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经济结构调整.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520263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中国经济结构调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解读中国经济结构调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中国经济结构调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中国经济结构调整.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解读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解读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解读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从2003年9月开始,中国中央政府着手对过热的经济进行调整,今年4月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此次宏观经济调控的实施效果以及今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势,目前在中外学术界,实业界和政府部门都存在着分歧和争论,而这些争论的背后,实际上涉及的问题是关于对中国市场经济运行所具有的一些特

2、殊性应该如何认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特殊性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济过热通常是指总产出大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即国民经济的生产活动已经超出了一国资源可支撑的水平,这种现象的出现,通常有两种原因,其一是过度的需求增长,其二是结构性问题,而经济过热在现实生活中通常的表现是通货膨胀。经济过热 及原因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看来,经济过热的出现,无论是需求过度还是结构问题,其最终的原因都是战后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的结果。特别是美国,6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时过度使用了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致使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持续的通货膨胀,并且这种通货膨胀通过固

3、定汇率制度传播到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此之后,盛行于英美的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开始对西方的经济过热进行治理,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久而久之,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主张便自然成了治理经济过热的主流经济学思想,这种思想概括而言无非如下两点,其一,治理通胀和经济过热要以紧缩为手段,其二,治理通胀和经济过热要以牺牲经济增长速度为代价。无论是在拉美,还是在东亚,一旦这些经济体出现过热或危机,国际货币体系总是以紧缩政策作为首选方案推荐,甚至作为国际经济组织援助的前提条件;在原苏东国家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通胀现象,美国经济学家也是推荐以“休克”疗法来应对(即以经济衰退为代价来治理通胀)。然而,与英美等发达

4、国家形成对比的是,单纯的财政和货币紧缩政策在发展中国家治理经济过热的实践中效果并不理想,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发展问题,而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发展问题与经济增长问题的最大区别在于制度因素的变化对产出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不能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思维来思考发展中国家经济是否过热及其治理问题。就中国对经济过热及其治理的实践来看,它与发达市场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1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仍处于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因此,经济过热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总产量已经达到或超过充分就业时的产量,也许在整个社会经济的资源尚未被合理有效地利用时,经济已经出现过热,其原因主要是经济结

5、构出现了问题,对于中国出现的这种经济过热现象,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是个相对的概念,它只是相对于某一时期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水平而言出现了相对的过热,而不是完全可以用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来代替的一个绝对的概念,因此,对这种经济结构问题的调整未见得要以紧缩为手段,以牺牲经济增长速度为代价来进行,与此相反,除了传统的紧缩手段之外,如果在制度创新的前提下,并不排除适度的或者说是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也能够成为调整结构性经济过热的手段。2既然中国的经济过热是个相对的概念,那么,它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就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要复杂,由此产生出了两个与经济过热调整相关的独特问题:其一,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是

6、如何调整增长速度的问题,对于中国而言是增长速度是否能够以及如何维持的问题;其二,如何选择治理经济过热的时机。从拉美和东亚经济危机的经验来看,如果等到结构性问题引发经济危机之后再来治理,其成本之大足以消耗掉危机之前的经济增长的全部成果。因此,对于全球化过程中的后发国家而言,单纯的经济增长对长期而言没有意义,但是没有增长也就无从发展,由此可见,治理中国经济过热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经济增长速度,而是在于经济增长速度靠什么来维持,能维持多久,增长的背后是否存在剧烈的波动。从中国目前的电力、石油、钢材,电解铝等生产资料严重短缺的情况来看,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出现了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后果不堪设

7、想。因此,如果我们依据这一思路来认识中国这一轮经济过热的调整的话,那么它的意义和目的在于避免了一次潜在的经济波动。本轮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及微观基础的缺陷持续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给低迷中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经济增长背后的结构失衡问题也在不断地暴露和显现,特别是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投资扩张,引发了中国土地、能源及原材料的紧张;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原有的二元结构状况非但没有改善,相反城乡之间的差距在经济增长的年份中正在逐步拉大。为此,中央政府从新世纪伊始便开始关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问题,这是中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经济增长方式两个转变之后,再次对经济增长问题提出

