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和干湿地区》地理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水和干湿地区》地理教案范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降水和干湿地区地理教案降水和干湿地区地理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降水状况;理解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的形成,并初步驾驭雨带的移动规律;理解并驾驭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驾驭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2、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各月安排柱状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实力。3、通过我国干湿状况对农业类型、植被和自然景观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重点: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的移动规律;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状况。本节难点:我国季风区雨带的形成和
2、移动规律;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教学方法:主要应用谈话法。教具: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自制投影片)、影响我国冬夏季风示意图(自制投影片)、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示意图(自制投影片)。课时:2课时。讲授提纲: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1、夏季风和冬季风的形成及特点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范围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降水状况4、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二、降水的时间安排规律1、我国降水的季节安排2、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的形成3、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移动规律4、我国降水的年际改变三、干湿地区1、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2、干湿地区的类型3、干湿地区的
3、分布4、干湿状况对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提问什么叫降水?(从大气中着陆到地表的雨、雪、雹统称降水)。大家知道气温柔降水是构成一地气候的两个重要的因素。上节我们已学习了我国气温的特点。今日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基本特点。学习新教材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板书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板书1、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形成板书提问大家记得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和夏季各吹什么风吗?它们的特点如何?老师归纳我国东部地区冬季主要吹偏北风,叫冬季风,其特点是寒冷干燥;夏季主要吹偏南风,叫夏季风,其特点是暖和潮湿。通常把夏季风能够吹到的地区叫做季风区,夏季风不能到达的地区叫非季风区。2、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
4、区的分布范围板书展示投影片看“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提问结合我国地形考虑,我们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哪些山脉为界?(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降水状况板书读图练习指导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的练习:(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的地区。(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它与我国一月等温线图中的哪条等温线大致相同?(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它与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有何关系?(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5)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4、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板书老
5、师总结从同学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是有明显的规律的:我国季风区降水多,非季风区降水少。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阅读课本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1页“读一读”的课文,并且视察有关“荫房”的景观图。其次课时导入新课提问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有什么特点?这一特点是怎样形成的?老师讲解同学们所说的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反映了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的规律。那么我国降水在时间安排上又有何特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习新教材二、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板书读图练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月份安排示意图。提问分析这四个地区各月降水的安排状况,有什么共同特点和差异?老师
6、归纳共同性:降水相对集中,都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这说明我国降水季节安排不均。差异性:南方降水多,雨季起先早、结束晚,即雨季长;北方降水少,雨季起先晚、结束早,即雨季短。过渡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季节安排有这些特点呢?我们可以从降水形成的缘由来解决这个问题。2、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形成板书老师讲解我国东部地区气候受夏季风影响剧烈,雨季的起先和结束,主要受夏季风影响。当夏季风带来的暖和潮湿的空气和冷空气相遇时,暖空气因较轻而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暖空气降温,水汽冷却凝聚形成锋面雨(看“锋面雨示意图投影片)。由于降水地区大致呈带状延长分布所以叫“雨带”。这个雨带是随冷暖空气交汇面的移动而移动的。
7、3、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规律板书读图练习结合中国政区图和课本第52页雨带图说出五月,六月,七、八月,九月主要雨带的分布地区。五月:南部沿海;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七、八月:华北和东北地区;九月:南部沿海和四川盆地。提问分析六月和七、八月两幅雨带图,当华北地区进入雨季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什么天气?为什么?(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六月份时长江中下游处于雨季,进入七月份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单一暖气流影响,天气晴朗,降水较少,形成了伏旱天气。读课文指定一学生朗读课本53页“读一读”中的短文“江南的伏旱”。4、降水的年际改变板书读图练习指导学生阅读“北京19511978年降水量曲线图。
8、”提问从曲线图中看,北京哪年降水量最大?哪年降水量最少?两年之间年降水量相差多少?(1959年,1965年,约相差1000毫米)老师归纳可见我国降水量的年际改变足很大的。但是各地的年际改变也不相同。一般说来我国南方降水量年际改变小,北方大,西北最大。降水的年际改变大,简单造成旱涝灾难,在降水过多的年份,经常引起水灾。相反,在降水特殊少的年份,则简单发生旱灾。三、干湿地区板书1、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板书一个地区是潮湿还是干旱,不仅取决于降水的多少,还取决于该地区的蒸发量的大小。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空气潮湿;反之空气干燥。人们依据这一关系把全国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2、干湿地区的名称板书读图练习在“
