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汇编培训.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873709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汇编培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汇编培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汇编培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汇编培训.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1、课程基本理念有所改变。与十年前颁布的课标相比,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有所变化。现在的表述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其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这样一比较新课标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2、课程目标有所改变。原课标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新课标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变“双基”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新课标还在“分析和

2、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现在的总目标在表述上更加明确、全面、清晰、更有利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生的评价。二、教材1、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二单元位置、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9单元总复习。分别安排在三个板块中。数与代数中有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共六个单元。要求:教学

3、生写数字、初步建立“20以内数”的数感,培养符号意识,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认识整时钟。图形与几何中有第二单元位置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共2个单元。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综合与实践中包括数学乐园和总复习共2个单元。要求: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2、教材

4、特点。(一)素材丰富。更具感性。(1)海量情景图。如:我们的校园,小猪小兔盖房子、农家乐、野生动物园、拔河比赛这些富有儿童情趣的美丽画面,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里面包含的奇妙知识,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2)紧贴于生活。一年级学生所感知的生活较窄,只有他们身边熟悉的、有趣的实物中选取学习素材,才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如:第12页第4题。说说下面的物品放在什么位置合适。这些物品在卧室里的摆放,学生是熟悉的。用数学语言上、下、左、右、前、后完整的叙述这些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有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位置概念。(3)丰富的活动。新教材不仅延续了原教材中的活动,如:涂色、连线、画图、摆学具等。新教

5、材活动更丰富。如:第11页第3题。把附页中的小兔和乌龟贴在图中。看图讲故事。说说,谁在谁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再如:第12页第5题。从附页上剪下小动物图,按要求贴一贴。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做”,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二)合理调整,更具理性。1、内容调整(1)新教材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旧教材中的第一单元“数一数”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比多少”合并而成的。而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比高矮”“比长短”属于测量内容被删去了。将“分类”调到一年级下册作为“统计”的教学内容。(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因为一年级一开始有些知识需要用

6、到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来教学,如果不系统的学,不利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所以这一改变更合理。而原来“位置 ”中的左右的相对性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3)“用数学”的例题增加了,如:79页例6,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再如:98页例6,我们领走了7个哨子,还剩下5个。原来有多少个哨子?这两题在原教材的练习中出现过,而非例题。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理解变通能力有限,所以练习时无从下手,稍有经验的老师都是自己作为补充例题讲解。所以新教材的这一变动更具理性。(4)练习增加了,如: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原教材是学习了15的认识和比大小,第几,分与

7、合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加减法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0的认识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共3个练习。而新教材每学完两个内容之后就安排了一个练习,而且增加了单元整理与复习。共5个练习,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及时巩固和理解知识(5)新教材中10以内的减法表增加了减数是0的,还增加了差是0的,下面的提问也多了一问。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一是归纳整理得更完整。二是关于“0”的计算,学生最容易出错。表里增加这部分内容。可以强化学生对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掌握。2、难度调整。(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由于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

8、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2)只认识整时“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由于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本册只认识“整时”。(三)突显方法,更显灵性。(1)对比教学。如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原教材采用的是分开教学。而新教材是对比编排教学。同时习题的编排也加强了对比练习。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感悟数,如“3”既可以表示3个,也可以表示第3了。(2)三段式教学。教为学,学为用。解决问题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新教材用三段式教学突出了学法指导。如:P98例6,让学生了解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即: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教材一般用“知道了什么?”提示)分析并解决(教材一般用“怎样解答?”提示

9、)对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教材一般用“解答正确吗?”提示)这样,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又如:36页的活动,老师根据“知道了什么?”怎样搭呢?“谁搭得更高?“这三个步骤去组织教学。活动不仅是有序的。也是带有探索和思考的。还应该是有效的。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乐趣。(3)“做”中学如:第7页做一做的第1、2题。都是一一对应摆实物,感受多和少。第21页做一做第1、2题也是通过摆学具涂圆圈感受数的分与合。又如:第3536页认识图形,完全是通过组织活动、玩耍、拼图、搭建来感知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的特征。还有第9页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文具盒放在

10、语文书的上面。第11页把附页中的兔子和乌龟贴在图片中,再看图讲故事。第12页从附页中剪下小动物图,按要求贴一贴。都是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四)关注情感,更显个性教材为了加强对知识的整理,在大的单元都安排了“整理和复习”,并给出了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我们来看加减法表,原教材都是以完整的形态出示,但新教材先出示的表是完整的。再出示的表是一部分,要学生自己把表填完整,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同时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又如:19页第5题,用自己的

