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心理学讲义.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480545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心理心理学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环境心理心理学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心理心理学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心理心理学讲义.doc(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环境心理心理学讲义第一章 绪论环境心理学讲义课程名称:环境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分:2授课教师:吴铁钧 wutiejun课程要求:1、按时听课。不迟到,不早退。2、认真做笔记,在讲义中空白部分做适当的填写。3、完成课程所要求的两个实验。推荐阅读:俞国良 等著,环境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徐磊青,杨公侠 编著,环境心理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

2、6月。 第一章 绪 论一、环境心理学概述(一)基本概念1、环境: 。(1)中心事物: 。(2)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制约着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反作用与自然环境。2、环境心理学(二)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特点和研究内容1、基本特点(1) ,(2) ,(3) ,(4) 。2、研究内容(1) ,(2) ,(3) ,(4) ,(5) ,(6) 。 (三)环境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环境心理学的早期研究(1)格式塔学派的知觉理论 (2)布鲁斯威克(E. Brunswik)的知觉理论 (3)勒温(K. Lewin)的理论 心理事件(psychological facts) 生活空间(life sp

3、ace)(4)巴克和赖特的心理生态学2、环境心理学的诞生(1)20世纪50-60年代,准备工作(2)20世纪70年代,诞生3、环境心理学的发展(1)尚未出现涵盖所有环境心理学问题的理论,大部分研究是实验的和前理论的。(2)环境心理学已经由原发地北美传遍全世界,每一种文化都赋予了这一领域以独特的视角和观点。日本瑞典中国二、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一)刺激理论现实刺激是很重要的感觉信息源。环境刺激有两种变化:数量的变化和意义的变化。数量的变化是指强度、持续时间、频率等指标的变化;意义的变化是我们对环境刺激评价的变化。1、 适应水平理论(Helson,1964)2、 唤醒理论(Mehrabian &

4、Russell,1974)3、 应激理论(二)控制理论个体对环境刺激的控制程度会影响到其心理与行为。对刺激数量和种类的控制程度越高,越会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良性影响。1、 个人控制理论(Theory of Personal Control)2、 边界调节机制(Boundary Regulation Mechanism)(三)行为场合理论(Behavior Setting)(四)交互作用理论(Interactionism)(五)场所理论(Place Theory)第二章、环境认知一、环境认知概述 认知: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认知就是 。 环境认知 。二、环境知觉(一)环境知觉的概念1、环境信

5、息(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 伊特尔森(1974)环境信息的7个特点(1) ,(2) ,(3) ,(4) ,(5) ,(6) ,(7) 。2、环境知觉:(1)自上而下的知觉加工(top-down processing):知觉受到已有经验的影响,辨认范围缩小,速度加快。(2)自下而上的知觉加工(bottom-up processing):知觉过程完全由感觉输入的性质所决定,少受或者不受经验的影响。(二)环境知觉的理论1、概率知觉理论,布鲁斯威克(1956) 环境知觉是人主动解释来自环境的感觉输入的过程。环境给人的感觉从来都不能反映真实的环境特性,个体必须通过这些

6、有错误的或者歪曲的信息,对真实的环境作出概率判断。 透镜模型2、生态知觉理论,吉布森环境的意义已经存在于环境刺激的模式中。环境知觉是环境刺激生态特性的直接产物。知觉是某一环境向感知者展现自身功能特性的过程。来自环境的感觉信息是基本正确的。当有关环境信息构成对个人的有效刺激时,必然会引起个人的探索、判断、选择性注意等活动,这些活动对个人利用环境课题的有用功能尤其重要。(三)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1、年龄和性别因素2、语言和文化因素3、经验以及其他因素三、认知地图(一)认知地图的涵义 托尔曼提出“认知地图”的概念 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 . 。 认知地图的意义(二)认知地图的研究方法

7、林奇(Kevin Lynch)在1960年出版的城市意象中介绍了美国三个城市: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市市民的认知地图。 1、资料获取(1)画地图草图(2)言语描述2、数据处理用百分比表示不同要素在所有个人认知地图中的出现率(或称同意率),并结合相应的图例绘出反映这一结果的平面图,便得到了公共认知地图。图1、 林奇关于认知地图的研究 图2、 东京市民的地址速记(三)认知地图的组成要素1、 (paths):2、 (landmarks):3、 (nodes):4、 (districts):5、 (edges):(四) 认知地图的特点1、多维信息的综合再现2、模糊性和片段性3、个人差异(1)当地居民与外

8、来者(2)活动区域(3)性别差异(4)年龄差异(5)人格因素(五)认知地图方法的局限1、 。2、 。3、 。实验一、校园认知地图一、目的:绘制大学生校园认知地图,了解大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认知。二、设备和仪器:绘图笔,绘图纸三、实验步骤1、让被试根据回忆用指定图例画出校园平面图,尽可能详尽、无误。并收集被试人口统计学信息(年级、性别、年龄、专业)。2、让被试用利克特五点量表对图中出现的要素的喜欢程度和美感进行评价。3、分析被试认知地图中各个要素的出现率,绘制公共认知地图。(把出现率标注在图上)4、对认知地图中的要素的喜欢程度和美感评价作频数统计。三、讨论与分析1、分析公共认知地图,并对其成因进行推

