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知识50项护理操作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知识50项护理操作技术.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手卫生 一般洗手 (一) 目的 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二)实施要点 1.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 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伤口 敷料后。 2.洗手要点: (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也可以将洗手分为七步,即增加清洗手腕。 (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或者 用干手机干燥双
2、手。 (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 闭水龙头。 (三)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 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 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外科手消毒 (一)目的 1.清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居菌。 2.将常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 3.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 (二)实施要点 1.外科手消毒指征: 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之前。 2.操作要点: (1)修剪指甲、锉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
3、污垢。 (2)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取适量皂液或其他清洗剂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 下1/3,用无菌巾擦干。 (4)取适量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至消毒剂干燥。 (三)注意事项 1.冲洗双手时,避免水溅湿衣裤。 2.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 免倒流。 3.使用后的海棉、刷子等,应当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一用一消毒。 4.手部皮肤无破损。 5.手部不佩带戒指、手镯等饰物。二、无菌技术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一)目的 取用或者传递无菌的敷料、器械等。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无菌持
4、物钳包有无破损、潮湿、消毒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 3.打开无菌钳包,取出镊子罐置于治疗台面上。 4.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 5.标明打开日期及时间。 (三)注意事项 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到物品旁使用。 3.使用无菌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后的干镊子罐、持物钳应当4小时更换。 戴无菌手套法 (一)目的 执行无菌操作或者接触无菌物品时戴无菌手套,以保护患者,预防感染。 (二) 实施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选择尺码合适的无菌手套,检查有无破损、潮湿及其
5、有效期。 3.取下手表,洗手。 4.按照无菌技术原则和方法戴无菌手套。 5.双手对合交叉调整手套位置,将手套翻边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 面。 (三)注意事项 1.戴手套时应当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 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 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当立即更换。 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 取用无菌溶液法 (一)目的 保持无菌溶液的无菌状态。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对所使用的无菌溶液进行检查、核对。 3.按照无菌技术要求取出无菌液体。 4.手握标签面,先倒少量溶液于弯盘内,再由原处倒所需液量于无 菌容器内,盖好治疗巾。 5.取用
6、后立即塞上橡胶塞,消毒瓶塞边缘。 6.记录开瓶日期、时间,已打开的溶液有效使用时间是24小时。 (三)注意事项 1.不可以将无菌物品或者非无菌物品伸入无菌溶液内蘸取或者直 接接触瓶口倒液。 2.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无菌容器使用法 (一)目的 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打开无菌容器时,应当将容器盖内面朝上置于稳妥处,或者拿在 手中。 3.用毕即将容器盖严。 4.手持无菌容器时,应当托住底部。 5.从中取物品时,应将盖子全部打开,避免物品触碰边缘而污染。 (三)注意事项 1. 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 2
