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下第三单元《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关雎》《蒹葭》练习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533164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三单元《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关雎》《蒹葭》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三单元《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关雎》《蒹葭》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三单元《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关雎》《蒹葭》练习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八下第三单元《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关雎》《蒹葭》练习题及答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桃花源记 陶渊明一、填空1、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 , 时期人,我国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2、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芳草鲜美( ) (2)屋舍俨然( ) (3)阡陌( ) (4)阡陌交通( )(5悉如外人( ) (6)便要还家( )(7无论魏晋( ) (8)此中人语云( )(9)便扶向路( ) (10)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 (11)闻之,欣然规往。( ) (12)寻病终( )三、选择3下列四个选项中与“见渔人,乃大惊”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

2、 )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C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D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口技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A便舍船 太丘舍去B欲穷其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忠之属也D问今是何世 斯是陋室

3、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停数日,辞去游人去而禽鸟乐也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8. 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9.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4、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3)初极狭,才通人。(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9)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五、根据上下文补出省略省份(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源人)问今是何世,(桃源人)乃不知有汉,无

5、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皆叹惋。六、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0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11、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这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12、第2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 。(4分) 13、“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1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第三段中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15、文中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全文,说一说桃源人为什么“

6、叹惋”?16、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17、从第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 ;(2) ;(3)。(3分)18、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19、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分) 20、从表达方式看,文章运用了 ,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

7、主要运用了 ,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答案:桃花源记陶渊明一、1、靖节先生、东晋、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1) 鲜艳美丽(2)整齐的样子(3)田间小路(4)互相通达(5悉:“全”或 “都”(6)同“邀”邀请(7不要说或更不必说(8)y告诉(9)沿、顺着(10)原来的,从前的;(11)计划,打算。 (12)随即,不久三、选择3B4.答案.B(交通:互相通达)(2分)5B6D7. B8.A、B(A项:走;B项:指示代词,这;C项: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项:说/道理;E项:隔开/偷偷地) 9.答案.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

8、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2分)四 (1)捕鱼的人对此感到很诧异。(他)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2).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3 (1)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4)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5 )答案: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每小题译出大意给1分;小题“黄发垂髫”“怡然”能正确译出给2分;“妻子”“绝境” 能正确译出给2分。) (6)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7)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8)这个人一一给(他

9、们)说了自己知道的(1分),(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9)(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 五(桃源人)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10 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11、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氛围,也为下文写更令人惊异桃花源的美好做了铺垫。 1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3、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4、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10、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15、庆幸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叹惋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叹惋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也为世人饱受战争之苦而惋惜。 16、答:欲穷其林怡然自乐处处志之不复得路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如果因忽视双引号而丢分,你就是百里挑一了。 17、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11、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 18答案示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19、世外桃源 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20、记叙描写, 虚构想象八年级下小石潭记练习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

12、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一、完成下列填空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小石潭记的作者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 中的第四篇。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 、 、潭中的气氛。二,积累运用、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篁( )竹 佩()环() 佁()然 俶(

13、 )尔 参()差() 翕()忽斗( )折 悄()怆() 差()互寂寥()、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凛 li( )翠 mn( )连 zhu( )清 ch( )三、结合语境,解释词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_、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_、皆若空游无所依。空:_、伐竹取道。 伐:_ _ 取:_ _、水尤清冽。 尤:_、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 许: 四、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句:_、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译句:_五、朗读课文第、段,回答问题:1.“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 _”呼应。2.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 _”。3.按

14、原文填空。.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这周围环境的句子是:_ _,_,_。 .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 _,_ _,_ _。 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 _,_ _,_ _。.文中表现小石潭的石头千奇百怪的句子是: 。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5、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15、阅读二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水尤清冽。( ) 全石以为底。( ) 参差披拂。(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其岸势犬牙差互。( )四面竹树环合。( ) 寂寥无人。( )悄怆幽邃。( ) 以其境过清。( )二,翻译下列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句:_ _、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句:_ _三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呼应。、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 _”。、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和“_

16、”两个句子得到印证。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答:_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答:_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_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答:_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答:_7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 _。(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 _。(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 _。(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

17、_。小石潭记讲学稿(训练稿(刘)姓名:_一、完成下列填空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小石潭记的作者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 中的第四篇。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 、 、潭中的气氛。2抒情议论 散文 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二,积累运用、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篁( )竹 佩()环() 佁()然 俶()尔 参()差() 翕()忽斗()折 悄()怆() 差()互寂寥()hung pihunychcncxduqiochungclio、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凛 li()翠 mn()连 zhu()清 ch()冽蔓缀澈三、结合语境,

18、解释词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_、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_、皆若空游无所依。空:_、伐竹取道。 伐:_ _ 取:_ _、水尤清冽。 尤:_、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 许: 向西走;往西走。以为乐。在空中游动。 伐:砍伐。取:开避。格外 大约 来四、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句:_、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译句:_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鱼儿)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五、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

19、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1.“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呼应。隔篁竹2.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按原文填空。.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这周围环境的句子是:_ _,_,_。 .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 _,_ _,_ _。 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 _,_ _,_ _。.文中表现小石潭的石头千奇百怪的句子是: 。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5,用课文中的

20、语句回答下列问题.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_.小石潭的全貌怎样的?_.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_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D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

21、言优美。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水尤清冽。( ) 全石以为底。( ) 参差披拂。(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其岸势犬牙差互。( )四面竹树环合。( ) 寂寥无人。( )悄怆幽邃。( )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 乃记之而去。( )二,翻译下列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句:_ _、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句:_ _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22、,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句:_ _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 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呼应,又为下文的“_”埋下伏笔。隔篁竹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答:_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24、?答:_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_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

25、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答:_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答:_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7按提示

26、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 _。(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 _。(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 _。(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 _。(1)如鸣佩环 (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8、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游览的先后顺序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9、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27、:_。(1)如鸣佩环 (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八年级语文 核舟记专项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器皿( )罔不( )贻( )有奇( )黍( )箬篷( )糁( )峨冠( )髯( )髻( )衣褶( )诎( )楫( )椎髻( )壬戌( )虞山( )篆章( )矫(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1.有奇巧人( )2.罔不因势象形( )( )( )3.尝贻余核舟一( )( )(

28、)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 )( )( )6.启窗而观( ) 7.箬篷覆之( )( )( )8.雕栏相望焉( )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10.石青糁之( )( )11.中峨冠而多髯者( )( )( )12.如有所语( )13.其两膝相比者( )( )14.佛印绝类弥勒( ) 15.矫首昂视(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17.珠可历历数也(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 19.其人视端容寂( )( )20.若听茶声然( ) 21.其船背稍夷(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 23.长曾不盈寸( )( )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三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

29、字并解释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2、诎右臂支船( ) 3、左手倚一衡木( )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木:能以径寸之木( ) 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以至鸟兽、木石( ) 文曰“初平山人”( )奇:明有奇巧人( ) 有:明有奇巧人( ) 长约八分有奇( ) 长约八分有奇(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启窗而观( ) 为人五;为窗八(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可:高可二黍许( ) 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 珠可历历数也( ) 此中人语云( )五、按要求填空1.核舟

30、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 ,字 , 嘉善人。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3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 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6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7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 的性格特点。8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9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 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 。10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1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1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13、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语句 。六、翻译下列句子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