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血细胞形态观察汇总.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490184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常血细胞形态观察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正常血细胞形态观察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常血细胞形态观察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常血细胞形态观察汇总.doc(7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正常血细胞形态观察实验准备一器材:载玻片盖玻片: 滴管:4个橡皮吸头:4个玻璃棒:4根烧杯:1000 ml,2个量筒:100ml、500 ml、1000 ml各一蜡笔棕色小口瓶碾钵载玻片处理:一般将载玻片先用洗衣粉水溶液煮沸20分钟,用流水冲洗,再经清洁液浸泡过夜,用流水反复冲洗,最后入95%酒精浸泡约1小时。取出,以洁净布巾夹持玻片边缘擦干备用。二试剂:瑞氏染液240ml 瑞氏染料粉剂 0.1g 纯甲醇(AR) 60ml将粉剂放入洁净干燥碾钵内,先加少量甲醇研磨使染料溶解,然后将已溶解的染料倒入洁净的棕色玻璃瓶内,剩下未溶解的再加入少量甲醇研磨

2、,如此反复,直至染料完全溶解为止。新配制的染液需密封保存,室温放置1周后才能使用。染料存放越久,染色效果越好。磷酸盐缓冲液 1%KH2PO4 30ml 1%Na2HPO4 20ml加蒸馏水至800 ml,调PH值到6.57.0,定容至1000ml。甲醇二甲苯实验步骤一涂片(一)血液涂片的制作(1)需载玻片2张,分别称为玻片1和玻片2(推片)。(2)用玻片1一端接约3mm直径的血滴,将此玻片1保持水平。(3)取另一边缘平整的载玻片2(推片),将其前端放在血滴前,与片1保持30角并稍向后移与血滴接触,即见血液沿片2(推片)下缘散开,使血液展开并充满整个推片的宽度。(4)立刻将推片与载玻片呈30角,

3、边轻压推片边将血液按下图的箭头方向推动涂抹,至血液铺完血膜为止。(5)挥动片1使血膜吹干,用蜡笔将血膜边缘圈画备染色。(6)每只动物涂片一张。(7)一张良好的血片,要求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8)置30min1hr后较利于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注意事项:l 如标本本身太短,可观察的部分会受局限,故以在离开载玻片另一端2cm地方涂抹为宜。l 载玻片、推片的角度越小、血液越薄;涂抹速度越慢、也越薄。在涂抹贫血病人的血液时,将推片稍竖起(不是30而是3540左右),以较快的速度推比较好,而对红细胞增高的病人则相反。l 如用力过猛白细胞容易破损。二染色(一)血液涂片的染色(1)将待染涂片平放于染色架上

4、。(2)用滴管将染液滴于涂片上,覆盖整张涂片,放置13分钟。(3)加入等量的磷酸缓冲液或蒸馏水,与染液混匀,可以用滴管从一端吸入,另一端放出,混匀为止,或用嘴来回轻轻吹之,使之混匀,室温下染色510分钟(白细胞数多或骨髓标本时间应长一些,如2030min)。(4)染色结束时,先用蒸馏水或缓冲液洗将涂片上的染液直接冲掉。(5)再将片子用自来水温和冲洗,至血液膜呈淡红色。(6)甩干或晾干玻片。(7)封片。【染色原理】1瑞氏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美蓝(又名亚甲蓝mehyleme blue)为四甲基硫堇染料,通常为氯盐,即氯化美蓝。伊红(又名曙红eosin)通常为钠盐即伊红

5、化钠。美蓝和伊红水溶液混合后产生一种憎液性胶体伊红化美蓝中性沉淀,即瑞氏染料。瑞氏染料溶于甲醇后重新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2细胞的染色既有物理性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各种细胞和细胞的各种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因此用染色液染色后在同一血片上可以看见不同的色彩。例如: 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粉红色称为酸性物质。 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浆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蓝或天青结合,染蓝色或紫色称为碱性物质。 中性颗粒成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染紫红色称为中性物质。3PH对细胞染色的影响细胞各种成分均由蛋白质构成,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