7、. 无菌容器打开后,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时间为24小时。 铺无菌盘法 (一) 目的 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以供实施治疗时使用。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无菌包有无破损、潮湿、消毒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 3.打开无菌包,用无菌钳取出1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 4.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层两角的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内, 上层向远端呈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 5.放入无菌物品后,将上层盖于物品上,上下层边缘对齐,开口处 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折一次。 (三)注意事项 1.铺无菌盘区域必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
8、湿。 2.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面。 3.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时间,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四、口腔护理技术 (一)目的 1.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2.观察口腔内的变化,提供病情变化的信息。 3.保证患者舒适。 (二)实施要点 1. 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2)向患者解释口腔护理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 (1)准备用物,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口腔护理溶液。 (2)进行口腔护理操作时,避免清洁、污染交叉混淆。 (3)询问患者感受,并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在操作过程中的配合事项。 (2)指导患者正确的漱口方法,避免呛咳或者误吸
9、。 (三)注意事项 1.操作动作应当轻柔,避免金属钳端碰到牙齿,损伤粘膜及牙龈, 对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应当特别注意。 2. 对昏迷患者应当注意棉球干湿度,禁止漱口。 3. 使用开口器时,应从臼齿处放入。 4.擦洗时须用止血钳夹紧棉球,每次一个,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内。 5.如患者有活动的假牙,应先取下再进行操作。 6.护士操作前后应当清点棉球数量。五、鼻饲技术 (一)目的 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从胃管灌入流质食物,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利早日康复。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患者身体状况,了解患者既往有无插管经历。 (2)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合作。 (3)评估患者鼻
10、腔状况,包括鼻腔粘膜有无肿胀、炎症、鼻中隔弯 曲、息肉等,既往有无鼻部疾患。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准备用物。 (2)根据医嘱准备鼻饲液。 (3)携物品至患者旁,为患者取适当体位。 (4)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测量胃管放置长度。 (5)为患者进行插管操作,插入适当深度并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6)选择合适位置固定胃管。 (7)灌注鼻饲液。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插胃管和鼻饲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 (2)告知患者鼻饲操作过程中的不适及配合方法。 (3)指导患者在恶心时做深呼吸或者吞咽动作。 (4)指导患者在带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胃管脱出。 (三)注意事项 1.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呛
11、咳、呼吸困难、紫绀等,表示误入气管, 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重插。 2.昏迷患者插管时,应将患者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会厌部时约 15厘米,左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加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使管端沿后壁滑行,插至所需长度。 3.每天检查胃管插入的深度,鼻饲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并检查患者有无胃潴留,胃内容物超过150毫升时,应当通知医师减量或者暂停鼻饲。 4.鼻饲给药时应先研碎,溶解后注入,鼻饲前后均应用20毫升水冲洗导管,防止管道堵塞。 5.鼻饲混合流食,应当间接加温,以免蛋白凝固。 6.对长期鼻饲的患者,应当定期更换胃管。六、导尿技术及护理 (一)目的 1.采集患者尿标本做细菌培养。 2.为
12、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减轻痛苦。 3.用于患者术前膀胱减压以及下腹、盆腔器官手术中持续排空膀 胱,避免术中误伤。 4.患者尿道损伤早期或者手术后作为支架引流,经导尿管对膀胱进 行药物灌注治疗。 5.患者昏迷、尿失禁或者会阴部有损伤时,留置导尿管以保持局部 干燥、清洁,避免尿液的刺激。 6.抢救休克或者危重患者,准确记录尿量、比重,为病情变化提供 依据。 7.为患者测定膀胱容量、压力及残余尿量, 向膀胱注入造影剂或气 体等以协助诊断。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2)向患者解释导尿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3)了解患者膀胱充盈度及局部皮肤情况 2