8、的新要求。为了落实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战略,今年一季度,中央政府开始对违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进行全面干预,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进行治理,特别是对土地征用和信用扩张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我们认为,这轮治理投资过热无论从目标、对象还是手段的选择上都是无可争议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次治理也遇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各种对本轮经济结构调整政策的不同理解、分歧和预期也相继产生。在我们看来,产生这种分歧的核心问题在于这轮经济结构调整暴露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制约因素,即微观经济基础的缺陷。中国渐进式改革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培育民营经济。但是,在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总体格局

9、稳定之后,前者自身发展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从民营企业内部来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试点始终集中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而未进入民营经济部门;就民营经济的外部环境看,无论是直接融资市场还是间接融资市场,对民营经济的开放程度依然不够充分,因此,民营经济对资源的依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各地地方政府来实现的民营企业 融资环境。本轮经济结构调整暴露出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民营经济离开了地方政府的支持是否还能够生存和发展,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支持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就缺乏了坚实的微观基础。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大型垄断企业,而大型垄断企业的发展是通过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而逐步发展形成的,技术优

10、势在市场上能够在一定时期中维持垄断利润,而分工与协调又要求在垄断企业的周围产生中小企业群。因此,在国外一个大型垄断企业一旦技术优势形成,企业的生命周期往往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上。然而,中国民营企业与西方企业相比,明显地缺乏技术优势,特别是一些原创技术的优势,也就是说在技术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纯的规模增大所带来的规模经济的时期很短,因此要能维持住规模经济的优势,必须要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手段的扶植和保护所产生的行业或地区垄断优势,即便如此,中国民营企业的规模优势的维持期也非常短暂,企业规模一旦做大,资金问题、管理问题、市场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状况是中国民营企业生存周期的真实写照。没有大

11、型企业可以依托,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就只能选择地方政府,作为企业争夺资源、市场和项目的依靠。而在这方面地方政府的政绩追求与民营经济的利益追求是相一致的。如此看来,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在将治理对象锁定地方政府的过程中,无意中也涉及到了民营经济所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民营企业的问题主要是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约束问题,非一朝一夕的短期政策调控所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既然民营经济问题已经暴露,至少在这轮的宏观经济调控的进一步政策手段的选择上,就应该避免采取极端的措施来加剧民营企业的紧运行环境,特别是抑制市场需求和增加企业财务成本的手段不适宜在今后的调控中使用。外部经济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

12、高速增长的另一个重要支撑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成功地避免东亚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不仅具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同样具有规模巨大的市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缺乏原创技术支持的出口增长,并不是以比较优势,而是靠资源投入赢得市场竞争,其结果是不仅廉价劳动力向着外向型部门倾斜,而且土地、资金也往这一部门流入。沿海地区经济开发区的平面增长,不仅使土地资源趋于短缺,另外,能源、电力、原材料也日趋紧张,从去年年底开始,原油、电解铝等原材料的进口大量增加,无疑更突显了结构失衡所造就的通胀压力。在通胀环境中,如果结构问题不解决,收入差别进一步加大的话,中国将会出现内需不足的局面,这对于

13、中国防范外部经济危机的冲击是非常不利的。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外向型经济而言,中国始终面临着这种外部冲击的潜在可能。首先,第二次大战之后,世界经济中外部不均衡现象越来越严重,作为中心国家的美国总是设法将外部不均衡的调整成本强加于贸易顺差国,而随着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持续出现,其所面对的外部经济压力会越来越大。其次,在美、日、欧的经济结构调整基本完成之后,在未来若干年中,发达国家经济体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当发达国家经济体经济出现相对稳定发展状况时,全球经济中的积聚效应会大于扩散效应,到那时全球资源的流向将会积聚于发达国家,依赖外部资源的发展中国家的外向型经济体在与发达国家争夺资源的过程中会出现生产成本上升的不利局面。最后,在中国经济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后,金融市场的开放是必然的结果,如果中国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的话,很容易受到国际资本的冲击。综上所述,从外部经济的制约因素来看,这次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是非常必要的。作者:雷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国际经济系主任)翻译:罗雄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