6、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而定,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色偏红;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美蓝或天青结合,染色偏蓝,因此细胞染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在染色过程中玻片必须清洁,配制瑞氏染液必须用优质甲醇,稀释染液必须用缓冲液,冲洗水应近中性,否则各种细胞染色反应异常,致使细胞的识别困难,甚至造成错误。【血细胞发育规律】血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其形态和大小的变化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的规律:1胞体:随着血细胞的发育成熟,胞体由大逐渐变小,但巨核细胞系统则由小变大,原始粒细胞至早幼粒细胞也逐渐由小变大。2胞核(1)大小:由大变小,但红细胞系统例外,成熟红细胞核消失。(2)形状:圆形变为不

7、规则形;粒细胞核呈分叶状;淋巴与浆细胞系统变化不大。(3)染色质: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粗糙、紧密。(4)核膜:不明显变为明显;原淋巴细胞核膜最厚;原幼粒细胞核膜最薄;原始单核细胞介于两者之间。(5)核仁:由有至无。清楚的核仁是原始和比较原始细胞的重要标记,呈淡蓝色,随着细胞的成熟而消失。3胞浆(1)量:有少到多。(2)颜色:深蓝到浅蓝,见于淋巴细胞与浆细胞。红细胞与粒细胞的胞浆各逐渐变成桔红和粉红色。(3)颗粒:一般从无到少并逐渐增多。粒细胞系统由少量的嗜天青颗粒逐渐代之以大量中性、嗜酸和嗜碱颗粒。(4)胞核与胞浆体积之比:由大到小。血涂片的观察方法1肉眼观察在观察染色标本时,首先用肉眼对颜色进

8、行观察。如果是正常的末梢血液则呈粉红色,白血病时白细胞高度增加或骨髓瘤的高球蛋白血症等情况下,血涂片会带有蓝色(如下图1-4-1),此时应意识到为异常标本。2高倍镜下观察首先观察血涂片制备和染色是否良好、细胞分布是否均匀,同时可估计白细胞数量增减情况。最后对血涂片的体尾交界的区域进行观察,选择细胞分布均匀不重叠、标本不太厚容易观察的地方进行油镜观察(如图1-4-2)。3油镜下观察 边移动视野边观察下列各项:1)染色是否良好:如果血涂片染色确实不好,应重新染色。2)观察红细胞形态:(1)有无人为造成的变形,此外有时载玻片上的碱性物质的溶出(玻璃效应)会导致红细胞呈严重的棘形红细胞。如固定不良(固

9、定液中含有水分时)会导致呈面包圈形红细胞,从而无法观察红细胞的形态。(2)大小如何,是大细胞还是小细胞,有无红细胞大小不一。(3)形态如何,注意有无畸形红细胞、球形红细胞、椭圆新红细胞、靶形红细胞、口形红细胞(唇形红细胞)、中心淡染色红细胞、棘形红细胞、胆状红细胞、皱缩红细胞、泪滴状红细胞、破碎红细胞及镰状红细胞等。(4)是否有染色性的变化,有无嗜多色性红细胞,中心淡染红细胞。(5)红细胞内有无异常。观察是否有嗜碱性点彩、豪-乔小体、卡波环状体红细胞、幼红细胞、帕彭海姆氏小体和疟原虫的出现。(6)有关大小不一,畸形和嗜多色性,可分为轻度、中度+、高度三个级别。3)观察白细胞形态(1)与红细胞比

10、较,判断白细胞数是否正常,是否增加或减少。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约为500:1。(2)有关白细胞的种类,要观察大量的白细胞后才可判断是否异常,然后计算白细胞的百分率。在日常检查中,一般只计算100个,但是发现异常或白细胞有增加时,尽量增加到200个。计算的白细胞数越多,白细胞百分率的可信度越高。4)观察血小板形态(1)通过与红细胞的比较,判断血小板数量是否正常,是增加或减少。正常情况下每1520个红细胞中有1个血小板。(2)注意大小的变化。(3)观察未加抗凝剂而直接从毛细血管采集的标本时,要注意血小板的凝集性(观察由若干血小板凝集的现象。如果呈散在状,则怀疑为血小板无力症)。(4)观察有无寄生虫,

11、当白细胞减低或白细胞分类中单核细胞增多时,应注意观察红细胞内有无疟原虫。注意事项:1染色涂片水冲洗后,应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或风干,不可用火烤干。2染液量要充足,勿使染液蒸发干燥。3细胞染色过浅或过深,待标本干燥后,立即用瑞氏染液或甲醇重新染色数秒或数分钟。4保存过久的细胞涂片,细胞染色会退色,可重新染色。5新鲜涂片应立即染色。血液涂片和骨髓涂片的观察内容血液涂片:选择10个视野,每个视野内红细胞的数量大致相同,观察红细胞的排列、分布及形态,白细胞的数量及核的变化。骨髓象中类似细胞的鉴别实验准备一器材:载玻片盖玻片: 滴管:4个橡皮吸头:4个玻璃棒:4根烧杯:1000 ml,2个量筒:100ml、

