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教学反思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加、连减》教学反思最新.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算法,初步相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知道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好,我主要采纳小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1.要注意对学生操作实力的培育。本节课可以算是一堂计算课的教学,相对来说算理与算法比较简洁,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驾驭,因此为了削减课堂的枯燥性,并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应当设计肯定的操作练习,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或者画圈等方法,自己探究出整个过程和结果,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而我的教学设计中却忽视了这点,缺少了对学生操作实力的培育,课堂显得有点死板。2.留意问
2、题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对于本课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情境,我都用了动画的形式进行呈现,虽然这样能让学生清晰的明白意思,可是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多方面发展,简单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向,并且不利于培育学生对于图片的理解实力,同时,单一的问题呈现形式,也使得课堂稍显乏味,简单造成学生的视觉乏累,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留意问题情境的设计,尽量避开问题呈现的单一性,并且要尽可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3.要进行刚好有效的课堂评价。通过这堂课我更深刻的相识到了自己在语言上的不足之处,课堂语言有点多、有点碎,同时评价性的语言较少,不能刚好恰当的赐予学生评价,要知道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主动的课堂评价能有效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爱好,有效促进
3、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加强语言训练,加强与学生的语言沟通,并且多采纳有效的课堂评价。连加、连减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沟通,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驾驭连加、连减的计算依次,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让学生初步学习有条理地表述思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体会1、师生合作、示范“算式接龙”。板书3+2,让学生口算,补书成3+2=5,又让学生口算5+1,补书成5+1=6,再让学生口算6+3,补书成6+3=9。讲解并描述:像这样的第一个算式的得数刚好是其次题开头的这个数,其次题算式的得数正好是第三题开头的数这样的几个有联系的算式写出来像条龙
4、,我们把这个嬉戏叫做“算式接龙”。2、指定几人从10-2开头练习“算式接龙”。3、各小组练习(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天真新奇的心理,从生动的嬉戏情景引入,既复习了旧知,又为下面初步感知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的关系打下了伏笔,更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加到学习中来。)二、主动探究、体会领悟1、教学例1贴出例1的主题图。学生依据图意分小组探讨沟通,编故事讲解并描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奶奶家玩,望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也应当帮奶奶做些事情了。于是她找来了手推车,帮奶奶把南瓜搬回家。第一次运了4个放在一个筐里,其次次又运了2个放在另外一个筐里,还有一个最大的正在推
5、着呢!奶奶一共摘下了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学生自由发表看法)谈话:可以这样列算式:4+2+1=(板书)提问:算4+2+1应当先算什么?得多少?再算什么?得多少?板书成:4+2+1=76提问:你能给这个算式取个名字吗?(连加法)谈话: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望见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就叫它连加。提问:你能说说连加是按什么样的依次算的吗?谈话:对了,我们从做往右连着加,最终写上得数!(板书课题:连加)2、教学例2谈话: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你快来看呀,奶奶家还种了丝瓜。”出示例2的主题图。提问:你能看了这幅图编个故事吗?学生分小组探讨沟通,形成如下表述:丝瓜架上原来有8条丝瓜,弟弟
6、第一次摘下3条,其次次有摘下1条,还剩几条?探讨怎样列式,怎样计算,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引导学生小结:8-3-1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板书课题:连减)做连减和连加一样都是从左往右,连减从左往右连着减最终写上得数。(设计意图:算法选择及计算依次是和“动作、过程”紧密联系的,老师通过学生的看图编故事,探讨怎样列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形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并进行主动的数学思索,使学生不仅能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学问理解得更加深刻,记忆得更牢。)三、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师:请小挚友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能用连加连减来计算的例子?生1:家里原
7、来有3只苹果,妈妈先买来了2只,又买来了4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可以用3+2+4=10来计算。生2:我原来有9本书,送给弟弟3本,又送给妹妹4本,还剩多少本?可以用9-3-4=2来计算。(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举例,将数学与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师:学校里准备组织一次秋游,可以带一些干粮,妈妈给你10元钱,有这么一些食品,你准备怎么买?火腿肠果冻面包蛋糕薯片饮料教学反思: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陈旧的模式中,师声问答沿袭成一个固定框架,学生只能循着老师的思路前行。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极为不利。为此,我在课堂上提
