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故事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寓言故事精品.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代寓言故事古代寓言故事1很久以前,吴国的国君孙亮特别聪慧,视察和分析事物都特别深化细致,经常能使疑难事物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一般人所不及。一次,孙亮想要吃生梅子,就叮嘱黄门官去库房把浸着蜂蜜的蜜汁梅取来。这个黄门官心术不正又心胸狭窄,是个喜爱记仇的小人。他和掌管库房的库吏素有嫌隙,平常两人见面常常口角。他怀恨在心,始终伺机报复,这次,可让他逮到机会了。他从库吏那里取了蜜汁梅后,静静找了几颗老鼠屎放了进去,然后才拿去给孙亮。不出他所料,孙亮没吃几口就发觉蜂蜜里面有老鼠屎,果真勃然大怒:“是谁这么大胆,竟敢欺到我的头上,简直反了!”心怀鬼胎的黄门官忙跪下奏道:“库吏一向不忠于职责,经常游手好闲,四
2、处闲逛,肯定是他的渎职才使老鼠屎掉进了蜂蜜里,既败坏主公的雅兴又有损您的健康,实在是罪不容恕,请您治他的罪,好好儿教训教训他!”孙亮立刻将库吏召来审问鼠屎的状况,问他道:“刚才黄门官是不是从你那里取的蜜呢?”库吏早就吓得脸色惨白,他磕头如捣蒜,结结巴巴地回答说:“是是的,但是我给他的时候,里面里面确定没有鼠屎。”黄门官抢着说:“不对!库吏是在撒谎,鼠屎早就在蜜中了!”两人争吵不下,都说自己说的是真话。侍中官刁玄和张邠(bin)出办法说:“既然黄门官和库吏争不出个结果,分不清究竟是谁的罪责,不如把他们俩都关押起来,一起治罪。”孙亮略一深思,微笑着说:“其实,要弄清晰鼠屎是谁放的这件事很简洁,只要
3、把老鼠屎剖开就可以了。”他叫人当着大家的面把鼠屎切开,大家细致一看,只见鼠屎外面沾着一层蜂蜜,是潮湿的,里面却是干燥的。孙亮笑着说明说:“假如鼠屎早就掉在蜜中,浸的时间长了,肯定早湿透了。现在它却是内干外湿,很明显是黄门官刚放进去的,这样栽赃,实在是太不像话了!”这时的黄门官早吓昏了头,跪在地上照实交待了陷害库吏、欺君罔上的罪行。可见,我们对于形式困难难以推断的事物只要全面分析、推理,开动脑筋想方法,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被事物的困难性所吓倒,这样就能正确相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古代寓言故事2战国时期,楚将昭阳率精锐之师攻打魏国,连战皆捷,攻克八座城池。昭阳得意之余欲率军趁胜攻伐齐国。楚将陈轸见
4、部队连续激战,虽心情昂扬,却已是乏累之师,急需休整,便竭力劝阻昭阳伐齐,并讲了一个故事:楚国有个庙宇主子春祭,赏赐给看管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人多酒少,难以安排,此时有人提议说:仅这一壶酒不如让一个人喝个痛快,让我们来个画蛇竞赛,在地上画蛇,看谁先画好,谁就独喝此壶酒!大家一样表示同意。约定时间,大家同时起先在地上画蛇,其中有个人画得最快,很快就把蛇画好了,这壶酒就归了他。但他看其他人都还没有画好,得意之余,便想表现自己,显示自己的本事,于是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提笔,别出心裁地说:我还要替蛇画几只脚哪!,正值他提笔给蛇画脚的时候,其中一人却已将蛇画好,伸手夺过正在加画蛇足人手中的酒壶说:蛇是没有脚
5、的,你何必替他画脚呢?说罢,便张口喝起酒来,画蛇脚的人只好呆呆地站在一边,沮丧地看着别人喝酒。陈轸的意思是说,楚军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现在正是得胜班师回朝的时候,军队可以养精蓄锐,我们也可受到楚王的赏赐和人们的赞扬;如以乏累之师,攻打有备的齐国,一旦失败,就会前功尽弃,遭到楚王的惩罚和人们的唾骂。“画蛇添足”就用来比方多此一举或弄巧成拙。古代寓言故事3南海中有一个岛,岛上的人以打鱼为生。岛民们应付蛇很有方法,因此遇到蛇并不惊惶失措。打死了蛇以后,岛民们看看扔掉惋惜,便把蛇肉烹调了来吃。这一吃,大家发觉蛇肉鲜美嫩滑,特殊可口,于是,蛇肉成了岛民们普遍宠爱的美味佳肴。有一次,一个从没有出过远门的
6、南海人带着家人到遥远的北方去旅游。他们一家人都爱吃蛇肉,怕到了别处吃不到这样的美味了,就带了不少腊制的蛇肉当干粮。这个南海人带着家人走了很远很远,来到了齐国。他找了一家还算整齐的旅店安排了下来。齐国人都非常好客,主子见他们从很远的南方来,就热忱地款待他们。每天做好饭好菜给他们吃,铺床、清扫房间、洗衣服,把这个南海人一家照看得非常周到,房钱也收得很便宜,还经常主动向他们介绍齐国的风土人情。南海人受到这样的款待,心里很是兴奋,同时也挺感动,于是便跟家里人商议着要送些什么礼物给主子,以表达感谢之情。想来想去,他觉得蛇肉最合适。北方没有这类佳肴,主子肯定会喜爱的。打定了办法,他便在带来的腊蛇肉里挑开了
7、,最终选中了一条长满花纹的大蛇。他兴奋地拿着蛇去见主子,想象着主子快乐的样子。齐国在北方,很少产蛇。齐国人一见到毒蛇,吓得逃命都来不及,更别提去吃了。所以见到南海人送来的大花蛇,胆怯得脸色都变了,吐着舌头转身就跑。南海人大惑不解:主子这是怎么了?他想了好一会,对了,肯定是主子嫌礼物轻了。他抓紧叫过仆人,叫他再去挑一条最大的腊蛇来送给主子。像这个南海人一样,遇事不了解状况,也不加以调查,就胡乱依自己的猜想来作主观臆断,是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的。古代寓言故事4熊渠子是楚国人,从小决心要练就过硬的射箭本事。十五岁那年,熊渠子辞别父母外出,拜名师学射。起先时,老师既不给他弓,又不给他箭,而是让他举石锁,