13、.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携用物至患者旁,关闭门窗,为患者遮挡,协助患者做好准备。 (3)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实施导尿操作。 (4)插入导尿管后注入10-1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以证实尿管固定稳妥。 3.指导患者: (1)指导患者放松,在插管过程中协调配合,避免污染。 (2)指导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保证充足入量,预防发生感染和结石。 (3)告知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 情况发生,保持通畅。 (4)告知患者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5)指导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底肌的锻 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 (三)注意
14、事项 1.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尿管要定时夹闭。 2.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毫升,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 3.患者尿管拔除后,观察患者排尿时的异常症状。 4.为男性患者插尿管时,遇有阻力,特别是尿管经尿道内口、膜 部、尿道外口的狭窄部、耻骨联合下方和前下方处的弯曲部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七、胃肠减压技术 (一)目的 1.解除或者缓解肠梗阻所致的症状。 2.进行胃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 3.术后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内容物,减轻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4.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和协助
15、诊断。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2)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操作要点: (1)核对患者,准备用物。 (2)携物品至患者旁,为患者选择适当体位。 (3)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测量胃管放置长度。 (4)为患者进行插管操作,插入适当深度并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5)调整减压装置,将胃管与负压装置连接,妥善固定于床旁。 3.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胃肠减压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告知患者留置胃肠减压管期间禁止饮水和进食,保持口腔清洁。 (三)注意事项 1.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防止变换体位时加重对咽部的刺激,以 及受压、脱出影响减压效果。 2.观察
16、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 3.留置胃管期间应当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 4.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九、氧气吸入技术 (一)目的 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 (2)评估患者鼻腔情况。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携用物至患者旁,协助患者取得舒适体位。 (3)用棉签清洁患者鼻孔。 (4)将氧气装置与供氧装置接通后,连接鼻导管,根据医嘱调节氧流量。 (5)检查导管是否通畅,然后将鼻导管轻轻插入患者鼻孔,并进行固定。 3.指导患者
17、: (1)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 (2)告知患者不要自行摘除鼻导管或者调节氧流量。 (3)告知患者如感到鼻咽部干燥不适或者胸闷憋气时,应当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4)告知患者有关用氧安全的知识。 (三)注意事项 1.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 2.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当保持管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更换。 3.观察、评估患者吸氧效果。十、换药技术 (一)目的 为患者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18、 (2)观察、了解伤口局部情况。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取得舒适的体位。 (3)正确暴露伤口。 (4)区分伤口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换药方法。 (5)正确处理伤口并固定。 3.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换药的目的及配合事项。 (2)告知患者注意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潮湿时应当及时更换。 (三)注意事项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2. 包扎伤口时要保持良好血液循环,不可固定太紧,包扎肢体时 应从身体远端到近端,促进静脉回流。二十六、经鼻/口腔吸痰法目的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2)患者呼