9、测。2、分析不同个体对环境的评价。3、为优化校园环境提出建议。绘制校园认知地图图中要素的评价要素名称很美比较美中立不太美不美很喜欢比较喜欢中立不太喜欢不喜欢543215432154321543215432154321543215432154321543215432154321543215432154321543215432154321-第三章、空间行为研究空间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领域称为共建行为(spatial behavior)。它着重研究人使用空间的固有方式,并揭示人使用空间时的心理需要。其中,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私密性(privacy)、领域性行为(territoria

10、lity)是这一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内容。一、个人空间(一)个人空间的概念1、个人空间的概念描述图:个人空间2、个人空间的定义 . . .(二)个人空间的理论1、均衡理论 M. Argyle & Dean . .2、激发状态理论 M. L. PattersonA的亲密行为否无无是负面情绪正面情绪抵消回应可觉察激发状态的变化情绪命名行为调整图3:激发状态理论3、刺激模式理论 D. Daisy . .(三)个人空间的测量 研究者普遍认为,个人空间像一个围绕着人体的气泡。这个气泡随着人体的移动而移动,依据个人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涨缩。1、模拟研究 詹姆士基西的研究 Carlson & M. A. Pric

11、e的研究2、实验室研究 被试从把个方向接近不同的对象3、现场研究 对真实的环境场景中的个人空间进行系统的观察记录(四)人际距离个人空间的人类学研究1966年,人类学家霍尔出版了隐藏的维度(The Hidden Dimension)一书,介绍了他以美国西北部的中产阶级为对象所进行的人际距离的研究。他在书中提出了距离学(Proxemics)的概念。四种人际距离(1)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 m 这种距离适合于 。(2)个人距离(personal distance) m 这种距离适合于 。(3)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 m 这种距离适合于 。(4)公共距离(p

12、ublic distance) m或者更远 这种距离适合于 。(五)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1、情绪 的人需要更大的社会空间。2、人格 比 的个人空间小。 比 的个人空间小。 比 的个人空间小。3、年龄 。4、性别 女性的个人空间 。 男性的个人空间 。 。5、环境因素 。 。(六)侵犯个人空间的反应1、一般来说,侵犯个人空间会导致焦虑和逃避(1)康尼内的研究 (2)米德尔米斯特的研究2、侵犯者身份不同,会引起个体不同的反应(1)侵犯者年龄(2)侵犯者与被侵犯者之间的关系二、私密性(一)私密性的概念 私密性是 。 (1)私密性概念的核心是 。 (2)私密性既包括 ,也包括 。(3)私密性的基本形态

13、独处(solitude) , 亲密(intimacy) , 保留(reserve) , 匿名(anonymity) 。(二) Altman 的界限调整理论在Altman的理论中,私密性的控制就像 . 。人可以用不同的行为机制来控制他们的开放与关闭。1、语言2、非语言3、空间4、文化习惯(三)私密性的功能 1、 , 2、 , 3、 。(四)私密性与环境设计 1、空间私密性的等级 (1)公共空间: , (2)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 , (3)私密空间: 。 2、满足私密性的措施 (1)妥善规划、合理布局 Howell & Epp(1976)对老年公寓的研究 F. Wright的设计 (2)设置

14、屏蔽 。三、领域性(一)动物的领域性(animal territoriality)1、动物领域性的概念 动物领域性: 。2、动物领域性的功能(1)保护功能 保护自己、保护幼仔(2)减少冲突 主体效应(prior-residence effect): 。 发生冲突后,闯入他人领地的入侵者会主动撤离,避免冲突。(3)控制交配 3、动物保护其领域性的方式(1)消灭敌害(2)自我显示(二)人类领域性(human territoriality)1、人类领域性的定义 人类领域性: 。领域性的三大特性是 、 、 。2、人类领域性的主要类型(Altman)(1)主要领域(2)次要领域(3)公共领域3、领域性的

15、功能(1)增加认同感个体愿意更多地呆在自己的领域里,对于自己的领域有更多的认同。个体把个人印记表露在自己的领域里,彰显其个人特色。(2)减少混乱和争端 领域性能增强占有者对环境的控制感,促进其他人对占有者意愿的服从和尊重。有利于减少混乱,建立秩序。(3)安全防卫功能实验二、个人空间的测量一、 目的:学习用实验法进行个人空间的测量,探讨个人空间的差异。二、 仪器和材料:皮尺三、 程序1、利用粉笔或者尤其在实验室地面上建立米字形坐标,并在坐标上标示离原点的距离。坐标要与墙和家具保持3m以上的距离。2、实验助手站立于坐标的原点。主试说指导语:请你从不同的方向靠近实验助手。请尽量靠近他,但以不引起双方

