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教案第4章第2节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教案第4章第2节农业.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节 农业 第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能力目标1.能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2.能初步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3.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间的差别,分析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技兴农的思想,并为农业发展好好学习,献计献策。教学重点1.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难点分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农业差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教具准备投影仪、电脑、有关农业的资料卡片等。教学过程第一
2、课时引入新课:“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就可以发展各种产业,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农业就特别重要了。请同学们判断以下产业哪些属于农业?种植水稻、伐木、饲养牲畜、捕鱼、采草药、生产桌椅。我们归纳一下,什么是农业?讲授新课: 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产品大多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观察图片“主要农业部门”,从反映的内容看,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什么是农业?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称为农业。提问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发展农业非常重要,你能说一说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吗?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穿衣,粮食、棉花生产很重
3、要;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料;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活动1请你按照下面的提示再补充例证,具体说明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吃种植业能提供的食物畜牧业能提供的食物渔业能提供的食物林业能提供的食物 穿用种植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用畜牧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 用用畜牧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用林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过渡我国是一个大国,东部、西部、南方、北方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造成农业的地区分布存在很大差异。农业的地区分布(读图分析)用电脑打出课本图4.13: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提问:1.图中绿色部分地区主要农业活动是什么?(放牧)这里有我国四大牧区,以畜牧业为主
4、。这四大牧区分别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播放录像:这四牧区的畜牧业情况,加强学生对西北地区的了解。2.黄色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部门有哪些?(种植业、林业、渔业)3.这两部分大致以什么线为分界线?(400毫米的年降水量线)这条线大致把我国农业区分成东西两部分,东西差异也是我国农业分布最明显的差异。(板书)1.a.东西差异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观看录像)播放有关种植业、林业、渔业情况。提问:1.从录像上观察,种植业一般分布在什么样地形上?(平原)电脑闪现我国主要平原,说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是我国主要种植业分布区)2.林业一般在什么地形上?(山
5、地或丘陵地形)电脑闪现我国三大林区,这三大林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横断山区、东南丘陵林区)哪些地方为天然林?(东北、西南林区)哪些地方为人工林?(东南林区)3.渔业一般分布在什么条件的地方?(靠海或靠河等水多的地方)电脑打出我国渔业分布图,从图上看,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在什么地方?(长江中下游地区)(承转)造成东西部农业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根据收集的气候、地形、水分、土壤等情况进行讨论)(板书)b.原因分析(归纳总结)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种植业,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另一方面要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光照、热量、水分等条件。它需要的
6、是多种自然条件的组合。某一地区,即使其他条件都很优越,但只要有一个自然因素不适宜,都会成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因素。西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势高峻,以高原、山地为主;水、热、土配合较差,且人口稀少,农业发展历史较晚,农区小而分散,以畜牧业为主。东部是湿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平原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水、热、土配合良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农业类型多样。(提问启思)按照东西部农业区的划分,河北省在哪一部分?(东部农业区)到过江西、广东的同学,有没有留心那儿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水稻)(承转过渡)我国农业不仅存在东西部的差异,南北方也有不同。提问:划分南北方的界线在哪儿?(秦岭淮河)现在我们就
7、来看一下东部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别。(板书)2.a.南北差异界线:秦岭淮河(学生活动)让学生对照课本图: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图(用电脑打出),对照课本内容,通过自学,填写发给学生的空白表格。表格如下。(补充说明)1.熟制:一年当中,在同一块田地上可收获农作物的次数。2.可播放小麦、玉米、水稻种植业景观图帮助学生理解耕地类型。3.电脑闪现三大产棉区并说明。(引导分析)1.北旱南水的耕地类型由什么原因造成?(北方降水比南方少,雨季短,水资源短缺)2.作物熟制北方少于南方是什么原因?(热量差异)(板书)b.原因分析(读图分析)用电脑打出课本图:西南山区随海拔变化植被的分布图。提问:山体上从下往上的植被
