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_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经济学__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环境经济学_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特点。答:自然资源:指具有社会有效性和相对稀缺性的自然物质或自然环境的总称。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知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的自然物品。2、简述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答:资源属于环境;资源包含环境;资源与环境并列。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基本属性有哪些?答: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的构造、功能、效益和运行机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就是运用当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资源与环境经济基本问题,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中运用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和手段,通过优化经济发展形式,有效配置自然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环境
2、与经济协调且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科学。基本属性:1、边缘性:新兴的边缘学科;2、经济学性质:建立在当代经济学基础上;3、应用性:一方面,理论能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实践推进理论完善。4、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哪些?答: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平衡分析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数理模型分析方法、制度分析方法5、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其基本内涵?答:概念:既知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知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内涵:发展的主题、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多元化的价值取向。6、简述中国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进展及其特点,并谈谈本人的看法。答:
3、第一阶段:从引入到创立时期,特点:阐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现代技术经济学的有关方法应用与环境问题的详细研究。第二阶段:相对成熟时期,特点:系统的学科建设;专题研究有较多的创新并应用于实践。基本概念:资源:广义: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既包括一切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物,也包括人类劳动产生的各种形式的生产资料性商品以及消费性商品;还包括无形的资财,以及人类本身的体力和智力。狭义:仅指自然资源,即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并能够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
4、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和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个基本组成成分构成的,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构造,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的综合体。平衡分析方法:研究各种经济变量怎样趋于平衡,即主要研究各种经济气力到达平衡所需要的条件和平衡实现稳定的条件。平衡分析方法通常有两种:局部平衡和一般平衡。数理模型分析方法:指在经济分析经过中,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字形式的推导来研究和表示经济经过和现象的研究方法。可持续发展:强调为知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不断增长的需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到达生态平衡。生态文
5、明: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1、简述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的构造见P38图3-2及其功能。答:1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在地球外表某区域范围内,由人口、自然资源、环境和经济四个系统通过能量、物质与信息互相联络,在经济活动机理和生态平衡原理的共同作用下构成一个复合整体。功能:环境为人类经济活动提供地理空间,资源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作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初始环节,资源为经济活动提供能源和原料;作为资源的载体,环境为人类经济活动提供资源承载力;作为公共物品,环境为消费者直接提供友好服务;作为废弃物的包容场所,环境为经济活动提供
