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最新.docx(7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1教学目标1. 通过购物活动,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并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习数学的爱好,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念。2.结合详细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先乘后加的运算依次,能正确计算有乘法和加法的两步计算。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其次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加、减、乘、除的基础上进行的混合运算教学。本节课可以分成五部分:一是创设了购买文具的情境,与学生实际联系紧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二是从情境图中获得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三是探究先乘后加的运算依次,在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中驾驭有乘法和加法的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并尝试解决一些数学
2、问题,在这里要留意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加进来,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和驾驭运算依次及计算方法;四是自我参加解决实际问题,拓展练习,巩固应用;五是课外购物,将数学活动延长到课外,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养成留意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的习惯。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本校地处大庆市中心区,学生生活在城市,常常接触购物活动。本校是第一批国家级课改试验校,在计算教学方面重视与生活的联系,激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多种方式学习,学生养成了记数学日记的好习惯,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解决本节课的问题。由于部分家长提前让学生接受了两步题先乘后加的运算依次,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索,但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
3、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激励学生探究先乘后加的运算依次。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寒假生活结束了,你的寒假是怎么过的?和你的好挚友说一说。师:你打算好学习用品了吗?有一个文具超市刚刚开业,想去看看吗?(反思学生在现实、好玩的情境中,会产生学习的愿望,提高学习爱好,更主动地进行探究。书中原来的情境是小熊购物(食品),也联系学生的实际,但购买文具的情境与学生实际联系更紧密些,那么学生的主动性也就会更好地发挥出来。)(二)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师:视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这个超市有日记本、橡皮、橡皮泥、笔、格尺。生:我还学问了这些文具的价格分别是师:你想买什么?你能算出一共要付多少钱
4、吗?是怎么算的?(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师:小明也来买文具,可是他遇到问题了,你们情愿帮助他解决吗?出示问题:买3本 和1枝 ,该付多少钱?(反思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学问的种子。因此,我努力让学生学会看图,从中获得须要的数学信息,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究。)(三)探究沟通,构建新知1. 依据问题列出算式师: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板书学生的不同算式,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生1:35=15(元),15+4=19(元);生2:35=15(元),4+15=19(元);生3:35+4=19(元);生4:4+35=19(元);生5:5+5+5+4=19(
5、元);)师: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思索,并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式的意思,是怎么想的。其他学生分别对每种列式进行探讨,体会35+4是把35=15(元)与15+4=19(元)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用来计算总钱数的。)(反思将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对于学生不是很生疏,有许多学生能干脆列出综合算式。这样,将学生的不同算式列出来,结合情境大家一起探讨算式的合理性,对于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与分步算式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是很有帮助的。)(评析把全部的算法都板书出来,使每个人都知道;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算式的思想,以重复、确认、澄清他们的想法,比较算式的相同和不同,引起思维的碰
6、撞,使学生从更深的角度重新相识这些算式,这些都是促进探讨深化开展的有效做法。)2.脱式计算及运算依次的提出师:算式35+4,你们是怎么算的?生:我是先算出日记本的价钱,35是15元,再加上一枝笔的价钱4元,所以得数是19元。师:你们都能很快地算出结果,真好!老师也来算一算,35得15,然后加4,可我忘了用谁加4了,怎么办呢?生:最好是先把15登记来,这样就不会遗忘了。师:记在哪里更好?生:就记在35的下面吧。老师板书脱式计算过程:35+4=15+4=19(元)师:这就是脱式计算。(反思以前,在教学脱式计算时,是老师边示范、边讲解脱式计算的步骤与留意事项,然后让学生练习计算。学生是被动地用老师给
