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名词解释.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财政学名词解释市场失灵: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陷阱,这里我们统称之为“市场失灵”。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政府干预:虽然市场机制和一体化方式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但是对于大多数外部性,特别是与环境有关的外部性问题,还需要政府更多的积极干预。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从而人以消费者都可以免
2、费消费公共产品。非竞争性: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即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效益为零。免费搭车:消费者不自愿消费,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受益。公共提供:指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私人提供:若同一班商品买卖一样,使用者购买使用权的提供方式。公共生产: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财政支出的效率:财政支出的效率由
3、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物品(包括准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组成。财政支出的效益: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费”和“所得”的对比关系。财政监督: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检查活动。按财政功能分类: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划分,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按支出用途分类:我国财政支出按用途分类,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
4、和社会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等。经济建设费:包括基本建设拨款支出,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学技术三项费用(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简易建筑费支出,地质勘探费,增拨国有企业流动资金,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用支出,城市维护费支出,国家物质储备支出,城镇青年就业经费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等。社会文教费:包括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讯、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经费、研究费和补助费等。购买性支出: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我们称此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它所体现的是政府市场性再分
5、配活动转移性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他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献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公式:Eg=G()/GDP()财政支出增长边际效益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分,或财政支出增长额的比例。公式为:MGP=G/GDP社会消费性支出:属于购买性支出,本质上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纯社会公共需要,他所提供的服务可为全体公民共同享受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行政管理费:行政管理费支出是财政用
6、于国家各权力机关、政府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国防费:国家用于国防建设和战争的专项费费用。文科卫支出: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支出的简称。应归入非生产性范畴。财政投资性支出:分为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两大部分。基础建设: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他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模式):指政府将一些拟建设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
7、归政府。财政投融资:以特定的财政资金,对指定的特别会计、政府关系机关和各种特殊法人进行投机和借贷,以促进社会资本的形成。社会保障制度:指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现收现付式:指当期的缴费收入全部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保险开支,不留或只留很少的储备金。财政补贴: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机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财政贴息:执政府提供的一种较为隐蔽的补贴形式,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是质向企业成本价格提供补贴。税收支出: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税收损失或放弃的收入。税收
8、豁免:在一定时期内,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来源不给予课税,或对其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纳税扣除: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税收抵免:指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优惠税率:对合乎规定的企业课以比一般较低的税率。延期纳税:也称“税负延迟缴纳”,是指允许纳税人对那些合乎规定的税收,延迟缴纳或分期缴纳其应负担的税额。盈亏相抵:准许企业以某一年度的亏损抵消以后年度的盈余,以减少其以后年度的应缴纳税款;或是冲抵以前年度的盈余,申请退还以前年度以纳的部分税款。加速折旧:指在固
9、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初期提列较多的折旧。财政收入按财政财政收入形式分类:包括税收、政府收费、债务收入,还可以包括铸币收入(铸币税)和通货膨胀收入(通货膨胀税)。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增长边际倾向:政府收费:主要是使用费,按世界银行有关文件的说法,使用费是指“为交换公共部门搜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支付”。此外,政府收费还有少量的其他收费。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货代型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而未统计在财政收入之内的各种财政性资金。财政学(第六版)课后参考答案24的措施。答:(一
10、)预算外资金现状(二)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重新界定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和范围。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2)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3)严格控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规模。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按规定的审批权限设立收费(基金)项目,不得越权收费和建立基金,否则按乱收费行为处理。(4)建立预算外资金收支预决算制度。(5)严格规定了预算外资金的使用范围:专用于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的基金和收费以及其他专项资金,要按计划和规定用途专款专
11、用,由财政部门审核后分期拨付资金;用于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和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必须严格执行财政部门核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支出,要按国家规定立项,纳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按计划部门确定的国家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分期拨付;用于购买专项控购商品方面的支出,要报财政部门审查同意后,按国家规定办理控购审批手续。(6)积极、稳妥地推行税费改革。因此,税费改革是清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当前提高财政收入(指预算内)占GDP比重的重要途径。第八章税收原理关键词税收的强制性: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利,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税收的固定性:征税
12、前就已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税收的无偿性: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课税标准:指的是国家征税是的实际依据,或称课税依据。比例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累进税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起征点和免征额: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
