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上册教案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数学上册教案优质.docx(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1教材分析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在义务教化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一节引入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爱好,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是结合学生已有学习阅历,从算式到方程,继而对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进行了探究,让学生体验未知数参加运算的好处,用方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培育学生建模的思想),体会学习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本节课是在承接小学学习的简易方程和刚刚学习的整式的加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又是后续学习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基础。因此,这节课在
2、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简洁的方程及整式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比较剧烈的自我意识,对视察、猜想、探究性的问题充溢新奇,因而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与呈现方式以及学习活动的支配上力求设置学生感爱好的并且具有挑战性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来生活实际,无形中产生深厚的学习爱好和探究热忱。七年级学生对于方程已经具备了肯定的学问基础,但是对方程的理解还比较肤浅、模糊,还处于感性层面,缺乏理性的相识和把握,而且学生正处于感性相识向理性相识过渡的时期,抽象思维实力有待提高,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要选取详细的问题情境,逐步抽
3、象。七年级的学生很想利用所学的学问解决问题,通过对几个问题的分析、探讨、相互沟通,逐步培育学生的视察、探究、归纳等实力,提高对课本学问的运用实力,从而相识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在练习中巩固和熟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1)驾驭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知道什么是方程的解。(2)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会依据实际问题的条件列方程,能检验出一个数值是否是方程的解。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相识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种进步。(2)通过详细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
4、,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详细情境的探究、沟通等数学活动培育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主动参加、勤于思索的意识。(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热忱,培育独立思索和合作沟通的实力,让他们享受胜利的喜悦。(3)经验从生活中发觉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树立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增加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2.依据实际问题的条件列出方程。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
5、入新课二、探究新知 形成概念三、应用新知 巩固提高四、感悟反思五、名题观赏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初一数学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推断一个给定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2。会初步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4。培育学生逐步树立分类探讨的思想;5。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须要产生的以及有理数包括哪些数。难点是学习负数的必要性及有理数的分类。关键是要能精确地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以及要明确有理数分类的标准。正、负数的引入,有各种不
6、同的方法。教材是由学生熟知的两个实例: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的。比0高5摄氏度记作5,比0低5摄氏度,记作5;比海平面高8848米,记作8848米,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155米。由这两个实例很自然地,把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把加“”号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一个中性数,表示度量的“基准”。这样引入正、负数,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还将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大小性质。把负数理解为小于0的数。教材中,没有出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这是有意回避或淡化这个概念。目的是,从正、负数引入一起先就能较深刻的揭示正、负数和零的性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