12、500 ml、1000 ml各一蜡笔棕色小口瓶碾钵载玻片处理:一般将载玻片先用洗衣粉水溶液煮沸20分钟,用流水冲洗,再经清洁液浸泡过夜,用流水反复冲洗,最后入95%酒精浸泡约1小时。取出,以洁净布巾夹持玻片边缘擦干备用。二试剂:瑞氏染液240ml 瑞氏染料粉剂 0.1g 纯甲醇(AR) 60ml将粉剂放入洁净干燥碾钵内,先加少量甲醇研磨使染料溶解,然后将已溶解的染料倒入洁净的棕色玻璃瓶内,剩下未溶解的再加入少量甲醇研磨,如此反复,直至染料完全溶解为止。新配制的染液需密封保存,室温放置1周后才能使用。染料存放越久,染色效果越好。磷酸盐缓冲液 1%KH2PO4 30ml 1%Na2HPO4 20m

13、l加蒸馏水至800 ml,调PH值到6.57.0,定容至1000ml。甲醇 二甲苯实验步骤一涂片(一)血液涂片的制作(1)需载玻片2张,分别称为玻片1和玻片2(推片)。(2)用玻片1一端接约3mm直径的血滴,将此玻片1保持水平。(3)取另一边缘平整的载玻片2(推片),将其前端放在血滴前,与片1保持30角并稍向后移与血滴接触,即见血液沿片2(推片)下缘散开,使血液展开并充满整个推片的宽度。(4)立刻将推片与载玻片呈30角,边轻压推片边将血液按下图的箭头方向推动涂抹,至血液铺完血膜为止。(5)挥动片1使血膜吹干,用蜡笔将血膜边缘圈画备染色。(6)每只动物涂片一张。(7)一张良好的血片,要求厚薄适宜

14、,头、体、尾分明。(8)置30min1hr后较利于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注意事项:l 如标本本身太短,可观察的部分会受局限,故以在离开载玻片另一端2cm地方涂抹为宜。l 载玻片、推片的角度越小、血液越薄;涂抹速度越慢、也越薄。在涂抹贫血病人的血液时,将推片稍竖起(不是30而是3540左右),以较快的速度推比较好,而对红细胞增高的病人则相反。l 如用力过猛白细胞容易破损。二染色(一)血液涂片的染色(1)将待染涂片平放于染色架上。(2)用滴管将染液滴于涂片上,覆盖整张涂片,放置13分钟。(3)加入等量的磷酸缓冲液或蒸馏水,与染液混匀,可以用滴管从一端吸入,另一端放出,混匀为止,或用嘴来回轻轻吹之,使之

15、混匀,室温下染色510分钟(白细胞数多或骨髓标本时间应长一些,如2030min)。(4)染色结束时,先用蒸馏水或缓冲液洗将涂片上的染液直接冲掉。(5)再将片子用自来水温和冲洗,至血液膜呈淡红色。(6)甩干或晾干玻片。(7)封片。【染色原理】1瑞氏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美蓝(又名亚甲蓝mehyleme blue)为四甲基硫堇染料,通常为氯盐,即氯化美蓝。伊红(又名曙红eosin)通常为钠盐即伊红化钠。美蓝和伊红水溶液混合后产生一种憎液性胶体伊红化美蓝中性沉淀,即瑞氏染料。瑞氏染料溶于甲醇后重新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2细胞的染色既有物理性的吸附作用又有化

16、学的亲和作用,各种细胞和细胞的各种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因此用染色液染色后在同一血片上可以看见不同的色彩。例如: 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粉红色称为酸性物质。 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浆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蓝或天青结合,染蓝色或紫色称为碱性物质。 中性颗粒成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染紫红色称为中性物质。3PH对细胞染色的影响细胞各种成分均由蛋白质构成,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而定,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色偏红;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美蓝或天青结合,染色偏蓝,因此细胞染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在染色过程