8、倡学生大胆质疑,师生、生生间同等地沟通数学思想,探讨并共同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主动思索,不断地迸发出才智的火花。在课堂上,看到了学生在民主、同等的学习氛围中沟通、争论,从而主动地获得学问。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真正实现全体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共同发展,构建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本节课中在探究连减时,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我看到了学生在热情地探讨、质疑、沟通,把自己真正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在合作中领悟、发觉了新学问。稚气小脸上透露出胜利的喜悦。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加学习,主动情感得到了发展,意志品质得
9、到了体现。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全面的发展。从学生主体的相识特点动身,奇妙地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相互质疑,共同探讨,把原本须要老师完成的工作由小组合作完成,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己生活阅历的的基础上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在相互质疑、释疑的情景中自主探究,老师只是适时地引导,更多的是于学生一起探讨。这样既培育了学生主动思索,主动发言的习惯,又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获得学问的欢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子。连加、连减教学反思3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学问,引导学生探究主动获得新学问。教学一起先,支配两道有联系
10、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其次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究连加法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探讨、沟通,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留意的问题。这样支配,使全体学生参加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学问,而且培育了视察、分析实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由于每个人的相识水平,思想方法的不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学问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本人在教学连加连减的竖式时,学生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竖式方法:一种是用两道竖式来求出得数;一种是干脆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算出得数。在解决例1
11、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得数,充分敬重了学生,提倡算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的机会。但当学生的思维呈现多样性后,如何对这些算法进行优化是一个麻烦的问题。 竖式的两种写法没有对错之分,但无疑会有优劣之分。这时老师要有优化的意识,又要意识到优化的主体是学生,优化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思索比较,体验感悟的过程。在教学例1时,我不曾多说什么,只是让学生比较每种方法的优缺点,相互沟通,在沟通中让学生去思索优劣。“你喜爱哪一种就用哪一种。”这句话体现我对学生的敬重,这句话体现我注意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让学生在参加的过程中,渐渐感知体会。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从而发自内心的
12、选择出最佳方法。本节课连加连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洁,只要计算不要出现错误一般学生都会列对竖式。不过,因为加法可以三个数相叠进行计算,因此也出现了连减三个数一起相叠的竖式。不过,这只是极个别的学生。从计算正确率来说,还有点让人担忧,以后还要强调计算时的细心和计算后的检查!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许多的不足:第一个问题:教学机灵的培育。在导入时我让学生视察两道竖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因为我的问题问法模糊学生回答不出来,这是我应当刚好调整问的方法说:“第一道算式的得数,和其次道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的出现说明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的调控实力还有待于加强。其次个问题:计
13、算课在巩固练习时应加大训练力度。由于我在教学竖式的不同方法时,比较每一种方法的优劣时用的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很少。而且我在和学生一起视察连加竖式的时候,我阅历不足,在对于一些竖式上的小毛病,我没有抓住这个教学机灵,让孩子去发觉那些小毛病,因此在连减计算过程中,仍有这样的小毛病存在。通过这次的教学,明白了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擅长扑捉学生资源,更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同时在这次活动中我还学习到了同年组两位老师身上的许多优点。上下车问题是典型的加减混合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两位老师都依据这一问题创设情境作为新课导入并绽开更能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在学习这一课
14、之前学生都已经有了计算依次上、列竖式方面的学习阅历,所以荣老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主要起引领的作用,这样就能节约许多时间用在后面的巩固练习上。事实证明在计算课上运用这种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曾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加者的身份出现,将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动眼视察,动脑思索,在看、想、说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培育学生各方面的实力。连加、连减教学反思4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教学特点: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爱好“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细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
15、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育学生实践操作实力和思维实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本堂课我创设了明明去奶奶家喂小鸡的情境。学生们比较感爱好,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二、动态感知,静态领悟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2道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阅历。通过喂小鸡这一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留意力,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
