、圆形、菱形等等。学生说出了那么多名称,有已经相识的,也有似曾相识但并不真正明白的。可以看出,学生对接下去要相识的图形并不是一窍不通,而是有肯定的相识和了解的。虽然他们并不能正确表述这些图形的特征,但他们脑海里已经有了这些图形的大致的形态,可能并不正确,也不够清楚。在视察了那么多图形的基础上,我干脆向学生指出:在这些图形中,有一种叫做四边形。四边形究竟是怎么样的,不急于让学生表述,而是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四边形。然后选几个上来展示,看是四边形吗?说明理由。学生画了各种各样的四边形,有比较特别的,也有一般的四边形。这时,学生对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又有了新的相识。然后我让学生从学具袋里去找一找
13、,“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撕下来”,然后再次组织沟通:你为什么选出了这几个,其它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引导学生进行视察、归纳:四边形究竟有什么特点?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导概括出两点主要的: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并把这两点板书出来。学生学起来很直观很简洁!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7分数的初步相识是我们在学习了自然数、小数之后学习的一节新课,它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相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一、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我奇妙的设计一些动画,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带着感情色调进入课堂,陷入情景,并主动主动地参入思索和探讨。学生有了学习爱好和激情,课堂就会亲切自然。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一
14、种民主、同等、和谐的气氛二、从1/2入手,到几分之一,步步深化中绽开。分数的学问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相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肯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驾驭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相识,先从1/2,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充分感知1/2,再推断能不能用1/2来表示,在学生充分建立1/2的表象基础上再来估一估1/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再折出长方形的1/
15、4,学生有不同的方法,老师追问:都能用1/4来表示吗?为什么?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终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几分之一,然后让他来介绍自己的分数。反馈时注意从正反两方面,让学生自己评析,说说理由,对几分之一肯定平均分理解的更加深刻,到位。三、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背景动身。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学要贴近生活找数学,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给数学找个原型,把常识提炼为数学,促进学生对学问的理解。依托学问背景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学问的迁移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将分数学问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环节,这样的问题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分数来
16、源于生活。四、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特殊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比较1/2和1/4、1/8大,学生直观的相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原来想好的却有一点忘了讲,就是黑板上贴了1/2,1/3,1/4,1/5后,让学生说了分子和分母表示的意义,却忘了说平均分成的份数与每份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以后尽量做得更完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8“秒的相识”是在学生已经相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时间单位比较抽象,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秒的详细概念、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留意让学
17、生主动参加、亲身体验。如:我让学生随着秒针走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一起感受1秒的长短;再如:我还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有的学生在1分钟写出了22个汉字、有的学生在1分钟写出了60个数字、,在这一系列的亲身体验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1分、1秒的时间长短有了体验,而且也初步建立起来了1分、1秒的时间观念。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拓宽他们的学问面,我还在课堂上给他们补充了一些1分钟之内所做的事情,如:中心电视台的播音员能播180个字,银行点钞机能点1500张人民币、这些课外学问的增加,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为他们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奠定了基础。本节课我还增加估测活动,注
18、意培育学生的估算实力。如:(1)做一次深呼吸用了( )秒。(2)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 )秒。(3)你系红领巾大约须要用( )秒。这些题目的设计不仅检测了学生对秒的学问的驾驭状况,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珍惜时间的教化的力度不够,多数学生虽然能从1分钟可以做很多事中体验时间的珍贵,但很明显他们只相识到了,并没有付诸实践,这也是老师须要引起重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9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学问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爱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视察、操作、揣测、沟通、反思等活动中渐渐体会数学学问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主
19、动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气,同时驾驭必要的基础学问与基本技能。 数学体验教学是指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加,亲身经验,获得对数学事实和阅历的理性相识和情感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加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建中学会数学。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教化学意义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小学数学中的很多概念、法则、算理都能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生活背景,所以教学中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阅历、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供应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感性的实物入手
20、,抽象出角的图形,揭示出角的特征,再让学生在身边的事物中找寻角,做出角,最终自主探究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相识。学生在课堂上想说做合一,真正达到了口手脑协调发展的学习境界。学生既学到了角的有关学问,又亲身体验了学问的来源,同时,教学中还应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学问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学问与生活实际的亲密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学问生成过程通过实践操作,开放学生全脑,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加,让学生体验学问的动态生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较为困难
