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的读后感500字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治通鉴》的读后感500字优质.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资治通鉴的读后感500字资治通鉴的读后感500字1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务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准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里的故事多得数不清,每一个都精彩至极,但我最喜爱的是陶侃疼惜光阴。古今能成大事者,必定是惜时如金,勤奋不懈的,东晋名将陶侃就是一位这样的人物。他曾对人说:“大禹那样的圣人,犹自珍惜寸阴,我们这样的常人,更应珍惜每一分光阴,绝不行以整日闲游烂醉,活着无益于当世,死了不能传名于后代,那样做完全是自暴自弃。”陶侃字土行,父亲本是吴国的杨武将军,死得很早,吴国
2、败亡之后,陶侃由鄱阳移居到庐江,家中生活始终很贫苦。可陶侃疼惜光阴、发奋自强。正因为这样,陶侃受到了当时的名士范逵的抬举,做了江夏太守,后来因为抓住了乱贼王敦,平定广州叛乱有功,被封为柴桑侯,食邑四千户,又做了荆、雍、益、梁州刺吏和征西大将军等职位。陶侃职位高了,但他并不像当时大多数的官僚一样贪图安逸奢侈的生活而是勤于职守,孜孜不倦。资治通鉴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陶侃从一个出身寒门的小吏,靠着高尚的德操和勤勉的品行,治军四十一年,建立了当时及后人所景仰的功勋,多么令人钦佩啊!我也要学习陶侃那疼惜光阴的品行和努力学习的精神。资治通鉴的读后感500字2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资治通鉴这本书,在书中,我相
3、识了昏庸暴虐的秦始皇;机灵聪慧的孔伋;巧言击破六国合纵的张仪;贤德明智的齐威王;酷爱祖国能言善辩的蔺相如;英勇无畏的荆轲;足智多谋的韩信;猛悍刚毅的项羽。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以人才为宝的齐威王。齐威王刚刚即位的时候,成天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各国纷纷入侵齐国,出现了“诸侯并伐,国人不治”的局面。后来他翻然悔悟,下定决心“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时,周王室势力非常衰弱,各诸侯大臣都不来朝拜。但齐王仍旧坚持朝拜周王,这一举动深深感染了百姓,夸赞齐王贤德。齐王非常注意人才的识别和利用。一次,齐王询问大臣地方官政绩如何,大臣们都赞扬阿城大夫,指责即墨大夫。后来,齐王派人去两地巡查
4、,发觉事实与大臣所说相反,说明阿城大夫贿赂大臣,不好好治理阿城,齐王非常生气,杀死了阿城大夫和赞扬他的大臣们。而即墨大夫仔细治理即墨,不贿赂大臣,受到了齐王的嘉奖。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齐王不受蒙蔽,以人才为宝,经过一系列整顿和改革,齐国渐渐强大,起先称雄于诸侯。到齐威王末年,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盛的国家。齐威王也因擅长纳谏用贤、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我非常佩服齐王,他是一个心系百姓,主动培育人才,不徇私枉法,赏罚分明,理智坚决,顾大局,识大体贤德的好君王。资治通鉴的读后感500字3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豫让,因主公智伯被赵襄子等人杀害,心里生气不已,便道:我肯定要为他报仇
5、,为他而死,我只有尽忠尽义,才有脸对他。这是他发下的誓言,他也去做了。在第一次刺杀行动中,他被发觉了,但赵襄子因为看豫让是个仁义之人,便放了他;在其次次行动中,他又被发觉了,在临死前,他要求刺赵襄子衣服几下,完成心愿后,豫让便拔剑自杀。豫让的这一举动多么令我震惊,他为了义气,可以牺牲自己,为义这一字添加了光彩,为挚友报仇而放弃生命,重义轻死。与挚友交,言而有信,要为挚友尽忠、尽义、尽能,豫让的义气让我感慨万千。在现在,人们为了金钱和利益,可以放弃一切,重利轻义。“义”这个字早已消逝在很多人的字典里。那这样看来,豫让的精神,和为义、为忠、为情的做法,不是更加值得我们学习吗?虽然,我们现在不须要那
6、样,做出为挚友之情、之义、之忠牺牲自己的大事,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挚友交往时,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和挚友相处时,我们要真心相待,不欺瞒;在挚友有困难时,我们要义无反顾的伸出救济之手,有难同当;在我们有欢乐,记得和挚友共享,要知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虽然不行说是为大义,但也是小义,也是一种义,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时刻义字当头,多做义事,又何不为君子之行呢?资治通鉴的读后感500字4今日我看了资治通鉴的楚霸王自刎乌江。它讲的是刘邦追击项羽来到固岭,商定与韩信、彭越汇合,可到日期了,韩信和彭越还没来,刘邦很焦急,最终将韩信和彭越封王以后,两人马上支援,几面合攻项羽,项羽被打的措手不及,好简
7、单逃到乌江边了,却迟迟不渡河,手拿短兵器与刘邦作战,砍了几百人,自刎而死,刘项两家的争夺也就以刘邦成功而结束了。可刘邦为什么会成功呢?以前是项强刘弱,刘邦为什么会扭转战局呢?我觉得是因为他会听从别人的看法,擅长招募人才,比如张良、萧何、韩信等都是他的部下,他还舍得拿钱,当时赏张良就是金百溢,珠二斗,而项羽呢,恰恰相反,他是妇人之道,他望见士兵受伤甚至会流眼泪,可将领有功他又迟迟不愿封赏,所以人们才会静默离开他,刘邦听取张良的看法,给韩信封为大将军,项羽却只是对待他像对待一个小兵一样,从不听他的看法。刘邦年龄也很大,他取得王位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足足比项羽大了二十四岁,他还有长者的风范、没有杀
8、秦王子婴。但是刘邦也有不好的地方,他爱破口大骂,萧何去追韩信时他回来就对萧何破口大骂:“那么多好将领你不去追,便去追一个韩信”直到萧何说明后他才止住。总之,刘邦是得到王位了,它的优点是大于缺点的,应当留名千史。资治通鉴的读后感500字5“流水无弦万古琴,通鉴无声天下音”,让我们去阅读资治通鉴,了解其中的一个个历史故事吧!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与史记并称为中国史家之绝笔。它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显德六年,共跨越1362年的历史。在这近2000年的漫长岁月里,发生了多少曲折动人的故事啊!比如:“战国争雄”、“楚汉相争”、“三国鼎立”、“隋唐盛世”、“五代十国”等等,便是
9、这历史长河中泛起的朵朵浪花。其中牛角挂书的李密、以死尽忠的豫让、贤能威猛的荆轲、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贤良淑德的长孙皇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打开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编著的资治通鉴,之所以命名资治通鉴是因为它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只要我们仔细阅读它,便可以从中体会到烽烟四起的朝代斗争,多数百姓处于流离失所、水深火热的苦痛。我曾记得有这样一段故事:李密小时候常常牧牛,可他却每每带上几本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这样便可以边看边牧牛了,后被瓦岗军推选为“魏公”。为什么他们在那艰苦的条件下都能自学成才呢?而我们现在的条件比他们优越几千倍,有什么理由不更勤奋学习呢?资治通鉴不仅为我们生动演绎了一
10、段真实的历史,再现了一位位活灵活现的历史人物,还给了我们后人警醒。资治通鉴的读后感500字6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务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接着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探讨编次,用力最多。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探讨。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终,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通鉴征引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均加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缘由,以为考异。通鉴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尤以隋纪、唐纪、五代纪史料价值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