7、的方法去做,并没有产生对这种方式的须要,所以应用起来只是按部就班、机械地记忆。怎样让学生产生学习新学问的须要,更好地探究、接受新知呢?出于这样的考虑,我进行了新的教学实践:老师遇到了计算的困难,记不住前一步的结果,怎么办呢?激发学生对新的计算方式的须要。有的学生提出把前一步的结果先登记来,有的提出记在算式的下面更好一些。学生又一次体会到学习的欢乐以及帮助老师的胜利感。)3.独立进行脱式计算4+35(学生先独立在本子上计算,老师巡察,个别指导;然后相互沟通一下,有什么不同;接着,全班沟通。)板书各种不同的算法,有:4+35=4+15=19(元)4+35=15+4=19(元)4+35=75=35(
8、元)师:以上这些算法,你们有不同看法吗?(学生先独立思索,再在小组内说一说。)生1:第三种是正确的,因为4加3等于7,7再乘5就等于35。生2:第三种不对,因为刚才我们已经算过了,得数应是19,而不能再是别的数了。师:这样,我们举手表决一下。(通过表决,只有生1还坚持认为第三种是正确的。)师:只有生1与你们的看法不一样,并不能说明他是错的。假如你认为你们大家的对,谁情愿站出来劝服他?生3:我认为生1就是不对,不能先算加法,因为我爸爸告知过我,有加有乘应先算乘法。生4:我还知道,想先算加法要在有小括号时,要不然,就得先算乘法。(这时,生1仍旧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变更。)师:你能坚持自己的看法,很好。
9、你和其他同学再分别想一想,你们先算出的分别是什么呢?(学生小组内探讨,商议劝服生1的方法。)生5:我们用35先算出的是3本日记本的价钱,再加上一枝笔的价钱4元,正好就是19元了。那生1,你是先算什么的?(这时,学生都异口同声地问生1,你先算的4+3是什么呀?生1想了想,笑了说:我的算法错了,应当先算35,先算出日记本的钱数,才能算出总钱数。)师:那你们再想想,其次种写法对不对?生:是正确的,因为这也是先算的35,也就是日记本的钱数,只不过15与4换了位置,得数也是不变的。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在你们的合作下,这个问题最终解决了,老师为你们兴奋!(反思以前,先乘后加这个新学问,都是老师告
10、知学生的。从学生的回答能看出,有的家长已经提前告知学生,这样的算式就应当先算乘法,后算加法。这样很简洁,也很省时。学生接受了这个新学问,再遇到这样的算式时,就按这个依次来计算了。在我听过的同样内容的一堂课出现了这样的状况:临下课前,一名学生还提出这样的疑问:老师,可不行以先加后乘呢?能看出,学生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先乘后加,而不是先加后乘。我认为,结合详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视察、比较,去发觉,去揭示,对不同的算法进行评判、反思,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法则规定的合理性。想劝服对立同学,让他变更自己的观点,就须要找寻有力的证据,其实就是先乘后加的依据。在争吵中,思维进行碰撞,不但得出了正确结果,而且
11、学生对新知理解得比较透彻、记忆坚固。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比较、理解、思索、表达等实力以及自主学习的精神都将得到发展。)(评析教学要做有心人。老师真实、详细、深化地反思,为改进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也为进一步开展探讨积累了珍贵的素材。)(四)自我参加,拓展练习师:同学们帮助小明解决了问题,你们真棒!现在也给你一个机会,可以任选超市中的两种文具,每种可以是一件,也可多件,但总钱数不能超过20元。将你的解决方法列成一个算式,并在本子上进行计算。(学生自由选择购物,列式计算,并沟通。老师深化学生中间,进行个别指导。展示几名学生的算式,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购买了哪些文具以
12、及是怎样列式计算的。)(反思学生在自主的参加中,加深对混合运算的计算依次的理解,并敏捷运用,解决购物中的问题。)(五)课外购物,实践延长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1:学习了新学问脱式计算。生2:知道了有乘法、也有加法时,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生3:我已经能在购物时自己付款了。师:以后去文具超市购买文具时,你们可要自己计算、自己付款了。(反思将数学活动延长到课外,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养成留意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的习惯,提高做数学的实力。从学生交上来的数学日记中能看出,他们对实践活动特殊感爱好,而且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着做数学的乐趣和胜利感。)案例点评本节课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引
13、入数学问题,再应用到生活中,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育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性、价值性、有效性。教学设计注意动静结合,在开放的同时给学生独立思索的时间和空间,并能创建性地运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教学效果很志向。编者点评不少老师有着这样的疑问,在看似平淡的计算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地参加。其实,参加并不仅仅是操作、活动等外在表现,更是思维的投入。从这节课中,我们的确看到了学生们的主动思索,特殊是他们之间想法的碰撞。而这正是老师为学生营造了充分探究、表达、探讨、反思机会的原因。或许,我们总要思索一个问题,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培育成为一个能用数学方式思索和表达的人。这节课已经做了很好的尝