11、方式表示出1、2、3、4、5,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使他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更有个性。三、教学建议下面,我将分单元说一说具体的教学建议:第一单元 准备课准备课,到底要准备什么?我想,应该从学生和老师两个不同的角度做好准备。站在学生的角度,要对数学这门学科建立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做好学习数学的准备,可以通过“编者的话”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数学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学习数学?怎样学习数学?学习数学有什么好处?我们不必把“编者的话”按部就班的读给学生听,而是巧妙的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来说,还要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让他们体会到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一年级的小学生的角色变化,所以各种行规要求

12、也就不同了。站在老师的角度,要准备什么呢?首先要对每一课时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有清楚的认知,然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培养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学习方法。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去渗透和培养。准备课这一单元的教材内容:数一数 比多少单元调整的内容现教材的内容第一单元准备课删去原实验教材中的“比长短、比高矮”的内容比多少1、 数一数。(1)教材安排了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1-10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我们要教给孩子们数数的基本方法点数,也就是手口一致的数。在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有序的观察。(2)教材给出人物数量是20,以便老

13、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需要把握的是: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给出了1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3)把握好教学要求,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地学会数数的方法。对110十个数字,只是了解不是正式教学。不要求学生全部认识110各数。2、“比多少”。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童话故事,以此为背景引出学习内容。同时,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引

14、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比较的两种事物,尽量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对应关系。第二单元 位置教材内容:“上下”“前后”“左右”。单元调整的内容现教材的内容第二单元位置新增加的单元内容。删去原实验教材中“第()组第()个”位置内容。(1)上下前后(2)左右1、 上下、前后。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层加上水面共3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2、左右。(1)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认识:认识左右手-感知身体的左

15、右-以自身为中心。(2)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3)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车辆、行人靠右行、少先队员敬礼用右手等。加深对左右的认识。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调整的内容现教材的内容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比大小”增加“做一做”和一个练习比大小(2)“几和几”变化为“分与合”分与合(其编排内容发生了大的变化)(3)“加法”只认识“加号”和算式的读法,去掉认识“等号”的内容。加法(在编排内容上与实验教材完全不同,且在“做一做”中增加说加法算式表示的含义)(4)增加“整理和复习”知识整理和复习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两段:第三单元

16、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两段在编排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数的认识都是从数的基数、序数含义,写法,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等各个方面进行。不同点是:计算的编排方式不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与计算分开编排,先集中认识15各数,再教学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和计算穿插编排。计算穿插在认数(6、7;8、9;10)的各段中,每段在认数之后都有相应的加减计算。教学内容分为三小节:15各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和加减法。1、15各数的认识。(1)基数含义:主要是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方式,让学

17、生体会1-5各数的基数含义。认读数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对基数含义的理解还包括认读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数字,会读、知道怎么念。二看数字能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这两方面的任务,应该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2)数的顺序:主要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由于学生很早就记住了数的顺序,只要他能认得这些阿拉伯数字(把这些数词和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对应起来),知道它们的顺序并不困难。现在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这些数的顺序,还要让他们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3)15的写法。重视书写、分散难点。下面我们重点看看15的认识这节课中要注意的几个要点。首先我们要明确第一单元数一数的知识和学

18、生的生活经验就是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比如一只小狗用1来表示,四只小鸡用4来表示,这些都是旧知。那么在这节课上如何找到新知的起点呢?教材为我们安排了三个不同的活动:第一,用小棒摆出不同的图形,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二,引入计数器,教师可以做简单的介绍计数器,并且通过操作体现1添上1就是2添上1就是3的数的产生形成过程,体会数的顺序;第三会用点子图来表示各数。通过这样的活动,从直观抽象直观,丰富数的认识经历。2、比多少、第几、分与合。(1) “比较大小”要完成两个层次的抽象,一个是比较数量的多少,一个是比较数的大小。请特别留意两个层次之间的过渡。(2)引出“”“”“”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增加

19、“”“”的写法。(3)第几(序数)。教材从“排队买票”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通过序数和基数的对比,感受到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4)分与合(数的组成)。请注意说法的改变和规范。分两步教学:先通过把4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的不同情况,帮学生认识4以内数的组成;然后再通过把5根玉米放在两个食盒里,让学生探索的组成。3加减法的初步认识(主要包括加减法的含义和15的加减法两部分)(1)加法的含义就是“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减法的含义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加减法的含义比较抽象,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来说是理解还是比较困难的