7、。关于有理数的分类要明确的是: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分类结果应是不重不漏,即每一个数必需属于某一类,又不能同时属于不同的两类。二、教法建议这节课是在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基础上,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的。从内容上讲,负数比非负数要抽象、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留意中小学的连接,既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概念时,让学生清晰地相识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分,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这样,在理解算术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对有理数的概念的理解就简便多了。为了使学生驾驭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明确有理数的分类时,可以
8、有意识地渗透分类探讨的思想方法,理解分类的标准、分类的结果,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通过正数、负数都统一于有理数,可以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的逐步树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三、正数与负数概念的理解1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不能简洁的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2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为有理数,奇数和偶数的外延也由自然数扩大为整数,整数也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如6,4,2,0,2,4,6,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如5,4,2,1,3,53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细分有五类: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但探讨问题时,通常把有理数分为三类:正数、0、负数,
9、进行探讨。4通常把正数和0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0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0称为非负整数;负整数和0统称为非正整数。四、有理数的分类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1)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2)整数也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但为了探讨便利,本章中分数是指不包括整数的分数。3)留意概念中所用“统称”二字,它与说“整数和分数是有理数”的意思不大一样。前者回避了分数是否包括整数的问题,即使把整数包括在分数范围内,说“统称”还是不错,而用后一种说法就欠妥了。4)分数和小数的区分:分数(既约分数)都可表示成小数,但不是全部的小数都能表示成分数的。5)到目前为止,所学过的数(除外)都
10、是有理数。初一数学上册教案3重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让学生通过比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方法感悟用因式分解法使解题更简便.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1)2x2+x=0(用配方法) (2)3x2+6x=0(用公式法)老师点评:(1)配方法将方程两边同除以2后,x前面的系数应为12,12的一半应为14,因此,应加上(14)2,同时减去(14)2.(2)干脆用公式求解.二、探究新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口答下面各题.(老师提问)(1)上面两个方程中有没有常数项?(2)等式左边的各项有没有共同因式?(学生先答,老师解答)上面两个方程中都没有常数项;左边都可以因式分解.因此,上面两个
11、方程都可以写成:(1)x(2x+1)=0 (2)3x(x+2)=0因为两个因式乘积要等于0,至少其中一个因式要等于0,也就是(1)x=0或2x+1=0,所以x1=0,x2=-12.(2)3x=0或x+2=0,所以x1=0,x2=-2.(以上解法是如何实现降次的?)因此,我们可以发觉,上述两个方程中,其解法都不是用开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例1解方程:(1)10x-4.9x2=0 (2)x(x-2)+x-2=0 (3)5x2-2x-14=x2-2x+34 (4)(x-1)2=(3-2x)2思
12、索: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什么?解:略(方程一边为0,另一边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练习:下面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正确的是( )A.(x-3)(x-5)=102,x-3=10,x-5=2,x1=13,x2=7B.(2-5x)+(5x-2)2=0,(5x-2)(5x-3)=0,x1=25,x2=35C.(x+2)2+4x=0,x1=2,x2=-2D.x2=x,两边同除以x,得x=1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4页练习1,2.四、课堂小结本节课要驾驭:(1)用因式分解法,即用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2)因式分解法要使方程一边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另一边为0,再分
13、别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习题6,8,10,11初一数学上册教案4教学目的学问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过程与方法:会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有意识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志气,从中体会胜利的欢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异号两数相减。难点:异号两数相减。教学方法:引导发觉法教具打算:尺、小黑板。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2.两个有理数的和肯定大于每一个加数吗?3.10比3大多少?10比-3大多少?-10比3大多少?如何计算?4.3-10有意义吗?它应当等于多少?注:问2是要向学生强调,两数的和不肯定大于每一个加数,一个数加一