16、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得在新授环节,学生一目了然很自然地就列出连加、连减的算式。通过两课时的支配,分别处理连加和连减问题,使得脉络清楚,学生易于接受。同时通过概念讲解以及习题的设置,给学生充分的理解消化过程。三、练习多样,梯度设计在练习计算依次方面,我设计了男女生夺红旗的小嬉戏,在娴熟驾驭的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对学生看图列式实力的训练中,我设计了小燕子图、小熊图、停车场图,在运用添加了大括号和问号的题目时,我设计了小棒图、试一试小狗图。在解题过程中,充分激励学生,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须要改进的地方:1
17、、在读图意时,我还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视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赐予充分的确定,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念。2、教学机灵的培育。留意回答问题的完整性,读算式不能缺少。还有,学生提出不同解题答案时要充分确定,引导学生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最终,对于出现的突发状况,应予以合适的变换回复,比如小熊图出现了蝴蝶,可顺势提问蝴蝶如何列式。这一问题的出现说明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的调控实力还有待于加强。3、老师基本素养的提高。对于语言的精确运用,我始终做得不够,怎样把一句话或者提问题说得严谨不罗嗦,须要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化地相识,也须要对学生进行更充分地了解。连加、连减教学反思5连
18、加、连减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内容,这是本单元的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计算才能算出结果,其次部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制作课件时,我把主题图做成动画,演示小鸡来和走的过程,让孩子们能更清晰地了解为什么这样列式。在计算过程中,我让孩子动手摆一摆,用小棒代替小鸡,分三部分表示出小鸡,再根据小鸡来的依次合在一起,这样孩子就能明白为什么列成5+2+1最好,也能理解为什么要先算5+2,再算7+1,然后再让孩子说说计算的过程。减法的教学过程也是这样。由于一年级孩子比较小,组织语言的实力有限,所以加法计算过程表达不清晰,我就一步一步带着孩子去说,但是一起说完之后
19、,我就起先下一教学环节,孩子没能完整地,独立地叙述计算过程,所以在教学减法时,孩子同样不会独立叙述减法的计算过程。虽然孩子小,自己叙述起来有些困难,只要老师耐性地引导,孩子肯定能说出来的。不光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说,要让孩子独立地说,试着把一起说的过程自己完整地叙述出来,第一个孩子说的时候老师可以再引导,补充,其次个孩子可能就知道该怎么说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认为孩子小,就不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耐性地引导,反复地运用,孩子们肯定能做到的。连加、连减教学反思6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娴熟驾驭了笔算加法和减法的方法。这节课的新学问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式题。教学
20、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这节课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学会学问。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如下的尝试。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爱好。以帮农夫伯伯收南瓜的情境贯穿于本课。由分小组收南瓜引导出连加算式,再由李大爷,王叔叔运走南瓜引导出连减算式,学生的学习爱好也深厚起来。在教学连加的竖式时,我引导学生尝试列出自己所想的竖式,由于,我没有限制他们的思路,完全让他们自己思索。通过他们自己尝试列竖式后,由个别同学发表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赞同可以反对。在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竖式方法:一种是用两道竖式来求出得数;一种是干脆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算出得数;另一种是先算出前两个数
21、的得数再加第三个数。在解决例1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得数,充分敬重了学生,提倡算法多样化,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学习特别乐意展示自己的思维。其次,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例2,我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依据连加的坚式计算方法,自主探究连减的笔算方法。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从而解决问题,发自内心的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既培育了学生的迁移实力,又体现了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中引导学生留意,能口算的可以口算,要依据实际须要示活地选择解题方法。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洁,只要计算不要出现错误一般学生都会列对竖式。不过,因为加法可以三个数相叠进行计算,因此也出现了连
22、减三个数一起相叠的竖式。从计算正确率来说,还有点让人担忧,以后还要强调计算时的细心和计算后的检查!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许多的不足:一、教学机灵的培育。在对比三种竖式的优劣时,由于学生比较激烈,只想赞成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们都争着说自己的方法最简便,最好。而且有的学生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这种状况下,我便草草结束了对每种竖式方法优劣的探讨。由我简洁小结了一下:这些竖式都有优缺点,你们选择自己适合自己的方法吧。这一问题的出现说明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的调控实力还有待于加强。二、计算课在巩固练习时应加大训练力度。由于我在教学竖式的不同方法时,多让学生视察其他同学的计算方法
23、,并渐渐地细心计算,导致教学新知花费的时间过长。有的学生会出现不用心听讲,不认证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这样也导致了在练习用竖式计算的计算量是不够的。我应当分层次布置任务,这样可能会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三、运用四导理念不充分。新课标中强调培育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四导教学法中也明确提出在课堂中要引导、诱导、指导、互导,有利于学生学习。可是这节课我却没有充分运用四导的理念,没有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沟通,共同探究列竖式的方法。这是我在潜意识中不够重视培育学生合作意识的结果。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会在须要动手操作时让学生一起去合作完成。其实,像这样的计算课,也是培育学生合作探究的一个机会。假如让全班分组探