8、熊渠子尽管不理解老师的用意,但是他想,既然老师让他这么做,那总是有道理的。于是他非常仔细地用两只手轮换着将五十斤重的大石锁一次又一次举起来。起初手还颤抖,一年后,便举重若轻,五十斤重的石锁在熊渠子手里已不算什么,老师便给他换成一百斤的石锁接着苦练臂力。五年后,当熊渠子能举起三百斤重的大石锁时,老师交给他一把大硬弓,还是没给他箭,老师让他每天对着目标瞄准,拉开弦和放开弦时双手不能有丝毫的抖动。熊渠子根据老师的教育又练了三年空弦,老师最终拿出箭来。这时候的熊渠子除了有强大的臂力外,还练就了一副敏锐精细的视力,他在老师的指导下,抬弓搭箭,对准目标,百发百中,不论是空中的飞禽还是地上的走兽,就连灵敏的
9、野兔子,只要被熊渠子的弓箭瞄准,便都是箭飞靶落,飞禽走兽都不在话下。更为精彩的是,熊渠子百步开外举箭穿杨的本事,使他成为远近著名的神射手。二十五岁那年,熊渠子告辞师父回家乡,一路上晓行夜宿。这一天走在路上,行至一片荒郊时已是夜问。突然,他望见前面正有一只老虎伏在路边,熊渠子冷不防吓出一身汗,他立即下意识地抽出箭来,拉开硬弓,奋力朝老虎射去,不偏不斜正好射中。熊渠子抓紧爬下等待老虎作垂死挣扎。好一会过去了,老虎一点声响也没有,熊渠子想,老虎怎么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死了呢?待他走近一看,哎呀,哪里是什么老虎,原来射中的竟是躺在路边的巨石,而且射出的箭有大半截已深深扎进石头中了。熊渠子不禁心中惊奇:我怎
10、么会有如此大的力气,竟将箭几乎全射进了巨石之中?于是,他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使足力气,朝巨石再射出一箭,只听咣噹一声,箭未中石。熊渠子不服气,连发几箭,尽管使出全身力气,眼前除了箭与巨石相击火星飞迸,却再也一箭未中,箭都不知弹飞到哪里去了。所以说,只有在真正聚精会神、意念专一时,才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诚意”所产生的力气。古代寓言故事5梁惠王好驱使百姓与邻国打仗。有一次梁惠王召见孟子,问道:“我在位,对于国家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意的了。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发生灾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一部分老百姓迁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去,并把收成较好的河东地区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来,让河内发
11、生灾荒地区的老百姓不致于饿死。有时河东遇上灾年,粮食歉收,我也是这样,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调运到河东来,解决老百姓的无米之炊。我也看到邻国当政者的作法,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尽心尽意替自己的老百姓着想的。然而,邻国的百姓没有削减,而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什么缘由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爱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场上,两军对垒,战斗一打响,战鼓擂得咚咚地响,作战双方短兵相接,各自向对方奋勇刺杀。经过一场激烈拼杀后,胜方向前穷追猛杀,败方就有人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那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来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来了。这时,跑得慢的士兵却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讪笑那些跑
12、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胆小鬼,您认为这种讪笑是对的吗?”梁惠王说:“不对,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是这也是临阵脱逃啊!”孟子说:“大王假如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那么就无须再希望您的国家的老百姓比邻国多了。”这篇寓言故事说明: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邻国国君不管灾荒年间老百姓的生活,是不爱百姓的国君。梁惠王常调动百姓去打仗,致使民不聊生,仍旧是不爱百姓的国君。古代寓言故事6田野里,大片大片的庄稼沐浴着阳光雨露,强壮成长,一派勃勃朝气。或许你看不出庄稼每天都在长,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地长高了起来。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为生,每天都必需到地里去劳动。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