21、。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相识角,整节课我将视察、操作、演示、试验、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在引导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 (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学生活泼开心地亲自参加、亲自体验到老师依据教学内容创建的不同教化情景中,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验学问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视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索。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加到探究新知的过程。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胜利和喜悦。自信念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加了。三、回来生活让学生
22、体验学问应用过程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和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要通过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培育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实力,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在数学应用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数学回来生活,并获得学有所用的主动情感体验。在角的相识这一课中,假如剪去两个角,会得到几个角呢?这一体验过程的引导,把空白留给了学生,让他们的思维有更大的空间,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开展大比拼。这一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的数感、空间观等的培育都通过体验得以实现;而且正确的思维方式在猛烈的碰撞中又得到了锤炼。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肯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
23、感官去体验、感受;注意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详细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阅历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学问产生更为深厚的爱好,也让学生更加乐于参加课堂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谛视实际问题,去构想社会现实,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气。使学生深刻地相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剧烈欲望,从学数学发展到做数学再提升到用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0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相识,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初步建立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重
24、视引入面积单位。在提出测量课桌面面积的要求后,让学生各自由小组里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仔细去测量,使学生在活动中深深感受到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引出面积计量的单位,同时也能使学生体会到计量单位的本质特征,为今后合理选择不同策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打好基础。把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混在一起填写,有的学生感到难度较大。比如:数学书的封面长大约是24( ),方桌面的面积大约是64( ),信封的面积大约是200( ),操场的面积大约是3600( )。充分利用学生熟识的例子,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如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的物体,除了大拇指指甲之外,还有衬衫的
25、纽扣、电话机的某个按键等等,而一张一般邮票的面积大约是5平方厘米、一张电话卡或银行卡的面积大约有46平方厘米。当学生头脑中储存了肯定数量的典型例子之后,他们在实际测量时,便能快速提取有关面积单位的表象并作出初步的估计和推断,进而提高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针对性。组织好应用面积单位干脆计量或估计面积大小的活动,逐步提高对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大小的干脆推断实力。一方面,要求学生用有关的面积单位去实际摆一摆、数一数,另一方面,启发学生找寻更为简洁和合理的方法,促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部分学生对生活中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物表象,感受不够扎实,这有待以后进一步了解。三年级上册数学教
26、学反思11今日上的“时间的计算”是建立在学生已经驾驭了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材设计了两个例题例1:2时=()分,简洁的单位换算;例2:7:30到7:45中间经过了多长时间。对于例1的教学,我是这样处理的:除了教学教材中的例题,还增加了一些其他的单位换算,如:120分=( )时、150秒=()分()秒。这两道题的出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尤其是最终一题,充分给学生探讨的时间,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思索、探讨、沟通,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不仅更好的驾驭了时间之间的单位换算,而且也培育了实力。本节课,我还注意将新课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如:对于例2的教学,我将题
27、目变成实际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很快学生便发觉了计算中间经过的时间的方法。还有学生利用我手中的钟表,发觉了用“数大格”的方法计算出经过的时间。对于例2的教学,我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借此机会将怎样计算“从家动身”的时间、怎样计算咱们这节数学课“下课”的时间。由于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所以,学生们很快就发觉了求“起先时刻”、“结束时刻”的计算方法。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学问,本节课我还增设了一道推断题体育课上跑400米,小明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谁跑得快?快多少秒?这一题大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多数学生也正确解答出了此题。总之,本节课我觉得上的比较胜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高,老师
28、结合教材将内容进行了拓宽,教学效果也较好,师生协作和谐,是一节胜利的数学课。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2本节课使学生在已经相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课前已经要求学生回家预习并做好相应学具的打算,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多数学生已经建立了1毫米的长度的概念。在课堂上,我从学生的回答问题中发觉,学生在课前所做的预习时,已经知道了“毫米”这个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但还没有建立1毫米的长度的概念,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的概念。本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让他们“做数学”,让学生通过视察,估计,沟通,测量等活动,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我认为上得最