13、限。免征额是指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税收基础:建立某一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商品课税:包括所有以商品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所得课税:以纳税额人的净所得(纯收益或收入)为课税对象的税种。财产课税:指以各类动产和不动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直接税与间接税:凡是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归属于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归属于直接税。从量税与从价税:采用按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体积计算计税方法的税种称为从量税;采用按课税对象的价格计算计税方法的税种成为从价税。混转:前转与后转并行,即一种商品的税负通过提高销价转移一部分,又通过压低进价转移一部分。前转:又称顺转,指纳税人通
14、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后转:又称逆转,指在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以转嫁税负的方式。 第九章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是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拉弗曲线”: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第十章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
15、的总称。商品课税:泛指所有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所得课税:所得课税是对所有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资源税:对自然资源课税称为资源税。财产税:私人拥有的,以自然资源本身为计税依据的资源税实质上就是财产税第十一章税收管理:税收管理是指主管税收工作的职能部门,代表国家对税收分配的全过程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旨在保证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是指对现行农业和农村领域的税费制度进行完善,取消面向农民的不合法、不合理收费,用税收形式取代体现政府职能、具有税收性质的收费,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促进
16、农村社会长期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一项综合性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黄宗熙定律:每次经过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反而会上升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向原先改革目的的相反面。第12章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可转让国债:包括记账式国债和无记名国债。凭证式国债:国家采取不印刷实物券,而用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的国债
17、。记账式国债:国库券的发行不采用实物券面,而是通过记账的方式进行交割结算,兑付时凭能证明持有国库券的凭证办理还本付息。国债期限结构:以偿还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和永久国债。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国债依存度:是说明财政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靠国债来支付的。国债市场:在证券市场中进行的国债交易即为国债市场。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直接债务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承担的债务,不依附于任何事件,是可以根据某些特定的因素来预测和控制的债务;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
18、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承担。第13章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增量预算:只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零基预算: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算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部门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制度和方法,由政府各个部门编制,反映政府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政府预算。政府采购: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
19、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国家预算的年度性:任何一个国家的预算的编制和实现,都要有明确的时间的界定,即所谓预算年度。国家预算的完整性和统一性:(1)完整性: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预算中。(2)统一性: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财政联邦主义:指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划分,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级预算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分级预算管理体制,上下级预算住一间、同级预算主
20、体间的收支规模是不对称,转移支付制度就是均衡各级预算主体间收支规模不对称的预算调解制度。纵向财政缺口:指由于中央收入占主导地位而地方又承担更多的支出责任所形成的地方财政赤字,这种赤字要靠中央通过转移支付形式予以弥补。横向财政缺口:是指由于规范统一的收支划分方法,形成一些地方的收入能力不能满足支出需要的缺口,这种财政缺口也要靠中央财政(或上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形式予以弥补。共享税种:即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和使用的税种。标准收入:所谓“标准财政收入”是指在全国平均收入努力程度下,按照各项地方税收所对应的经济税基估算出的收入能力,它反映的是各地方政府应有而非实有的收入规模。标准支出:所谓“标准财政支
21、出”,是指在全国同等的支出效率前提下,地方政府达到均衡范围内公共支出项目均等化所需的支出,它要求考虑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存在的客观成本差异。第14章财政赤字:支大于收有逆差。预算赤字:只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赤字。决算赤字:指预算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采取增收节支的措施,实现收支的平衡。赤字政策:指国家有益识地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结构性赤字:是指发生在意给定的充分就业水平条件下的赤字,也称为充分就业赤字。周期性赤字:赤字变化(增或减)的一部分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反映,是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而自动地产生和增减的,这
22、部分赤字成为周期性赤字。铸币税:也成为“货币税”。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债务化融资:当收入不足以弥补开支时,政府就必须向公众借钱,即发行国债,发行国债为赤字融资,称为债务融资或赤字债务化。货币化融资:通过货币创造方式弥补财政赤字。排挤效应:指由于赤字增加了政府支出而挤出了民间支出(投资或消费)的现象。第15章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目标:就是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
23、财政手段。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增加刺激社会的中需求,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汲水政策:是对付经济波动的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是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补偿政策: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已达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已出现总需求过往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消除通货膨胀,达到供求平衡。第16章国际税收:是指涉及两个或两个一上国家权益的税收活动。国际税法:税收是一种法律规范,国际税收同样以法
24、律制度为基本表现形式,并在某种意义上被称为“国际税法”。税收饶让: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得到减免的那一部分所得税,同样给予抵免待遇,不再按本国规定的税率补征。税收管辖权:是国家管辖权的派生,是指主权国家根据其法律所拥有和行使的征税权利。关税:是指国家对进出本国国境(关境)的商品课征的一个商品课税,包括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或转口税。保护关税:课征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进口,避免国外的激烈竞争,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外债种类:有长、中、短期之分、币种之分。外债结构:币种结构。外债偿债率:简称“偿债率”,即一国当年外债的还本付息额在当年商品和服务出口收入中所占的比率,用于衡量一国还款能力的主要参
25、考数据。偿债率(当年偿还债务本金当年应付债务利息)/当年商品与服务的出口收入100%。外债负债率:债务率(ForeignDebtRatio)是外债余额与出口收入的比率,在债务国没有外汇储备或不考虑外汇储备时,这是一个衡量外债负担和外债风险的主要指标。债务率的国际公认安全标准是小于100%。出口退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以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有效保护率:指一个国家的一整套贸易壁垒使这一行业每单位产出的增加值提高的百分率。特惠贸易安排:是指缔约国间的贸易比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更自由的贸易安排。贸易创造:只在关税同盟内部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后,国内生产成本高的商品被成员国中生产成本低的商品所取代,来自成员国的低价进口商品替代了昂贵的国内生产的商品,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被创造出来。贸易转移:指一国产品遭到另一国的贸易保障措施后转而大量向其他国家出口。【精品文档】第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