14、试。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相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依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教学重点驾驭1米的实际长度教学难点用米尺较精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学具和教具投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学问?( 1上节课我们相识了长度单位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新授1相识米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学问驾驭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
15、小难题谁情愿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打算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68 bgColor=#ffffffA请你用老师供应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知大家。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3)学生提问题(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4) 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s(5) 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日我们学习相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6
16、)出示米尺,视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老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视不计)2用米量(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相互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2)再次体验两人再相互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初步质疑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相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老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
17、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老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4)老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5)老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肯定要从物体的一头起先,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精确的长度巩固练习1选择合适的单位我们的教室长6( ),黑板长2( )小明身高
18、124( ),课桌高90( )2操作性练习(1)两人相互量身高,是_米_厘米(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爱好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沟通(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四、归纳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相识米 用米量1厘米长的线段1米长的线段1米100厘米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3教学目标:1、在抛硬币、摸球等嬉戏活动中,体会事务发生的可能性,并进一步体会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不行能发生,有些事情肯定发生的。2、经验揣测、试验、验证等探究活动过程,养成敬重事实的科学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初步形成统计意识。3、
19、通过对日常生活事务确定性的.描述,提高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和推断力,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体会事务发生的可能性。教学难点:初步感知事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一元硬币、白、黄球若干等。学具打算:一元硬币、摸球嬉戏工具教法学法:1、联系生活,解决问题。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创设抛硬币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学问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从而形象地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道理。2、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学问阅历,以分组教学、合作沟通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自动
20、地获得学问,从而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解决问题的实力和创新意识。3、敬重学生,和谐发展。今日的教化是关注人的教化,因而更加注意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以上新课程理念的基点便是从学生动身,敬重学生,正确相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纳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学问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学问和方法解决问题,营造一种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教法:创境设疑组织探究启发巩固教学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玩中学、学中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做好多好多的嬉戏,老师要求大家要会听、会想、会玩,还要学会合作,做得到吗?二、玩一玩嬉戏1:抛硬币师:(出示