19、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3)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操作要点:(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2)连接导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合适的负压。(3)检查患者口腔,取下活动义齿。(4)连接吸痰管,滑润冲洗吸痰管。(5)插管深度适宜,吸痰时轻轻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6)如果经口腔吸痰,告诉患者张口。对昏迷患者可以使用压舌板或者口咽气道帮助其张口,吸痰方法同清醒患者,吸痰毕,取出压舌板或口咽气道。(7)清洁患者的口鼻,帮助患者恢复舒适体位。3.指导患者:(1)如果患者清醒,安抚患者不要紧张,指导其自主咳嗽。(2)告知患
20、者适当饮水,以利痰液排除。注意事项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 35 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二十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目的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通气。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2)了解呼吸机参数设置情况。(3)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操作要点:(1)做好准备,
21、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2)将呼吸机的氧浓度调至100%,给予患者纯氧2分钟,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3)接负压吸引器电源或者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调节压力(成人为150200mmHg);(6)打开冲洗水瓶。(7)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根部与负压管相连。(8)非无菌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将呼吸机接头放在无菌纸巾上。用戴无菌手套的一只手迅速并轻轻地沿气管导管送入吸痰管,吸痰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负压,边上提边旋转边吸引,避免在气管内上下提插。(9)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至原来水
22、平。(10)冲洗吸痰管和负压吸引管,如需再次吸痰应重新更换吸痰管。(11)吸痰过程中应当观察患者痰液情况、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变化情况。(12)协助患者取安全、舒适体位。注意事项1.操作动作应轻柔、准确、快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得超过3次,吸痰间隔予以纯氧吸入。2.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可粗暴盲插。3.吸痰管最大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负压不可过大,进吸痰管时不可给予负压,以免损伤患者气道。4.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被污染。5.冲洗水瓶应分别注明吸引气管插管、口鼻腔之用,不能混用。6.吸痰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
23、的病情变化,如有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明显改变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立即接呼吸机通气并给予纯氧吸入。二十八、心电监测技术目的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变化。实施要点1.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2)评估患者皮肤状况。(3)对清醒患者,告知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4)评估患者周围环境、光照情况及有无电磁波干扰。2.操作要点:(1)检查监测仪功能及导线连接是否正常。(2)清洁患者皮肤,保证电极与皮肤表面接触良好。(3)将电极片连接至监测仪导联线上,按照监测仪标识要求贴于患者胸部正确位置,避开伤口,必要时应当避开除颤部位。(4)选择导联,保证监测波形清晰、无干扰,设置相应合理
24、的报警界限。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2)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3)指导患者学会观察电极片周围皮肤情况,如有痒痛感及时告诉医护人员。注意事项1.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者半卧位2.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干扰和电极脱落。3.每日定时回顾患者24小时心电监测情况,必要时记录。4.正确设定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5.定期观察患者粘贴电极片处的皮肤,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位置。6.对躁动患者,应当固定好电极和导线,避免电极脱位以及导线打折缠绕。7.停机时,先向患者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断开电源。二十九、血氧饱和度监