13、国人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浑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躲避,宋国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间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一起往下淌。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当劳动了一天,宋国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极了。更令他心烦的是,他每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庄稼,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焦急。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似乎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着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
14、”他一边叨念,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办法:“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忽然来劲了,一跃而起起先劳碌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忧地想。突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日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庄稼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什么?你”宋国人的妻子大吃一惊,她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抓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
15、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人无力强行变更这些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胜利。愚蠢的宋国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古代寓言故事7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这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然后他把儿子们拿来的箭放在地上。过了一会儿,阿豺的同胞弟弟慕利延过来了。阿豺对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折断试试。”慕延利毫不费劲地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取十九支箭来把他们一起折断。”慕延利全力以赴,怎么也折不断。阿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单独一支简单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摧毁了。只要你们
16、同心同德,我们的国家就肯定颠扑不破。”这则寓言说明白“单者易折,众者难摧”的道理。古代寓言故事8欲擒故纵古时候,有一个人姓郁,名仁。家里的生活状况很一般,但是小日子还算过得去。最让他感到头疼的是,他的家里有不少的老鼠。想了好多方法,都不是很有效。这些老鼠每天晚上都要在他的家里到处乱蹿,想尽一切方法偷吃他家里的小米。结果总是弄得盆器倾侧,合家不得安静。郁仁很是苦恼。他视察了一段时间,发觉老鼠最喜爱的是偷吃小米,于是,冥思苦想,最终想出了一条歼灭老鼠的妙计。一天,郁仁在一个大缸里装了足足有半缸小米,并且还主动把缸盖打开,听任一只大老鼠跳进去狂吃一番。这只大老鼠吃饱了以后,立刻把全部的老鼠都召集了过
17、来。它们在大老鼠的带领下,纷纷跳进米缸里面饱饱的吃了一顿。吃好了以后,便心满足足地离开了。它们没有想到的是,其次天,郁仁就把缸里面的小米全部都搬走了,然后,在缸里装了大半缸的水,还在水面上撒了厚厚的一层米糠。晚上,大老鼠又带领着这群老鼠来到这口大缸边,它们都闻到了米糠发出的一阵阵香味,便争先恐后、坚决果断地跳进了缸里。郁仁在一边等候多时,一听到声音,就点起火来。望见一大群老鼠在缸里的水中挣扎,他抓紧用铁钳把老鼠一只只都钳出来打死了。从今,郁仁的家里再也没有鼠害了。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看来,郁仁是深得其道啊。古代寓言故事9战国时代有个哲学家名叫巫马子,他有一次对墨子说:“您提倡兼爱哲学,主见世界
