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全册.doc(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全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教学反思: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教学反思: 对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掌握得较好,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这部分,有部分学生乘法口诀不熟练,需重新复习;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学习基本掌握;学生的竖式书写需规范,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教学反思:通过动手操作
2、,教师引导,多数学生对522的口算方法的理解较为透彻,对于522的笔算过程,我采取了先让学生尝试算的办法,再在巡视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千以内的数,因此在认识万以内的数时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快。在课的开始,利用计数器,让学生进行数数。先看着计数器,老师拨学生数。把拨的过程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看,从而让学生理解10个10地数,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再者,由计数器让学生认识万的数位是哪个地方,表示的是什么,来感受万的大小。这个环节,我觉得计数
3、器可以由课件改成真的计数器,通过让学生来拨一拨进行直观形象地感受。通过同桌数一数,师生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学会数数,加深万以内数的认识。联系生活,截取生活中用到的数字素材,让学生去感知数的大小,并对一些生活中的数字能够正确估计。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学生数数的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数数的地方花了比较长的时间,以后的学习中还是得加强。学生对于数字的大小理解还不够,不明白1万到底是多少,所以我选取了生活的很多场景,让他们在生活中去理解一万的多少,效果还是比较客观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着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有以下方面特点:1、创设生动的情境,体现
4、数学的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在设计时,许多环节体现了生活化的数学。这些生活情境,给枯燥的数的大小比较增加了趣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中去。2、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教学设计中,多处体现了培养学生自主性的理念。如猜数游戏;任选2个数进行比较,并用比大小的式子“( )( )或( )( )”表示出来;猜一猜他们可能是几;出示实物让学生猜商品价格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设计比用给定的数来比较大小,要有趣的多,同时学生也愿意表现自己,这有利于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3、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时,提高了合情推理的
5、能力,并能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类推出“相同位数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不同位数的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这些设计都注重了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的培养,并使他们能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简单的数学问题。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学反思:1、 数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克和千克”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部分学习内容,所以在课前我布置了关于“质量”小调查,一方面是为了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探究的学习情景,另一方面,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它是“从生活中来”,终究我们的目的还是要把它利用到生活中去的。这也是一直以来我在数学教学中推崇与遵循的。2、丰富教学活动
6、,加强学习体验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手脑并用,在切身体验中感受“1千克”“1克”,加深了对质量单位的理解。3、 课堂的“动”与“静”由于本节课设计了较多的学生动手环节,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但有些学生不能很快从兴奋状态中转入下一学习环节。如何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有效的保证课堂纪律,我想这是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探索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的教学反思: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
7、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这节课是首先以教材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探究数学问题的情境,
8、鼓励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是想激起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以一种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学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二,以画线段图为切入点,进行方法指导,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在同伴之间的交流、启发下,探索并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感知方法,解决问题,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教学实践,这节课的设计意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出色表现令我欣喜不已,本人认为“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样设计和处理有以下几点好处:1、有
9、利于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2、有利于学生学习线段图。3、有利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技巧。4、有利于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摸牌和下棋的教学反思这节活动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统计表及初步认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统计和计算可能性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的操作练习。要是单纯的讲摸牌所出现的可能性是怎样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学习,借助操作实验等实践性活动逐步体会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本节课我首先让学生进行才摸到各种牌的可能性怎么样,学生的兴致很高,同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准备好牌,并且小组分工后,我就
10、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摸牌的游戏,使学生在摸牌的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在学生掌握了可能性有大小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体会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还有相等的情况。探索部分同学们掌握了以后,我就让同学们说说生活中可能性大小及相等的事例,使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可能性,同时通过出示几个可能性的练习题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本节课所学。这段教学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参与感兴趣的实践性活动。这样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是很有益的。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由于是一节活动课,且让学生自己带扑克牌来,学生有一点兴奋,还有一些学生还认不清扑克牌的四种花色,所以在讲要
11、求的同时也花了一点时间去让学生认识牌上的花色。在第一个活动环节的时候,学生按照要求操作的挺好的,但在第二个环节中要求加四张红心牌进去,或许学生的兴致达到了高点,这时候课堂的纪律有点乱了。这节活动课,还有第三个环节就是下棋,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在课上全部完成,只是讲了要求,我不晓得这样是不是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总之,活动课学生上的很开心,但究竟学习进去了多少这是我们老师所要考虑的,尤其像我这样的年轻老师要去研究和学习的地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之后的拓展。笔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关键是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计算。小学数学课程