21、一枚1元硬币)大家看,这是一枚1元的硬币,(将其放在投影上)这一面写着1元,我们叫它正面,(翻面)这一面我们叫它反面,咱们做的第一个嬉戏就是抛硬币。(板书:抛硬币)师:猜猜看,我们要怎么玩?生:把硬币在桌上一转,再用手一按,看是哪面朝上。师:说得差不多,咱们的玩法就是把硬币往上一抛,猜它落地后哪面朝上。(二位学生上台)师:你们的任务就是视察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并大声给班上同学汇报,明白吗?(生点头)师:好了,老师要抛了,猜猜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生:正面朝上。生:反面朝上。(师抛硬币,台上二学生视察后给其他同学汇报)师:老师又要抛了,再猜猜哪面朝上,跟小组同学说说看。(生在小组内热情地猜。师抛硬
22、币,二生再次视察汇报)师:谁情愿也来玩一玩?(一位学生抛硬币,同桌猜,共进行3次)师:好了,我们不玩了,静下来回忆一下,刚才抛了这么多次,你们看到的是什么状况呢?生:一会儿是正面,一会儿是反面。生:第一次是反面,后来又是正面、正面、反面、正面。同学们,视察得真细致,这样的状况在数学上可以说硬币落地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板书:可能也可能)师:谁能也像这样说一说?生:硬币落地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嬉戏2:摸球。师:(出示盒子)现在咱们来玩一个摸球的嬉戏。看,这是什么?生:正方体纸盒。师:(摇一摇盒子)知道里面有些什么吗?生:球。师:(指盒上标签)对,里面有三个白球和三个黄球,
23、谁情愿上台和老师一起玩?(生踊跃举手,一位学生上台)师:咱们两人这样分工:我摸,你猜我摸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台下同学全神贯注,饶有爱好地看。师动作夸张地做出不看盒子的样子,摸出一个球捏在手上)生:-。(师绽开手掌正好是-。台下同学鼓起掌来,猜中了!其次次、第三次过程同上,猜中的学生鼓掌,没猜中的有点悲观)师:你们也想这样摸一摸、猜一猜吗?(出示布袋)老师给每组同学都打算了一个布袋,每个布袋里装的都是3个白球和3个黄球。摸之前,我们首先得交代几条嬉戏规则:第一,摸的时候眼睛生:不能看。师:其次,每人连续摸4次,摸出来之前其他小组成员先猜摸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在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摸出来以后放
24、进去搅一搅,再摸其次次。(生主动地投入到摸球猜球的嬉戏中,师巡察并参加到各组的嬉戏中,直到各组嬉戏完毕)师:同学们摸了这么多次,也猜了这么多次,我想问问大家,1、你们每次都猜对了吗?生:没有。生:有时猜对,有是没猜对。师:2、怎么这么多同学都没有全猜对呢?是什么缘由呀?小组内探讨一下,想想是什么缘由。(师巡察并参加探讨。)生:球装在袋子里,看不见。生:里面有白球和黄球,有时摸到的是白球却猜成黄球,有时摸到黄球却猜成白球。生:里面有黄球和白球,我们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师:可能从这个袋中摸到黑球吗?生:不行能。师:可能从这个袋中摸到红球吗?生:不行能。师:可能从这个袋中摸到除白球和黄球以
25、外其他颜色的球吗?生:(频频摇头)不行能,因为里面只有白球和黄球。师:同学们真聪慧,因为袋中只有黄球和白球,所以呀,我们不行能从中摸到除黄球和白球以外其他颜色的球。(板书:不行能。)师:(出示另一个袋子)这里还有一个袋子,里面装的也是6个球,谁情愿和老师再玩一个摸球嬉戏?(一位学生上台)师:不过这次是你摸,老师猜,好吗?(生摸出一个球,学刚才老师的样子捏在手上。)师:白球。(生再摸,师再猜:白球。生又摸,师想都不想地猜:白球。)(生纷纷举起手来。)师:怎么了,你们想说什么?生:老师知道里面有什么球。生:里面都是白球。生:可能是一种巧合。师:许多同学都说对了,老师的确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
26、(师打开袋子,拿出里面的6个白球,展示给学生。)生:(小声嘀咕)里面装的是6个白球,当然每次摸出来的都是白球了。师:里面装的是6个白球,我摸出一个生:确定是白球。生:肯定是白球。师:假如袋里装的是6个黄球呢?生:摸出一个,肯定是黄球。(师板书:肯定。)三、摆一摆师:老师带了一些许多乒乓球,大家看,这是白球,这是红球,这里还有一个透亮空袋子,现在我们玩的嬉戏就叫听要求放球,情愿吗?生:情愿。师:第一个要求就是在袋子里放8个球,摸一个,肯定是黄球。(一位学生上台数出8个黄球放进袋里,台下学生赐予了掌声,表示认同。)师:其次个要求还是在袋里放8个球,摸一个,不行能是黄球。(一位学生上台从拿了8个白球
27、放进袋里,台下学生有赐予了掌声表示认同。)师:第三个袋里仍旧放8个球,摸一个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一位学生上台从两种球中里各拿出4个放入袋里,台下学生再次赐予掌声。)师:还有别的方法吗?生:可以放5个白球,3个黄球。生:可以放6个白球,2个黄球。生:可以放1个白球,7个。黄球四、说一说师: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什么事情可能发生?生:可能发生地震。生:可能发生洪水灾难。生:明每天气可能更热。师:那什么事情肯定发生?生:人肯定会老,头发会白。生:地球肯定在转。师:什么事情不行能发生?生:公鸡不行能下蛋。生:太阳不行能从西边出来。师:好了,同学们,咱们今日就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小调查,回去问
28、问爸爸妈妈,查查资料,看看生活中哪些事情可能发生,哪些事情肯定发生,哪些事情不行能发生。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4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页、第7页。教学目标:1.能依据详细状况呵呵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2.进一步巩固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能依据情境图写出乘法算式。3.熟记乘法算式中的各个部分的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4.引导学生感悟学问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学重点:会用乘法解决简洁的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打算: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敬爱的同学们,你还记得吗?在上节课的学习