20、。因此,教材都借助情境图或操作,通过动态演示“合并”“去掉”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2)加法、减法的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学生主要有三种方式:点数,接着数或倒着数,利用数的分与合。教材呈现了这三种不同思维水平的算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水平积极主动地进行计算,同时也提示老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始教学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随着教学的进行慢慢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数的组成进行计算。下面,我们着重对“加法”这节课做一个具体的课例分析。加法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加法的含义和15的加法。这节课是看图列式的开始也为后面解决问题做准备。首先,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

21、法计算,教材通过情境图和点子图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把两个部分合起来,体会合并在一起的意义。其次,引导学生用三句话来描述图意(两个条件一个问题),既是对加法含义的内化,又能以此引出算式。第三,用算式来表示图意,更能体现简约性。比如说:原来有3个气球,又拿来了1个,现在一共有几个?可以用3+1=4来表示。对这个加法算式,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算式的含义,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4呢?同时还要认识加号,等号以及加法算式的读法。我们的教学任务是初步的用加法解决问题的模型,要让学生有一个意识,形成条件反射,遇到这样的问题就用加法解决。第四,加强说一说算式的含义的训练。大家看,后面就有很多这样的练习。注意

22、将口头表达和肢体语言相结合,充分体现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加法的含义。第五,在3+2=5的计算中,教材呈现了三种方法:点数、接着数和想组成。这里,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都行。并不要求每种方法都要掌握,也不要强调哪种方法最优,能算出得数都行。4、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1)0的认识,从没有可以用0表示、0可以表示起点等角度认识0。(2)0的的加减法。根据没有可以用0表示的含义来计算。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调整的内容现教材的内容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删去平面图形的认识内容,只编排立体图形的认识内容。认识立体图形,增加了两个例题2、3(用认识的立体图形拼一拼、搭一搭)教学内容:初步认识立体图

23、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直观认识,感受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1、例1教学认识四种立体图形:从实际生活引入,出示了学生熟悉的一些实物,让他们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分成四类,引出四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认识。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巩固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在初步认识了四种立体图形后,“做一做”安排了两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2、例2是立体图形的拼组,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活动,初步体会各种立体图形的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进一步体会所学立体图形的特征,另一方面以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调整的内容现教材的内容第

24、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6和7”后面安排的“解决问题”,在编排内容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要求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解决问题编排有两个例题。教材要求学生体现“图中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这样的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2)“8和9”后面安排的“解决问题”,在编排内容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仍要求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解决问题编排有一个例题。仍要求学生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3)删去“求未知加数”的例题,只在练习中渗透(如第56、63、68页)。(4)将“数学乐园”内容后移至第六单元之后。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除了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还有混合运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1、6-

25、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的认识(6、7-8、9-10)。和1-5的认识一样,三段认数都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来体会自然数的基数含义的。但有所不同的是,在抽象出数之前,增加了用点子图表示数。2、基数含义。教学中可以利用教材给出的线索,让学生充分经历数的抽象过程,充分体会基数的含义。3、数的顺序。计数器动态说明相邻两个数(新学的数和相邻的前一个数)的关系,为直尺整体呈现数的顺序说明理由。4、大小比较。借助点子图比较数的大小。15借助具体实物的数量比较,引出数的大小比较;本单元借助点子的数量来比较,更抽象了(点子可以表示数量相同的任何东西)。5、序数。仍然是将基数与序数对比起来编排。6

26、、写数。与15的认识相同,也是先示范,然后照虚线描数字。7、数的组成。(1)6的组成,是通过涂圆圈的方式,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6的组成,然后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完整的填出6的组成。学生在一张纸上涂完所有6的组成后的图非常形象、直观而且可能很有规律,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6的组成并更好地记忆。(2)7的组成,没有全部给出,通过操作分木块,给出了3组,提出一个问题“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看到1组想到另1组,让学生联想,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与实验教材相比难度降低了,原来在教学5的组成的时候就让学生联想,现在到7的组成时才不出全,才让学生联想。)(3)8、9的组成,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摆

