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汇编.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鹬蚌相争教学设计鹬蚌相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寓意。培育学生学习古文的爱好。3、诵读古文,培育酷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育语文学习的自信念和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积累语言。2、整体感知内容。教学难点:1、读准字音:曝、雨、夹、即。会写本课出现的生字。2、正确理解“方、曝、箝、雨、得、禽”的意思,为正确理解古文意思奠定基础。教学方式:激趣自学沟通诵读拓展实践。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点燃爱好 。( 讲解并描述赵王欲伐燕的历史故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时期,各个诸侯纷争形成了很多国家,其中有齐、楚、燕、韩、赵、魏、秦实力较为强大,
2、称之为战国七雄。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最强了。它总想一统天下,可一举吞并六国又不太可能,所以秦国只能等待机会。有一次,赵国和燕国闹了一点小冲突,赵王为了出这口气,想出兵攻打燕国。燕王听说了,就托付当时闻名的游说家苏代,去劝阻赵王出兵。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使赵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气,尽然能制止一场斗争呢?大家粗略的阅读一下课文,说说课文给你什么初步印象?(1)全文只有59个字,就起了这么大的作用,制止了一场斗争,真是一字千金、字字珠玑啊。(2)古文乍一看晦涩难懂,读起来也感觉拗口,可细探讨起来你会深刻的感悟到他的精辟、内敛、精炼。你们想让老师讲给你
3、们听坐享其成,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力气去把这个故事读懂呢?只有拥有一颗勇于探究的心,才能发掘出一片片未曾涉足的领域。二、 激励自学,探究文意1、出示自学方法:(1)读文:多读几遍古文,直到读得通顺流畅为止。(2)质疑:有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向组内同学请教。(3)理解:联系上下文,参考译文,弄懂这个故事的意思。打算好了吗?那就起先我们的探究之旅吧!2、学生自学,师巡察指导。三、展示成果,体验胜利欢乐1、检查朗读状况,适当指导。(正确、流利、停顿适当即可。)同学们,想不想展示一下你们的探究成果啊?谁敢第一个站起来读?评议:通顺、有感情、有没有读出古文的味道来。(一条一条逐步增加难度)个别
4、读,个别读,个别读,后齐读。2. 有谁把重点字的意思也弄明白了?谁能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除了讲这个字的意思,还要讲一讲它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方、曝、箝、雨、得、禽。)在字词理解方面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假如还有问题,要留意把它放回语言环境中去感悟,去理解。3、讲故事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哪个同学能把这个故事简洁明白地讲给大家听吗?(指出直译与意译。引导学生意译,感悟两者的干脆与生动、传神。)4、归纳条理。后人从这个故事提炼出了一个成语,叫什么?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故事是围绕哪个字绽开情节的?争。为什么争?怎样争?争的结果如何?(师板书:渔翁得利。)5、明理。两千多年前,聪慧的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
5、个故事,奇妙地劝阻了赵王,免去了燕国的一场祸害。 你能体会到这个故事的言外之意吗?这个故事在今日同样有深远的教化意义,它可以警示我们什么?(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板书:权衡得失。)四、指导诵读,感受古文魅力。古文学懂了学透了,这回咱们再来读,看谁既能读出古文的味道,又能读出鹬蚌相争的厉害劲儿。我想找3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想选一名朗读最好的同学当旁白,再选一只厉害的鹬鸟,一只厉害的河蚌。咱班谁最厉害?(师依据学生的举荐指两人;老师当旁白,全体男生读鹬,全体女生读蚌。)这回呀,要求提高了,自己扮演3个角色,
6、应当用3种不同的语调来演3个人是不是啊。练习一下,最好能背下来。谁能做到有感情地背诵?举手的同学把书合上,站起来一齐背诵。五、总结、拓展:西汉的刘向特地把战国时候劝告君王将士的高招编成一部书,叫战国策。战国策一共有33篇。我们以前学过的成语惊弓之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都出自这部书。今日,同学们通过鹬蚌相争,却让渔人得利的故事,知道了做事要权衡得失。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懂得了怎样学习古文。假如通过学习,大家更情愿读古文了,那老师就太兴奋了!六、作业:1、给文中的鹬、蚌设计一个合理的结局。(相争则死;相助则生)2、搜集古文,运用学法,感受欢乐。板书: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权衡利弊教学反思:鹬蚌相争是一篇文言
7、文寓言故事。这则寓言通过描述鹬和蚌相互争斗,两败俱伤,最终让渔翁得利的故事揭示了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反而使第三者得利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课文穿插到苏代劝阻赵王出兵的故事之中,旨在激发学生爱好。课堂伊始我用故事导入,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将孩子们的目光、思绪吸引过来。后在学法提示下激励孩子们自学探讨,探讨沟通、小组合作学习,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引导学生诵读、自学古文。接着激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体验胜利欢乐。 学生读古文要入情入境。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情感和文字本身产生共鸣。激励他们背诵,积累优秀的古诗文。后再进行拓展实践,培育学生学古文的实力。鹬蚌相争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鹬蚌相争
