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新比知识积累更重要资料.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507395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创新比知识积累更重要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知识创新比知识积累更重要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创新比知识积累更重要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创新比知识积累更重要资料.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定义:知识积累是经验积累的客观表现,却又高于经验积累。经验积累是个人的主观臆断,而知识积累则是主观的综合物质体现。知识创新就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的知识,对其进行的理论上的提升和升华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浅析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摘要:随着世界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占据了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地位,科技的创新,生产力的发展,都离不开知识的不断创新积累,近十年的世界发展,可以抵过过去千年的世界发展进程,归根到底是知识不断的创新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沉积的爆发,为我们社会及人类文明的提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今天我们就向大家简要的介绍我们对于知识积累对于当今

2、的重要性问题。关键词:创新、积累、知识、文明一、知识积累与人类文明的联系1.1知识的积累从幼发拉底河的文明之花,到现今人类文化的美丽奇葩,从刀更火种的原始社会,到信息爆炸的新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来都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所谓知识是指人们在改造世界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而知识积累,则是对知识进行学习储备以及对知识结构进行不断完善的过程,它既包括个人知识,由少到多的纵向积累,也包括知识在多个人之间传播的横向积累,它既是量的增加也是质的提高,知识积累不是简单的堆彻而是扬弃,而知识创新则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知识的过程,知识创新仅是创新的一部分,创新还包括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等多

3、个方面。1.2知识积累的特性首先从知识积累的特性来看,知识积累具有乘数效应和可内化性,所谓知识积累的乘数效应,是以积累的知识为基础,将学习吸收更多的知识,知识积累的雪球会越滚越大,知识量和知识价值都会呈倍数增加,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知识资本,而知识的可内化性又能将客观存在的外向性知识内化为真正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内因性知识,因此知识积累能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发展。其次,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其最主要的特征是能够进行知识积累,从前人那里学习经验吸取教训,使得文明得以传承。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其本质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没有知识积累的丰厚,何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因此知识积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最基础最持久的动力。1.3知识积累对于创新的影响从知识创新和知识积累两者的关系来看,知识积累既是知识创新的活水源头又是其归宿。人类知识创新的每一朵奇葩,都离不开他脚下积累的沃土,而任何创新成果最终都必将汇入人类知识积累的海洋成为人类永久的财富。记得牛顿说过:“之所以看得这么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今天就让我们站在人类几千年知识积累的肩膀上,眺望人类灿烂辉煌的未来。知识积累是创新的源头,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发展的基础,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于教会人积累过去人类从实践过程得到的经验,将它整理成理论知识,提升人类总体的素质,最后致

5、力于改造世界,为人类本身的更好的生存发展,了解外界世界提供支持。所以知识积累的重要性体现在其作为一切创新之源,创新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竞争力的表现,所以教育为国民知识的积累对于创新力的提升加强起到关键的源头作用。二、知识积累重要性的具体表现2.1知识积累重要性在科学探索中的具体表现2.2知识积累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2.3知识积累对于当今大学生的现实意义三、总结陈词爱因斯坦大家都知道,大科学家。术业有专攻,物理有创新,以相对论闻名于世,但该论绝非天上之馅饼,乃以广博学识为根基,各类知识综合运用而得。可见没有知识积累就一定没有知识创新,此乃其一。而在进行科

6、研的过程当中,爱因斯坦也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产几何学与物理学的知识,这才有了他补习数学的佳话和广义相对论的诞生。可见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浓度影响和制约了知识创新的广度和深度。此乃其二。而当相对论诞生之后,很自然的便成为爱因斯坦自身积累的一部分,够成为全人类的财富推动社会发展呢?可见只有当知识创新加归到知识积累中,才能够让个人的一小步成为人人类的一大步,此乃其三。所以我们才要说:好好积累吧,因为只有登高才能望远,只有学习丰才能通辩。当然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之上,我们也要说:多创新吧,因为如果创新的成果回归并沉淀为整个人类知识积累宝库的一部分,便能够作为全人类的财富,功于千秋、泽被万世。面对现代化。背靠五千

7、年、朋友们,“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不管是不是大学生都要有社会经验也是人生经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从中还可以学到怎样做人和为人处世的奥妙所在,这些是在什么教科书里都没有的,从中积累经验那可是不小的一笔财富呀。1,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2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3陈胜:年轻的时候就不满足于做一个佣耕者,有远大

8、抱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领导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4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勇敢的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面对火刑,毫不退缩,为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 5戴震:善疑多问,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终成清代的大学问家。 6司马迁:经受宫刑和牢狱之灾的磨难,却没有自暴自弃,写出了名垂千古的历史巨著史记。 7文天祥:组织力量抗元,失败被俘,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拒不投降,最终英勇就义。这里所说的“积累”,是指在工作实践中对业务

9、知识、个人思想、成败经历、经验教训等多方面内容的积累。学会在工作中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无论学历多高,经历多丰富,学识多渊博,在工作中总会遇到或这样或那样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如果长期不去总结自己,积累知识,也很难驾驭新矛盾,应对新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努力培养自己的积累意识,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积累。尤其对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那么,具体而言,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积累呢? 积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当知识的积累达到一定的厚度,就会转化为个人成长的智慧。对一个人来说,注重从书本上学习知识、扩大视野,是非常必要的。不过,还有很重要