27、出,并且8和9的组成都只给出了一部分,另一部分要求学生通过联想推出,要求比6、7的组成略高一些。(4)10的组成,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满10要向进一,所以10的组成很重要。教材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过程填出10的五种组成,再让学生推想出10的另外4个组成,逐步加深学生对10的组成的理解。8、加、减法。这部分计算,主要是结合操作和图(也就是“一图二式”“一图四式”)来教学。9、问题解决。教材结合6、7和8、9的加减法,设计了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初步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我们知道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是:理解题意(找出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我们以第46页的内

28、容为例,教材首先将静态的情景动态化,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呈现:首先先出现左边的四只小兔,再出现右边的2只小兔,大括号和问号同时出现,由教师介绍让学生认识这个符号以及所表示的意义。这样分步呈现既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又能明确语言表达的层次性。那么,怎样引入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呢?第一步,图中有什么?这就是在找条件和问题。从教材呈现的材料可以体会:条件是以填空的形式呈现的,而问题是由小精灵直接提出来的。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是第一次学习解决问题,不可能由学生自己提出来,但条件的呈现可以采取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要注重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比如说,图中有两组小兔,第一组有几只?填完整

29、。第二组有几只?再填上,一共有几只?我们可以这样板书:第一组有 只,第二组有 只,一共有几只?值得注意的是条件问题呈现之后,一定要引导学生对照图意,再读一读,再次理解题意。第二步,怎样解答?简单的说就是根据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如何列式?前面已经学过15的加法,可以让学生提出用加法来解决,从而列出算式4+2= (只),列出算式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让学生充分的说理后,再次建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再次明确,这样的问题必须用加法解决。强调单位名称时注意把握标高,单位名称由教师来写,不要求学生写。第三步,解答正确吗?这就是检验的步骤。怎样知道自己解答正确了呢?我们可以引

30、导学生回到情景图,数一数是不是有6只小兔呢?教学完成后,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对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的小结,又为后面做一做提供帮助。做一做是上面例题的加强和巩固,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练习,评讲时注意扣解题的一般步骤,口头说理的表述过程。10、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教材主要是结合动态展示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的情境图,让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的含义,了解运算顺序。评价建议过去我们有很多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继续沿用。今天想说说新教材在每个单元及总复习学完后设置的过程性评价。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孤立的,这些方面的发展综合体现在

31、数学学习过程之中。评价时应采取灵活的方式记录、保留和分析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例如:第一次出现“成长小档案”是在学完第二单元“位置”以后。我想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一是在学习上有哪些收获,感受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成长;二是回味学习的乐趣,如: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或印象深刻的事,能答出一条收获的学生,就在他书中的小档案里盖一朵小花,有几条就盖几朵,以此激励学生。课堂上没有发言的学生,听了同学的发言后,回家把自己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来给你盖花。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分两段编排:(1)11-20各数的认识; (2)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单

32、元调整的内容现教材的内容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主题图和例题的编排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将原实验教材中前两个例题合并成一个例题,另增加了一个“解决问题”的例题。(1)11-20各数的认识,主题图及例1、例2的教学。(2)例3、例4、例5的教学内容与原教材内容大致相同。(3)解决问题例6(新增加内容)。(二)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1)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仍然是从数概念的几个方面:数数、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来认识的。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从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几个方面来认识;例2教学数的顺序和比大小;序数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熟悉

33、,没再安排例题,只在练习中巩固。例3结合数的组成教学写数。主要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初步了解十进制,掌握20以内数的写法。虽然仍然是从这些方面认识,但由于数的范围不同,数的特点也不同了,因此侧重点也不同了。如数数,10以内是1个1个地数,11-20不仅要以“个”为单位数数,还要以“十”为单位数数。11-19计数的结果就是一个十和几个一,20是2个十。所以这里数数要从认识计数单位“十”开始,由此了解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借助计数单位“十”认识1120各数。教材在认识11-20各数时,就是在认识计数单位“十”的基础上,借助计数单

34、位十来认识1120各数的。教师充分利用小棒进行操作,让学生边操作边进行数数和说数,数形结合,培养数感。教学时,还要注意把10以内的数与11-20的数联系起来,并能对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教材练习十七第1、7题也是为了加深对“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的体会而设计的练习。结合数的组成按数位写数。教材把用小棒计数的结果,先用计数器(是数位的具体化)表示出来再对照教学写数。还通过11中两个1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位值的意义。丰富数数的经验(练习十七第3、4题)为了丰富数数的经验,本单元在练习中安排了2个2个、5个5个地数的习题(这也是生活中常用的数数方法)。(2)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