8、变化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这种变化类似于地球表面上植被从哪儿到哪儿的变化?(从较低纬度到较高纬度)这说明农业的分布不仅在水平方向上有差异,在垂直方向上也存在分异。(板书)3.垂直差异(活动练习)该山区的农民要进行以下农业活动,请你把它们分别安排在适当部位: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B.玉米、小麦,一年两熟;C.玉米、荞麦、燕、一年一熟;D.适宜发展林业、牧业。(A、B、C、D从下往上排,具体图略)并让学生分析为何这样安排。(根据农作物的水热要求及山体的水热分布规律,水热条件要求高的在山下,耐旱耐寒的往上排)(新课总结)人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
9、明白了从农业上来看,物博是指农产品类型丰富多样,而这“地大”即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正是这“物博”的主要原因。板书设计第二节 农业农业的概念农业及其重要性农业的类型活动与探究1.让学生调查本地主要农业类型情况,以及农作物品种,当地的气候、水源、地形特点。2.可调查一些农作物如玉米、小麦、水稻、花生等生长时需求的热量、光照、水分等的数量资料。 第二节 农业 第2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2.掌握农业的主要部门。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能力目标1.能初步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
10、间的差别,分析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技兴农的思想,并为农业发展好好学习,献计献策。教学重点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难点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教具准备投影仪、电脑、有关农业的资料卡片等。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导入新课(活动导入)投影打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过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那么,谁愿意利用这副中国地形图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地形和气候分布情况呢?(老师对参与学生给以评价、鼓励)(过渡转折)由以上活动,我们又一次明白了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复杂多样,五种陆地地形我国全都俱备,沿海还
11、有广阔的大陆架,南北、东西在气温和降水上相差也很大。这些都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类型提供了条件。(分组讨论)同学们,假如现在你就是一个农业决策者,让你在以下不同地区选择农业类型,你会选哪一种,为什么?(用投影打出:内蒙古草原、成都平原、太行山区、长江沿岸等)学生分析后,老师评价。(总结归纳)由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与不足,在选择农业类型时必须考虑地域特点,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即发展农业必须因地制宜。(板书)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讲授新课(读图分析)怎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这要求同学们必须先搞清什么样的自然条件适合什么样的农业。
12、请同学们利用图4.16,分析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考虑,哪些地方适合农?哪些地方适合林?哪些地方适合渔?哪些地方适合牧?(师生总结)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适合发展耕作业。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平原区等地区,这些地方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条件相对来说都比较优越。2.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既增加收入,又可保持水土,发挥森林的环境效益。3.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牧草生长良好地方,适合发展畜牧业。4.河湖较多,水资源充足的地方适合发展渔业。“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这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四大原则,违背这些原则不合理利用土地或
13、利用过度都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讨论归纳)让学生结合以上分析,总结因地制宜的概念。(板书)因地制宜概念、原则学生归纳后用投影打出因地制宜概念: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方。(事例分析)用投影打出以下例子,让学生明白不同农耕区、林区,只要存在一方面自然条件差别都有可能导致农作物品种、林种的差异。事例1: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土壤差异、气候差异)事例2:我国海南岛上香蕉树、四川盆地柑橘树、山东丘陵苹果树。为什么?(热量条件的差异)事例3:我国农作物种植中,北方以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为什么?(水源条件差异)(
14、教师总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不仅要合理选择农业生产部门,还要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的品种。(事例巩固)投影打出以下资料事例1:贵州麻江成为“锌硒米之乡”贵州省麻江县是一个苗族占80%的内陆山区农业县,由于该县土壤富含锌硒元素,近几年,他们大力开拓特色米产业,经科技专家的指导,目前,“锌硒多元素米”已成为该县的特色产业。麻江县也由此成为“锌硒米之乡”。据测定,麻江锌硒米平均含硒量达0.04 mg/kg,能满足人体每天摄入量的要求,此外,麻江锌硒米的其他十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高于一般大米,使这一锌硒米成为一种优质保健米,为山区群众增收创出了一条路子。(引导分析)为什么麻江能成为优质保健米“锌硒米之乡”?(这