8、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24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则寓言通过鹬和蚌相互争吵谁也不让谁,最终双方都被渔夫捉住这个小故事,说明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课文篇幅不长,语言通俗易懂,题目干脆点出了寓言的内容,同时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爱好。三年级的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接触过一些简洁的寓言,如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等,也明白这些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一些学生也可能听过鹬蚌相争这个故事。现代心理学探讨表明:低、中年级学生相识事物具有形象性、浮浅性、情感性等特点,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爱好、让他们明白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
9、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字典、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威逼、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教学打算:1.课前每生打算好新华字典和生字本。2.一张战国时期的彩色简易地图,鹬和蚌图片,词语卡片等。教学流程:一、 故事激趣,引入新课(一)历史故事引入。战国时期,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苏代以一则寓言故事打消了赵王这个念头。这则寓言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设计意图: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爱好,符合他们的须要,都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以历史故事引入,能吸引
10、学生留意并激发学习爱好。(二)出示图片,相识鹬和蚌。1.出示鹬的图片。(1)板书:鹬。(2)指导学生视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3)指名说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鹬的嘴巴又尖又长)(4)师简介鹬的生活习性。2.出示蚌的图片。(1)指导视察,说说蚌有什么特点。(蚌有坚硬的外壳儿)(2)板书:蚌。设计意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鹬和蚌的动作描写精确生动,通过让学生视察图画,了解鹬和蚌的外形基本特点,既培育了学生的视察实力,又有助于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揭示课题,猜想质疑。1.揭示课题,齐读。2.依据课题猜想,你了解到什么?(鹬和蚌相互争吵)3.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11、(预设: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它们是怎样争吵的?结果怎样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题目着手,质疑问难,引起阅读期盼。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课文,要求: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检查读书状况。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切实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导学生先概括段意,然后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鹬去啄蚌的肉,蚌把鹬的嘴巴牢牢地夹住了,后来相互争吵,谁也不让谁,结果被渔夫一齐捉住了。)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书,让他们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检查了学生的读书状况,又教给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三个维度中的“过程与方法”,省时高效。三、细读课文,理解寓
12、意(一)品读课文其次、第三自然段。1.默读其次、三自然段,分别画出鹬和蚌说的话。(1)品读鹬说的话。通过指名读、学生评议、老师的示范朗读,引导理解“威逼”这个词语的意思。指导感情朗读,读出鹬当时说话的语气。(2)指名读蚌说的话。指导抓住“毫不示弱、得意忘形”来体会蚌当时说话的神态和语气。出示词卡:毫不示弱a.指导读准生字:弱b.指导书写生字。c.通过查字典理解“弱”的意思。d.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理解“弱”字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精确地把握“毫不示弱”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这个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语文学习最基础的目标要求,拿出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识字学词,能
13、有效地培育中年级学生的阅读实力,符合语文学习规律。(3)指导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感受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争吵的激烈场面,培育语感,领悟故事蕴涵的深刻道理。(二)品读第四自然段(1)在师生共同表演时顺势理解“相持、力倦神疲”等词语的意思。(2)辩论:你觉得鹬和蚌究竟谁厉害呢?设计意图:低中年级学生相识事物具有形象性、浮浅性、情感性等特点,在表演中视察辩论,既让学生理解了词语,又让他们有所思索。(3)齐读第四自然段。(三)揭示寓意。.小结:鹬和蚌就这样相持着,谁也不让谁,直到彼此都力倦神疲,最终都被渔夫捉住了,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板书:渔翁得利)2.齐读:鹬蚌
14、相争,渔翁得利。设计意图:通过初读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理解课文、分角色朗读体验鹬和蚌相争的激烈场面这几个环节,揭示寓意已经水道渠成。四、回来文本,总结升华1齐读课文。2思索:此时此刻,你就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心里会怎么想?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故事已经有了全面的相识,明白了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的基础上,让他们迁移运用,站在历史人物立场上思索问题,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寓言的主题得到升华。3总结拓展:你们看,这就是寓言,通过一个简洁的故事,让人明白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说说你曾经读过的寓言故事。4老师这有一本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现在赠送给大家。课后大家可以去读一读,多读这些故事,你会