12、标准较注重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同时使估算与笔算相辅相成,因此本节课设计时有意地要将估算渗透其中,利用估算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得到提高,这是其一;其二,计算教学较为枯燥,如何让这部分的知识“活”起来,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体会数学的价值,使我对这节课的结构动了一番脑筋;其三,如何在计算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进行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值得思考。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较成功地体现在以下几点:1、在情境创设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他们将要举行的冬季长跑比赛,出示问题情境,提出,你读懂了什么,使他们感受到“问题”就存在于生活中,就存在身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我们的需要,拉近了数学问题与
13、学生情感的距离。2、在提出问题上,放手让学生提出。创设情境之后,问: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班上举手的同学不多,随后我又问了一句:你还想知道什么?这时班上举手的同学多了。从学生的口中迸出了一个个问题,其中有价值的就有6个。这两种不同的问法,使我感受到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的,关键是教师的语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去创设空间,那么学生为自己创设的空间才会更大。3、在解决问题上,自主探索。学生提出6个有价值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随手板书了出来:大生家离体育场比小华家远多少米?大生家和小华家离体育场各有多少米?(即小华家里体育场有多少米?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大生每分
14、钟比小华多行多少米?小华共跑了多少米?他两家相距多少米?他俩谁先到体育场的?其中第3个问题是旧知识,他们有能力解决。而第6个问题提出后同学们马上给予了回答,因为他们都用了4分钟到达,所以是同时到达的。然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就第2个问题中隐含的两个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对于第1、5这两个问题,本想留在课下解决。但当铃声响起时,学生提出马上就能解决,于是我尊重学生的意愿进行了解答。这样处理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很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大有好处,因为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给了我较肯
15、定的回应。同时较大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的思想。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反思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我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觉得对他们来说难度不大的,如果直接让学生做,相信大部分学生都会做。于是我没有使用书上的例题。 我首先点出课题,让学生明白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看着课题尝试着出题目。学生纷纷说出一些几百乘几的算式。我在板书的时候有意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组,一组得数是几百的,一组是几千几百的。让学生说说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写。接着我让知道的小朋友说给同桌听,然后再在四人一组里说说。这样,全班同学基本上都能说出。 练习时,我用
16、了游戏的方法。我事先写好几张整百的数字卡片,和几张一位数的数字卡片。让学生抽出一张整百的卡片,和一位数的卡片相乘。学生对这样的口算练习很喜欢。我想原因可能是这些题是由同学出的,而不是老师给予的,所以兴趣特别高。最后,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训练孩子的口算准确度和速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以三只小猫钓鱼的故事激趣导入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问题;而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明白了做事要一心一意,如果三心二意就会一无所获的道理。 在新课教学时,我继续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场景学校体育馆看台,让学生在情景中捕捉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17、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了数学应用意识。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课堂成为学生交流的场地,也成为了学生展示学习过程的空间。 然而本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自身还不够有激情,对学生完成后的评价仍不够准确、及时这些细节的处理都与自己的文化底蕴有关,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多看、多学、多想。“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这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从而让学生通
18、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整节课能让儿童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感知周长,形成概念。“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指一指、剪一剪、画一画为中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熟悉、亲切的背景中自然地感悟周长的含义、探究周长的求法。课的一开始,通过指游泳池的边线,让学生充分感知物体周长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描,再次感知图形周长的含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需求。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水平,因此,课的结尾,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选择生活中最感兴趣的物
19、体进行实际测量。这样,努力把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经验,因此一开始让学生在校园建筑中找出图形,有助于唤醒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已有的认识。接着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的方法来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经过这堂课的教学以及之后的揣摩,让我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是对于教材的把握。对于教材的把握是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把握教材不仅是把握当堂课的教材,本课前后以及想关联的
20、知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层次,这些都是需要把握好的。在充分把握教材熟悉教材之后,我们才能更好的融入课堂。 其次是做为数学教师,很多数学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语言值得我们推敲。学生可能在课堂上出现很多出乎我们预料的口语化的语言词汇,我们应怎样引导到正确的科学的描述上去,也值得我们推敲。上课前概念清晰,思路明确,这是必要的条件。第三,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一节课,在重难点上花的时间有多少,采取的手段是否多样,是否适合学生,这点很值得我推敲。在课堂上我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就是在重点难点上花的时间不够,以为学生都会了,这样往往会忽略一些后进生。因此应该在重点难点上做足功夫,采取有效的手
21、段,真正让教学为目的服务。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24时记时法这节课我说一说做得好的与不足的地方。好的地方有以下两点:一、从教学重点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教学的重点抓的还是挺准的。二、从练习的设计上看,巧妙、开放。一个练习,多变,步步为营,由浅入深,解决方法也多样,给学生创造的、发散的空间。这节课也有如下不足之处。一、从备课的角度看,备学生备得不够充分。就拿第一环节“导入谈话”来说,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你们都喜欢看什么节目呀?这个节目几点开始啊”?“我看电视报上不是这样写的”!(出示)这最后一句就显得考虑少了些。如果学生用了24时记时法,我应做如何处理呢?结果,实际的课
22、堂是这样的:学生的回答都是简单的几点,如:奥特曼5:40开始,动画城6:10开始这样的回答学生既没有说明上下午又没有用24时记时法,而教师又不好进行评价。于是我灵机一动,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说:“你那么早就起来看电视呀!”学生马上就意识到要说“下午几点几点”。这一环节虽然没有在我的教学设计之中,却为后面的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区别做了铺垫。这个环节的处理还算巧妙,但也看出了教师在备学生方面的不足。二、从新课标的角度看,我觉得本课联系生活不够。24时记时法本来就来自生活,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24时记时法。本课在联系生活上不够,只停留在报纸、电视节目单上,应多给孩子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如邮电、通讯