18、上全部的人都应当团结友爱、同等相待,可是却没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干脆的好处;我主见各人顾各人,人人自行其是,独来独往,也没听说损害了谁。我们两人迥然不同的哲学主见,目前都还没有显示出其应有的社会效果来,可是为什么您总是认为只有自己的理论是对的,而要全盘否定我的理论呢?”墨子并没有正面回答巫马子的提问,而是另外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假如现在有人在这里放火,一个人看到后抓紧去提水,打算把火浇灭;而另一个人则准备往火里添柴,希望这火势越烧越旺。不过,这两个人现在仅仅只是在心里这样想,一时还未付诸行动。那么请问,您对这两个人作何评价呢?”巫马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当然认为那个打算提水灭火的是好人,而想在火
19、上添柴的人则是居心叵测、须要提防的。”墨子于是笑了,他说:“对呀!这就说明我们议人论事不能忽视其动机。而今,我主见兼爱天下的动机是好的,所以我确定它;而您主见不爱天下的动机则令人费解,所以我当然要否定它。”墨子与巫马子的这场论辩证明:在一般状况下,人们推断一件事的好坏,当然主要是看其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但有时当某人的安排、准备尚未付诸实行时,我们也可以从他提出的这一安排、准备的动机动身,推断其效果的好坏。这就是哲学上的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古代寓言故事10汉高祖刘邦开国之后,分别封功臣到各地为王。但是因为这些王候在地方上拥有强权,甚至有谋反叛变的意思,于是汉高祖就一一把他们歼灭了。为了巩固汉室,汉
20、高祖又大力赐封同族的人。因为同姓诸侯国数量增加,在汉景帝时,爆发了以吴王为首的七国之乱。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征讨,平定了叛乱,但同姓诸侯的存在照旧威逼着汉朝的江山。到了汉武帝时,为了巩固中心集权,施行了“领地削减”的政策,也就是消弱王侯们的势力,并且想进一步实行行动。这个举动引起诸侯们的恐慌,便对汉武帝说:“我们与王室血脉相连,先帝将封地如狗的牙齿一般地交织支配,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共同爱护汉室希望汉武帝能手下留情。”于是,汉武帝后来颁布推恩令,将诸侯的领地分封给他们的子弟,无形中减弱了各诸侯国的势力,也巩固了中心集权。古代寓言故事11这个暑假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里含有成百上千个寓言故事,
21、有的出自战国策,有的出自孟子,有的出自庄子,有的出自荀子,有的出自韩非子这些寓言故事都蕴含着一个道理。有几个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有一个叫学士幽默,讲的是一个姓石的学士,一次去报宁寺时,他坐在马车上,车夫由于一时疏忽,马把石学士掀了下来。看喧闹的人都以为石学士要大骂车夫了,没想到石学士只是对车夫说:幸亏我是石学士,要是瓦学士,还不摔得粉碎!这个寓言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别人不当心犯错时,不应当骂别人,因为这样可能会引起争吵,而且别人也不舒适,应当只提示提示别人或像石学士一样用宛转的话语指责别人。还有一个故事叫黄公好谦,讲齐国有个黄公,喜爱过分虚心。黄公的两个女儿都是全国的美女,他却常常对别人说
22、他的女儿很丑,见不得人。结果,她们过了结婚的年龄也没人向她们求婚。这个故事告知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分,如黄公虚心原来是件好事,但由于过分变成了坏事。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我真是受益匪浅啊!我肯定要多读课外书。古代寓言故事12扁鹊说病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超,常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视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觉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刚好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兴奋地说: “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
23、。”10天以后,扁鹊其次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假如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假如不抓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信任。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缘由。扁鹊说:“一起先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简单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
24、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5天过后,桓公浑身难受难忍。他看到状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懊悔莫及。他挣扎着在苦痛中死去。这个故事告知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实行措施,予以妥当的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古代寓言故事13春秋时候,吴国的公子季礼一人出外漫游。这天,他来到一个地方,正走着,突然发觉不
