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521060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科版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说教材:一、教材体系: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中的第六课,是在学生通过课的学习,对水有了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并掌握了什么是液体的基本特征后,从第课开始,学生探究的主题转向空气。学生用证据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并且在实证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水和空气进行初步的对比。所有的物质都占据空间,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由此逐步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学情分析:学生对固体、液体这类比较具象的物质占据空间易于理解;而空气是一种

2、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对于刚刚接触科学学习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的认识会变得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组织开展有序的探究活动显得尤为重要。设计理念: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在各种活动中由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和方法去观察、实践、体验;然而小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他们不能单独地去完成一个探究实验,必须要有同学和教师的合作才能顺利完成。新课程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所以本课将学生定位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者、观察者和探究者,教师定位于引领者、合作者。

3、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我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主动参与,创设以科学探究为主的观察法、实验法、制作法、演示法。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单元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

4、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能力目标: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能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个玻璃瓶、个小矿泉水瓶、1个乒乓球、个注射器、根吸管、块橡皮泥。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是按照“问题假设论据搜集结论交流共

5、享”这些环节设计的,通过组织学生动脑设计,动手实践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等,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亲身体验,从而对“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体”获得更生动、更具体的感受。本课具体安排了四个教学活动:1、指导学生探究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2、指导学生探究纸杯中的纸会湿吗。3、指导学生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4、指导学生对水和空气进行比较。教学时间:1课时。说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本课主要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提出问题在课的开始,我是用播放多媒体动画“乌鸦喝水”的故事,以旧知带新知识的形式引入。这样的导入,符合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心理特点,既能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更

6、能使他们直观形象地看到瓶子里的石子多了,石子占据瓶子底部的空间大了,水就会慢慢上升,乌鸦就会喝到水。从而使“空间”这个抽象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什么叫占据空间。对学生来说,这其实就是对物质粒子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的初步理解。当学生知道液体和固体都能占据空间之后,充满好奇心和幻想的学生便会不由自主地在自己的心中产生疑问“空气是不是也会占据空间呢?”。教师适时追问“你们还想研究什么呢?”从而引出本节课探究问题“空气占据空间吗?”,学生的探究欲望再次被激发,进而自然过渡到本课的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第二环节包括两个部分的探究活动。第一部分的探究活动:主要让学生采

7、取小组合作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在塑料袋当中收集空气”或“用向饮料瓶中注入空气的方法迫使饮料瓶中的水流出”这两个实验其中的一种实验。从而用实证的方法得出空气也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并完成记录单。教师首先出示为学生准备的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再让学生利用材料进行分组实验。此时,教师参与到各小组探究活动中,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适当点播,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做好实验现象的记录。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橡皮泥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将橡皮泥取出,然后向瓶中吹气,观察水还能不能被挤出。这样做易于让学生理解

8、,由于空气被密封在一个空间里,不能跑出瓶子,所以才能将水挤出。当各小组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汇报实验情况、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并在黑板上记录下学生的解释,这将对后面的活动有意义。第二部分的探究活动是:杯子入水,杯底纸巾不湿实验这是一个空气占据空间的典型实验。但是这个实验也存在较大的缺陷:一是浪费材料;二是此实验方法关于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比较明显,但后续实验即水进来把空气赶走的现象不够直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猜测,这样做既鼓励和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又可以使教师从中了解到学生是否真正认识到了空气会占据空间。教师操作之后让学生就地取

9、材利用身边实验材进行同样的实验。学生实验后,要让学生解释纸没有湿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学用科学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环节:对比实验、深入探索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在这里指的是空气可以被压缩到一个较小的空间或扩张到一个较大的空间里。而固体、液体一般情况下都能保持占据空间的大小不变。对于这一科学概念,学生的认识可能会很模糊,为了学生能够有一个清楚直观的认识,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水能占据空间,空气也能占据空间,那么空气占据空间的时候和水相比,有什么不同呢?”由此把问题引向深处,继而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注射器开展下一步探究活动。学生对注射器的活塞向内压或向外拉,会导致注射器中的空间变化,对于这一现象

10、大多数学生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教师采取了放手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实验之前,先让有经验的学生对注射器基本构造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并对如何开展此项探究活动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谈一谈个人的看法。教师可做适当补充,并友情提示学生在两次实验操作中,用同样大小的力,以保证实验公平。同时,还要提示学生为防止空气从注射器管口跑出,不要用太大的力进行实验。接下来学生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可以请学生对注射器内空气变化的原因进行解释,教师配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并且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式解释空气变化的原因。这是物质概念的一次升华,让学生尝试着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物质。学生解释的情况可能有较大差异,只要表示出组成空气

11、的粒子的间距发生变化就可以了。最后让学生填写水和空气的比较的结果,完成教材80页最下方的维恩图。水和空气的维恩图是重要的评价学生科学概念发展的依据,收集学生的图表并且反复多次使用,有助于学生认识的发展。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总结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寻找空气占据空间和利用空气占据空间可变化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并让学生能够解释其中的原理。学生对原理的解释不做过高的要求,能说明问题即可。 通过这部分的内容,把学生的探究活动由课内引向课外,把学习引向生活。因为新课标要求,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尤其通过第二部分内容的教学,更是给予了学生发挥想象与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学以致用,搭建展示平台,充分彰显学生创造的才华。这也正是体现了教育要以人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精品文档】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