24、讨、沟通,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留意的问题。这样使全体学生参加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学问,而且培育了视察、分析实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我应当把培育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用到每一节课中,最终,让学生能够站在讲台,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这次的教学,我明白了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更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培育学生的学习实力和习惯,还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实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连加、连减教学反思7在讲连加连减这一课时由于课件是动态展示情境图,孩子们留意力比较集中,并且能完整的说出图意,这节课我重点让孩子们多说,让孩子
25、们能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说完算式的意义让他们视察和之前学过的算式不同之处,孩子们都是一个小小数学家,说的都特别好。那该怎么计算呢?我没有想到的发生了。第一个孩子说我先跳过去2先用4+1,我当时有点惊异,跟我预设的不一样,也没有去问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做,就让他先坐下找了另一位孩子说,结果这个孩子说先算后面的2+1,和我预想的还不一样,我让他先坐下又找了第三位孩子,并且也已经看出前两个孩子的怀疑,嗯?这样做不对吗?其实我知道不能说错,而是这节课就是要学的是按从左到右的依次计算所以我也没过多评价,第三位说出我我想要的答案,先算4+3等于7再算7+1等于8,我记得最终我多说一句对前两个孩子,从左往右计算
26、不简单出错。于是接下来练习都让孩子多去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明白从左到右计算的含义。整节课很顺当就是练习有点少,孩子们还是须要多加练习。通过这节课我发觉了之前评课杨老师提过的建议,精彩评价和延长,在自己预设之外的该如何做,现在自己还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处理,首先要去表扬激励,再强调本节课我们的重点,我们须要驾驭的为什么是从左到右的依次,不要否定孩子们的想法,通过这节课我也发觉自己的不足,以后这方面我还须要多学习。连加、连减教学反思8前几天,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为了让学生顺当驾驭连加、连减的计算依次和 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空间空间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
27、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喂小鸡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阅历,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学问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空间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的基础上,我没有干脆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纳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将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既培育了学生视察实力、语言表达实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对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空间三:教方法,熟记运算依
28、次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简单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其次步计算的困难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来确定运算的依次,然后登记第一步的得数,用第一步的得数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由于10以内加减法学生驾驭的比较娴熟,所以这节课效果比较好。通过几天的练习,学生大部分都能娴熟的算出连加,连减题。连加、连减教学反思9刚拿到课本,很是惊诧,觉得这个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三),其实内容是增加的,与上学期的竖式计算没什么区分,只是多加一次竖式计算而已。有必要增加这样的单元吗?上完了第一课时,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才发觉,真是
29、有必要。首先,在例1教学的时候,出现连加算式,学生分步计算,先算前面两个数相加,再用得数与后面的数相加,这样学生会列出两道加法竖式,这样的竖式上学期做过许多次,孩子们根本没问题,这个环节我给孩子们的时间预留的不长,可是,我在孩子们书写,巡察的时候,就发觉了,各种状况都出现了,加号遗忘写的,忘了进位的,计算出现错误的,横式上没写得数的,甚至有个学生,连横式、竖式都分不清是什么意思了,我额头起先冒汗,看来我没有很好的预料孩子们暑假后开学第一天的状况,于是这节课被我临时机动的分成了两课时,先订正和复习竖式计算的学问,再教授连加的竖式计算。信任,以后我就会相识到这样的问题,下次上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会先
30、布置孩子们回家好好的复习与第一单元有关的上学期学问,在新课之前,花几分钟的时间带孩子一起复习,这样磨刀不误砍柴工,信任新课部分就能顺当进行。这一单元应当是从人教版添加过来的,以往二年级开学第一单元是乘法,而现在改为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竖式计算以及相关的解决实际问题。我觉得首先,这样很快的带孩子们复习了上学年的加减法,因为部分孩子经过一个暑假,计算实力明显下降,记忆不起了,同时也为后面的乘法做好铺垫。整个单元虽然只有短短的5课时,其中还包括2节练习课,但是目的明显。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0“连加连减”是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重点,特殊是连加连减的运算依次是这节课的重点。我依
31、据这一详细状况,从实际动身,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学得形象,活泼,在视察、思索、沟通、活动中探究新学问,感受数学的作用,经验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并从中自主感悟出连加连减的运算依次。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新学问的欲望在教学中,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感爱好的“小鸟图”和“飞机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描述图中的故事。在描述时,培育学生细致视察的习惯和描述事情的实力,并开心自觉地融入新学问的学习中去。在“飞机图”情景问题中,出现了不应出现的错误,是老师的疏忽。在这一环节中给学生造成了误会,