29、精彩的地方是学生在初步相识了1毫米的长度时,能够从身边找出很多适合用毫米作单位的物体。如:作业本的厚度、橡皮擦的长度、直尺的厚度、液晶电脑显示器的厚度、课桌面的厚度、某地区的降水量学生由自己熟识的学习用品到身边较熟识的物品的举例,充分说明学生已经建立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概念。总的来说,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当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学生的测量还不够精确。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3本节课是义务教化课程试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起先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复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学问。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识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与跳绳小组和踢
30、毽子小组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与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简单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设计本节课时我立足于培育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实力,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学问基础动身,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视察、操作、试验、推理、沟通等活动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课堂上,我做到了以
31、下几点: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爱好。2、建立认知冲突,初步画图。3、绘制集合圈,理解重复现象。本节课上,我尝试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亲身感知集合的思想,并使他们亲身体验集合图的产生过程,(从收集学生的名单反馈整理好的名单圈一圈, 站一站圈跳绳和踢毽子爱好组的名单课件一步步演示集合的形成),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集合的思想,在过程中感悟重叠,让学生经验问题解决的数学化过程,从而获得数学学习阅历。接着,创设了让学生自己设计图。学生设计的图各种各样。可见,创建源于实践,供应实践操作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热忱的同时也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汇报自己独特的表示方法时,进而引导学生借助一种图(集合图)来
32、理解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经验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并充分感知体验集合图的作用。通过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在解决问题中“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使学生发觉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得到提高,思维也更加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特殊是在解读集合图时,让学生充分理解 “参与?的,只参与?的,既参与?又参与?的”的含义。反思今日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我还是比较注意培育学生思维的严谨严密性,本节课上有2次重点解读了集合图,第一次是韦恩图的形成初期,其次次是形成了规范的集合图后。在解读集合图的过程中,我很注意学生表述各个部分的意思。红色圈是表示“参与跳绳爱
33、好小组”和蓝色圈使表示“参与踢毽子爱好小组”,而去掉了都参与的部分后是“只参与跳绳爱好小组的人数”,“只参与踢毽子爱好小组”,多了一个字“只”,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样。还有“既参与跳绳又参与踢毽子”让学生明白这是2个小组都参与的。因此在比较“893”和“563”中的“3”和“3”时,大部分学生都已理解。在这两个过程中,我都重视了学生阅读实力的培育,使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形。并对这个图形作了重点解读:如:你认为红色圈表示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人?蓝色圈表示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人?这绿色部分表示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人?那黄色中的5个人表示的是什么?这蓝色中的6个人表示的是什么? “杨明、刘洪、
34、李芳” 这3个人表示的是什么?从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读懂了图意,知道了韦恩图丰富的内涵。并正确选择相关信息进行解题,使学生的阅读实力和解题实力得到培育和提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4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借助实物、图形、直观相识几分之几,相识分数各部分组成的名称,并且知道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发展分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主动参加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就是几分之几的相识。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传授新学问之前,我先进行复习导入,让学生温故几分之一的内容: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从而为学习新学问做铺垫。在传授新学问的时候,
35、我注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同时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实力。比如让学生说说这个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它底表示什么意思。然后通过适当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学问。在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我仍旧让学生思索每道题的意图和如何解答。力求做到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当然,这节课我还有许多地方须要改进的地方,教学重点基本上把握,但花的力气不够,须要反复强调和讲解。学习分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平均分”,做好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到“平均分”,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探讨与合作,得出结论。这些方面的缺憾都值得我今后思索和改进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5本节课我由一组填适合的长度单位引入新课:1、一棵大树高14()
36、。2、粉笔长约7()。3、有地区上个月一次降雨量达18()。4、课桌长6()。前三题学生很简单就填出了适当的长度单位,但在第四小题时,学生就很快发觉选用前三个单位都不合适,这时有个别学生说:“用分米”,在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充分调动时,很自然的导入到新课的教学中。这一导入的设计充分向学生渗透了“分米”这个长度单位也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既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数学运用生活”这一理念,又为学生直观相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奠定了基础。本节课我首先通过比一比用手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初步建立1分米长度的概念和感受1分米=10厘米;再通过量一量量课桌面的长和宽等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表象,最终通过找一找找身边大约是1分米长度的物体,进一步巩固所建立的概念。本节课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我设计了很多的实践操作活动,整节课学生参加的主动性比较高,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多数学生已经建立了1分米长度单位的概念。在本节课的巩固练习中,除了完成书中的基本练习后,我还增加了思维拓展题:一根绳子长4米,剪下同样长的3断后还剩下190厘米,剪下的每段长多少厘米?学生由于有了书中练习一第6题的基础后,有近1/4的学生解答出来了。当然,本节课由于组织测量的活动比较多,所以在组织教学方面也花费了肯定的时间,影响了后面作业量的时间;另外,还有少数学生还要加强对测量方法精确性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