9、干湿地区分布图”中读出干湿地区的名称。潮湿区、半潮湿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3、干湿地区的分布板书读图练习指导学生比照“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用投影片),识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1)潮湿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潮湿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2)半潮湿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3)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各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们的分界线大致接近哪条等降水量线?(4)从上述分析看,我国干湿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关系?老师总结从总体看,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大体一样。但又有区分。例如,东北三省的潮湿
10、地区,有些地区的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可是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也属潮湿区。正是因为各干湿地区的水分条件不同,所以它的分降水和干湿地区地理教案2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并记住400、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2使学生理解季风活动对降水季节改变、年际改变的影响,并记住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范围。3使学生知道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4使学生学会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的特点。5使学生学会运用年降水量安排柱状图,分析我国降水量季节安排的特点;学会运用降水量年际改变曲线图,分析、概括我国降水年际改变特点。教学重点1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季节安排和年际
11、改变的特点及其成因2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教学难点季风活动、锋面雨带与降水的关系教具打算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2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引入)气温柔降水是最重要的气候要素。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我国气温柔温度带方面的学问,下面我们学习有关我国降水和干湿地区的学问。板书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讲授新课)提问让学生看本节课文前面的“想一想”小栏目,提问:七月份正值雨季,这时候出差去吐鲁番是否须要带雨具?九月份我国多数地方秋高气爽,这时期出差去广州是否要带雨具?为什么?(答案:七月份出差去吐鲁番不须要带雨具,因为吐鲁番的全年降水很少,即使在七月份也很少降雨;九月份出差去广
12、州应当带上雨具,因为这时虽然我国大多数地方秋高气爽,但广州雨季还没有结束,常常有阴雨天气。)讲解并描述从上面回答的问题可以看出,了解我国各地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在生活实际中是有用处的。在生产建设中也要具有这方面的学问。如修建水库或建桥梁时,要考虑当地夏季最大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否则,遇有特大暴雨,水库有溢洪、桥梁有坍塌的危急。读图展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以下练习: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答案:我国东南沿海一带。)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什么地方?它与一月份的哪条等温线大体上是一样的?(答案:大致通过淮河秦岭一线,西接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0等温线。)3400毫米等降水量
13、线大致通过哪些地方?(答案:大致从大兴安岭斜向西南,经过张家口、兰州和拉萨旁边,到达喜马拉雅山脉东段。)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答案:西北内陆地区和青藏高原的西部、北部)5找出学校所在省、区、市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答案:略)4比较图上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北内陆地区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降水状况有什么关系?(答案:东南沿海的房屋多有屋脊,房顶坡度较大,上面砌有防水的砖瓦,并留有流水沟,易于排水。西北内陆地区房屋多为平顶,上面也没有流水沟。这两种不同形式的房屋建筑,反映了东南沿海地区降水丰沛,而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有的特点。)提问从以上读图活动可以看出,我国年降水量在地
14、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什么?(可让学生探讨,然后再回答)归纳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板书一、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复习引导学生回忆、复习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对东亚、南亚降水的影响。提问为什么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呢?(让学生充分探讨后,再回答)归纳主要是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板书1缘由: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读图让学生阅读课本图411和图412,回答下列问题:1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答案: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黄河中下游地区
15、。)2从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考虑,为什么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答案:深居内陆,距海远。地形闭塞,有山脉阻挡)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以哪些山脉为界?(可辅以中国地形图,或运用叠加投影片效果会更好。)(答案: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讲解并描述习惯上,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显著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显著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一般来讲,季风区内降水较多,非季风区内降水稀有。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此线西北是非季风区,此线东南是季风区。板书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读图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哈尔滨
16、、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改变柱状图”,回答以下问题:1四个城市降水较多的各是哪几个月?(答案:广州59月,武汉58月,北京7、8两月,哈尔滨7、8两月。)2比较四地降水量的年改变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明显的差异?(答案: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夏季,7、8两月降水多。不同点是广州、武汉雨季时间长,年降水量比较大;北京和哈尔滨雨季时间短,年降水量比较小。)小结我国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安排很不匀称,就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这个时期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各地的雨季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讲,南方雨季起先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起先晚、结束早,雨季短。板书二、降水集中夏秋两季1南方雨季起
17、先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起先晚、结束早,雨季短承转那么,为什么我国南方和北方的雨季长短不一样呢?板书2季风活动与锋面雨带讲解并描述在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起先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季风活动、夏季风的进退所确定的。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锋面雨带示意图”: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暖空气轻,冷空气重,较轻的暖湿气流上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降低,水汽冷却凝聚,成云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老师可边讲解并描述边画出冷、暖气流交汇和锋面雨带形成的示意图。)板书3雨带推移与各地雨季读图填表阅