14、个非零的有理数,其和可能增加也可能削减。问3是向学生说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多少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要用减法运算。问2和问3都是为了引入新课而设计的。.新课讲解:1.由问2、问3讲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在正有理数范围内3-10是没有意义的,因为3比10小,问3比10大多少,问题的本身就有问题,但引入负数就不同了。假如你有3元钱向售货员买了10元的物品,假如售货员让你先把物品拿走,那么你将欠售货员7元。这件事实如用算式表达,即3-10=-7。由实际运算的例子归纳有理微减法法则。考察:3-10=3+(-10)=-7,3-(-10)=3+10=13,(-10)-(-3)=-10+3=-7,(-10)-7
15、=-10+(-7)=-17。等式左边的运算结果,用减法意义求出。3比10大-7,3比-10大13,-10比-3大-7,-10比7大-17,或画数轴,让学生视察得出。考察以上计算后。提问:减法是否都可转化为加法计算?启发学生自己得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3.讲解例题:(l)补充例题:问15比5高多少度?15比-5呢?-5比15呢?解:15-5=10,15比5高10;15-(-5)-15+5=20,15比-5高20;-5-15=-5+(-15)=-20,-5比15高-20。即-5比15低20。(2)教科书例1、例2。.做一做课堂练习:教科书第82页练习第13题。.课时小
16、结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课后作业1.习题2.6A组第19题,B组选做。2.5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习2.(题型一)李明的练习册上有这样一道题:计算|(-3)+_|,其中“_”是被墨水污染而看不到的一个数,他翻看了后边的答案得知该题的计算结果为6,那么“_”表示的数应当是.3.(考点一)计算:(1)-2- (+10);(2)0-(-3.6);(3)(-30)-(-6)-(+6)-(-15);2.5有理数的减法测试16.下表记录了七年级(1)班一个组学生的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正号表示比标准体重重,负号表示比标准体重轻),标准体重是50 kg.姓名小明小丁小丽小文小天小乐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kg)-5+3
17、-7+4+60(1)谁最重?谁最轻?(2)最重的比最轻的重多少千克?初一数学上册教案5教学目标教学学问点: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实力训练要求:1.学会视察图形,勇于探究图形间的关系,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好玩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好用性,体现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发觉给定事物中隐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难点: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
18、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还记得它有什么作用吗?例如:欲登12米高的建筑物,为平安须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米,至少需多长的梯子?依据题意,(如图)AC是建筑物,则AC=12米,BC=5米,AB是梯子的长度.所以在RtABC中,AB2=AC2+BC2=122+52=132;AB=13米.所以至少需13米长的梯子.2、讲授新课:、蚂蚁怎么走最近出示问题: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行柱的底面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须要爬行的的最短路程是多少?(的值
19、取3).(1)同学们可自己做一个圆柱,尝试从A点到B点沿圆柱的侧面画出几条路途,你觉得哪条路途最短呢?(小组探讨)(2)如图,将圆柱侧面剪开绽开成一个长方形,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路途是什么?你画对了吗?(3)蚂蚁从A点动身,想吃到B点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学生分组探讨,公布结果)我们知道,圆柱的侧面绽开图是一长方形.好了,现在咱们就用剪刀沿母线AA将圆柱的侧面绽开(如下图).我们不难发觉,刚才几位同学的走法:(1)AAB;(2)ABB;(3)ADB;(4)AB.哪条路途是最短呢?你画对了吗?第(4)条路途最短.因为“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做一做:教材14页。李叔叔
20、随身只带卷尺检测AD,BC是否与底边AB垂直,也就是要检测DAB=90,CBA=90.连结BD或AC,也就是要检测DAB和CBA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很明显,这是一个需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的实际问题.、随堂练习出示投影片1.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00甲先动身,他以6千米/时的速度向东行走.1时后乙动身,他以5千米/时的速度向北行进.上午1000,甲、乙两人相距多远?2.如图,有一个高1.5米,半径是1米的圆柱形油桶,在靠近边的地方有一小孔,从孔中插入一铁棒,已知铁棒在油桶外的部分是0.5米,问这根铁棒应有多长?1.分析:首先我们须要依据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解:(
21、如图)依据题意,可知A是甲、乙的动身点,1000时甲到达B点,则AB=26=12(千米);乙到达C点,则AC=15=5(千米).在RtABC中,BC2=AC2+AB2=52+122=169=132,所以BC=13千米.即甲、乙两人相距13千米.2.分析:从题意可知,没有告知铁棒是如何插入油桶中,因而铁棒的长是一个取值范围而不是固定的长度,所以铁棒最长时,是插入至底部的A点处,铁棒最短时是垂直于底面时.解:设伸入油桶中的长度为x米,则应求最长时和最短时的值.(1)x2=1.52+22,x2=6.25,x=2.5所以最长是2.5+0.5=3(米).(2)x=1.5,最短是1.5+0.5=2(米).
