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驱动发展的问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创新驱动发展的问题(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一期一、当前我省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问题(一)科研工作脱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科研人员过于注重理论研究,忙着写论文,不注重对市场技术需求的调研,不愿意走向生产第一线,科研与地方经济建设成两张皮。“一些具有先进性、尖端性和前沿性技术成果缺乏经济性和实用性,成本太高,没有工业生产价值。科研项目立项搞闭门作业,对市场需求研究不够,以致于一些科技成果没有市场,即便应用于生产实践,也缺乏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缺少竞争能力,打不开市场,成不了规模,无实际开发应用价值。有的高校重教学、轻科研,甚至以为搞科技服务就是不务正业、浪费办学资源。有的高校也与企
2、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而这些书面协议大多只是搞形式,应付上级检查的作秀凭据,既无本质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办学,更无合作分享的核心技术和经济共同体。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缺乏一个良性互动的机制和“对接的平台,导致很多科研成果被闲置起来,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科技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科研机构主要由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三大部分构成,分属不同部门、区域和企业,长期处于半封闭半竞争状态,自成体系独立运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互相脱节,研究开发与成果产业化脱节,“难以在前沿领域、关键技术上获得突破,难以带动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难以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靠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科技投入层层掌控,
3、立项者各自为政,研究者多头申请,重复立项、低水平立项现象严重。有限的科技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资源分散、气力分散,难以构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科研规划与重点项目的整合程度不高,一些重大、前沿科技问题往往出现恶性竞争,集体合作攻关少、单兵散兵作战多。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难以建立有效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分享机制,科技人员、科技团队无法充分分享资源,重复投入、重复建设特别普遍。(三)产学研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影响合作进程。产学研联合各方对技术价值评价的标准不一样,看法不同,产生利益分配问题,给联合带来困难和障碍。在利益面前,合作各方不想共赢而想独赢,信誉缺失问题比拟普遍。
4、二是价值取向存在差异。高校注重学术价值和评奖评职称,单纯以获得经费多少、数量、介入人的学术地位高低、所获奖励级别和数量为标准,往往忽略成果的市场价值。科研机构以为研发出技术、做出样品或样机就算成功。企业关注的是科研成果的市场效益或市场前景,要求能够大批量生产才算成功。再次,产学研合作层次比拟低。单项、短期、一次性的合作较多,像联合攻关、共建研发中心、共建科技经营实体等较为稳定的合作形式还比拟少,十分是能带动整个产业链技术水平提升的战略联盟更少。四是融资不畅通,政策不配套且落实不到位。融资渠道单一,风险投资不发达,在技术创新项目上的融资能力差。笼统性、原则性的政策比拟多,缺乏在税收、信贷、利益分
5、配、产权归属、风险承当、纠纷处理等方面系统有效的政策法规体系,制约了产学研合作深层次推进。二、加强创新驱动机制建设,提高创新能力(一)建立创新驱动的需求导向机制,对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为关键的是促进科技与经济严密结合,解决“两张皮的问题。既要从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又要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我省经济从资源消耗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发展,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作为创新驱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政府最关心,企业最感兴趣,社会最需要的问题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就是科技创新工作的内
6、容,地方碰到的技术难题就是攻关的堡垒。要扭转关门搞科研、闭门造车、与地方经济相脱节的被动局面,从本身科技创新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解决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主,主动与地方经济发展接轨运行,不断加强以创新来驱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严密围绕企业的生产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等展开科研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先进工艺、先进技术等科研支持。利用科技创新成果,建设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成果转化基地;积极介入区域科技创新规划,承当地方科技攻关项目。(二)建立领导和协调机制,统筹和整合河南创新驱动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建立政府部门的创新驱动协调机构,专司创新驱动的管理和指导,
7、加强创新驱动工作的统筹协调。整合科技资源,做好创新驱动的信息提供、协调组织、管理和评价等工作,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综合集成和高效利用,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推动和集成作用。加强产学研之间的信息沟通与沟通,提供各种有效的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构成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互动。经常关注、研究、讨论创新驱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创新驱动不仅是科技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要突破科技部门的界线,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整体设计,为创新驱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为了提高政策的科学性、一致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政府要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建立创新驱动机制。从财税、金融、政府采购、
8、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互相协调,构成鼓励创新驱动的政策体系。优化政府财政投入构造,改良科技经费管理办法,提高使用公共科技资源的社会效益,扩大受益面。(三)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合力推动创新河南建设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探索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地方之间“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新形式,促进创新驱动主体从个体、封闭、分割方式向流动、开放、协同的方式转变;创新要素与资源从孤立、分散的状态向会聚、融合的方向转变,实现创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打破创新主体间的体制壁垒,通过利益分配机制、整合机制、评价机制改革,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
