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精品.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8787136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精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离子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改变其次节内容,是中学化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生微粒观、改变观形成的重要载体。在一般中学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对电离与离子反应的要求为:“相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通过试验相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详细内容包括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等关键概念和电离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反应的本质等核心学问,也包括离子反应相关学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中,学

2、生已经初步相识到从微观角度相识物质更加深化,更接近事物的本质。而本节的内容更加深化系统地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真正使学生从微粒的视角相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可让学生初步建立基于微粒及微粒间相互作用相识物质结构与改变的观念和实力,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改变观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同时,本节内容也将为后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探讨微粒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标准(20xx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试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习上述学问。因此,以学生的已有阅历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以综合问题解决为核心任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育,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二、学

3、情分析离子反应的概念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相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发展微粒观,使其从微粒的视角相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又能够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分类视角和相识水平。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酸、碱、盐,并且能从宏观物质角度相识复分解反应。但其相识水平较低,缺乏微观意识,难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酸、碱、盐在溶液中的行为,因此学生须要建立一个新的相识视角,相识物质,相识反应,将原有的宏观、孤立、定性的相识角度提升至微观、联系、定量的层面。因此分析学生的障碍点:1.相识停留在宏观层面:未建立电离、电解质等概念,难以精确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过程,也难以用符号表达

4、。只能从宏观物质的角度相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2.相识停留在孤立层面:不能从微观角度分析溶液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即离子反应。3.相识停留在定性层面:只关注离子的种类,不关注离子的数量,不能理解离子数量与物质宏观组成之间的关系。结合上述学生的障碍点和发展点,须要以学生的已有阅历为背景,设计符合其认知发展的教学过程,初步完成微粒观的建立。三、教学目标1.从微观角度相识电解质。通过试验分析氯化钠溶液及熔融氯化钠的存在形式,建立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等关键概念,能用微观示意图将思维外显,能用电离方程式进行表征。2.从微观角度相识反应。基于证据从微观的角度对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以氢氧化钡和硫酸为例)

5、提出可能的假设,能相识离子数量与物质宏观组成之间的关系,能依据宏观现象分析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初步建立探讨水溶液中物质反应的思路方法。3.通过归纳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相识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间的反应存在定量关系,能依据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预料宏观现象。4.能应用离子反应分析解决真实困难问题,形成分析思路。四、教学重点1.精确理解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等关键概念,利用离子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等精确表征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和反应的微观过程。2.能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种类、数量和相互作用之间进行自主关联和转换,理解离子数量与物质宏观组成之间的关系,能从定量层面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来源和相互作

6、用。3.形成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思路和方法,并能应用于分析和解决物质制备、分别提纯等相关实际问题。五、教学难点1.宏微结合,从定量层面分析离子的来源及相互作用。2.形成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思路和方法,建立微粒观。六、教学过程(一)环节一1.创设情境,从实际问题动身,引发学生思索。老师引导:问题情境夏每天热,出了许多汗(主要成分NaCl)的手不能去接触电器或擦拭电器,否则简单发生触电事故。结合初中已学,说明缘由。学生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探讨,请小组代表总结回答。设计意图:由生活情境引入,简单引起学生爱好,应用所学解答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二)环节二1.设计导电性试验,从

7、微观角度探究物质导电缘由。老师引导:任务1 视察氯化钠固体、蒸馏水、氯化钠溶液、熔融氯化钠的导电试验,描述现象,得出结论;用化学用语表示电离的微观过程。学生活动:(1)探讨导电的条件。(2)视察导电性试验,描述现象,得出结论。(3)用微观示意图画出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熔融氯化钠的存在形式。(4)得出电离、电解质等概念。(5)书写电离方程式。(6)以Na2CO3、MgCl2等类型物质进行拓展练习。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试验现象培育学生“证据推理”的学科素养。将学生思维借用微观示意图外显,提升学生宏微结合的学科素养。训练学生用化学用语精确表达,设计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注意定量角度的相识,同时对之前