15、变成一个充溢才智的人。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另外一则寓言故事拔苗助长。设计意图:告知学生寓言的特点,让他们谈谈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激活他们的阅读积累,给学生举荐课外的阅读篇目,让他们的目光从课内延长到课外,激励他们形成主动向上的人生观做有才智的人。同时,揭示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简洁实在。鹬蚌相争教学设计3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特性化行为”,书读好了,就能变成自己的语言。怎样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小故事蕴含的大道理”呢?老师要让语文课程富有创新活力,通过不同方法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潜移默化的培育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2.语文教学注意语
16、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建前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并学习正确的运用语言。并注意引导学生想象,培育学生创建思维实力。二教学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鹬蚌相争讲的是河蚌刚刚张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望见了,就用嘴啄住了它的肉, 蚌紧紧夹住了鹬的嘴。它们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愿放开谁,结果一起被渔人捉去了。这则寓言生动地说明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2.学生状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的阅读实力,能够读懂故事内容,而且对寓言有很大的爱好,如此浅显易懂的故事从
17、语言和情节的理解上来说,对他们都不是难事。但是,他们的理解实力与领悟实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假如想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就能真正理解简洁的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也并非易事。3.技术打算:多媒体课件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学生事先查找鹬和蚌的相关资料三教学目标:1.通过想象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学习活动,理解重点词语,并能用“毫不示弱”造句。2.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3.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绽开想象表演故事。教学重点: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教学难点:懂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爱
18、好(出示鹬和蚌的图片)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了解鹬和蚌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2.学生就鹬和蚌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两方面进行介绍。设计意图:通过观看鹬和蚌的图片,了解两种动物的外形特点,沟通课外资料,了解鹬和蚌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这给了他们直观感性的体验,读书时就能带着这样的形象走进故事中去,为学习课文做铺垫。3.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学习鹬蚌相争的故事。(二)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寓意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2.读一读:鹬蚌相争 毫不示弱 啄 夹啄、夹各是什么意思?3.再读课文,思索: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4.请学生按提示说一说:河蚌刚张开壳晒太阳,
19、鹬( ),蚌( ),双方( ),结果( )。(课件逐步呈现每一步)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整体感知。接着请学生说一说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提高学生的概括,表达实力。二)细读课文,理解寓意1.默读课文,思索:(1)鹬和蚌为什么会争斗起来呢?(2)它们是怎么争斗的呢?(指答读文)2.展示课件:鹬蚌相争时的对话内容的文字片3.指导学生朗读(1)问:鹬被蚌紧紧夹住了,假如你就是这只鹬,你会怎么想?追问:你要是这只鹬,你会怎么生气地说?感悟,有语气朗读(2)问:鹬这样生气,蚌胆怯吗?它表现得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毫不示弱)(3)帮助学生理解“毫不示弱”提问:“毫不示弱”
20、你怎么理解?(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师小结:“毫不示弱”表示一点儿不比对方弱。)设计意图:实现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的目标,为造句做打算。(4)指导造句“毫不示弱”用到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试着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5)指导:你要是这只蚌,你会怎么毫不示弱地说?(6)分角色朗读,同桌互读。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读出鹬“生气”和蚌“毫不示弱”的不同语气,使他们初步体会双方“互不相让”的看法。4.鹬和蚌谁也不愿放开谁,谁也不愿让着谁,双方互不相让,结果怎样呢?(被渔夫捉去了。)5.请学生戴上鹬和蚌的头饰进行表演。设计意图:再现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好;课本剧表演,激发学生的创建才能,让学