17、中玻片必须清洁,配制瑞氏染液必须用优质甲醇,稀释染液必须用缓冲液,冲洗水应近中性,否则各种细胞染色反应异常,致使细胞的识别困难,甚至造成错误。骨髓涂片:全面观察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大致比例,以确定增生度。分级标准见表:级别增生度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常见原因增生极度活跃12/1白血病增生明显活跃10/1白血病、增生性贫血增生活跃2030/1正常骨髓或某些贫血增生减低50/1造血功能低下增生严重减低300/1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发育阶段和名称胞体 大小 形状(m)胞核 形状 染色质 核仁核质比胞 质 嗜碱性 着色血红蛋白 分裂能力原始阶段 原红细胞 幼早幼红细胞稚 中幼红细胞

18、阶 晚幼红细胞段成熟 网织红细胞阶 红细胞段1422 圆 1119 圆1014 圆912 圆79 圆盘状7 圆盘状圆 细粒状 23 34 圆粗粒状 偶见 12圆 粗块状 消失 约12圆 致密块 消失 更小无无强 墨水蓝 无 有 很强墨水蓝 开始出现 有减弱 嗜多染性 增多 弱 红蓝间染弱 红 大量 无 微 红 大量 无无 红 大量 无粒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发 育 阶段和名称胞体 大小 形状(m)胞 核 形状 染色质 核仁 核质 比例胞 质 嗜碱性 着色 嗜天青 特殊 分裂 颗粒 颗粒 能力原始阶段 原粒细胞 幼 早幼粒细胞稚 中幼粒细胞阶 晚幼粒细胞段成熟 杆状核粒细胞阶 分叶核粒细胞段1

19、118 圆 1320 圆1116 圆1015 圆1015 圆1015 圆圆 细网状 26 34 卵圆 粗网状 偶见 12半圆 网块状 消失 约12肾形 网块状 消失 12带状 粗块状 消失 13分叶 粗块状 消失 更小强 天蓝 无 无 有 减弱淡蓝 大量 少量 有弱 浅蓝 少 增多 有极弱 浅红 少 明显 无消失 淡红 少 大量 无消失 淡红 少 大量 无骨髓象检查方法实验准备一器材:载玻片盖玻片: 滴管:4个橡皮吸头:4个玻璃棒:4根烧杯:1000 ml,2个量筒:100ml、500 ml、1000 ml各一蜡笔棕色小口瓶碾钵载玻片处理:一般将载玻片先用洗衣粉水溶液煮沸20分钟,用流水冲洗,

20、再经清洁液浸泡过夜,用流水反复冲洗,最后入95%酒精浸泡约1小时。取出,以洁净布巾夹持玻片边缘擦干备用。二试剂:瑞氏染液240ml 瑞氏染料粉剂 0.1g 纯甲醇(AR) 60ml将粉剂放入洁净干燥碾钵内,先加少量甲醇研磨使染料溶解,然后将已溶解的染料倒入洁净的棕色玻璃瓶内,剩下未溶解的再加入少量甲醇研磨,如此反复,直至染料完全溶解为止。新配制的染液需密封保存,室温放置1周后才能使用。染料存放越久,染色效果越好。磷酸盐缓冲液 1%KH2PO4 30ml 1%Na2HPO4 20ml加蒸馏水至800 ml,调PH值到6.57.0,定容至1000ml。甲醇二甲苯实验步骤一涂片(一)血液涂片的制作(

21、1)需载玻片2张,分别称为玻片1和玻片2(推片)。(2)用玻片1一端接约3mm直径的血滴,将此玻片1保持水平。(3)取另一边缘平整的载玻片2(推片),将其前端放在血滴前,与片1保持30角并稍向后移与血滴接触,即见血液沿片2(推片)下缘散开,使血液展开并充满整个推片的宽度。(4)立刻将推片与载玻片呈30角,边轻压推片边将血液按下图的箭头方向推动涂抹,至血液铺完血膜为止。(5)挥动片1使血膜吹干,用蜡笔将血膜边缘圈画备染色。(6)每只动物涂片一张。(7)一张良好的血片,要求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8)置30min1hr后较利于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注意事项:l 如标本本身太短,可观察的部分会受局限

