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练习中考题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潮练习中考题集.doc(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观潮练习中考题集观潮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京尹( ) 雷霆( ) 艨艟( )( ) 乘骑( ) 如履平地( ) 倏尔( ) 一舸无迹( ) 罗绮( )28 观潮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京尹( ) 雷霆( ) 艨艟( )( ) 乘骑( ) 如履平地( ) 倏尔( ) 一舸无迹( ) 罗绮( ) 倍穹( ) 僦赁( )( )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
2、思。方其远出海门( )( ) 吞天沃日( )则一舸无迹(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 ( )(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则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 ( )(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倏尔黄烟四起( )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皆披发文身( )3.翻译下列句子。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二、阅读(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
3、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1.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2.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3.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4.第二段文字主要写 这一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5.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 ”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 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二)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4、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1.第一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 、 、 等特征。“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2.概括两段内容。3.第一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4.上文第二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选择题 1下列加粗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雷霆 朝廷 挺拔 B震撼 遗憾 喊叫 C耳闻目睹 赌博 堵塞 D容忍 万仞 缝纫 2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B仅如银线(仅仅) C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全是) D虽席地不容
5、闲也(即使) 3加粗词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人物略不相睹 B征蓬出汉塞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C杨诚斋诗云 楚王曰 D俶尔远逝 倏尔黄烟四起 4下列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 B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状语后置句) C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也(判断句) 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 5没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B珠翠罗绮满目 C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D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二)填空 观潮一文节选自_,作者_,字_,_朝人。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酒泉子宋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
6、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 阆l4ng;郭:城;梦觉:觉醒) 1观潮中与“满郭人争江上望”相对应的一段文字是:_。 2“弄湖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词句中“弄潮儿”在观潮中被称作“_”,“手把红旗”在观潮中写成“_”,而“旗不湿”进一步说成“_,_”。 3判断题: A这首诗是作者回忆观潮时的情景而作。( ) B“满郭人争江上望”一句,是从侧面烘托钱塘潮的雄阔壮观。( ) C“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在夸赞弄潮儿勇敢无畏的同时,暗示读者钱塘潮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可怕。( ) D“别来几向梦中看”从侧面烘托了钱塘潮所具有的自然美、弄
7、潮儿身上体现的人情美。( ) E“梦觉尚心寒”旨在说明作者观潮时受了惊吓,至今心有余悸。( ) (四)观潮中引用了杨万里的诗句来说明钱塘潮波澜壮阔、势极雄豪的景象,你还能举出几首杨万里的诗吗? 一、观潮词语练习题1. 画线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观:景象 既望:农历十六日。B.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际天:连接着天。 沃:吞掉。C.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岁:年。 艨艟:战舰。D.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舸:船。 逝:消亡。2.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
8、词语。()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于: 履:()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略: 睹: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1. 选段从哪四个方面描写浙江之潮?2. 这个段落的描写突出了浙江之潮的什么特点?3. 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基础知识应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雷霆(tng) 震撼(hn) 京尹(yn) B艨艟(tng) 如履平地(l) 崩
9、山(bng) C为火所焚(fn) 善泅者(qi) 溯迎而上(su)D鲸波万仞(rn) 罗绮(q) 车马塞途(si)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如履平地 人物略不相睹 溯迎而上 3、对下列语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A而旗子的尾巴只沾湿了一点,以这种表演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B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C而旗尾一点也没沾湿,以这种表演夸耀自己高超的技能。 D而旗子的尾巴只沾湿了一点,凭借这种表演显示自己高超的技能。 4、 翻译下列语句 略不相睹 一舸无迹- 5、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观潮一文既写风景