18、读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图1720),并结合课文内容,填出下表:提问说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进退和雨带移动的规律是怎样的。归纳一般年份,从五月中旬起先夏季风便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这里最早进入雨季。随着夏季风势力增加北进,锋面雨带随之向北推移。六月中旬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我国由南向北起先进入雨季。九月,夏季风势力减弱南退,雨带随之快速南撤,我国由北向南雨季雨带结束。因此,我国各地雨季长短差别很大:南方雨季起先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起先晚、结束早,雨季短。板书4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和伏旱读图看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示意图,说出六月和七、八两月雨带的分布与长江中下游地区
19、的关系。讲解并描述六月,夏季风北进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相持,使锋面雨带在这里徘徊时间长达一个月左右,形成连绵细雨。这时正值梅子黄熟季节,因此人们称之为梅雨。七、八月份,雨带移出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随之出现晴朗天气,降水相对削减,形成伏旱。伏旱时期,炎暑骄阳,蒸发旺盛,又正是水稻生长旺盛降水和干湿地区地理教案3教学目标1.阅读有关图像,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800等降水量线的分布。2.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3.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育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实力。4.渗透酷爱祖国的
20、教化和辩证法的教化。教学建议学问结构:教材开宗明义让学生明确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就是时空分布不均。时空分布怎样不均,为什么造成这种不均,教材首先指导学生通过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寻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利用已学过的东亚季风的学问,分析季风对我国降水产生怎样的.影响,并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区域降水特点,结合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我国降水的地区差异。通过阅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改变柱状图,指导学生找寻规律,并分析东部地区雨带的南北移动所造成对降水的影响。通过阅读北京195120xx年降水量改变曲线图发觉降水的年际改变,分析成因及造成的影响。对于
21、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教材明确指出是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划分,并通过表格对比分析了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特点、分布和植被特征。重点和难点:重点:1.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2.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难点: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价值观念、学科实力、基础学问间的内在联系和教化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降水作为气候要素的组成,是描述气候特征的重要一环。由于我国国土宽阔,加之特别的地理环境,造成了独特的降水特点,主要体现在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分析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缘由归根究竟是由于季风造成的。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夏季风登陆的早晚及它的强弱都干脆影响到我国的降水特征。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主要缘由
22、,突破难点。针对选学部分,老师可就教学状况,适时加入,这对学生把握我国的降水特征是必要的。本节课中所运用的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是读图训练中的一个重点,老师应加强学生这部分训练。并明确一些重要的降水指标,如200mm、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教法建议本节课所得结论是通过分析得出,在教学中老师所做的应是供应数据和资料,让学生去分析和归纳,去探究成因,培育学生的实力。本节安排授课2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去过西北地区的同学描述一下不仅如此,我国降水的分布也相差悬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特征。板书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出示投影片新疆民居黄土高原民居江南民居提问
23、为什么这些民居有如此大的差异,这与当地降水有何关系?讲授要了解这些,离不了“中国年降水量图”(出示地图)。提问同学们留意视察800、400、50等降水量线的位置。然后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这三条等降水量线所在地区的居民,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当地的降水特点以及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生探讨,打算表演。提问(1)请三位同学分别表演。(2)请同学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板书一、降水的特征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削减讲授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出示投影片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启发提问请留意老师出示城市的依次,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
24、共同的特点?降水和干湿地区地理教案4教学目标1理解季风活动与我国降水量年际改变的关系,知道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大致状况。2.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培育学生的读图实力。3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以及利用不同的干湿状况进行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教化。教学重点1干湿地区的分布。2我国降水量年际改变的成因。教学难点我国降水量年际改变的成因。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读图法相结合。教学媒体中国的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教学过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出现在几月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回答。每年的7月、8月份,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则出现晴朗
25、少雨的天气。正值伏天蒸发旺盛,而降水不足,但此时恰值水稻生长旺期,极需水分形成伏旱。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了伏旱吗?学生回答。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我们同学也主动为灾区捐物捐钱,贡献了我们一份爱心,那么为什么1998年伏天长江中下游地区没有出现“伏旱”而出现了特大洪水呢?今日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导致了这个地区的年降水量猛增,远远地高于往年。也就是说,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年与年之间并不相同,这就是降水量的年际改变。二、降水的年际改变北京1951年至1980年的30年间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年,约多少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哪一年,约多少