22、,故以在离开载玻片另一端2cm地方涂抹为宜。l 载玻片、推片的角度越小、血液越薄;涂抹速度越慢、也越薄。在涂抹贫血病人的血液时,将推片稍竖起(不是30而是3540左右),以较快的速度推比较好,而对红细胞增高的病人则相反。l 如用力过猛白细胞容易破损。二染色(一)血液涂片的染色(1)将待染涂片平放于染色架上。(2)用滴管将染液滴于涂片上,覆盖整张涂片,放置13分钟。(3)加入等量的磷酸缓冲液或蒸馏水,与染液混匀,可以用滴管从一端吸入,另一端放出,混匀为止,或用嘴来回轻轻吹之,使之混匀,室温下染色510分钟(白细胞数多或骨髓标本时间应长一些,如2030min)。(4)染色结束时,先用蒸馏水或缓冲液

23、洗将涂片上的染液直接冲掉。(5)再将片子用自来水温和冲洗,至血液膜呈淡红色。(6)甩干或晾干玻片。(7)封片。【染色原理】1瑞氏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美蓝(又名亚甲蓝mehyleme blue)为四甲基硫堇染料,通常为氯盐,即氯化美蓝。伊红(又名曙红eosin)通常为钠盐即伊红化钠。美蓝和伊红水溶液混合后产生一种憎液性胶体伊红化美蓝中性沉淀,即瑞氏染料。瑞氏染料溶于甲醇后重新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2细胞的染色既有物理性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各种细胞和细胞的各种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因此用染色液染色后在同一血片上可以看见不

24、同的色彩。例如: 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粉红色称为酸性物质。 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浆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蓝或天青结合,染蓝色或紫色称为碱性物质。 中性颗粒成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染紫红色称为中性物质。3PH对细胞染色的影响细胞各种成分均由蛋白质构成,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而定,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色偏红;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美蓝或天青结合,染色偏蓝,因此细胞染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在染色过程中玻片必须清洁,配制瑞氏染液必须用优质甲醇,稀释染液必须用缓冲液,冲洗水应近中性,否则各种细胞染色反应异常,致使细胞的

25、识别困难,甚至造成错误。骨髓涂片:全面观察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大致比例,以确定增生度。分级标准见表:级别增生度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常见原因增生极度活跃12/1白血病增生明显活跃10/1白血病、增生性贫血增生活跃2030/1正常骨髓或某些贫血增生减低50/1造血功能低下增生严重减低300/1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氧化物酶染色1. 目的: 了解过氧化物酶染色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2. 原理: (四甲基联苯胺法) 粒细胞和部分单核细胞的溶酶体颗粒中含有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X),POX能将底物四甲基联苯胺(tetramethylbenzidine,TMB)氢离子传递给H2O

26、2,使之氧化为四甲基联苯胺蓝。四甲基联苯胺蓝又可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结合,再进一步氧化形成稳定的蓝色颗粒,定位于细胞质酶所在部位。若无亚硝基铁氰化钠,四甲基联苯胺蓝则自我脱氢氧化成棕色的四甲基苯醌二胺沉着于酶所在部位。3.方法步骤 1) 取0.1TMB乙醇溶液1ml,加亚硝基铁氰化钠饱和溶液10l,溶液呈淡棕黄色。染色液应在临用前配制。2) 在新鲜干燥的涂片上,加0.1TMB-亚硝基铁氰化钠饱和溶液的混合试剂0.5ml,放置1min后,再加稀过氧化氢溶液0.7ml,吹匀,染色6min。3) 直接用流水冲洗,待干,再用瑞氏染液复染1520min。4) 流水冲洗后,待干,用油镜镜检。5) 结果判断 在

27、细胞质中出现蓝色或蓝黑色颗粒为阳性反应。 阴 性:无颗粒。 弱阳性:颗粒小,分布稀疏。 阳 性:颗粒略粗,分布较密集。 强阳性:颗粒粗大,密布于整个胞质中。4. 注意事项:1)涂片应新鲜制作、厚薄适宜。 2)TMB 配制在8588的乙醇溶液中染色效果较好,勿用9095乙醇,否则细胞表面蛋白质很快凝固,妨碍试剂向胞内渗入而使显色反应减弱或消失。3)过氧化氢溶液需新鲜配制,其浓度与加入量不能随意更改。涂片中粒细胞看不见阳性颗粒,红细胞呈棕色或绿色,即表示过氧化氢过浓。若过氧化氢加于血片上不产生气泡,则示无效。4)染色液适宜pH值应为5.5,若pH值 5.0会出现假阳性结果。5)试剂应置于低温暗处,

