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doc(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第一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第一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一、早期关于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的主要论点1. 斯密的剩余出路说斯密的贸易理论包括两个重要部分,一是“绝对利益说”,另一个是“剩余出路说”(vent for surplus)。前者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基点,后者则隐含着规模收益递增的条件。斯密的剩余出路说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
2、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受到市场范围的强烈制约。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著标志,因而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增加了国民财富。假定一国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存在着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这些多余的资源可以用来生产剩余产品以供出口,这样贸易就为本国的剩余产品提供了“出路”。斯密写道,对外贸易可以“给国内消费不了的那一部分劳动成果开拓一个比较广阔的市场。这就可以鼓励它们去改进劳动生产力,竭力增加它们的年产物,从而增加社会的真实财富与收入”。1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商务印书馆,1974年,第19页。这种剩余产品的生产不需要从其他部门转移资源,也不必减少
3、其他国内经济活动,因而出口所带来的收益及换回的本国所需要的产品,也没有机会成本,因而必然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不仅通过扩大生产使国民财富增加,而且还增加了消费者的利益,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2. 马歇尔的规模经济论马歇尔(A. Marshall)在经济学原理(1938)中,明确提出“规模经济”概念。马歇尔把分工及生产专业化与规模经济联系起来。马歇尔指出了大规模生产的好处,认为报酬递增是由于企业扩大其不动产而获得了种种新的大规模生产经济,从而在相对低廉的成本上增加了产量,同时他系统论证了大规模生产对工业的意义。他把组织作为除资本、劳动、土地之外的第四要素,发现随着生产集中会产生平均成本
4、递减的利益,产业组织因而有追求规模扩大的动机。他说:“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利益,是技术的经济、机械的经济和原料的经济,但最后一项与其他两项相比,正在迅速失去重要性”。2 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91页。换言之,经济规模主要是生产规模,核心内容是技术设备的经济规模。这一思想,后来成为新古典经济学谈论规模经济理论的主要依据。依此,马歇尔把规模经济归结为两类,即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他写道:“我们可把任何一种货物的生产规模之扩大而发生的经济分为两类:第一是有赖于这工业的一般发达的经济;第二是有赖于从事这工业个别企业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的经济。我们可称前者为外在经济
5、,后者为内在经济。”3 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79-280页。显然,马歇尔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划分规模经济的种类的,所谓“外在”和“内在”都是相对于企业而言的。马歇尔虽然提出了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这一对概念,但他把论述的重点放在内在经济。至于外在规模经济,马歇尔并没有对这一概念给出系统而明确的界定和阐释。马歇尔把内在经济的形成机理描述为:如果厂商的成本曲线是向下倾斜的,且是可逆转的(reversible),那么随着产量的增加,将导致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趋于下降;随着产量的减少,平均成本又会回复到原有水平(亦即是可逆转的)。这种产量的增加所带来的成本节省而产生的
6、经济效率,他称为厂商的内在经济或内在规模经济。将马歇尔的内部规模经济的观点与国际贸易联系起来,不难发现,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国际贸易使一国的市场扩大,厂商通过提高产量得以实现规模经济利益,消费者可以得到更低价格的消费品;同时,厂商在寻求差异产品的过程中增加了产品的品种数量,消费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二、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规模经济往往与规模收益递增这一概念联系在一起,规模收益递增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当生产过程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时,自然存在规模经济;但反过
7、来,规模经济并不要求规模报酬递增一定存在。换言之,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单位生产成本降低(即成本递减)而产生的生产效率的提高(边际收益递增)。规模经济可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是指由于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或由于企业内部分工产生的生产规模扩大和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的效率收益。或简单地说,是厂商的平均成本随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图7-1 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一般而言,我们可以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RAC)形状中判断出规模经济的存在。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先降后升,形成一个“U”字形。随着产量的不断