15、里的土壤富含锌硒元素,适合该种米的生长)(学生讨论)事例2: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给学生放出照片。提问:在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鱼塘周围植桑、种甘蔗,这种做法对不对?(对。在珠江三角洲中部,有许多地势低洼的地方,每逢暴雨便积水不退。后经人工改造,把洼地深挖成池塘养鱼,挖出的泥土堆在四周成“基”。“基”既可在暴雨洪水时防止塘水泛滥,又可在“基”面上栽培桑树、甘蔗、果树等。树叶等投入池塘可成为鱼的饵料,鱼类及微生物分解后的塘泥又成为“基”面上作物的肥料,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利用构成基、塘互养的水陆物质循环体系,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是我国农业生产上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改造
16、自然的突出典型。事例3: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湿地,包括一类保护珍禽黑颈鹤在内的140多种候鸟在此越冬。草海周围居住着3万多农民,人均不到5分耕地,农民生活贫困,人鸟争地,矛盾尖锐。历史上的草海,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上世纪70年代,人们围湖造田,水域面积减小到5平方公里。80年代重新筑坎蓄水,草海水域面积有所恢复,农民弃田上岸,骤感生计艰难。(学生讨论)草海地区农民围湖造田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不合理,这种做法违背因地制宜的原则,破坏了草海地区的生态平衡)草海地区农民该怎么办?请你为他们出主意?(开放式讨论,教师给以归纳)(学生交流)因地制宜或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7、的例子可以说有很多,相信大家也收集了许多成功与不成功的例子。现在我们就来讨论大家自己收集的案例成功与不成功之处在哪?(事先让学生分组收集资料,根据课堂时间分析几个案例)(提问启思)由以上对各种案例的分析,大家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尤其重要,人们不合理的行为最终必将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教师总结)大家谈了很多成功、不成功的例子,由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资料分析)用投影打出资料:我国世纪年代初苹果畅销,北方许多地区
18、盲目扩大苹果的种植规模。到1996年,我国市场上苹果供过于求,不仅价格大跌,而且出现了严重的滞销局面。(问题)苹果种植规模的扩大及后来的滞销主要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量)(承转过渡)自然条件制约农业生产,是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业品种选择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但同时农业生产还受市场需求等一些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做出科学的、合理的决策。(板书)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见板书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分析讨论“活动”:图中为城市中心区、为城市郊区、为远离城市的地区。面对如下两种选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种植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生产。、应选哪一项?为
19、什么?如果当地气候条件允许,种植果树,该在什么地方?用字母标出。(分析归纳)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归纳:处种植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生产。因为B处靠近城市中心区,这些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C处选择种水稻、小麦、玉米。这里远离城市,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水源充足。在山区可发展林业,栽种果树。(提问启思)该活动中考虑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地形、气候、水源等)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哪些?(市场需求量、距离城市的远近、交通等)(学生交流)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还有许多,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到的例子介绍给大家,并说明主要受哪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交流过程中教师板书所提到的社会经济因素并补充学生没提到的影响
20、因素。(课堂总结)强调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说明要综合考虑才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促使农业持续发展。走科技强农之路(教师讲述)科技兴农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些年来,我国通过实施“丰收计划”和“星火计划”,农业生产取得了可喜成绩。(播放录像)播放有关本地依赖科技而发展起来的农业录像,让学生体会科技兴农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并观看科技兴农的照片资料。(教师讲述)现在我国加入了WTO,与国际市场接轨,我们的目标已不能单单局限于填满农民的“米袋子”“菜篮子”,还要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因此,我们还必须依赖科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承转过渡)由于我国的各地在自然、人文和经济等方
21、面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各地农业发展方向也会有所不同。(学生活动)对照活动3,让学生分析讨论我国东中西三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差别及原因。从而加深对因地制宜的理解。(同时用电脑打出我国交通图、地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便于学生对照分析)(归纳总结)学生边分析,教师边引导学生总结:“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地势平坦,多平原、丘陵地形;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交通发达,便于运输,临海,进出口方便,适于发展对外农业贸易;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来源广,居民众多,市场大。而“西部地区之所以要实行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主要是因为西部自然条件在发展耕作业方面处于劣势,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形势严峻,所以必须根据西部特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板书设计走科技强农之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