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的基础医学论文-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教学的基础医学论文-精品文档.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实验教学的基础医学论文基础医学实验的实践性特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这种能力的核心就是实践能力。对于医学本科学生而言,这不仅包括了实验能力、实训能力和实习能力,还包括在能力实现经过中必备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其中,基础医学实验是众多知识、能力和素质中最基本和最基础的,一方面是由于基础实验先于专业实践,学生对人体与动物、活体与尸体、细胞与细菌等各种实验操作都主要在基础实验中进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与单纯学科理论课相比,医学实验具有人数少、互动多、时间长、分组分批、开放式和易于个性化教学等特点,使基础医学实验在培养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科研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方面比
2、拟有优势,兼具较好地开展素质教育的功能。而现有学科形式的基础实验教学,由于长期依附于学科理论,处于附属地位,使得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难以发挥。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目的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目的的构建必须符合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协调发展的要求,要以实验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整体水平、细胞水安然平静分子水平个层面,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与当代实验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职业素质,构建一个相对独立、内在统一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基本框架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由独立实验课程、课外实验项目和基础医学实验中心部分构成
3、。设置独立实验课程,明确其核心作用根据基础医学学科的内涵和互相间的关联进行系统整合,将基础医学实验分设成形态实验学、机能实验学、分子医学实验学和病原生物实验学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形态实验学以组织和器官系统为中心,融合组织学与胚胎学和病理学实验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对正常与异常、镜下与肉眼形态的观察、识别技能;机能实验学以整体和器官机能为主线,整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的实验内容,主要培养学生把握认识机能、机制的技术与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子医学实验学则以当代分子生物技术为特征,有机地组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的实验内容,重点培养学生把握对各类分子成分进行分离、检
4、测等的当代生物技能;病原生物实验学以寻找和识别病原为重点,整合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基础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认识和鉴别病原生物的技能。上述的课程化形式是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核心,以此来制订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组织施行。在教学内容上,取消或大幅度减少验证性实验,大幅度增加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项目,实现实验教学内容由单学科、低水平向多学科、整体性、高平台转变,使实验理论知识与基本技术、新技术有机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运用多媒体当代教育技术,引入和等方式的教学,使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向当代技术型转变。规范课外实验项目,固化其辅助功能作者将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基金、学术基金、年度实验竞
5、赛和老师课题等个课外实验教学项目整合为二大类,一类以培养操作动手能力为主,包括实验室开放和年度实验竞赛项目;另一类以培养创新能力等能力为主的项目,包括实验室基金、学生学术基金和老师课题项目。学生可根据本身的详细情况选择。将课外实验活动纳入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并将其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可使课外实验活动与课堂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课外实验能较好地补充课内实验教学的缺乏,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及个性化等的培养,切实体现其教学辅助功能。设立基础医学实验中心,构成统一管理平台要实现上述实验教学的改革,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构是非常必要的。本院组建了
6、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并下设形态学、机能学、分子医学、病原生物学个实验室,各实验室与门独立的实验课程相对应。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统筹安排各类课内外实验教学活动,实现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分享,为实验教学体系的运行提供了较好保障。新、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比拟教学计划的比拟以本科护理学专业为例,与旧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比拟,实验教学体系的设置体现了一种多学科的综合实验技能的培养,教学时数显著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大幅度提高,考核要求愈加严格和全面,对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具有更大优势。教学效果的比拟近年来,通过施行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效果已逐步显现。学生对实验教学重
7、要性的认识。学习的主动性以及介入研究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实验考核呈现出常态结果;老师对教学目的更为明确,教研项目、论文数量及水平均有较快提升,教学大纲、实验报告、考试总结及课程质量评价等愈加规范完善,以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为平台的实验室建设投入也大大增加,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新的实验教学体系运行中需注重的问题发挥老师的主体作用介入教学改革的主体是老师,老师的认识和做法能否正确关系到实验教学改革的成败。老师需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轻实验能力的传统观念,学习领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深入内涵,明确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验教学改革上,从教育理念、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
8、方面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接轨。正确处理实验与理论的关系学科理论仍然是整个基础医学教育的主体和基础,直接或间接地指导着实验教学,实验的设计、原理、结果现象的解释主要根据理论知识进行,但实验教学有其独立性,十分是操作技能、技术创新以及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方面,学科理论是无法替代的。因而,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应当是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个不同方面,互为依存、互相促进。明确课堂内、外之间的关系实验教学课程化后,课堂教学随之成为实验教学的核心,以课堂为主体,以课外为辅助,二者相互协调、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新的实验教学形式。事实上,由于课堂上学生相对较多,设备有限,学生个体操作动手的时机是有限的
9、,课外的实验室开放等项目反而成了强化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方法。提高跨学科的实验融合跨学科实验内容的融合与设计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着先易后难、先生理后病理、先基础后临床的原则,优先选择相近学科如与分子水平相关的生物化学、生物学、免疫学,与形态学相关的组织学、病理解剖学之间进行融合,最后以细胞水平、整体动物水安然平静分子水平实验串联多个学科,以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的良好对接。改革考核评价形式实验教学具有特殊性,要全面评价学生实验能力是较为困难的。本院设计了以实验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综合评价方法,将实验能力分解为个部分:软指标如沟通能力、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科学素养等;硬指标如实验报告、操作能力、操作考试、项目完成和论文质量等。每个指标由若干个项目组成,通过权重分配确定项目得分,并根据各类别所占分值最终评定课程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