25、测技术目的监测患者机体组织缺氧状况。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意识状态、吸氧流量。(2)向患者解释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3)评估局部皮肤或者指(趾)甲情况。(4)评估周围环境光照条件,是否有电磁干扰。2.操作要点:(1)准备好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或者将监测模块及导线与多功能监护仪连接,检测仪器功能是否完好。(2)清洁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3)将传感器正确安放于患者手指、足趾或者耳廓处,使其光源透过局部组织,保证接触良好。(4)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波幅及报警界限。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不可随意摘取传感器。(2)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
26、扰监测波形。注意事项1.观察监测结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2.下列情况可以影响监测结果:患者发生休克、体温过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贫血等。周围环境光照太强、电磁干扰及涂抹指甲油等也可以影响监测结果。3.注意为患者保暖,患者体温过低时,采取保暖措施。4.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情况,定时更换传感器位置。三十、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目的 准确控制输液速度,使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确并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发生作用。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合作。(2)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及血管情况。2.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2)安全准确地放置输液泵。(3
27、)正确安装管路于输液泵,并与患者输液器连接。(4)按照医嘱设定输液速度和输液量以及其他需要设置的参数。(5)使用微量输液泵应将配好药液的注射器连接微量输液泵泵管,注射器正确安装于微量输液泵。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使用输液泵的目的, 输入药物的名称、输液速度。(2)告知患者输液肢体不要进行剧烈活动。(3)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搬动或者调节输液泵,以保证用药安全。(4)告知患者有不适感觉或者机器报警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注意事项1.正确设定输液速度及其他必需参数,防止设定错误延误治疗。2.护士随时查看输液泵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除报警、故障,防止液体输入失控。3.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发生
28、液体外渗,出现外渗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三十一、除颤技术目的纠正患者心律失常。实施要点1.评估要点: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心电图状况以及是否有室颤波。2.操作要点:(1)迅速携除颤器及导电糊或者生理盐水纱布至患者旁。(2)监测患者心律。(3)在电极板上涂以适量导电糊或者生理盐水纱布,涂抹均匀。(4)确认电复律方式为非同步方式,能量选择正确。(5)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压力适当。(6)再次观察心电示波,确实需要除颤,充电后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注意事项1.除颤前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如患者带有植入性起搏器,应注意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厘米。2.除
29、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者间接与患者接触。3.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4.动作迅速,准确。5.保持除颤器完好备用。三十二、轴线翻身法目的1.协助颅骨牵引、脊椎损伤、脊椎手术、髋关节术后的患者在床上翻身。2.预防脊椎再损伤及关节脱位。3预防压疮,增加患者舒适感。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及配合能力。 (2)观察患者损伤部位、伤口情况和管路情况。2.操作要点:(1)核对患者,帮助患者移去枕头,松开被尾。(2)三位操作者站于患者同侧,将患者平移至操作者同侧床旁。(3)患者有颈椎损伤时,一操作者固定患者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随躯干一起缓慢移动
30、,第二操作者将双手分别置于肩部、腰部,第三操作者将双手分别置于腰部、臀部,使头、颈、肩、腰、髋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翻转至侧卧位。患者无颈椎损伤时,可由两位操作者完成轴线翻身。(4)将一软枕放于患者背部支持身体,另一软枕放于两膝之间并使双膝呈自然弯曲状。3.指导患者:告知患者翻身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注意事项1.翻转患者时,应注意保持脊椎平直,以维持脊柱的正确生理弯度,避免由于躯干扭曲,加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和关节脱位。翻身角度不可超过60度,避免由于脊柱负重增大而引起关节突骨折。2.患者有颈椎损伤时,勿扭曲或旋转病人的头部,以免加重神经损伤引起呼吸机麻痹而死亡。3.翻身时注意为患者保