23、、运输等。三、从板书设计上看,板书设计的不是很合理。原来,我的板书是横着写的。上面是普通记时法,下面是24时记时法。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这样的板书不便于学生对比,不易找出区别。现在想一想,不如竖着用,左边普通记时法,右边24是记时法,计算经过时间部分写在底下。如下:普通记时法 24时记时法上午6:00 6:00上午8:00 8:00中午12:00 12:00下午1:30 13:30下午3:00 15:00晚上8:00 20:00这样的思路清晰,便于比较,在计算经过时间时,一目了然。总之,这节课的收获还是不少的,结合上面的反思,进一步深化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是三年级的
24、一节数学课,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时,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比如: 在第一个环节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也为了体现新课改中“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我就结合学生比较有兴趣的观察、讨论活动来创设主题,谈话引入新课。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自己提出数学信息,并能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这里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从本身的能力出发去接受问题,理解问题
2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采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学生说出每种方法时,我又让学生说说这样计算的理由,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也是为了照顾那些后进生,使他们也能了解每种方法所解决的过程。在学法上把独立思考和小组的合作交流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做真正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孩子,促使孩子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以及课堂中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自由解答权,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的观点。通过比较发现异同,小结交流经验收获,不但能加深
26、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究分析,总结概括的能力。另外通过比较让学生在无意中明白我们在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方法的优化,这才是最合理的学习方法。 在第四个环节中,我合理利用材料,发散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的数学,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比如:在第一、二个练习中,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启发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观点。在第三个练习中,我引导生根据生活中的事情自己编题,既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在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且能一题多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学习对
27、他们来说,还有点困难,还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教学反思:出示拼搭出的物体实物,学生较易说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在练习中只出现直观图,看图说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部分学生稍有困难,空间的想象力还不强,需在今后加强相关的练习。观察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教学反思:三个物体的观察,有一点和上节课一样,就是看直观图比起看实物更难些。想想做做第3、4题根据直观图摆正方体,有较多的同学说易将从上面观察到的摆成从正面观察到的,存在一定困难,教师应先从实物观察抽象到空间想象,逐步引导学生加强这方面能力的提高。认识分数的教学反思:认识分数是学生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
28、。教材简单而寓意精深,立足生活,而视野博大,它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入手,渐变到理性的思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既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同时也进行了教学反思。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巧设情景提供学习空间。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将学生熟悉的野餐活动和感兴趣的分食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学生自然就身临其境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注重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在学生初步认识1/2后,让学生动手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1/2,并及时进行交流,学生在动
29、手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1/2的表象,而且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出现了横折、竖折、斜折多种折法,同时体会到了方法的多样。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经历了1/2的产生、形成的过程,真正的理解、体会了1/2 的含义。所以学生在叙述1/2时说得比较规范、到位。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及个性品质养成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上的
30、自卑心理。如:你们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又如:请拿出纸折出 一个自己最喜爱的像1/2这样的分数来,从而建立起分数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数概念的含义,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4、充分挖掘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的猜想习惯和猜想能力。 本课教学中设计了两次让学生猜想的环节,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习惯和善于猜想的能力。如:把1张纸条平均分成3、6份,让学生猜想如果继续往下平均分,还可能出现几分之一?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份的分数将会怎样?又如最后的拓展题,一段多美滋的广告,让学生看完后,思考:广告中动态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学生的思维在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轻
31、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数学活动,认识分数,充分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 ,同时还使他们深切的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我们身边就有分数。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欣喜之余的我又陷入了困境,我觉得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前至会更好。我在教学完蛋糕的1/2后,马上教学分数的读写法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义,可能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突破难点,这样使得学生对分数各部分名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就会更深刻。2、时间的适度调控做得不够。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在操作时间紧凑些,那最后的拓展题,学生思考的时空会更充分,效果会更好些。总之,本节课后,我清楚地知道需要加强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恳请各位老师能够多多指导,让我在今后的道路上能够更好地进步。24时记时法课后反思:多媒体课件是一个信息含量比较大的载体,它能够利用声音、图像、动画来承载信息,让学生在非常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并能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地应用多媒体课件,对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帮助。借助多媒体课件和生活中常见营业时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现24时记时法转化为普通记时法的互换规律。学生学习的效果不错,有一部分接受能力差的同学还需个别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