35、法。例4教学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主要是通过操作(摆小棒)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一方面可以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例5,教学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这里通过在计数器拔珠计算,使学生看到,这里的加减法实际上是相同单位(个)在进行加减。在这里第一次给出“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等名称,只是让学生认一认,不要求学生背下来,随着老师的使用,让学生熟悉。(3)解决问题这里结合学生掌握的数数经验,安排了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前面是用列式的方法,这里用数数

36、的方法也能解决问题。教学中老师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数数方法解决的问题。如解决乘车要坐几站、要爬几层楼、再过几天是小朋友的生日的问题。小宇回家,他来到楼下,发现电梯坏了,只好走楼梯上楼了。数学乐园单元调整的内容现教材的内容综合与实践:数学乐园数学乐园内容是重新编排的。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所学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综合在一起,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体会、巩固和应用。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把这些卡片都贴在黑板上,先不出问题,只出序号,在讲游戏规则时,说明每张卡片上都有一个问题,答对了才能停在哪里。然后再作示范,之后可以让同桌的两个同学用提前准备的游戏盘,进行活动

37、。活动后进行全班交流,重点放在学生有问题的地方。如6个正方体是不是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可以通过拼一拼来确定。活动最后,还可以把这些问题按知识领域归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对于教材呈现的问题,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改编或设计,可以将前期易错题替换一下,从而使活动的内容更加适合本班的学生。第七单元认识钟表单元调整的内容现教材的内容第七单元认识钟表删去了“认识半时”的内容,只编排了“认识整时”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认识整时(一)教学内容认识整时(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认识钟表,了解钟面的特点。认识整时,感受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能认读整时的时间;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结合学生的

38、生活实际认识整时。这部分内容教材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编排的,我们将时间(准确的地说是时刻)与学生熟悉的活动对应起来,让学生不仅会看钟面和电子表认整时(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还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有所感觉。知道什么时间该做怎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有帮助的。概括认识“整时”的方法。渗透接近整时的习题。为了降低认识“几时几分”的难度,并丰富练习的形式,教材(P87第6题)特意安排了“几时过一点儿”“快到几时” 的习题,并为后面认识“几时几分”做铺垫。渗透一天有24小时。P85做一做,通过展示小明一天的活动,巩固整时的认法,并通过提问“小明9时在做什么”使学生初步知道一天有两

39、个9时。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P85)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材介绍了一些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这两种工具计时的原理比较复杂,可以以学生能理解的方法简单的说明。还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整时的认识,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孕伏。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调整的内容现教材的内容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主题图和例题的编排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9加几例1(2)8、7、6加几例2(3)8、7、6加几例3(4)5、4、3、2加几例4(5)解决问题例5(6)解决问题例6(一)教学内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分三小节编排:(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的具体内容和结构没太大变化,仍然让

40、学生自主探索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适当突出“凑十法”。9加几:主题图,可以直接呈现问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但仅仅只是作为问题,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要放在例1教学中解决。例1,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解决“9+4=?”的问题。重点突出“凑十法”。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先探索怎么算,教材呈现两种方法:接着数、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还通过小精灵的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说说其他的算法。做一做第1题,是对例1的补充,在9+5和9+7的下面注出了的凑十的过程,教学时要把具体的操作过程与抽象计算对应起来,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和掌握”凑十法。8、7、6加几:例2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9加几”的算法,自

41、己想该怎样算。教学中要借助点子图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8凑成10的过程,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口算,加深凑十法的理解和运用。注意7、6加几放在做一做第1题,编者想迁移8加几的算法。例3,小数加大数,探讨算法,呈现了三种计算方法:用不同的方法“凑十”和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至于用哪一种,让学生自主选择。5、4、3、2加几: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思考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2)解决问题结合本单元内容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一些新的认识,并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例5呈现的信息比较有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获得人数信息。实验教

42、材“小兔图”。围绕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按群计数和按性别分类计数的全过程,体验解决同一个问题,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重点仍是要突出解决问题的三个一般步骤。例6是需要进行逆思考解决的问题。这两个解决问题的编排,教材希望从解决前面最简单的问题入手,通过循序渐近地解决一些不同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一般方法和思路。第九单元 总复习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其中“用数学”在前面已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只是没有用标题的形式明确给出。通过总复习,把本册的内容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有概念,计算方法和其他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地知识,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在总复习时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于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