22、答:这根铁棒的长应在23米之间(包含2米、3米).3.试一试(课本P15)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道好玩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心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假如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为多少?我们可以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解:如图,设水深为x尺,则芦苇长为(x+1)尺,由勾股定理可求得(x+1)2=x2+52,x2+2x+1=x2+25解得x=12则水池的深度为12尺,芦苇长13尺.、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利用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解决了生活中的几个实际
23、问题.我们从中可以发觉用数学学问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将它们转化成数学模型.、课后作业课本P25、习题1.52初一数学上册教案6初一上册数学教案,欢迎各位老师和学生参考!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肯定值和相反数的意义。2、会求已知数的相反数和肯定值。3、会用肯定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4、经验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重点:1.会用肯定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2.会求已知数的相反数和肯定值。学习难点:理解有理数的肯定值和相反数的意义。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依据肯定值与相反数的意义填空:1、2、-5的相反数是_,-10.5的相反数是_, 的相反数是_;3、|0|=_,
24、0的相反数是_。二、探究感悟1、议一议(1)随意说出一个数,说出它的肯定值、它的相反数。(2)一个数的肯定值与这个数本身或它的相反数有什么关系?2、想一想(1)2与3哪个大?这两个数的肯定值哪个大?(2)-1与-4哪个大?这两个数的肯定值哪个大?(3)随意写出两个负数,并说出这两个负数哪个大?他们的肯定值哪个大?(4)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与这两个数的肯定值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三.例题精讲例1. 求下列各数的肯定值:+9,-16,-0.2,0.求一个数的肯定值,首先要分清这个数是正数、负数还是0,然后才能正确地写出它的肯定值。议一议:(1)两个数比较大小,肯定值大的那个数肯定大吗?(2)数轴上的点的大
25、小是如何排列的?例2比较-10.12与-5.2的大小。例3.求6、-6、14 、-14 的肯定值。小节与思索: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四.练习1. 填空: 的符号是 ,肯定值是 ;10.5的符号是 ,肯定值是符号是+号,肯定值是 的数是符号是-号,肯定值是9的数是 ;符号是-号,肯定值是0.37的数是 .2. 正式足球竞赛时所用足球的质量有严格的规定,下表是6个足球的质量检测结果(用正数记超过规定质量的克数,用负数记不足规定质量的克数).请指出哪个足球质量最好,为什么?第1个第2个第3个第4个第5个第6个-25-10+20+30+15-403.比较下面有理数的大小(1)-0.7与-1.7 (2) (
26、3) (4)-5与0五、布置作业:P25 习题2.3 5家庭作业:评价手册 补充习题六、学后记/教后记这篇初一上册数学教案就为大家共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一数学上册教案7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对“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向指定方向改变的量);2. 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难点: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改变的量1.1正数和负数同步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零 是正数不是负数 B、零既
27、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C、零既是正数也是负数 D、不是正数的数肯定是负数,不是负数的数肯定是正数2、向东行进-30米表示的意义是( )A、向东行进30米 B、向东行进-30米C、向西行进30米 D、向西行进-30米3、零上13记作 +13,零下2可记作( )A、2 B、-2 C、2 D、-24、某市20 15年元旦的最高气温为2,最低气温为-8,那么这天的最高 气温比 最低气温高( )A、-10 B、-6 C、6 D、105、 中,正数有 ,负数有 .6、如 果水位上升5m时水位改变记作+5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改变记作 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改变记作 m.7、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
28、表示的量具有 的意义.8、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动身, 假如向南走48m,记作+48m,则乙向北走32m,记为 ,这时甲乙 两人相距 m. .9、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 范围内保存才合适.10、20xx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 上年削减24,20xx年比上年增长8,20xx年比上年削减20。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这三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的增长量.11、假如把一个物体向右移动5m记作移动-5m,那么这个物体又移动+5m是什么 意思?这时物体离它两次移动前的位置多 远?12、某老师把某一小组五名同学的成果简记为:+10,-5,0,+8,-3,又知道记为0的成果表 示90