32、原来连加连减是很抽象地学问,又出了技术的错误。使学生在理解上出现了扭曲,在本环节中应以动态情节出现,由抽象转化为直观会更简单让学生接受。2、开放应用,凸现价值。把所学学问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用连加连减计算的例子?生举例:我原来有5支铅笔,妈妈先买来了3支铅笔,又买来了1支,现在我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 5+3+1=9 来计算。生:妈妈给了我10元钱,我买铅笔用了2元,买本子用了3元,我还剩多少钱?10-2-3=5,引导学生把学问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对学问有一种实质性的理解,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须
33、要改进的地方:时间支配可以更合理一些,低年级孩子的学习时间主要集中在前20分钟,所以可以将新课的内容更集中的放在前20分钟进行,将练习集中在后面的时间进行,不要采本课的一题一练的形式。而且对计算依次的练习,应当是在反复的不同的题目的讲解的过程中驾驭的,不要想着在第一次、第一道题目里就让全部学生完全驾驭,也就是不要过多地重复例题的运算依次的叙述,可以空出时间完成后面的习题,在对后面习题的讲解过程中,让学生逐步驾驭运算依次。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1加减混合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肯定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那么我就重要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本课是从学生熟识的乘坐公
34、共汽车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动作过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依次与连加、连减的依次相同,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类推,先填好分步计算的第一个竖式,并计算出得数,再填写其次步计算的竖式,并计算出结果,然后让学生自己想简便写法的竖式。把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老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使学生再轻松开心的氛围中提高学习实力。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视察情境图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依次。所以在例题和“做一做”的练习中注意让学生说图意,依据图意列式计算,以更好地理解计算依次。 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对
35、于加减混合的计算依次还是驾驭较好的,计算速度也较快。这部分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的学问,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依次,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须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在详细的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例1,先根据运算依次,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视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视察发觉两个竖式连写比较便利。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
36、固了前面的学问,又给了学生思索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很不错。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我采纳一贯的方法,让全班学生每人出一道题,内容可以是连加的、也可以是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然后全班一起计算,老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进位、退位的计算。这样感觉学生计算自己出的题爱好很高,而且还熬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思索实力。 在本节课中发觉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在自己出题时考虑不是很周全,有的题最终的结果可能超出了100,这样就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加了难度。另外还有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进位和退位简单出现错误,审题不是很清。需老师在以后的练习中留意这方面的指导,让学生仔细审题,发觉错误刚好订正。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2这一课出自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
37、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这一学问点常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它放在学习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数学教化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学反思连加、连减教学反思。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两个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感受“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阅历。通过芳芳喂鸡这一主题图,吸引学生的留意力,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须要分
38、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殊是其次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纳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连减的计算依次。提问“这个式子应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 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培育学生独立获得学问的实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3这部分内容教学10以内的连加、连减,“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支配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连加与连减的运算依次,并能正确计算。同时初步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