16、之间的不悦和尴尬为限。靠近后请停留10秒,听到指示后再离开。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请直视前方,不要低头或看天花板。3、开始实验。被试从8个不同方向靠近实验助手。主试记录数据。4、开始新一轮实验,多次测量,取平均数。5、绘制个人空间示意图。四、 结果画四幅个人空间示意图。分别是男性被试靠近女性实验助手,女性被试靠近男性实验助手,男性被试靠近男性实验助手,女性被试靠近女性实验助手。五、 讨论1、 性别因素对个人空间有那些影响?2、 被试和实验助手的熟悉程度是否会影响实验数据?3、 个人空间实验室实验的生态效度如何?试结合生活经验加以论述。第四章 环境应激一、应激概述(一)应激的概念1、关于应激的三种观

17、点(1)应激是外部压力 应激来源于外在世界的某种不可预知、不可控制的事件。人只能承受压力。不同的人承受压力的能力不一样,人们在压力下生存。(2)应激是心理紧张 应激是一种内部的精神挣扎、紧张、焦虑、惊恐。应激是我们努力应付某些让人不知所措的事情时发生的内心战争。这种应对会大量消耗精力,如果持续过久将产生耗竭。(3)应激是躯体唤醒应激是躯体对需求做出的非特异性的反应。需求打破了机体的平衡状态,机体会产生一系列恢复平衡的活动。这种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机体的唤醒和能量的消耗就构成应激。2、应激是种交互作用:整合的观点 拉扎洛斯:认知交互作用模式: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基于一下三种独立的评价。 (1

18、)个体与环境的交互租用基于三种独立的评价 初级评价: 。 次级评价: 。 重新评价: 。 (2)三种应激性评价 挑战: 。 威胁: 。 伤害损失: 。 (3)拉扎洛斯理论的意义 揭示了 。 揭示了 。 揭示了 。(二)应激反应 塞利(H. Selye)于1974年概括出应激的三个阶段。1、警戒反应阶段 2、抵抗反应阶段3、衰竭反应阶段二、应激源的研究: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霍姆斯(Holmes)和瑞赫(Rahe)认为: 。不管是良性应激还是恶性应激都需要个体付出努力来适应。这会给躯体增加负担。他们编制了SRRS来量化一个人在近期所承受的应激量。SRRS共43个项目,每个项目上都有相应的

19、生活事件单位(LCU)得分。答卷者圈出过去6个月曾经发生过的生活事件,并将相应的生活事件单位得分求和。如果 ,则面临严重应激;如果 ,则有中等程度的应激;如果 ,仅有轻微程度的应激;如果 ,则为正常值。三、环境应激物(一)灾难事件(cataclysmic events) . .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 .(二)背景应激物(background stressor) . .三、应激的应对(一)什么是应激的应对 应激的应对: . 。 (1) 。 (2) 。 (3) 。 (4) 。(二)应对的方法 (1) 。 (2) 。 (3) 。 (4) 。第五章、城市规模与拥挤一、城市规模(一)城市规模的

20、总体效应:大城市好还是小城镇好1、城市生活决定论2、城市生活构成论3、亚文化群论(二)城市的规模与对待他人的态度1、Zimbardo(1969)的研究2、Altman(1971)的研究3、Milgram(1970)信息超负荷的观点4、行为场合(behavior setting)5、环境参与程度(三)城市规模与场所经验1、Barker & Wright(1955)2、Bonailito & Bonnes (1966)3、总结 (1) 。 (2) 。 (3) 。二、拥挤(一)密度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 。 (1) 。 (2) 。2、可知觉密度(perceived density): 。3、密度的计算

21、思路 (1)内部密度与外部密度 内部密度: 。 外部密度: 。 (2)社会密度与空间密度 社会密度: 。 空间密度: 。4、高密度对人和动物的影响 (1)高密度对动物的影响 高密度导致了 。 高密度增加了 。 (2)高密度对人类的影响(二)拥挤的理论1、生态理论模型 . .2、超负荷理论模型 . .3、密度强化理论模型 . .4、唤起理论模型 . .5、控制理论模型 . .(三)对待拥挤的策略1、分隔减少与其他人的接触2、设置注意中心第六章 环境评价一、环境评价的概念(一)评价: 。 两种判断 价值判断: 。 事实判断: 。(二)环境评价1、环境知觉是 的基础2、环境评价反映了 与 之间的关系

22、二、环境评价的方法(一)语义分化量表(C. E. Osgood,1957)1、理论假设: 。2、语义分化量表的三个维度: 、 、 。3、环境评价中语义分化量表的维度研究(1)Case & Hershberg (1973)表 测试环境意义的语义量表维度主要量表替选量表1、2、3、4、5、6、7、8、9、10、(2)Kaye & Murray (1982)(二) 利克特态度量表1、理论假设 (1) 。 (2) 。2、编制步骤 (1) 。(2) 。 (3) . 。3、量表内容的变化 (1) 。 (2) 。4、利克特量表的优缺点 缺点 (1) 。 (2) 。 (3) 。 优点 (1) 。 (2)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