8、增加,一开始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这一阶段即为规模经济。随后平均成本落入谷底,这一阶段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产出继续增加,且总产出与总成本的变动比例相同,因而平均成本不变,企业达到最佳生产规模区间,如图7-1中产出的Q1Q2段;但这一阶段也可能很短,甚至Q1、Q2点重合,即最佳生产规模是一个确定的点。然后,随着生产规模的继续扩大,平均成本会因生产规模过大而上升,称为“规模不经济”。假定有A、B两国,且拥有的生产要素和消费偏好相同,生产某种产品的技术也相同,两国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同。如果按照赫克歇尔-俄林模式,这两个国家成本和价格比率相同,就没有进行互利贸易的基础。但是,若假定A国具有较大的国内
9、市场,从而更易于实现规模经济,而B国恰相反,国内市场狭小,只能小规模地、高成本地生产某种产品。如图7-2,虽然两国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同,但A国的代表性企业产量为Q2,其生产成本为C2;而B国代表性企业产量为Q1,单位成本为C1。即两国的企业处于同一条成本曲线的不同位置,因而其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不同。图7-2 内部规模经济与贸易A国实现了规模经济,成本较低;B国只能小规模地生产,成本较高。所以,A国将在这种产品上具有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比较优势。同时,这种规模经济会使其各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比率发生变化,从而使另一些或另一种产品成为处于劣势的产品。当开放贸易时,A国将出口这种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比较优势
10、产品,而进口由于机会成本比率被规模经济改变而处于劣势的产品。三、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是指企业外部(行业)规模如基础设施配套、原材料补充、人员聘用、资金筹措等因素造成的单位产品成本下降而获得的收益。单个厂商的平均成本与其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规模有关,外部规模经济常常由于“聚集效应”(conglomeration effect)而产生。行业规模越大,竞争越激烈,单个企业就越能在信息交流与知识分享中获利,提高劳动生产率,单个厂商的平均成本越小,外部规模经济中的厂商面对的是一种接近完全竞争状态的市场结构。即外部规模经济对企业
11、是外在的,但对该行业则是内在的。假定两国两产品(部门)模型,在X、Y两产品部门中至少有一个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假设是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而Y部门规模收益不变。再假定是完全竞争,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要素比例、消费者偏好、以及市场规模均相同。因此在封闭条件下,达到均衡时两国相对价格完全一致,不存在比较优势。存在规模经济时,不仅要素密集度而且规模经济也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部门间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会产生一种将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的张力;规模经济则产生一种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内凹的吸力;最终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形状取决于两种相反力量的对比。假设现在是一条凹向原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如图7-3中T
12、T。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点为E,该点的相对价格线(PX/PY)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交而非相切,因为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所以X部门厂商所面对的相对价格要低于社会机会成本(即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图7-3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在开放条件下,均衡点E不再是稳定的,两国会发现分工与贸易可改善各自福利。如A国专业化于X,B国专业化于Y,又因X存在规模经济,对世界来说一国生产X要比两国都生产X可得到更多的X。两国都将自己专业化生产的一部分与另一国交换,两国的消费点都超出其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在图7-3中TT线上的C点。但图7-3中两国新的消费点重合(意味贸易利益均等)只是一种巧合,实际
13、情况会有所不同。例如图7-4,如果两国一开始都希望消费更多的X,那么意味着A国的X出口供给要小于B国的X进口需求,于是X价格会上升,Y价格下降。随着价格变化,A国的X出口供给会增加,B国的X进口需求减少,最后达到贸易平衡,此时的国际均衡价格PW=(PWX/PWY)要高于图7-3中的国际均衡价格(即TT线的斜率绝对值)。两国的消费点如右图所示,A国位于CA,B国在CB。通过CA点的与国际相对价格线PW相切的无差异曲线高于通过CB点的无差异曲线,表明A国的到更多的贸易利益。图7-4 外部规模经济与贸易利益分配必须明了,其实两国的情况不会与本例完全相同,在开放经济中,两国的一般均衡解不是唯一的。例如
14、,A国生产均衡点可以是T,也可以是T,真正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可能由一些偶然的和历史的因素决定。此外,国家的大小与市场规模直接相关,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两国国内市场存在差异,国际分工与贸易格局的不确定性会大大降低。一般而言,如果两国国内市场存在差异,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则大国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规模经济的产品X,小国将只能生产完全专业化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其中的原因是:在封闭条件下,大国由于国内市场较大,可为X产品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从而X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更低,相对价格也低于小国。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由于价格的差异,大国将选择出口X,并因为存在规模经济而完全专业化于X生产;而小国家将出口Y,并且也专业化于Y的生产。虽然小国完全专业化于规模收益不变的Y的生产,并不降低成本,但放弃X的生产而只从大国进口,要比自己生产X的代价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