25、知谁遗失的一串钱躺在路中心。季礼想把钱捡起来,但又觉得弯腰去捡钱有失身份,这种事不应当由我这样的贵公子去做。他一边想着一边朝四面张望,看有没有人走过来。刚巧,当时正有一个打柴的人担着柴禾从前边过来了。季礼心想,叫这人把钱捡去,他肯定会非常感谢,他挑的那两捆柴还未见得值得这么多钱哩。等那打柴人走到跟前,季礼看清了他身上竟然还穿着冬天的皮袄,而眼下正是初夏5月,虽还不非常燥热,但穿着皮祆也是够呛的,季礼认为这人肯定很贫困,让他把钱捡去正好。于是季礼大声朝打柴人喊道:“喂,你快来把地上的钱捡起来。”打柴人一看季礼那个样子,感到很生气,他把镰刀往地上一扔,摆着手,朝季礼瞪大眼睛说:“你是谁?凭什么居高
26、临下看不起人?我既然能在燥热的夏天穿着皮袄去打柴,莫非我会是个贪图钱财的人吗?”季礼一听打柴人的话,心里不免有几分敬意,赶忙向他致歉说:“实在对不起,是我错看了人,请不要见怪!请问先生高姓大名?”打柴人鄙夷地朝季礼淡淡一笑道:“你这人见识短浅,只会从表面上看问题,还那么不可一世,我有什么必要对你说出我的姓名呢?”说着,打柴人头都没回,也不再理睬季礼,拿起镰刀,对地上的钱连看都没看一眼就走了。季礼看着打柴人慢慢远去的背影,惭愧不已。有些人经常凭自己的浅薄见识去衡量别人,实在未免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古代寓言故事14齐国的相国晏子有一次外出时,乘坐的马车正好经过马车夫的家门。马车夫的妻子
27、得到了这一信息后,便在家中打开一条门缝,向外观望。她原来只是为了目睹一下当朝相国的风采,却不想同时看到了自己的丈夫在替相国驾车路过家门时,竟是那样神气活现地坐在车前的大伞盖下,洋洋得意地挥动手中的鞭子,目无行人,昂然前进,似乎替相国驾车,自己也成了相国似的。晚上,马车夫回到家中,白天那种自我沉醉的心情还没有消逝呢,妻子就闹着要与他离婚。这真是一个晴天霹雳,一下子将马车夫打入了五里雾中,半天摸不着头脑。他百思不得其解地追问妻子闹离婚的缘由,妻子余怒未消地说:“晏子是齐国的当朝相国,学问名望在各国诸侯大臣中间有口皆碑,如雷贯耳。可是,今日我看他坐在车上,仪表端庄,看法谦和,思想深厚,令人起敬。而你
28、只不过是给他驾车的一个马车夫而已,却在车上趾高气扬,目空一切,自以为多么了不得,在赶车时竟不把路人百姓放在眼中。像你这样胸无大志的人,将来怎么会有出息呢?所以,我要与你离婚!”妻子的一番数落,使马车夫发觉了自己的浅薄和无知,顿感惭愧万分,无地自容。他从今以后,彻底变更了自己的生活看法,不仅勤奋好学,而且虚心谨慎,最终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妻子的谅解。马车夫的改变引起了晏子的留意,他新奇地探询其中的奇妙。马车夫坦诚地将妻子的指责和自己的决心和盘托出,令晏子非常感动。他不仅观赏马车夫的妻子志存高远、超凡脱俗的境界,而且赞佩马车夫知错即改、从善如流的精神。后来,晏子果真在齐国国君的面前,举荐这位马车夫做了
29、大夫。马车夫的故事说明:只有无知无志之人才会盲目傲慢,而勇于正视自身的缺点并能仔细加以改正的人,肯定会有出息。古代寓言故事15战国时候,燕国有个青年人,他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特殊有风度,他们走起路来,不紧不慢,又潇洒又优雅,那姿态特殊好看。于是这位燕国青年确定要去赵国学邯郸人走路的姿态。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带上盘缠,跋涉千里,专程赶到邯郸一心要学邯郸人走路的样子。他来到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看得他都发了呆,不知该怎样迈开步伐。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人,年龄和这位燕国青年相仿,那走路的样子实在令人艳羡。于是等那人走过,燕国青年便跟在他后面摹仿,那人迈左脚,燕国青年也迈左脚,那人迈右脚,燕国青年也
30、迈右脚,稍一不留神,他就搞乱了左右,搞得他非常惊慌,哪还顾得了什么姿态。眼看那人越走越远,燕国青年慢慢跟不上了,他只好又回到原地。接着他又盯住了一个年纪稍大的人,他又跟在别人身后一步一趋地学走路,引得街上的人都停下脚步观看,有的人还捂着嘴笑。几天下来,他累得腰酸腿疼,但学去学来总是学不像。燕国青年心想,学不好的缘由确定是自己原来走惯了的老姿态和步法,于是,他下决心丢掉自己原来的习惯走法,从头起先学习走路,肯定要把邯郸人的步法学到手。可是,一连过了好几个月,燕国青年越学越差劲,不仅连邯郸人的走法没学会,而且还把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也全忘了。眼看带来的盘缠已经花光,自己一无所获,他非常懊丧,于是只好回家了。可是他又忘了自己原来是怎样走路的,竟然迈不开步伐了。无奈,燕国青年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那样子好不狼狈。看起来,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是不行取的,不但没学到别人的,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给丢了,真是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