9、等方面的活力,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气氛,不断激发协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机制。首先,建立协同创新的风险互担机制。介入各方应在合作前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明确目的任务、各方责任与义务,制定考核指标,分层次、分阶段分解风险责任。其次,完善利益分配标准。在衡量风险时应综合考虑各方的投入强度与实际创新奉献,设计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考虑到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效益的延迟性,要大胆成认学者的个人奉献。协同创新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分配问题主要依靠介入各方协商和订立协议解决,但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也应积极为各方提供相应的保障服务和政策支持。再次,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通过各种方式鼓励有序
10、竞争,实行协同创新中的优胜劣汰,建立与利益相照应、与责任相关联的动力机制。构建协同创新整合机制。整合机制通过合理的分工、有效的沟通协调、适时的约束规范来实现资源整合和效益最大化。打破资源分散、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强人才队伍、基地平台、项目、经费等资源的协调与分享,加强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构建灵敏的人才流动机制,打破人才的单位依附和专有,构建弹性的人才管理体制,实行人才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适当分离,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分享。建立以任务为牵引的人员聘用方式,加强对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造就协同创新的领军人才与团队。推动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优化人才队伍构造。构建开放
11、的平台分享机制,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开放式的平台分享中心,鼓励分享仪器设备,做到平台利用的效益最大化。成立由多方介入的管理机构,负责重大事务协商与决策,制订科学与技术的总体发展道路,明确各方责权和人员、资源、成果、知识产权等归属,实现开放分享、持续发展。构建协同创新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既是对协同创新进程的检查与催促,也是对协同创新成果的评判。当前的科技创新评价侧重于学术评价,忽视市场经济评价;侧重于制定普遍性的评价标准,忽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侧重于科研的定量化评价,忽视科研的定性化评价。构建协同创新的评价机制,要突破过去以论文、获奖为主的评价机制,实行学术价值、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三个方面结合的综
12、合评价体系,在注重学术价值的同时应侧重于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突出科学技术成果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原始创新和解决社会重大需求的结合,加强评价的科学性,用评价激发创新活力。(四)健全人才、知识产权和金融财政制度,支撑创新驱动健全人才管理机制,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环境气氛。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人才的培养、凝聚、使用、保护方面狠下功夫。注重探索新时期人才培养规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平等待人,真诚地对待人才,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型人才自主考虑,启发创新型思维。用事业留人,为人才搭好发挥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让创新型人才有时机建功立业,为事业献身。用待遇留人,制定合理的分配原则,给予相应的
13、报酬,让创新型人才能够放心工作。用感情留人,使创新型人才自觉自愿为中原崛起献智出力。营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气氛,切实做到对创新人才政治上关心、事业上支持、生活上照顾、物质上优待,使创新人才觉得生活上幸福、做人上有尊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保障科技创新。施行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积极性。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创新要素投入,研发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依靠知识产权优势开拓市场、提升竞争能力。促进知识产权转移应用、专利技术产业化、企业商标应用和知识产权综合运用。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发展知
14、识产权服务机构,推进知识产权市场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科学技术进步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创新成果的法律保护力度,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创新财政金融制度,支持科技创新。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系。综合运用无偿赞助、归还性赞助、创业投资引导、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以及后补助等多种方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介入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信誉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建设和发展,建立健
15、全融资担保平台和知识产权抵押登记系统,为科技企业抵押品提供标准、规范、有效的基础服务。统筹协调科技金融资源,搭建科技金融合作平台,围绕科技发展的融资需求,积极创新符合科技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信贷服务功能。(五)加强创新驱动主体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企业在创新驱动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引导企业走创新驱动型发展道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政策体系,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高校生力军功能。高校要进一步加强责任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建设,不断强化服务地方、服务企业的办学理念。优化对接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学科布局,加强与企业、行业的深化联络,构建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解决企业发展技术难题。发挥科研机构骨干作用。加快推进科研机构改革,进一步发挥科研机构在创新驱动中的引领和骨干作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科研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支持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积极面向中原经济区建设主战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支持科研机构提高本身的科技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