29、分,正数表示超过90分,则五名 同学的平均成果为多少分?13、某地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7,过5小时气温下降了4 ,又过7小时气温又下降了4,其次天0时的气温是多少?1.1正数和负数同步练习含答案19.体育课上,对初三(1)班的学生进行了仰卧起坐的测试,以能做28个为标准,超过的次数用正数来表示,不足的次数用负数来表示,其中10名 女学生成果如下:1、4、0、8、6、8、0、6、-5、-1.(1)这10名女生的达标率为多少?(2)没达标的同学做了几个仰卧起坐?解:(1)这10名女生的达标率为810 100%=80%.(2)没达标的同学做仰卧起坐的个数分别是23个和27个.初一数学上册教案8(1
30、)常见的几何体;(2)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及点、线与平面图形的一些简洁性质;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3)棱柱的特征;并留意棱柱和圆柱的联系与区分(4)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绽开的平面图形及圆柱、圆锥的侧面绽开图;(5)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面的形态;(6)物体的三视图,立方体及其简洁组合的三视图;(7)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一.填空:1.这个几何体的名称是_;它有_个面组成;它有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条边。2.正方体或长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是由_个面,_条棱,_个顶点组成的.3.在长方体、球、圆锥、圆柱、三棱柱这五种几何体中,其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都完全相同的是(
31、填上序号即可)4.一个棱柱有十个顶点,且全部侧棱的和为30cm,则每条侧棱长为cm.5.将下面4个图用纸复制下来,然后沿所画线折起来,把折成的立体图形名称写在图的下边横线上:6.如图是一些相同的正方块构成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则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小方块数为.7.如图所示,木工师傅把一个长为1.6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80,那么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8.要把一个长方体的表面剪开展成平面图形,至少须要剪开_条棱.9.如图,截去正方体一角变成一个多面体,这个多面体有_个面,_条棱.10.若要使图中平面绽开图按虚线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两个数之和为6,x=_,y=_.11.四棱柱按
32、如图粗线剪开一些棱,展成平面图形,请画出平面图来:12.薄薄的硬币在桌面上转动时,看上去象球,这说明白_.13.右图中,三角形共有个。14.如图是用边长为1的小正方体摆放成的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第13题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15.桌上摆满了挚友们送来的礼物,小狗贝贝新奇地想看个原委.Pqmn小狗先是站在地面上看,然后抬起了前腿看,唉,还是站到凳子上看吧,最终,它最终爬上了桌子按小狗四次看礼物的依次,四个画面的依次为()A.mnpqB.qnmpC.pqmnD.mnqp16.以下四个平面图形中,不是正方体的绽开图的是()ABCD17.只有盖的盒子
33、长、宽、高分别为5、5、3cm,如图所示,有一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棱爬行,爬行的路径不许重复,则蚂蚁回到A点时,最多爬行()A.24cmB.32cmC.34cmD.48cm18.一个几何体是由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其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最多可由多少个这样的正方体组成()A.12个B.13个C.14个D.18个19.把一个正方体截去一个角,剩下的几何体最多有几个面()A.5个面B.6个面C.7个面D.8个面20.从多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不是顶点)发动身,连接各个顶点得到20xx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A.20xxB.20xxC.20xxD.20xx21.下列四个图
34、形折叠后与所得的正方体的各个面上所标数字一样的是()22.如图(1)是正方体表面积绽开图,假如将其折回原来的正方体图(2)时,与点P重合的两点应当是()A.S和ZB.T和YC.U和YD.T和V23.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圆柱;球;五棱柱,能得到截面是圆的图形是()A. B. C. D.24.如图是正方体的表面绽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其中哪两个完全相同()A.(1)(2)B.(2)(3)C.(3)(4)D.(2)(4)25.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处动身,连接各个顶点得到20xx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A.20xxB.20xxC.20xxD.20xx初一数学上册教案9教学目标1、会进行简洁的整式
35、加、减运算、2、能说明整式加、减中每一步运算的算理,逐步发展有条理的思索和表述的实力、重、难点会进行简洁的整式加、减运算、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操作:(1)打算三张如下图所示的卡片(2)思索:用它们拼成各种形态不同的四边形,并计算拼成的四边形的周长、二、探究活动活动一:1、整式的加减运算要进行哪些步骤?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_3、6整式的加减同步测试1、三个小队植树,第一队种x棵,其次队种的树比第一队种的树的2倍还多8棵,第三队种的树比其次队种的树的一半少6棵,三队共种树_棵、2、甲仓库有煤1500吨,乙仓库有煤800吨,从甲仓库每天运出煤5吨,从乙仓库每天运出煤2吨,求m天后,甲、乙两仓库
36、一共还有多少吨煤,并求出当m=30时,甲、乙两仓库一共存煤的数量?3、6整式的加减:测试1、已知三角形的第一边长为2a+b,其次边比第一边长a-b,第三边比其次边短a,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2、某同学做了一道数学题:“已知两个多项式为A,B,B=3x2y,求AB的值、”他误将“AB”看成了“A+B”,结果求出的答案是xy,那么原来的AB的值应当是( )A、4x3y B、5x+3y C、2x+y D、2xy初一数学上册教案101.2有理数教学设计:1、驾驭有理数的 概念,会对有理数按肯定标准进行分类,培育分类实力;2、了解分类的标准 与集合的含义;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方法;:正确理解