8、的学习进行反馈评价。2.引入化学史,明确电离的条件。老师引导:问题1 离子是通电后才产生的还是电解质溶于水自动解离形成的?学生活动:(1)提出假设并找寻证据。(2)结合化学史理解阿伦尼乌斯电离模型,明确电解质溶于水会自动解离成离子。设计意图:电离是否须要通电条件是学生简单混淆的问题,这里问题的突破有利于学生对电离概念本质的理解,借用化学史料解答,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经验不断演化及完善的过程。3.基于电离产生的离子种类,从微观本质定义酸碱盐。老师引导:任务2结合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的本质。学生活动:(1)书写HCl、H2SO4、HNO3以及NaOH、Ca(OH)2

9、、Ba(OH)2的电离方程式。(2)从电离的角度归纳概括出酸、碱的本质。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物质分类”的微观角度,使学生相识到从微观角度相识物质更加深化,更接近本质。(三)环节三1.从微观角度探究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的本质。老师引导:任务3 通过试验视察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中小灯泡亮度的改变,分析水溶液中电解质的行为,建立离子反应的核心概念。学生活动:(1)分析向Ba(OH)2溶液中滴加硫酸过程中混合溶液的电导率的改变状况,并绘制滴定过程电导率改变图像。(2)说明试验图像改变趋势和拐点意义。(3)用化学用语表示滴定过程,即根据“写”、“拆”、“删”、“查”的步骤书写离子方程式。拓展思索:若将硫酸换

10、成硫酸氢钠,电导率又会如何改变?该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如何书写?设计意图:通过此任务,绽开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概念教学。通过试验现象分析,提升宏微结合及科学探究素养。通过比较硫酸与硫酸氢钠的不同,从定性及定量角度深化相识溶液中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2.相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能用其推断离子反应发生与否。老师引导:以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水、气、沉淀为例,布置并评价各类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从微粒观角度探讨离子反应发生的本质,并归纳复分解类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生活动:(1)相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2)相识同一离子方程式可代表一类反应。设计意图:建立离子反应的核心概念,为

11、后续利用离子反应解决实际问题做铺垫。(四)环节四1.利用离子反应概念解决粗盐精制的实际问题。老师引导:任务4设计试验方案,完成粗盐精制过程。学生活动:(1)从离子角度相识粗盐的成分。(2)依据微粒间相互作用及离子反应发生条件选择合适的试剂完成试验设计。(3)从定量层面分析试剂的用量,并调整设计方案。(4)书写该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地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和解决与电解质溶液相关的实际问题,从定量层面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来源和相互反应。检测学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上一环节进行反馈评价。2.形成解决真实困难问题的思路。老师引导:小结回顾粗盐精制的过程,提炼从微观离子角度解

12、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学生活动:建立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基本思路:确定相识对象(溶质或溶剂)分析微粒种类和数量分析微粒间相互作用分析作用结果(宏观现象等)。设计意图:通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经验宏观-微观-宏观的思维过程,从而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通过归纳总结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基本思路,形成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模型。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概览(一)学问目标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二)实力目标1、培育学生试验实力和视察实力。2、培育学生通过试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实力。3、培育学生全面相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实力。(三)情感目标1

13、、通过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和情感。2、培育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究的科学看法。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化。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方法:设疑、试验、探讨、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是依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与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板书 其次节 离子反应设问依据初三所学学问,哪些物质在什么状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板书 一、

14、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练习 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HCl气体、 Ca(OH)2 固体 、KNO3固体 、CO2 、Hg 、 NH3 、KOH溶液 、金刚石 、石墨 、蔗糖、酒精、硫、铝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板书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学生探讨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留意的问题)板书(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3)电解质导电必需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

15、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设问 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板书二、电解质溶液导电缘由及导电实力1、电解质溶液导电缘由(引到学生回忆初中所讲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缘由)学生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

16、移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电流。设问 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实力是否相同?演示试验 P14试验1-1让学生视察,探讨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试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实力不相同。板书2、电解质溶液导电实力强弱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分析总结 电解质溶液导电实力的强弱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当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状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导电实力强的溶液里单位体积内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肯定比导电实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从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在水中溶解时所发生的改变进行分析,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板书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比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