29、中,我们一起走进了儿童乐园,相识了乘法,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在今日的学习中,我们将接着探讨乘法,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问题。二、复习旧知1.读一读。(1)23= 6 32= 6(2)54=20 45=20(3)37=21 73=212.说出乘法算式。(1)6个8相加:68或86(2)9个2相加:92或29。(3)3个5相加:35或53。3.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加法:7+7+7+7+7=35(个)乘法:75=35(个)或57=35(个)三、学习新知师:同学们,你玩过积木吗?玩积木是一种好玩的智力嬉戏,今日,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把你看到的说一说。生1:五彩缤纷的积木真美丽!生
30、2:一排排的积木真整齐!生3:我看到一共有5排积木,每一排都有7块。师:你们视察得真细致!这么多的积木,究竟有多少块呢?(老师听到有的同学已经起先数了:1、2、3、4、5,始终数到了35。原来,这些积木有35块。可是,这样一块一块地数太慢了。你能想出一个好方法,让我们又快又对地数出积木的块数吗?咱们看看其他小挚友是怎么数的吧!有的小挚友在细致视察后发觉,这些积木并不是随意摆放的,它们的摆放是有规律的,横着看,每排积木的块数都是7,就可以7块7块地数,有这样的5排,数5次就可以了。7、14、21、28、35。嗯,这样数快多了!也有小挚友发觉,竖着看,积木的摆放也有规律,每列积木不仅颜色相同,块数
31、也一样都是5,就可以5块5块地数,有这样的7列,数7次就可以了。5、10、15、20、25、30、35。嗯,这样数也很快!)师:同学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视察积木,发觉积木摆放的规律,一排排、一列列地数出了积木的块数,可真了不得!师:你怎样数出了积木的块数?我们用这两种好方法再数一数积木的块数吧!先横着一排排地数:7、14、21、28、35。再竖着一列列数:5、10、15、20、25、30、35。师:积木数完了,一共有35块。你能依据数法,列出算式吗?拿出纸和笔,试着列一列。写好了吗?老师把大家写的记录了下来:(1)横着看:每排7块,有5排。7+7+7+7+7=35(块)(2)横着看:每排7块,有5
32、排。75=35(块)或57=35(块)(3)竖着看:每列5块,有7列。5+5+5+5+5+5+5=35(块)(4)竖着看:每列5块,有7列。57=35(块)或75=35(块)师:视察这四组算式,你想说些什么?(对,第一组算式和其次组算式都是横着视察积木的,都是求5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不同点是,第一组算式是用加法表示了5个7相加的和,其次组算式是用乘法表示了5个7相加的和。第三组算式和第四组算式都是竖着视察积木的,都是求7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不同点是,第三组算式是用加法表示7个5相加的和,第四组算式是用乘法表示7个5相加的和。比较一下,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当然是乘法了。看来,大
33、家已经知道了乘法的优点,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些同学还是不太习惯用乘法。希望这些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大胆尝试。看着其次组算式,在这两个乘法算式中,7表示什么意思?5又表示什么意思?横着看,每排有7块积木,有这样的5排,7就表示了每排积木的块数,5表示了7的个数。求5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我们用乘法75和57来表示。看着第四组算式,在这两个乘法算式中,5表示什么意思?7又表示什么意思?竖着看,每列有5块积木,有这样的7列。5就表示了每列积木的块数,7表示了5的个数。求7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我们用乘法57或75来表示。)四、全课总结今日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畅谈收获)板书设计:有几块积木75=35(
34、块)57=35(块)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5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相识时、分的关系)教学目标:1.学问与实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相识钟面,相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2.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情境中,能够精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结合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初步养成遵守和疼惜时间的习惯。教学重点:在详细活动中相识钟面。教学难点:精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教学打算:老师打算:钟面、挂图、电子表。学生打算:钟面学具。教学方法: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出示挂图老师提示:中国人盼了多少年了,北京申奥最终胜利了!让我们恒久记住申奥胜利的这个难忘的日子-
35、(师指图上时间)。2、老师出示钟面:拨出10时零8分。师揭示课题: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相识钟面上的时间。二、探究新知。A、视察钟面1、师举钟面:请拿出学具钟面,细致看一看,钟面上都画有些什么,同桌相互说一说。2、老师指名汇报:关于钟面,你知道些什么?钟面上有3根针时针、分针、秒针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老师依据学生的沟通有序地进行板书B、拨一拨。1、老师示范拨:让时针从1走到2,时针走1大格是几时?时针走1大格是1时。2、老师再拨:让分针从12走1小格是几分?分针走1小格是1分。(让分针从12走到1),走1大格是几分?分针走1大格是5分。3、设疑:请自己拨一拨,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走了多远?