10、,又写民俗,使读者叹为观止。 B南宋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C弄潮健儿手持十幅大彩旗,出没于惊涛巨浪之中,腾身百变,表演得惟妙惟肖。 D海潮似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惊天动地,势极雄豪。 6、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B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C海涌银为郭。 D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7、下列加点词古今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D而旗尾略不沾湿。 8、如果你是观潮中的一员,你能细致描写一
11、下观众们看表演时的场面吗?注意点面结合地进行描写,100字左右。. 课内精段阅读 (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仅如银线 仅: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际: 2、翻译下列语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3、概括本文段的内容。 4、本段从哪几个方面正面写海潮之盛? 观潮参考答案:一、1. 2.当时 发、起 用水淋洗 船 马 树立 加倍高 租用 即使 许,使 巨浪
12、浪头高 忽然 江岸 画着文彩3.当潮远远地从海口起来的时候,仅像一条银线。不久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出没在洪涛巨浪之中。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块席子大的地方也没有闲着。二、(一)1.首句总括全文,点明题旨 最后一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2.形、色、声、势3.比喻: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声如雷霆。夸张:际天而来,吞天沃日。4.水军演习 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水兵技艺娴熟,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撤退迅速。5.烟消波静 动静相衬 为下文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二)1.勇猛 矫健 灵活 旗尾略不沾湿。2.段写吴地健儿精湛的
13、水上表演。段写观潮的热闹场面。3.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4.有联系,这是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的精彩。如删去,表现不够充分。参考答案 (一)1C 2C 3B 4C 5B (二)武林旧事 周密 公谨 南宋 (三)1“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2“吴儿善泅者”,“手持十幅大彩旗”,“而旗尾略不沾湿,从此夸能”。3A B C D E (四)、小 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
14、山拦。参考答案一、1.“逝”,消失。2.(1)“于”,介词,在。 “履”,踩,踏。 (2)“略”,微,一点。 “睹”,看。二、1. 选段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2. 突出了潮水雄伟壮观的特点。3. 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的概括,既呼应了第一句,又为下文做了铺垫。一、观潮是_朝的_所写,写的是回忆南宋时期于京都_(今杭州)外观看_大潮的盛况。二、选择题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候) B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 C略不相睹(略微、一点) D披发文身(文采)下列加点词的词性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如履平
15、地 B披发文身 C吴儿善泅者数百 D鞭数十,驱之别院 3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B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C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D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4下面各句中的“而”表转折的一项是( ) A 溯迎而上 B 而旗尾略不沾湿 C 随波而逝 D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5.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B天:天下之伟观也 吞天沃日C百:艨艟数百 腾身百变D而:溯迎而上 而僦赁看幕6. 选出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 )A天下之伟观也 势极雄豪B则一舸无迹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C吴儿善泅者数百 溯
16、迎而上D分列两岸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三、翻译下列句子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2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10而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四、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五、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六第二段文字主要写 这一场面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 ”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 写法,这种写法有 作用。七第一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 、 、 等特征。“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八、古诗文中写潮的名句很多,试写出四句。 _ _ _ 参考答案:一、宋;周密;临安;钱塘江二、D C C B C C三略四、首句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最后一句是对上
17、文作形象概括,进一步说明涨潮时的宏伟景象,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五形、色、声、势六、水军演习;烟消波静;动静相衬;为下文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七勇猛;矫健 灵活 “旗尾略不沾湿”八、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吴儿善泅者数百 善战,吾请无攻宋矣D皆披发文身 与儿女讲论文义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是天下雄
18、伟的景观。 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同时,还有骑在马上在水面舞旗、举枪、挥刀的,就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 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只有“敌船”被火焚烧,随波飘去。 D虽席地不容间也即使是一席之地也没有空下来的。9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全文分别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等方面再现了钱塘江潮的景观和观潮的盛况。 B作者在描写潮来时,倾狂澜于文面,以“仅如银线”摹其形,以“玉城雪岭”绘其色,以“声如雷霆”言其声,以“吞天沃日”状其势,笔力飞旋挥洒,令人豪兴倍增。 C文章结尾以场面之大,物品之繁,车马之多,空地之少,正面描写观潮者众多和钱塘江潮盛况。 D写景和叙事相映,深细和繁简相依,风景和风俗相融,对比与映衬相间,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10文中所写的“京尹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两部分内容似乎偏离了文题“观潮”,针对这种说法,清谈谈你的见解。(3分)7A 8B 9C (6、7、8题各2分,9题3分)10反对的观点:衬托“潮”的壮观,丰富“观”的内容(扣住“衬托”来解说即可) 赞成的观点:偏离描写重点“潮”,有离题之嫌(扣住“离题”来解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