6、环境容量;经济活动对环境系统产生保护和毁坏两种效应。2、熵理论对人类经济活动有什么启示?结合实例分析讲明。答:以人类为中心,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型的经济活动,会使熵增大。人类调控熵的基本原则是抑制熵增加,增加负反应。再举例讲明3、生态平衡原理对人类经济活动有什么启示?结合实例分析讲明。参照P43-444、影响需求与供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偏好、其它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政府的产业政策。2供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厂商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厂商对将来的预期、政府的税收政策。5、试分析世界及中国
7、主要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答:世界环境问题:气候变暖:温室气体排放太多;酸雨污染:自然以及人为排放大量酸性物质到空气中;臭氧层毁坏:氟氯化合物和哈龙以及其别人为因素及公害物质;土地沙漠化:植被、草地等锐减、水土流失;森林面积锐减:过度采伐;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危机。中国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耕地资源短缺;森林资源短缺;耗竭性资源供应缺乏。基本概念: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在地球外表某区域范围内,由人口、自然资源、环境和经济四个系统通过能量、物质与信息互相联络,在经济活动机理和生态平衡原理的共同作用下构成一个复合整体。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与周
8、围隔绝的物质系统孤立系统中,不管发生何种变化或经过,其总质量保持不变。生态平衡原理:指在没有外力的剧烈干扰下,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与数量相对稳定,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保持相对稳定和协调的状态。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为消费某种商品而愿意付出的总价值与他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出的差额。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直接互相作用时候的最优决策的平衡问题。博弈论能够用于分析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跨界污染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的施行者与受益者的行为决策关系。1、影响资源稀缺性的因素哪些答:人类的消费欲望、经济增长的方式、技术水平、市场价格、资源的可替代性。2、解决资
9、源稀缺性的途径有哪些?答:价格手段价格的作用:一是刺激供应;二是促进节约;三是鼓励技术创新,开发各种替代品;技术进步技术进步能够开源、技术进步能够节流、技术进步有利于寻求替代性资源;制度创新3、解决外部性的途径有哪些?答:外部性内在化:私人解决方法社会道德约束、慈善行为、构成产业链、签订协议和公共政策管制、经济手段。4、产权的定义、性质与功能。答:是指建立在人与物的基础上人与人的关系,它规定着一个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产权的性质表现为: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转让性或可处置性;有限性。产权的功能:1、减少不确定性;2、外部性内部化;3、鼓励;4、约束;5、资源配置;6、产权的收入分配功能;7、收益分
10、配的根据。5、解决产权问题的途径有哪些?答:自愿会谈、缔约、合并。6、公共产品的概念、分类及属性。答:指可供公共地使用或消费的社会产品和劳务,它在同一时间里能够使多个个体得益,即它们被共同消费。根据产品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程度,产品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它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等特点。7、画图分析林达尔平衡与公共产品的供给。8、分析“公地悲剧的产生。参考P79答:人们只考虑个人利益,不考虑社会成本,为增加本人利益使分享资源遭到毁坏。9、简述资源配置的类型,分析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答:1.资源要素构造的配置;2.资源空间构造的配置;3.资源开发利
11、用的时间配置。影响资源配置的因素:1市场机制下影响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1、资源产权不存在;2、无市场、薄市场和市场竞争缺乏;3、外部效应的存在;4、公共物品的存在;5、交易费用过高;6、将来的不确定性和短视。2政府调控中影响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10、稀缺性: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某种资源相对于人类的欲望的有限性。产权:是指建立在人与物的基础上人与人的关系,它规定着一个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外部性:某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消费行为对其他资源或环境和消费行为的影响。可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公共产品:指可供公共地使用或消费的社会产品和劳务,它在同一时间里能够使多个个体得益,即它们被
12、共同消费。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无法依靠市场气力实现有效配置。资源配置:是指资源之间以及资源与其他经济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在时间、空间和产业等方面所作的构造安排。帕累托最优:指社会经济到达这样一种状态,以致于一个人的境况不可能变得更好,除非其别人的境况变得更坏,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1、资源无价值论的弊端有哪些?解决资源无价值论的途径有哪些?答:1.资源被无偿占有;2.自然资源被掠夺性开发、毁坏和浪费,生态毁坏和环境污染;3.社会成本不被认识,导致无穷大消耗和污染;4.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5.减少一项重要的国家税收;6.资源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缺乏,导致自然资源财富