36、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走了一圈。你能把拨的状况给大家看看吗?4、引导探讨:(老师边拨弄,边提问)1圈有多少小格?有12大格,60小格是多少分钟?分针走1圈有60小格,就是60分钟,时针只走了1小时。得出结论:1时=( )分C、我拨人认1、老师在钟面上拨出不同的时间,让学生认读。2、老师引导探讨:你是怎样认的?先看时针,再看分针时针走到几就是几时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时分3、组织活动: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认,再交换。5、我说你拨:师说一个时间(如9时),学生在学具上拨出来。6、老师出示电子表,你知道电子表上是如何显示时间的吗?(两点)前面的数表示几时,后面的数表示几分。三、练习巩固1、组织学生视察85
37、页第1题,说一说每副图的意思。组织分组,读一读钟面上的时间,并说说这个时间图上小挚友在干什么?再说一说:这个时间你在干什么?渗透按时作息的教化。2、引导学生看懂85页第2题,再让学生独立连线,再相互检查。3、独立、快速完成65页第3题,集体评议。4、嬉戏:我拨你读。同桌,一个人拨时间,一个人读出来是多少。四、拓展性学习把自己一天起床,吃早饭、上学、放学、睡觉的时间说给小伙伴听听,并把它登记来,制成简洁的日程表。给爸爸妈妈看,也可以帮爸爸妈妈设计一个简洁的日程表。五、总结。师:今日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我们赢了相识时间钟面上有3根针时针、分针、秒针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时
38、。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1大格是5分。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走了一圈。1时=( )分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6教学内容:教材第113119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相识,并能依据实际状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2.通过复习,培育学生的视察、分析及推理实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目标解析: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依据实际状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育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阅历。在复习简洁推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培育学生的视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
39、数学表达的实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索问题。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相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索问题。教学打算:课件。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一)回顾复习过程 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学问还有没有什么问题。(二)导入新课 今日我们将接着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设计意图:给学生供应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实力。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复习克和千克1.梳理。(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2.直观感受。(1)看到1克
40、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3.进率关系。(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4.测量。(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留意什么?(2)说一说自己所相识的秤。5.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学生独立练习,集体沟通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育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依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在肯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
41、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在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简单出错的地方和缘由,引起其他同学的留意。(二)复习推理1.复习推理(一)。(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终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2)思索: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相互说一说推理的过程,供应充分表达的机会。(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留意表达的有序性。2.复习推理(二)。(1)出示题目:在上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
42、每列都出现一次。B应当是几?(2)学生分小组探讨,老师巡察指导。(3)汇报沟通,老师留意适时点拨。设计意图: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学生经验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视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解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二)你能用我们今日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7教学內容: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班级情況及学生特点分析:本班有学生二十一名,大部分来自移民家
43、庭,经过两年的学习,这个班学生学习比较仔细,喜爱学习数学,乐于探究,乐于合作。教学目标:1、通过视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视察物体看到的形态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分辨从正面、右面、上面视察到的简洁物体的形态。教学重点:让学生经验视察过程,体验从不同位置视察物体,看到的形态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教学难点:能正确分辨所视察物体的形态。教学打算:长方体纸盒、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同学们,今日老师带了一个特别美丽的礼品盒,大家想看看吗?(出示课题:看一看(一)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视察,老师要给大家提一些要求:1、保持视察姿态,不能左瞧右看,随意变更自己的视察位置。2、视察后要说清晰自己看到的是几号面,这些面各是什么形态的。我信任大家都能按要求去细致视察、主动思索,圆满完成视察任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