28、防止光线照射失效。6)染色时加稀过氧化氢溶液之后必须与染色液充分混匀,否则同一片子上细胞染色情况不一致。骨髓铁染色1.目的 掌握骨髓铁染色(bone marrow iron stain)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2. 原理 骨髓小粒中的含铁血黄素称细胞外铁,其所含的三价铁经稀盐酸处理后而游离,并能与酸性亚铁氰化钾溶液发生普鲁士蓝反应,生成蓝色亚铁氰化铁沉淀,定位于含铁的部位。细胞内铁也可用此法显示,根据反应的强弱可了解骨髓中铁的含量。3.方法步骤 1) 干燥涂片用甲醇固定10min,待干。2) 玻片上滴满酸性亚铁氰化钾,37染色30min。3) 用蒸馏水冲洗后用核固红染液复染1015m

29、in。4) 流水冲洗,待干,镜检。5) 结果判断 (1) 幼红细胞核呈鲜红色,胞质呈淡黄红色,铁粒呈蓝绿色。(2) 细胞外铁 用低倍镜观察涂片,特别是涂片尾部和髓粒附近,注意翠蓝色颗粒的存在,可分五级标准。(3) 细胞内铁 用油镜计数100个中、晚幼红细胞,记录胞质中含有蓝色铁颗粒的细胞(铁粒幼细胞)的百分率。根据细胞内铁颗粒的数目、大小、染色深浅和颗粒分布的情况,将铁粒幼细胞分为四型。细胞外铁的划分标准:(-):无颗粒。(+):有少数铁颗粒或偶见铁小珠(颗粒体积大于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者称为铁小珠)。(+):有较多的铁颗粒或小珠。(+):有很多的铁颗粒、小珠和少数小块状。(+):有极多铁颗粒、

30、小珠,并有很多的小块,密集成堆。铁粒幼细胞划分:型:幼红细胞内含12个小铁颗粒。型:幼红细胞内含35个小铁颗粒。型:幼红细胞内含610个小铁颗粒,或1-4个大铁颗粒。型:幼红细胞内含10个以上小铁颗粒,或5个以上大铁颗粒。环形铁粒幼细胞:是指幼红细胞含铁粒6个,绕核2/3以上者。4.注意事项:1)玻片需经去铁处理 将新玻片用清洁液浸泡24h,取出后反复水洗浸入95%酒精中24h,晾干,再浸泡在5%盐酸中24h,用双蒸水反复浸洗玻片,取出烤干后备用。2)骨髓取材要满意,外铁一定要有骨髓碎块或颗粒,取材不佳时,往往影响结果。3)酸性亚铁氰化钾溶液须新鲜配制。5.临床意义:1)鉴别缺铁性贫血和非缺铁

31、性贫血:IDA时骨髓细胞外铁显著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红细胞明显减少,所见铁粒细小色浅,且以型为主,型极少见,型以上不见。经铁剂治疗后细胞外铁及内铁可迅速增多,此检查是诊断IDA及指导铁剂治疗的一种辅助方法;非IDA,如HA、MA、AA等病人的细胞外铁通常增高,内铁亦增高,以型、型为主,可以见到型,罕见型。因此,有助于鉴别IDA与非IDA。2)用于诊断铁粒幼细胞性贫血:能找到数量不等的环形铁粒幼细胞,多见粗颗粒的型与型铁粒幼细胞。3)用于诊断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的MDS:骨髓中环形铁粒幼细胞15%。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1.目的: 掌握卡氏偶氮偶联法测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的原理、方法、注意

32、事项和临床意义。2. 原理: 中性粒细胞胞质中的碱性磷酸酶在pH9.6的碱性条件下能水解磷酸萘酚,生成萘酚,后者与重氮盐偶联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胞质中的酶活性处。重氮盐有多种,常用的有坚牢蓝RR、坚牢蓝BB、坚牢紫酱等。 3. 方法步骤:1) 新鲜干燥的涂片用冷10%甲醛甲醇固定液固定30s,流水轻轻冲洗3060s,待干。2) 把涂片浸入基质孵育液中,在室温(冬季放水浴箱)下温育1015min。3) 流水冲洗1 2min,加苏木素染色液中复染58min,流水冲洗,待干,镜检。4) 结果判断胞质中出现紫黑色或棕红色颗粒为阳性。 判断标准如下: 0分:胞质中无阳性染色颗粒。 1分:胞质中含少