37、有理数的概念: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根据肯定标准分类1.2.1有理数同步练习含答案5.对-3.1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A.是负数,不是分数B.是负数,也是分数C.是分数,不是有理数D.不是分数,是有理数1.2有理数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8.假如a与1互为相反数,则|a|=( )A.2 B.2 C.1 D.1肯定值;相反数.依据互为相反数的定义,知a=1,从而求解.互为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互为相反数.解:依据a与1互为相反数,得a=1.所以|a|=1.故选C.此题主要是考查了相反数的概念和肯定值的性质.9.若|1a|=a1,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1 B.a1 C.a1 D.a
38、1肯定值.依据|1a|=a1得到1a0,从而求得答案.解:|1a|=a1,1a0,a1,故选B.本题考查了肯定值的求法,解题的关键是了解非正数的肯定值是它的相反数,难度不大.初一数学上册教案11一、等式的概念和性质1.等式的概念,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在等式中,等号左、右两边的式子,分别叫做这个等式的左边、右边.等式可以是数字算式,可以是公式、方程,也可以是用式子表示的运算律、运算法则.2.等式的类型楷体五号(1)恒等式:无论用什么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总能成立.如:数字算式 .(2)条件等式:只能用某些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才能成立.方程 须要 才成立.(3)
39、冲突等式:无论用什么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都不能成立.如 , .留意:等式由代数式构成,但不是代数式.代数式没有等号.体五号3.等式的性质五号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 ,则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 ,则 , .留意:(1)在对等式变形过程中,等式两边必需同时进行.即:同时加或同时减,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不能漏掉某一边.(2)等式变形过程中,两边同加或同减,同乘或同除以的数或整式必需相同.(3)在等式变形中,以下两特性质也常常用到:等式具有对称性,即:假如 ,那
40、么 .等式具有传递性,即:假如 , ,那么 .黑体小四二、方程的相关概念黑体小四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留意:定义中含有两层含义,即:方程必定是等式,即是用等号连接而成的式子;方程中必定有一个待确定的数即未知的字母.二者缺一不行.楷体五号2.方程的次和元 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称为方程的次,方程中不同未知数的个数称为元.楷体五号3.方程的已知数和未知数楷体五号已知数:一般是详细的数值,如 中( 的系数是1,是已知数.但可以不说).5和0是已知数,假如方程中的已知数须要用字母表示的话,习惯上有等表示.未知数:是指要求的数,未知数通常用 、 、 等字母表示.如:关于 、 的方程 中,
41、 、 、 是已知数, 、 是未知数.楷体五号4.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楷体五号5.解方程 求得方程的解的过程.留意:解方程与方程的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求得的结果,前者是求出这个结果的过程.6.方程解的检验楷体要验证某个数是不是一个方程的解,只需将这个数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假如左、右两边数值相等,那么这个数就是方程的解,否则就不是.黑体小四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小四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这里的“元”是指未知数,“次”是指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楷体五号2.一元一次方
42、程的形式楷体五号标准形式: (其中 , , 是已知数)的形式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最简形式:方程 ( , , 为已知数)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留意:(1)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最简形式或标准形式,所以推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可以通过变形为最简形式或标准形式来验证.如方程 是一元一次方程.假如不变形,干脆推断就出会现错误.(2)方程 与方程 是不同的,方程 的解须要分类探讨完成.黑体小四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五号(1)去分母: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留意: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个整体,含有多项式时应加上括号.(2)去括号: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终去大括号. 留意:不要漏乘括号里的项,不要弄错符号.(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留意:移项要变号;不要丢项.(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 的形式. 留意:字母和其指数不变.(5)系数化为1:在方程的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得到方程的解 . 留意:不要把分子、分母搞颠倒.体五号2.解一元一次方程常用的方法技巧 解一元一次方程常用的方法技巧有:整体思想、换元法、裂项、拆添项以及运用分式的恒等变形等.3.关于x的方程 ax b 解的状况 当a 0时,x 当a ,b 0时,方程有多数多个解 当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