13、干涸;7.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8.“公地悲剧现象。若国土资源被商品化,则促使企业有效配置和利用自然资源。解决途径:1.开发资源,扩大效用范围,增加社会需求,强化其稀缺性;2.界定产权,自由交易,在商品化中使资源有价;3.改进现有核算体系,将资源消耗成本计入到企业的经营成本中。2、常见的自然资源估价方法有哪些?答:市场比拟法、收益复原法、重置成本法、生产成本法、边际时机成本法、替代价格法、影子价格法。3、影响资源价值实现的因素有哪些?答:市场供应与需求因素;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因素资源公有共有、外部性、垄断;4、怎样对森林资源进行评估?参照P106案例分析答:森林资源价值包括树林中的木材、动植物微
14、生物等产品的价值以及森林的生态、观赏、旅游价值。目前森林的价值基本是木材的价值,木材价值即林价能够由宜林地的地租加上有关补偿费用来计算。包括宜林地地租、营林成本、营林的利税、其他费用。5、近几年耗竭性资源如石油、铁矿石等价格暴涨的原因是什么?答:随着耗竭性资源越来越接近开采终点,其边际效用越来越高,价值也越来越高;随着它们日益接近开采的终点,人们又面临着新的稀缺性。而且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切耗竭性资源无法恢复,随着石油等资源的储量降低,开采难度加大,成本也提高,并且目前还没有其他较好的能够替代他的资源。6、基本概念:市场比拟法:是指利用市场上同类或类似资源的最近交易价格,经过直接比拟或类比分析估
15、算资源价值的各种技术方法的总称。收益复原法:指通过资源将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定资源价值的各种方法的总称。它服从资产评估中以本求利的思路。收益法利用投资回报和资源折现手段,根据评估对象的预期产出能力和盈利能力确定评估对象的价值。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法也称恢复成本法,根据补偿价值论,重新购建与被估计资源一样或类似的全新资源所需要的全部费用,扣除磨损、贬值等因素后的价值作为被评估资源价值的方法。时机成本法:时机成本是指做出任何选择都必须放弃其他选择时机,其他选择所能产生的收益对我们作出的选择来讲能够算做一种成本,这就是时机成本。影子价格法:影子价格又称“计算价格、“最优价格、“预测价格,是目前国内外
16、非常流行的资源估价方法。由于该方法在国民经济评价和项目评价中使用很多而且比拟难以理解。一种投入(比方资本、劳动力和外汇)的时机成本或它的供给量减少一个单位给整个经济带来的损失。1、环境价值的构成有哪些?答:按环境价值产生的原因: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按环境价值的来源:自然价值和附加价值按环境价值所依附的形体:实价值和虚价值2、实现环境价值评价的途径有哪些?答:一是从直接遭到环境资源影响的物品的相关市场信息中获得;二是从其他事物中所蕴涵的环境资源信息中获得;三是通过直接调查个人对环境变化的支付意愿或要求赔偿意愿获得。3、环境价值评估的三类基本方法的分类根据是什么?答:1直接市场评价法:包括剂量-反
17、响法,生产率变动法,人力资本法,时机成本法,重置成本法等;2替代市场评估法:包括资产定价法,旅行费用法,防护支出法等;3意愿调查评估法:包括,投标博弈法、比拟博弈法、无费用选择法等。4、简述下列名词的原理:生产率变动法:环境变化能够通过生产经过影响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和最终利润。而产量、成本和利润能够用市场价格来计量。由此,可计算出环境质量变化所带来的损害或收益的价值。人力资本法:由于污染将导致环境对生命支持能力的变化,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导致劳动者发病率与死亡率增加而给生产造成直接损失,而且因环境质量恶化还会引起医疗费开支的增加,以及由于人得病或过早死亡而造成的收入损失等。资产定价法:人
18、们赋予环境的价值能够从他们购买的具有环境属性的商品的价格中推断出来。旅游费用法:通过人们的旅游消费行为来对非市场环境产品或服务进行价值评估,即把旅游消费者对环境产品的支付意愿通过需求曲线反响,等于消费环境服务的直接费用与消费者剩余之和作为环境价值。防护支出法:面对负面环境变化,人们会努力通过各种途径保护本人不受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这些防护方法即可能是环境质量的替代品,可以能是防止环境退化的措施。意愿调查评估法:意愿调查法主要是通过对有关人员的直接调查来发现环境资源价值的。这一方法通常运用对环境改善的支付意愿,对环境毁坏的受偿意愿来对环境资源价值进行评估。1、资源产权的属性有哪些?答:资源产权的
19、可分割性、资源产权的价值性、资源产权的历史延续性、资源产权的国际分配性、资源产权的经济性。2、资源产权交易的概念。答:是指资源产权主体之间发生的资源产权的各项权能及其组合的转让行为,包括资源要素的实体的有偿转让和附着在资源要素上的各种权利关系的有偿转让。3、资源产权界定遵循的原则有哪些?答: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原则;2、公平客观原则;3、排他性原则;4、以国家政治和法律制度为根据原则;5、界定边界适度原则;6、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4、水权市场的构造关系。答: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类型、交易方式、交易的中介机构、交易程序、水权交易合约。5、生态补偿的概念。答: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持续为人类
20、提供资源环境功能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鼓励和约束一定组织或个人的行为的制度安排。6、生态补偿的组织方式,遵循的原则。答:一政府补偿机制:1.是进行财政转移支付;2.是差异性的区域政策;3.是环境税费制度;4.是施行生态保护项目。二市场补偿机制:1.公共支付;2.一对一交易;3.市场贸易;4.生态标记。7、我国生态补偿的主要类型。答: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大气环境保护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补偿;农业生产区生态补偿;旅游风景开发区生态补偿。1、什么是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对EKC的解释观点是什么?答:收入差距随着经济增长先逐步增大,后又逐步缩小。两者