33、量颗粒或呈弥漫浅色。 2分:胞质中含中等量的颗粒或呈弥漫着色。 3分:胞质中含较多颗粒或弥漫较深色。 4分:胞质中充满粗大颗粒或弥漫深色。5) 计算阳性率和积分值。4. 注意事项:1)磷酸萘酚盐和重氮试剂品种繁多,应根据基质选择相适应的重氮盐,坚牢蓝等重氮盐的质量好坏是本法成败的关键。2)基质孵育液必须临用前新鲜配制,先应将血膜固定干燥后,才开始配制基质液。3)若无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可用巴比妥缓冲液(pH9.2)或0.2mol/L Tris缓冲液(pH9.2)代替。5. 临床意义: 临床上主要用于鉴别: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

34、yelogenous leukemia, CML)(无继发性感染者)时,NAP积分一般明显下降,积分常13分,甚至为零分;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时则显著增高,积分常200分。2)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与再生障碍性贫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PNH)常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常增高,病情好转时,NAP积分则可逐渐下降。3)急性白血病的细胞类型: ALL增高,AML下降。缺铁性贫血血象和骨髓象检查(一)血象 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以后者的减少更为严重。贫血轻微时红细胞形态变化不大。重者则

35、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MCV82fl、MCH 27pg、MCHCl5%。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一般正常。 3.血小板计数多正常。 4.网织红细胞常轻度增高。 (二)骨髓象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明显增生,幼红细胞总百分率常30%,其中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各阶段幼红细胞胞体常较小,胞质量少,边缘不整齐,嗜喊性色调较强,细胞核小而致密。 3.粒系细胞总百分率常因红系增生而相对减低,各阶段百分率及细胞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4.粒、红比值减低。 5.巨核细胞系常无明显变化,血小板形态一般正常。 6.成熟红细胞形态学变化同外周血,嗜多色性红细胞较易见到。 (三)细胞化学染色 骨髓

36、涂片铁染色显示细胞内、外铁均减少,幼红细胞中铁小粒减少且着色浅淡。 (四)其他检查 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及血清铁蛋白可呈不同程度的减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铁代谢检查铁及总铁结合力测定血清铁的测定主要是分光光度法,其次是原子吸收法。其中菲罗啉法作为参考方法,亚铁嗪法和5-Br-PADAP法作为候选方法,以后者更易推广,而铬天青S法和PAR法较差。用酶法测定血清铁,其参考值范围与ICSH推荐的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简便、灵敏、准确,值得推广应用。一、亚铁嗪显色法【实验原理】 与转铁蛋白结合的血清铁,在酸性介质中铁从转铁蛋白中解离出来,再被还原剂还原成二价铁,与亚铁嗪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在562nm

37、处有吸收峰,行比色测定。直接测定法应纠正血清本身的色度,故应设血清空白。总铁结合力(TIBC)是指血清中转铁蛋白能与铁结合的总量。将过量铁标准液加到血清中,使之与未带铁的转铁蛋白结合,多余的铁被轻质碳酸镁粉末吸附除去,然后测定血清中总铁含量,即为总铁结合力。【试剂】1甘氨酸/盐酸缓冲液(pH2.8):0.4mol/L甘氨酸溶液58ml、0.4mol/L盐酸溶液42ml和Triton X-100 3ml混合后加入无水亚硫酸钠800mg,使溶解。2亚铁嗪显色液:亚铁嗪0.6g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3铁标准贮存液(1ml=100g Fe):精确称取优级硫酸高铁铵NH4Fe(SO4)212H2O0

38、.8635g,置1L容量瓶中,加去离子水50ml,逐滴加入浓硫酸5ml,溶解后用去离子水补足至刻度,置棕色瓶中可长期保存。4铁标准应用液(200g/dl或35.8mol/L Fe):在100ml容量瓶中加入铁标准贮存液2ml,加适量去离子水后,再加浓硫酸0.5ml,最后用去离子水补足至刻度。5TIBC铁标准液(1000g/dl或179mol/L Fe):在100ml容量瓶中,准确加入铁标准贮存液10ml,加适量去离子水后,再加入浓硫酸0.5ml,最后用去离子水补足至刻度。6轻质碳酸镁粉。【操作方法】1血清铁直接测定法:取试管三支标明测定、标准和空白管,分别加入血清、铁标准应用液和去离子水各0.