39、数量关系。1、利用课件情境,理解连加与连减算式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在教学例1时,课件先出示情境图中的一部分,让学生说说图意,并列出加法算式:42=6。然后在让出示完整的情境图,依据情境图,说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一共多少个南瓜?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让学生列出算式,有的学生依据已有的阅历在前面加法的基础上列出算式61=7,还有的学生依据图意干脆列出连加的算式421=7。这样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基础上自然地引出了连加的算式,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连加算式与两个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紧接着我出示例2的情境图,干脆让学生视察后说说图意,通过沟通让学生仅可能地说完整,说精确。在此基础让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自然
40、地列出了连减的算式:831=4(类推)。2、视察比较,理解意义,理清依次。在引出连加和连减算式后,引导学生思索:今日学生的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生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而发觉连续相加我们可以称之为连加,连续相减我们可以说连减。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视察连加与连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的学生说都得算两次,也有的说等于号前有三个数,还有的小挚友说先算前面的再算右边的通过沟通让学生初步相识到连加与连减的运算依次从左往右计算。3、尝试计算,理解算法,练习巩固。在情境图的理解后列出连加与连减算式后,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许多小挚友依据图意很快的算出结果。于是我去除情境图,让学生思索,没有情境图,我们应当怎样计算
41、呢?学生关注的重点集中到算式上来,让学生说说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连加连减算式,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这样运算的依次与图意结合在一起,更能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从左往右计算。想想做做习题,让学生依据算法,算出答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巩固提高。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4连加和连减是本单元又一难点,如何在动态的过程中理解算式的意义和计算过程,这是我始终思索的问题。我们学校教学条件很差,别说运用多媒体,就连挂图都没有,真让人发愁。前几天,黑板上用来吸卡片的小吸铁石被学生拿几个去了,只剩下几个了,我说了这件事,这个周三早上上学时,我望见李子烨拿来几个吸铁石放在黑板上,我在班上表扬了他,今日,他
42、又拿来几个送给我,我说:“感谢你,够用了”。要上课了,我灵机一动,心想,我何不用这作为教学资源?这可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啊!上课了,我要求学生看老师的动作说几句话,我先把原来的3个吸铁石从黑板角拿到黑板中间,又把李子烨第一次送我的4个摆在傍边,最终把后来送我的3个也摆在一边,摆完了。我说:“谁能把老师刚才做的事连起来说一遍,并提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我点了一个平常不太爱发言的学生说:老师原来有3个吸铁石,李子烨先送给老师4个,又送给老师3个,请问,老师一共有多少个吸铁石呀?我问:要求老师一共有多少个吸铁石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很快列出3+4+3=,在计算时,孩子们也能理解先把3和4合并起
43、来,再把7和3合并起来。有了连加作基础,教学连减就简单多了:我数出9个吸铁石,接着拿走2个,又拿走3个。要求学生完把老师刚才的动作完整说一遍,并提出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能说出:老师原来有9个吸铁石,一个同学拿走了2个,又有一个同学拿走了3个,请问老师还剩下几个呀?在理解算理时,我多次重复刚才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明白第一个同学的吸铁石是从9个里面拿走的,其次个同学的是从7个里面拿走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说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还有的学生说不是自已的东西不能拿,不知不觉中学问与技能目标达成了,情感目标也实现了。这节课,我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顺当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肯定不会比运用多媒体差,因为我们
44、的资源是鲜活的,过程是动态的,生成是真实的。我想,只要我们留意视察,教学资源无处不在。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5连加连减这一课,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驾驭连加、连减的计算依次。这节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计算出结果,特殊是其次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更加直观地感受连加连减的意义,我利用课件,把书上两个静止的图片变成了动态课件的展示,很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了小鸡两次走来以及离去的数量,让学生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同时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描述图中的故事。再定位视察静态图画,让
45、学生在静态视察中再次领悟连加连减的意义。在描述时,培育学生细致视察的习惯和描述事情的实力,并开心自觉地融入新学问的学习中去,从中自主感悟出连加连减的运算依次。多媒体的运用上,我克服了以往的弊端,用大屏幕显示取代老师的板书,忽视了板书对一年级孩子书写的示范引导性,我把连加连减的算式及过程都清晰地写在黑板上,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保证记忆的长久性。在学习中,注意计算依次的指导,我采纳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使学生对算理驾驭得比较扎实。课中
46、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广泛提问,以致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多学生能看懂题意,会叙述,做题效果好。在教学连减时,学生依据连加的运算依次自主探究连减的运算依次。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各种方法,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不断获得胜利的体验。学生在视察、思索、沟通、活动中探究新学问,感受数学的作用,经验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在练习的处理上,注意把握练习的层次性,形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但仔细反思后,教学中的不足也是存在的:忽视学生动手操作,假如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中,在做中、玩中开心地学习,熬炼学生的动手实力会更好一些。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接着深化学习课标,多阅读教化教学书刊,多上网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加快提高教化教学质量的步伐,让孩子们在我的课堂收获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