31、暖并防止坠床。4.准确记录翻身时间。三十三、患者搬运法协助患者移向床头法目的帮助滑向床尾而自己不能移动的患者移向床头,使患者舒适。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肢体肌力、配合能力。(2)了解患者有无约束、各种管路情况。(3)对清醒地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患者合作。2.操作要点:(1)一人帮助患者移向床头法:视患者病情放平床头,将枕头横立于床头,避免撞伤患者;使患者仰卧屈膝,双手握住床头板,双脚蹬床面;护士用手稳住患者双脚,同时在臀部提供助力,使其上移;放回枕头,抬高床头,整理床单位。(2)两人帮助患者移向床头法:视患者病情放平床头,将枕头横立于床头,避免撞伤患者;护士两
32、人分别站在床的两侧,交叉托住患者颈、肩及腰臀部,两人同时用力,协调地将患者抬起,移向床头;亦可两人同侧,一人托住颈、肩及腰部,另一人托住臀部及腘窝,同时抬起患者移向床头;放回枕头,抬高床头,整理床单位。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取得配合。(2)指导患者与护士同时用力。注意事项1.注意遵循节力原则。2.护士动作轻稳,避免对患者的拉、拽等动作,防止关节脱位,使患者舒适、安全。协助患者由床上移至平车法目的运送不能下床的患者。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肢体肌力、配合能力。(2)了解患者有无约束、各种管路情况。(3)对清醒地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患者合作。2.
33、操作要点:(1)挪动法:适用于能在床上配合动作者。具体方法是:移开床旁桌、椅,松开盖被,帮助患者移向床边;平车与床平行并紧靠床边,将盖被平铺于平车上;护士抵住平车,帮助患者按上身、臀部、下肢的顺序向平车挪动(从平车移回床上时,先助患者移动下肢、臀部,再移动上身),为患者盖好被,使患者舒适。(2)一人法:适用于儿科患者或者体重较轻的患者。具体方法是:将平车推至床尾,使平车头端与床尾成钝角,固定平车;松开盖被,协助患者穿衣;将盖被铺于平车上,患者移至床边;协助患者屈膝,一臂自患者腋下伸至肩部外侧,一臂伸入患者大腿下;将患者双臂交叉于搬运者颈后,托起患者移步转身,将患者轻放于平车上,为患者盖好被。(
34、3)两人法:适用于不能自行活动或体重较重者。具体方法是:将平车推至床尾,使平车头端与床尾成钝角,固定平车;松开盖被,协助患者穿衣,将盖被平铺于平车上;二人站于床同侧,将患者移至床边;一名护士一手托住患者颈肩部,另一手托住患者腰部,另一名护士一手托住患者臀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使患者身体稍向护士倾斜,两名护士同时合力抬起患者,移步转向平车,将患者轻放于平车上,为患者盖好被。(4)三人法:适用于不能自行活动或体重较重者。具体方法是:将平车推至床尾,使平车头端与床尾成钝角,固定平车;松开盖被,协助患者穿衣,将盖被平铺于平车上;三人站于床同侧,将患者移至床边;一名护士托住患者头、肩胛部,另一名护士托住患者
35、背部、臀部,第三名护士托住患者腘窝、小腿部,三人同时抬起,使患者身体稍向护士倾斜,同时移步转向平车,将患者轻放于平车上,为患者盖好被。(5)四人法:适用于病情危重或颈腰椎骨折患者。具体方法是:移开床旁桌、椅,推平车与床平行并紧靠床边;在患者腰、臀下铺中单;一名护士站于床头,托住患者头及颈肩部,第二名护士站于床尾,托住患者两腿,第三名护士和第四名护士分别站于床及平车两侧,紧握中单四角,四人合力同时抬起患者,轻放于平车上,为患者盖好被;患者从平车返回病床时,则反向移动。(6) “过床易”使用法:适用于不能自行活动的患者。具体方法是:移开床旁桌、椅,推平车与床平行并紧靠床边,平车与床的平面处于同一水
36、平,固定平车;护士分别站于平车与床的两侧并抵住,站于床侧护士协助患者向床侧翻身,将“过床易”平放在患者身下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向斜上方45度轻推患者;站于车侧护士,向斜上方45度轻拉协助患者移向平车,待患者上平车后,协助患者向车侧翻身,将“过床易”从患者身下取出。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方法,以取得配合。(2)告知患者配合移动时的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搬运患者时动作轻稳,协调一致,确保患者安全、舒适。2.尽量使患者靠近搬运者,已达到节力。3.将患者头部置于平车的大轮端,以减轻颠簸与不适。4.推车时车速适宜。护士站于患者头侧,以观察病情,下坡时应使患者头部在高处一端。5.对骨折
37、患者,应在平车上垫木板,并固定好骨折部位再搬运。6.在搬运患者过程中保证输液和引流的通畅。三十四、患者约束法目的1.对自伤、可能伤及他人以及的病人限制其身体或肢体活动,确保患者安全,保证治疗、护理顺利进行。2.防止患儿过度活动,以利于诊疗操作顺利进行或者防止损伤肢体。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度、约束部位皮肤色泽、温度及完整性等。(2)评估需要使用保护具的种类和时间。(3)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约束的必要性,保护具作用及使用方法,取得配合。2.操作要点:(1)肢体约束法:暴露患者腕部或者踝部;用棉垫包裹腕部或踝部;将保护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稍拉紧,使之不松脱;将
38、保护带系于两侧床缘;为患者盖好被整理床单位及用物。(2)肩部约束法: 暴露患者双肩;将患者双侧腋下垫棉垫;将保护带置于患者双肩下,双侧分别穿过病人腋下,在背部交叉后分别固定于床头;为患者盖好被,整理床单位及用物。(3)全身约束法:多用于患儿的约束。具体方法是:将大单折成自患儿肩部至踝部的长度,将患儿放于中间;用靠近护士一侧的大单紧紧包裹同侧患儿的手足至对侧,自患儿腋窝下掖于身下,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体后,紧掖于靠护士一侧身下;如患儿过分活动,可用绷带系好。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及家属实施约束的目的、方法、持续时间,使患者和家属理解使用保护具的重要性、安全性,征得同意方可使用。(2
39、)告知患者和家属实施约束中,护士将随时观察约束局部皮肤有无损伤、皮肤颜色、温度、约束肢体末梢循环状况,定时松解。(3)指导患者和家属在约束期间保证肢体处于功能位,保持适当的活动度。注意事项1.实施约束时,将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约束带松紧适宜,以能伸进一、二手指为原则。2.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状况。3.保护性约束属制动措施,使用时间不宜过长,病情稳定或者治疗结束后,应及时解除约束。需较长时间约束者,每2小时松解约束带1次并活动肢体,并协助患者翻身。4.准确记录并交接班,包括约束的原因、时间,约束带的数目,约束部位,约束部位皮肤状况,解除约束时间等。三十五、痰标本采集法目的根据医嘱采集患者痰标本