39、45ml,及甘氨酸/盐酸缓冲液1.20ml,混匀,在562nm波长,5mm光径比色杯,以空白管调零,读取测定管吸光度(称血清空白)。然后再向各管加入亚铁嗪显色液0.05ml,充分混匀,置室温15min,或37 10min,再次读取各管的吸光度。 测定管吸光度-(血清空白吸光度0.97)血清铁mol/L= 35.8 标准管吸光度血清铁g/dl=mol/L0.179由于两次测吸光度时溶液体积不同,故应将血清空白吸光度乘以0.97,作为校正。2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法:于一具有塞子的试管中加入血清0.45ml、铁标准液(1000g/dl)0.25ml和去离子水0.2ml,混匀,放置室温10min后,加碳

40、酸镁粉末20mg,振摇数次,再放10min,其间再振摇数次,2500r/min离心10min。另取3支试管,标明测定、标准与空白管,分别加入上述离心上清液、铁标准液(200g/dl)和去离子水各0.45ml,向各管加入甘氨酸/盐酸缓冲液1.20ml,混匀。在562nm波长,5mm光径比色杯,以空白管调零,读取测定管吸光度(称血清空白)。然后向上述各管加入亚铁嗪显色液0.05ml,充分混匀,置室温15min或37 10min,以空白管调零,读取各管的吸光度。 测定管吸光度-(血清空白吸光度0.97)血清铁mol/L=71.6 标准管吸光度【参考区间】1血清铁:成年男性:1130mol/L(601

41、70g/dl) 成年女性:927mol/L(50150g/dl)2血清总铁结合力: 成年男性:5077mol/L(280430g/dl) 成年女性:5477mol/L(300430g/dl)【质量控制】1所用试剂要求纯度高,含铁量极微。2所用之水必须经过去离子处理。3所用的玻璃器材必须用10%(V/V)盐酸浸泡24小时,取出后再用去离子冲洗后方可应用,并避免与铁器接触,以防止污染。4溶血标本可影响结果测定,因此血清应避免溶血。【临床意义】1血清铁增高: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肝炎(因转铁蛋白合成及铁贮存障碍)、反复输血、血色病、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铁剂治疗、铅中毒(

42、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冠心病等。2血清铁降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慢性感染、肝硬化、肾病综合症、恶性肿瘤;也见于饮食中长期缺铁或铁的吸收障碍,如营养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胃大部切除等;还见于铁需求增加,如妊娠、婴幼儿、哺乳期等。血清铁测定对缺铁与非缺铁性贫血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总铁结合力意义更大。血清铁降低而总铁结合力增高提示缺铁;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均增高,提示慢性感染、肾脏疾患或肝硬化;贫血者血清铁升高而总铁结合力降低,则为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另外,血清铁有明显的昼夜规律:下午上午,晚上更低,其波动范围可达20%30%。故分析结果时应考虑采血时间。巨幼细胞性贫血血象和骨髓象检查

43、骨髓象结果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系与有核红细胞比例降低,粒系与巨核系均有改变,但以红系为主,红细胞系突出特点是“巨幼变”,核染色质粗而松,胞核晚熟,原红、早幼红均增加;粒系改变如外周血,以中幼粒以下改变为主,特别是晚幼和杆核改变更为明显。各阶段幼红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呈现“幼核老浆”现象。成熟RBC大小不等,以大RBC为主, RBC浆内见豪乔小体。粒细胞和巨核细胞亦可见巨型变,巨核细胞伴有分叶过多、核丝断裂现象,粒系巨变 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早期表现。巨核细胞计数正常,增多或减少,出现核分叶过多,血小板生成障碍,可见到小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检查1血常规:呈全血细胞减少,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急性再生障碍贫血血红蛋白随贫血的进展而降低;网织红细胞计数0.01,绝对值15109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升;血小板数20109升。慢性再生障碍贫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平行下降,多为中度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O.01,但绝对值低于正常值;白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比例上升。 2.骨髓象:特点为造血细胞减少,脂肪增多。粒红两系细胞均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细胞形态大致正常;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活检其病理改变为红髓脂肪变,其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3.其他:造血细胞培养可见红系祖细胞、粒-单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