26、毫米?学生回答。北京在1951年至1980年30年间年降水量最多的是1959年约1400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1965年约250毫米。(1)为什么北京的降水量年际改变大?(2)为什么在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特大洪水?上述现象的形成与夏季风的强弱相关。若夏季风强,向北挺进快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多,南方降水就偏少;若夏季风弱,向北挺进慢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少,南方降水就偏多。因为每年夏季风的强弱不同,所以北京的降水必定会出现年际改变。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就是因为夏季风弱,向北挺进慢,7月、8月份雨带仍停留在长江流域所致。我们现在知道了夏季风既影响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还影响我国降水的季节
27、改变和年际改变。江南的稻田、西北的沙漠图。南方以水田为主,西北以荒漠为主,二者的干湿状况不同、南方潮湿而我国的西北干旱。什么因素导致两地区干湿状况不同呢?学生回答:降水不同。是否降水量相同的地区,干湿状况肯定相同呢?请结合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周,找出与我国东北地区东部年降水量大致相同,但却分属于半潮湿或半干旱的地区。学生探讨。东北地区的东部属于潮湿地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蒸发量小,为什么蒸发量少呢?其缘由是因为气温低。所以确定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是要看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当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空气潮湿;反之,则空气干燥。科学家把我国划出四个干湿地区。三、干湿地区我国有哪四大类干湿地
28、区。学生回答。我国有潮湿地区、半潮湿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l)潮湿地区与半潮湿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2)半潮湿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3)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学生探讨、回答。(1)潮湿地区与半潮湿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2)半潮湿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3)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请同学找出潮湿地区、半潮湿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各自的分布地区。学生回答。潮湿地区:秦岭淮河以南,东北三省的东部、青藏高原的
29、东南边缘。半潮湿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半干旱地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干旱地区:新疆、内蒙古高原的西部和青藏高原的西北部。在上述地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其自然条件发展生产的?学生探讨。潮湿和半潮湿地区,主要是我国的农耕区,秦岭淮河以南多利用为水田,秦岭淮河以北半潮湿地区为主的地区多利用为旱地,半干旱和干旱地区主要是我国草原牧区。所以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为我们供应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不同,我们在发展生产时,就要因地制宜,爱护好当地自然条件和环境以达到可持续发展。(l)为什么北京地区既要抗旱,又要防洪。(2)为什么北京地区的降水会出现年际改变,对北京
30、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影响?(3)能否在内蒙古高原广泛地种植水稻?(1)填充图册,第11页作业。(2)秦岭淮河是我国哪些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界线。板书设计二、降水的年际改变三、干湿地区我国有潮湿地区、半潮湿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降水和干湿地区地理教案5教学目标1阅读有关图像,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800等降水量线的分布。2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3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育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实力。4渗透酷爱祖国的教化和辩证法的教化。教学建议学问结构:教材开宗明义让学生明确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就是时空分布不均。
31、时空分布怎样不均,为什么造成这种不均,教材首先指导学生通过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寻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利用已学过的东亚季风的学问,分析季风对我国降水产生怎样的影响,并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区域降水特点,结合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我国降水的地区差异。通过阅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改变柱状图,指导学生找寻规律,并分析东部地区雨带的南北移动所造成对降水的影响。通过阅读北京1951xxxx年降水量改变曲线图发觉降水的年际改变,分析成因及造成的影响。对于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教材明确指出是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划分,并通过表格对比分析了我国四个干湿地
32、区的特点、分布和植被特征。重点和难点:重点:1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2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难点: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价值观念、学科实力、基础学问间的内在联系和教化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降水作为气候要素的组成,是描述气候特征的重要一环。由于我国国土宽阔,加之特别的地理环境,造成了独特的降水特点,主要体现在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分析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缘由归根究竟是由于季风造成的。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夏季风登陆的早晚及它的强弱都干脆影响到我国的降水特征。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主要缘由,突破难点。针对选学部分,老师可就教学状况,适时加入,这对学生把握我国的降水特征是必要的。本节课中所运
33、用的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是读图训练中的一个重点,老师应加强学生这部分训练。并明确一些重要的降水指标,如200mm、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教法建议本节课所得结论是通过分析得出,在教学中老师所做的应是供应数据和资料,让学生去分析和归纳,去探究成因,培育学生的实力。本节安排授课2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去过西北地区的同学描述一下不仅如此,我国降水的分布也相差悬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特征。板书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出示投影片新疆民居黄土高原民居江南民居提问为什么这些民居有如此大的差异,这与当地降水有何关系?讲授要了解这些,离不了“中国年降水量图”(出示地图
34、)。提问同学们留意视察800、400、50等降水量线的位置。然后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这三条等降水量线所在地区的居民,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当地的降水特点以及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4.雨带移动与雨季干湿地区探究活动活动目的:使学生增加读图和分析图表的实力;帮助学生记住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的规律。活动详细思路:1.支配学生读图4.15,并且描述各个城市在降水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2.以100毫米降水为界线,看看四城市的降水是什么时候起先增多,什么时候起先削减的。3.思索:降水量的增多与削减意味着什么?(降水量增多意味着随着雨带的移动,该城市已经处于雨带限制的范围;降水量削减意味着雨带已经南移)4.给学生几条红色的纸带,用它来表示雨带,支配学生根据图中所示,根据时间的依次,将雨带贴在不同位置,并在旁边标明时间,最终总结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