21、生亲身体会到鹬和蚌此时的心情,为揭示寓意做铺垫。三)回来整体,揭示寓意。1.展示课件:鹬蚌相争的完整动画片。设计意图: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在学生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对故事有个完整的了解。2.指名分角色朗读全文,请学生思索:鹬和蚌为什么会一起被渔夫捉去了?你认为鹬和蚌怎样做就可以不被渔夫捉去?3.探讨: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设计意图:利用动画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朗读全文,使学生的相识与课堂教学具有完整性。最终揭示出寓意,懂得相互谦让的重要性。(三)练习同桌相互演一演“鹬蚌相争”的故事。(四)小结:学完课文,谈谈体会。(五)作业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
22、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板书设计:鹬蚌相争鹬啄 (生气)互不相让被捉蚌夹 (毫不示弱)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一)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我理解了( )等词语的意思。评价要点:啄 夹 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等词意的理解2.我会用“毫不示弱”说一句意思完整的话。3.我能讲解并描述故事的内容,知道了鹬和蚌一起被渔夫捉去是因为( )。4.通过学习我知道“鹬蚌相争”的故事告知了我们( )的道理。注:每项评价内容都分为“优秀良好达标”三个等级。(二)老师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利用表演课本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忱,同时指导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
23、培育语感;在读中逐步理解寓意,懂得道理;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实现简简洁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境界。六本节课设计亮点:鹬蚌相争是一篇寓言故事,它用一个小故事生动地说明白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的道理。故事虽小,道理深刻。我认为自己在此次教学设计中以下两方面做得不错:1.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教学内容声情并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情,全身心地参加学习过程,使他们乐在其中,学得自主、有效。2. 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研读,调动学生的认知、想象和情感,细细揣摩、体会,不断深化对
24、文本主题的相识,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鹬蚌相争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心旷神怡无计可施肌肠辘辘反唇相稽轻而易举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学重点:领悟课文告知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教学打算: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祖国绚丽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时期,中国被分割成七个国家,知道是哪七个国家吗?对,这就是战国其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发生在七国时期的故事播放课件:鹬蚌相争的故事你感觉这个故事好玩吗?,那我们就一起学习鹬蚌相争二,自读课文
25、,整体感知自读课文,把课文读精确,理清课文的只要内容沟划美丽的语句多读几遍,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三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环境怎么样?了解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朗读描写河蚌的语句,一组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读出河蚌的生气,鹬鸟的懊悔了解故事的发展状况思索:鹬蚌为什么要始终相持下去?分角色朗读了解故事的结果鹬蚌相争,结果怎么样?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四联系生活,升华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鹬蚌相争的现象吗?你想对这样的人说什么?五作业六板书设计鹬蚌相争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2、能用“匆忙忙忙”和“毫不示弱”造句。3、能讲解
26、并描述“郑人买履”的故事,表演鹬蚌相争。4、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教学重点: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教学难点: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利的道理。查阅资料:两则寓言的原文。板书设计:26寓言二则郑人买履 鹬蚌相争量尺码忘 鹬啄| 蚌夹取-宁信尺码 ,不信脚 被捉第一课时教学要求:了解郑人买履 的故事,理解内容,懂得不要墨守成规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谈话,揭示课题。1、齐读课题 寓言二则2、我们学过那些寓言?简洁说说内容。“寓言”?“则”?二、初读课文。1、自己读课文,利用字典或生字表读准字音。2、读一读(小黑板