10、的一个方面,就是在工作中的学习和积累,这也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做到经常从工作中积累知识,不断增长才干,才能不断增强我们这个团队的战斗力。 积累经验。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经历得来的,间接经验是从书本和别人那里得来的,但二者的本源都来自实践。所以,学会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非常重要。而且,通过亲身工作经历所获得的经验,自己理解得会更深,经验的指导作用也会更强。经验多了,错误就会减少,我们所做的工作就会越做越完美。 积累教训。人生的经历也许不外乎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可很多时候我们却往往看重了成功,忽视了失败。其实,总结失败的教训,在某种程度上说,也许比积累成功的经验更重要

11、。因为失败比成功会更让人刻骨铭心。通过查找失败的原因,总结教训,可以让我们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 积累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行动具有指导作用。一个人要想在工作中出类拔萃,没有思想做指导是很难做到的。要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思想的人,首先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认真钻研业务,反复挖掘门道,并时刻注意对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在本职工作中,不断推陈出新,有所突破。 懂得积累什么很重要,懂得积累的方法同样重要。科学、有效的积累方法,对于快速提高个人的能力和素养,至关重要。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谈谈如何在工作中积累: 进入角

12、色。积累可以让人变得厚重、有深度,有思想,不肤浅,但前提是你必须得进入工作状态,保证做到“真务、真钻、真研、真干”。只有进入工作角色,找准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才能从中有所收获。民心网现在已经实行了定岗定责工作制度,但这未必就能保证每位同志每天都能进入工作状态。所以,希望能引起注意。否则,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 事事留心。把工作做好,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事事留心的有心人。其实,这说来容易,做来确实挺难。这就要求我们每遇到一件事的时候,都要尽量想到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的事情,每一件都认真琢磨,仔细研究,用心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

13、倍,举一反三。如果民心网的每位同志都做到了这点,那对于我们全局工作的开展,无疑会大有裨益。 勤于思考。善于把自己的思想存档,这是个很重要的积累方法。倘若大家每天都无计划地赶着工作,既不回顾,也不总结,又不思考,我们就会失去很多宝贵的东西。写日记是个很好的习惯,在总结和回忆的坚持中,既能锻炼文笔,又会得到新的启示。 学会借鉴。我们要善于通过看别人的成败来确定自己的“ABC规则”。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看书、读报、看电视,还是现实接触,我们总不乏看到成功和失败的例子。我们要学会把这些成功和失败当作“靶子”,进行分析加工,他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怎么做能成功?怎么做会失败?再把从中得到的启示,变成自

14、己的生活规则、学习规则和工作规则。通过这样的学习和总结,相信我们会收获很多有益的道理和深刻的教训,从而不致于让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再走弯路。 总结不足。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自己的成绩,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同时,我们更要善于并敢于剖析自己,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这对工作的深入开展,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总结中找出差距,看到不足,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查缺补漏,只有发现上次的不完美,才能避免下次的失误和遗憾。只有从不足中找到一般性的规律,才能把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善于倾听。倾听也是一门学问,“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正是这个道理。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学会多听亲人、同学、朋友、同事的意见和建议,要多和

15、他们讨论,沟通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未来的竞争将是个人积累深度和厚度的竞争,我们要学会让身边的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参谋,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成长进步。技术创新过程,用知识创新成果解决其技术创新的难题,主动将知识创新成果在企业转化。原创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水平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研究型大学由于其自身的优势,日益成为我国知识创新的主力军,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方面军,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多学科优势便于学科交叉和知识创新;高水

16、平的师资队伍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先进的科研设备创造良好的条件保障;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构建适宜的组织文化,等等。世界一流大学都是知识创新能力最强的大学,在基础性、前瞻性、前沿性的科学研究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据相关数据,影响人类的70重大科研成果和绝大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均来自世界一流大学。据有关统计,2004年大学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分别占总数的64.3%、60%和55.1%;2004年大学共申请专利12997项,获专利授权5381项,并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成果;2003年大学在国内发表论文18.1万篇,占总数的66;三大检索系统(美国SCI、EI、ISTP)

17、收录论文数,大学占总数的68.5。这些成果很大部分是由研究型大学创造的。据武书连2004年发布的大学评价,36所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成果占全国普通高校的62.16%,博士生导师数量占全国普通高校的58.92%,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数量分别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45.79%和66.35%。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也是研究型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实现其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努力创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精英人才,这是我国研究型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必经之路。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高校这支最大的师生创新群体必须以

18、凝聚学科方向、创造标志成果、汇集创新队伍、构筑学科基地为科技创新的基本战略,着力提高解决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放眼国民经济主战场,瞄准尖端科技的战略需求,围绕国家目标,以重大科研项目为驱动,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技术升级作贡献。在贡献中求支持,在服务中求发展。那么,我国研究型大学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南京大学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和发展的经验,笔者认为,主要应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创新观念。首先,要充分重视基础研究。21世纪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互相融合,呈现出“科学技术化,技术科