21、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该曲线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KC)。大多数污染物质的变动趋势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趋势呈倒U型关系,即污染程度随人均收入增长先增加,后下降。污染程度的峰值大约位于中等收入水平阶段。2、影响耗竭资源开发利用速度的因素?答:1贴现率r;2.耗竭时间T;3新增储量。Gt3、环境动态优化配置的影响因素?答:污染物的影子价格、政策选择、社会贴现率、环境容量、技术进步、污染治理投入、污染物持续时间。4、跨界污染的概念与特征?答:是指一个国家的污染物通过环境介质传输到另一个国家,进而造成另一个国家的环境污染。特征:损害的非一致性、扩散方式的差异性、污染的公共性。5、跨界污染的原因分析
22、?答:1国际化污染的外部性:由于政府的存在,国内外部性能够通过征收排污税等方法使外部成本内在化;而跨界污染就因不存在超国家的政府能够具有完全的权利去内在化国际外部性,使国际化公共财产问题解决难度增大;由于他国原因此使得本国福利减少的问题,实践中很难得四处理与补充“搭便车现象的存在以及缺乏充分有效的国际权利的影响。2非合作博弈3合作博弈平衡下的污染物削减6、解决跨界污染的政策手段?答:1.下游对上游转移支付;2.跨界污染的讨价还价;3.施行全球环境协议;4建立跨界管理机构;5.参加国际性环境联盟;6.建立跨界扩散标准;7.可转移排污许可证系统;8.施行环境贸易制裁7、什么是环境壁垒?它有哪些特征
23、?答:环境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借口通过立法或制订严格的强迫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及服务进行准入限制,以实现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贸易保护主义新措施。特征:1名义上的合理性;2形式上的合法性;3保护内容的广泛性;4保护方式的隐蔽性;5施行结果的歧视性。(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温习提纲二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协同运行中的综合功能1、物质循环;2、能量流动;3、价值增值;4、信息传递。9、生态平衡原理一生态平衡原理指在没有外力的剧烈干扰下,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与数量相对稳定,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保持相对稳定和协调的状态。二
24、生态平衡的主要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发的反应控制能力,并具有两种功能:一是抗变稳定性,即抵抗干扰和保护本身不受损伤的能力;另一类是弹性稳定性,即被干扰和毁坏后能恢复的能力。四、生产成本法生产成本法以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以为资源价格等于开采、运输、加工的成本,而资源本身是无价值的。六、替代价格法根据效用价值论,商品价值在于提供边际效用,一样边际效用的商品其价值应该一样。不可再生性稀缺资源的替代价格就是发现、开发和获取替代资源的成本费用。影子价格有三种理论,一是资源最优配置理论;二是时机成本和福利经济学理论;三是总效益总费用理论。26、资产定价法适用范围与条件内涵资产定价法合适评价:局地空气
25、和水质量的变化;噪声,十分是飞机和交通噪声;舒适性对于社区福利的影响;工厂选址如,污水处理厂、电站等、铁路以及高速公路的选线规划;评价城市中比拟贫困的地区改善项目的影响29、无费用选择法被调查者在接受一笔赠款或被调查者熟悉的商品和一定数量的环境物品或服务之间两个方案作出选择。假如某个人选择了环境物品,那么该环境物品的价值至少等于被放弃的那笔赠款或商品的数值,能够把放弃的赠款或商品作为该环境物品的最低估价。30、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的适用范围与条件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适于评价下述物品或服务:空气和水质量;休闲娱乐包括钓鱼,狩猎,公园等;无价格的自然资产的保护,如原始森林;生物多样性的选择价值和存在价
26、值;生命和健康影响或风险;交通条件改善;供水、卫生设施和污水处理。31、资源产权构造与属性一资源产权的构造1资源的所有权2资源的使用权所谓自然资源使用权,也有称特许物权或十分法上的用益物权、准物权的,是指为了自然资源的有效和可持续利用,使用权人在依法获得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后,所拥有的对自然资源使用收益的权利。3资源的收益权根据产权理论,所有权主体拥有对“物的收益权。产权是以所有者为基础的各种行为性权利的总和,是一种排他性拥有的价值形态的财产收益,最终体现和根本标志在于财产收益权。放弃财产收益权,就等于放弃了财产所有权。37、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内涵及机理分析1、成本论环境污染导致的外部性成本与治
27、理成本的占经济效益的比重不同。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污染排放相对较少,环境污染导致的外部性问题相对较小,而此时减污边际成本较高,随着污染的不断增加,外部性上升,而边际减污成本相对下降,最优污染控制水平应该是边际减污成本等于边际外部性成本,因而污染到达一定水平后得以不断治理,环境逐步改善。2、能力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这就必须依靠经济实力的支撑。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的资本都用于发展经济,很少或根本没有资金用以环境保护,经济的迅速增长带来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和资源的消耗使环境质量进入低谷状态;发展进入高级阶段,人均收入水平提高,能够拿出更多的财政收入来投入环境和生态建设,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改善。3、需求论环境舒适的需求具有较大收入弹性,消费者的收入直到到达较高的水平常,才对环境的需求支付才在其预算中占有一定地位;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环境意识在不断提高,对环境愈加关注。在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对环境舒适的需求很低,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发展的次要问题;当进入发展的高级阶段,人们对环境的需求提高,需要更好的环境质量,开场关注生态问题,愿意为获得高的环境质量支付更多的金钱。4.变迁论:随着产业构造调整和污染产业迁移到其他国家而使污染水平降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