27、)集市 郑人买履 匆忙忙忙 尺码 宁问:“郑人”指哪的人?“履”?“尺码”指什么?3、同桌互读,检查读书正确、流利。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指生朗读,其他人思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再读思索:这则寓言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事情发展依次)3、用自己的话讲这则故事?4、读寓言故事。5、郑人能不能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鞋呢?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小组探讨)四、练习。1、有感情地朗读。2、表演故事,以小组为单位。五、 课堂小结: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其次课时教学要求:学习寓言鹬蚌相争懂得两人一味相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二、
28、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读一读鹬蚌相争 毫不示弱 啄 夹鹬 蚌、啄、夹各是什么意思?3、同桌互读,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指生读课文,其他人思索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讲故事。3、有感情朗读。4、你认为鹬和蚌怎样做就可以不被渔夫捉去?5、探讨: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假如你是渔夫会怎么想?被捉后得鹬和蚌又会怎样想?四、练习。1、 朗读课文。2、小组表演课本剧鹬蚌相争五、小结。 学完课文,谈谈体会。鹬蚌相争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知道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2、能通过探讨解决问题。3、能自编自演课本剧。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懂得互不相让只
29、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重点目标:知道寓言所讲的故事。难点目标: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喜爱猜谜语吗?今日,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谜语。不过,这是几个画谜。仔细地看,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成语来呢!(出示图画:滴水穿石、藕断丝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生猜。)呀,都猜对了!瞧,电脑博士嘉奖我们一本书作为奖品。(出示一本书。)仔细看,你发觉了什么?(“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聪慧的孩子们,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那你知道学习寓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先学故事,再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
30、在田字格里。)二、实施目标:(一)、初读。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2、同桌读,相互听一听,他读的正确吗?3、读词:鹬“鹬”是一个生字,而且特别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呀?(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瞧,(出示图),所以它是鸟字旁。相识了,也记住了。能在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吗?别焦急,先视察一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的这个字。信任你能比老师写得好!(实物投影展示两个。)蚌 从这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图,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啄 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夹 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能把这四个词都用上,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别焦急,先快速地把课文阅读
31、一下。(鹬啄蚌,蚌夹鹬。)过度:鹬和蚌之间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二)、读故事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鹬和蚌的话应当怎样读呀?2、同桌试着读一读。3、指一组读。 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再指一组读,评读。4、同桌再练着读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再指读。评价:从你的表情、动作老师看出来了 男女生读。5、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行让谁,结果怎样?6、把这则寓言再完整地读一读,留意读出语气。(三)、明道理1、问:谁还想读?谁这只鹬?你就是这只鹬,你就是这个蚌。老师给你们旁白。其他同学,咱们要看动画片喽!2、 问:你们笑什么呢?(指名34人。)3、动画片挺好看的,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自己演一演?四
32、人一组自编自演。看那组分工快,合作的好!4、指1组演。(要有所拓展,让渔夫说句话。)其他同学思索:你想对他们谁说些什么?(指导:光指责他们也不行呀,还应当告知他们错在哪。)师对鹬和蚌:听了他们的提示,你想说些什么呀?4、出示图:假如,鹬和蚌从渔夫那里逃了出来,有一天,鹬和蚌又相见了,他们之间会怎样说?渔夫又来了,他们又会怎么做?5、看来他们也明白了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再读这个小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四)、延长1、这个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这是原文,读一读吧!出示原文读一读。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许多,如:自相冲突、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三、总结: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爱好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懂得会更多。四、作业:续写鹬蚌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