19、学化”的明显特点,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基础研究作为自主创新的源头,决定着技术创新。谁会想到现在无处不在的计算机、互联网的技术基础是源于20世纪初发现的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而且发展如此之快。正如李政道先生所说:“只有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的能力。谁重视了基础科学研究,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就能自主创新。”因此,研究型大学要发挥基础研究的优势,努力提高原始性创新与知识创新能力,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重视结合国家目标导向的研究工作。研究型大学是一个国家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中坚力量,因此,它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必须紧紧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建

20、设的需要,把个人自由探索与国家目标导向研究结合起来,积极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向应用性转化,不断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这个方面,南京大学一直是极为重视的。南京大学在巩固并加强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如何构建知识与技术创新体系”在全校范围展开了大讨论,明确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个人自由探索与国家目标导向研究同等重要”的理念与目标,并把构建南京大学“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创新体系”作为学校“十一五”规划三大战略目标来抓。二是创新机制。一方面是以“985二期”工程为契机,创新学科与科研组织管理模式,搭建研究型大学多学科交叉与科技创新平台。这些年来,南京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21、。“211工程”建设期间,根据现代学科发展趋势与本校学科发展特点,建设学科群,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985工程”一期,又在国际科技前沿领域着力选择少数几个突破口,在全国高校率先设立“学科特区”,以形成局部优势,促进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成长。“学科特区”创立全新的管理机制,遵循国际惯例,采用所长全面负责制,在用人、分配等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权。经过几年的发展,这几个“学科特区”都取得了不少成果,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突出的创新能力。以分子医学研究所为例,成立六年以来,共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23篇,其中一篇发表在影响引子大于12的刊物循环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项目24项,经费达

22、4877万元,申请专利18项;承担7个一类新药和3个二类新药的研发工作;3人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另一方面是在管理机制上,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以制度创新推动研究型大学的自主创新。比如改革学校管理体制,进一步厘清校院系三级的权力分配;转变学校行政职能,加强学术权力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教师评聘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教师评聘与人才评价机制,并实行人才评聘多元化标准,等等。创新是研究型大学的精神内核,而制度建设则是保障研究型大学持续创新的前提。大师云集、英才辈出、硕果累累,不是急功近利的改革措施和行政命令能催化出来的,而是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以

23、人为本的产物。三是创新队伍。人才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自主创新的第一资源。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若干高水平的学术创新团队,乃是决定研究型大学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南京大学历年来一直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办学思想。在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改革教师评聘制度,短期考核与长期评定相结合,质量与数量相结合;引进优秀人才,特别重视从海外引进团队。到目前为止,从海外引进了近200名优秀人才;重视学校现有人才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学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并努力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强调尊重人才,人才自重,提倡竞争、和谐、有序、协作的学术氛围。这些

24、措施的实行不仅使南京大学建立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而且还催生了若干创新团队,他们已经成为学校自主创新的骨干力量。在南京大学现有的1700多名专任教师中,就有30名院士,4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教师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例达51。与此同时,南京大学特别重视学术团队建设,创立“大师团队”模式,目前已经拥有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遴选的“优秀创新研究群体”。以凝聚态物理学术团队为例,该研究群体目前有5位院士,9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1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优秀的学术团队催生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近几年来该团队有4篇论文发表在“Science”

25、和“Nature”上;5项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研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3篇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四是创新环境。环境创新是维系和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保障,它包括创新政策、法律法规、文化等软环境;信息网络、科研设施等硬环境;以及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外部环境。南京大学这几年为科技自主创新创建一个较为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做了大量工作:根据国家自主创新体系总体布局和学校学科发展特点,制订了学校自主创新近期和远期规划:在政策制定上优先考虑促进自主创新的源头基础科学研究、自主创新的核心创新人才的选拔任用等方面;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和谐包容的文化氛围,鼓励勇于创新、大胆质疑、宽

26、容失败、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在这些指导思想下,南京大学SCI收录的论文数和被引用论文数一直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0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0项,这在全国高校中是独一无二的。在研究型大学创新环境中突出的是技术创新环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鼓励应用性研究。南京大学在这方面也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其中包括:1.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制度架构,特别是构建应用人才的评价体系;2.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速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3.设立技术创新基金。学校首期出资500万元,社会融资500万元设立技术创新基金,由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负责管理,将具有时效性、新颖性、实用性的成果快速推向市场;4.实施专利

27、战略。这些措施初见成效。2002年至2005年4月,学校共申请446(1985年以来共751)件,其中第一发明人200人,涉及的人员共783人;从2003年开始实施专利战略,申请量每年翻了一番。2004年,申请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九,发明专利申请位居第六。近5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官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加强校企联盟,建立了一系列与政府、企业合作的实验室,与企业合作科技项目达2000余项,大大加快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总的来说,研究型大学是一个国家构建自主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我国研究型大学必须紧紧围绕国家目标,瞄准尖端科技的战略需求,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走出一条中国研究型大学的自主创新之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精品文档】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