40、,进行临床检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2)观察患者口腔黏膜有无异常和咽部情况。 2.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2)指导或者帮助患者按要求排痰。(3)为人工辅助呼吸者吸痰时,要带无菌手套,将痰液收集器连接在负压吸引器上,正确留取标本。(4)注明标本留取时间,并按照要求送检。3.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检查目的、采集方法、采集时间。(2)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告知患者留取痰液前要先漱口,然后深吸气,用力咳出第一口痰,留于容器中。(3)告知患者不可将唾液、漱口水、鼻涕等混入痰中。注意事项1.护士在采集过程中要注
41、意根据检查目的选择正确的容器。2.患者做痰培养及痰找瘤细胞检查时,应及时送检。3.留取24小时痰液时,要注明起止时间三十六、咽拭子标本采集法目的取患者咽部及扁桃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病情、口腔黏膜和咽部感染情况。(2)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 2.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让患者用清水漱口,然后让患者张口发“啊”音,必要时使用压舌板。(3)取出培养管中的拭子轻柔、迅速地擦拭两腭弓、咽及扁桃体。(4)试管口在酒精灯火焰上部消毒。(5)将拭子插入试管中,塞紧瓶塞。(6)注明标本留取时间,及时送检。3.指导患者:告知患者检查目的、采集方法、采集时间。
42、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瓶口消毒,保持容器无菌。2.最好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标本。三十七、洗胃技术目的1.通过实施洗胃抢救中毒患者,清除胃内容物,减少毒物吸收,利用不同的灌洗液中和解毒。2.减轻胃粘膜水肿,预防感染。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病情,安抚患者,取得患者合作。(2)对中毒患者,了解患者服用毒物的名称、剂量及时间等。(3)评估患者口鼻腔皮肤及粘膜有无损伤、炎症或者其他情况。2.操作要点:(1)口服洗胃法: 患者取坐位,取下患者活动性义齿,将一次性围裙围至患者胸前,水桶放于患者面前;用压舌板刺激患者咽后壁或舌根诱发呕吐,遵医嘱留取毒物标本送检;协助患者每次饮洗胃液3
43、00500毫升,用压舌板刺激患者咽后壁或舌根诱发呕吐,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洗出液水清、嗅之无味为止。(2)自动洗胃机洗胃法:连接洗胃机并打开电源;患者取左侧卧位,昏迷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取下患者活动性义齿,取一次性围裙围于胸前,置弯盘及纱布于口角旁;润滑胃管,据患者情况选择胃管插入的深度;确定胃管在胃内后,遵医嘱留取毒物标本送检;连接洗胃机管道,调节参数,每次注入洗胃液300500毫升;洗胃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变化及洗胃情况,观察洗胃液出入量的平衡、洗出液的颜色、气味。注意事项1.插管时动作要轻快,切勿损伤患者食管及误入气管。2.患者中毒物质不明时,及时抽取胃内容物送检,应
44、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洗胃。3.患者洗胃过程中出现血性液体,立即停止洗胃。4.幽门梗阻患者,洗胃宜在饭后4-6小时或者空腹时进行,并记录胃内潴留量,以了解梗阻情况,供补液参考。5.吞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患者,切忌洗胃,以免造成胃穿孔。6.及时准确记录灌注液名称、液量,洗出液量及其颜色、气味等洗胃过程。7保证洗胃机性能处于备用状态。三十八、T管引流护理目的1.防止患者发生胆道逆行感染。2.通过日常护理保证引流的有效性。3.观察胆汁的量、颜色、性质。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病情。(2)评估患者“T”管引流情况。2.操作要点:(1)做好准备,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暴露“T”管及右腹壁
45、,注意遮挡患者。(2)将固定于腹壁外的“T”管,连接引流袋,引流袋应低于“T”管引流口平面。(3)维持有效引流,引流管勿打折、勿弯曲,嘱病人保持有效体位,即平卧时引流管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不可高于腹部引流口平面,防止引流液逆流。(4)观察胆汁颜色、性质、量,并记录。(5)根据患者情况每天或隔日更换引流袋一次,具体方法是:铺垫巾于所换引流管口处的下方,用止血钳夹住引流管近端,将新引流袋检查后挂于床边,出口处拧紧;一手捏住引流管,一手捏住引流袋自接口处断开,将旧引流袋放于医用垃圾袋中;消毒引流管口周围,将新的引流袋与引流管连接牢固,观察有无引流液引出并妥善固定。(6)“T”管拔除后,局部伤口以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会自行封闭,观察伤口渗出情况,体温变化、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腹痛、腹胀等情况。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放置或者更换引流袋的注意事项;(2)指导患者在身体活动过程中保护“T”管。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胆道引流管通畅。2.妥善固定好管路,操作时防止牵拉,以防“T”管脱落。3.保护患者引流口周围皮肤,局部涂氧化锌软膏,防止胆汁浸渍引起局部皮肤破溃和感染。三十九、造口护理技术目的1.保持造口周围皮肤的清洁。2.帮助患者掌握护理造口的方法。实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