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集体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集体备课.doc(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集体备课江都区小纪镇宗村小学江都区小纪镇宗村小学集体备课科目: 语文 年级: 六 小纪镇宗村小学集体备课记录时 间45周 次9备课地点备课室主备人王德华辅备人汤在华记录人汤在华单 元第五单元课 题15、天游峰的扫路人16、最大的麦穗17 、山谷的谜底习作5练习五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本单元所有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2、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人物语言所蕴含的深刻含义。5、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6、口语交际:进行一次小小辩论会。7、能写出一篇关于“成长中的烦恼”的习作。二、能力目标1、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本。2、能通过品读,感受人物语言蕴含的深刻含义。3、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4、继续学习钢笔字和毛笔字。5、继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三、情感目标1、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2、领悟必须要善于抓住眼前的机遇的道理。3、领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
3、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4、培养愿意和别人交流的开朗性格。重点难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够灵活运用。2、抓重点词句感悟文本,体会文章中心思想。3、理清课文线索,感知内容。4、联系生活实际,升华认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5、能根据习作要求,大胆地写出自己的心里话。6、进行一次小小辩论会。设计理念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的教学,可以依据如下思路展开教学:1、引导自主解题;2、引导感知内容;3、引导体会情感;4、引导从读学写。本篇课文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作者在攀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刻画了一位天游峰扫路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教学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材料,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
4、想感情。在合作探究时,可以抓住“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位扫路人?他有什么值得赞佩的地方?”这些问题让学生充分读文,划出描写扫路人动作、语言、神态等句子,从中体会人物内在精神。为了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可在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借鉴的写作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这样三种方法:1、通过多角度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特点;2、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人物品格;3、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物等,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最大的麦穗一文教学中,可以依循如下思路展开:1、简介苏格拉底,导入新课;2、凭借课文线索,感知内容;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情感;4、联系生活实际,升华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引发思考
5、:苏格拉底为什么让学生去麦地摘“最大的麦穗”?这“最大的麦穗”摘到了没有?这件事具有什么样的深刻意义?让学生带着问题反复朗读课文,并抓住关键词句,从中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课文第七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比较深奥,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畅谈自己的理解,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理解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而且诱导他们自觉地吸纳这一宝贵的人生哲理,使之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教学时可以按照如下思路展开:1、艺术导入,激发探究欲望;2、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3、具体读议,体会思想感情;4、联系实际,感悟人生哲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题目
6、,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带着“山谷的谜底是什么?”、“谁用什么方法揭开了谜底?”、“山谷中的谜底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引导学生反复读文,想象情景,树立雪松的抗争形象,从中悟出深刻道理。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是课文教学的难点,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遇到挫折时,是怎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的,以求得对这一人生哲理的初步理解。习作五的教学环节设计为:谈话导入讨论畅谈学会表达引导化解激情写作。本次习作要求写“成长中的烦恼”,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情况,联系自己在校园里、家庭中、社会上的经历,充分交流各自“成为中的烦恼”。然后引导学
7、生认真筛选习作的材料,教会学生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明确习作要求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写法,可以某一具体的“烦恼”做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口述,教师在学生口述的过程中及时点评,渗透写法指导,让学生按照本次习作要求,认真完成习作,写好后认真修改。练习五中的“语文与生活”要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时,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多多发言,教师应加于鼓励,让他们大胆表达、大胆想象。“诵读与积累”安排了十二个成语,教学时应先让学生充分地诵读,读出节奏和韵律,在此基础上做到能将这些词背诵下来。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先让学生明确“辩论”这一概念,然后让学生选
8、择话题,并确定正方、反方,弄清各自辨题是什么,准备辩论提纲和辩词。最后让学生展开一场辩论。为了能让辩论有质量地进行,教师可课前布置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学 法朗读法讨论法本单元教学案例(详案)16 最大的麦穗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
9、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二、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2、教师
10、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4、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C、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D、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五、精读课文第一段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3、指导读这一段。六指导书写。七作业
11、:第二课时一、导入:让我们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徜徉其间。二、学习课文:1、潜心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对话、交流,定会有所收获。对话要有根有据,让我们先对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做番研究。2、学生人人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读写批注。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将思考的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书旁。4、我们与苏格拉底零距离接触,倾听他的声音。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阅读交流预设:A“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B
12、“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C“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D“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E“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F重点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格拉底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
13、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 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师: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语言很流畅!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却是最重要的。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
14、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5、我们读书可以质疑大师,你也可以向大师挑战。交流:A美中不足:第六节苏格拉底直接告诉弟子们答案,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哲学家没有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自己感悟。B“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以改为苏格拉底让学生找相对大的麦穗,不一定找最大的麦穗。6、苏格拉底的弟子虽然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但是经历了一次体验,聆听了一次教诲,由此禅透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A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体
15、会到什么?B指名读。C说体会。D“最大的麦穗”和“眼前的一穗”有什么联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E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于“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F让我们将这段话铭刻在我们心中,练习背诵。7、激情总结,回味无穷时间过得匆匆,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忘返,突然间,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加聪慧,变得更加富有。因为我们明白了:抓住机会,把握当前。三、联系实际,升华理解1、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文章的理解。2、请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想、体会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并写下来,部分同学写到黑板上。3、读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自己的“名言”。四、作业:教学反思1、应注重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文本。2、应充分调动学生自读自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3、应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及有关的语言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4、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培养学生写作能力。5、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并给予鼓励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