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479127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2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doc(7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GB 4715-93 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代替GB4715-84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hest sensitive point type fire detector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点型感烟火灾探测

2、器(以下简称探测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志。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安装的根据散射光、透射光原理(光电感烟)和电离原理(离子感烟)工作的探测器。其他环境中安装的、根据其他原理工作的探测器,除特殊技术要求应由有关标准另行规定外,亦应执行本标准。2 引用标准GB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B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Fc:振动(正弦)试验方法GB 2423.1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Kc:接触点和连接件的二氧化硫试验方法GB 611

3、3 电磁干扰测量仪3 技术要求3.1当被监视区域发生火灾,其烟参数达到预定值时,探测器应输出火灾报警信号,同时启动探测器的报警确认灯或起同等作用的共他显示器,显示信号应予保持,直至手动复原为止。3.2 探测器应装配网眼最大尺寸不大于1mm的网织品或采取其他预防昆虫进入的措施。3.3 探测器应耐受住本标准第4章所规定的各项试验,并满足本标准的全部要求。4 试验方法4.1 试验的一般要求4.1.1 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是型式试验,探测器试验按附录A规定进行。4.1.2 可复位探测器按附录A规定试验。不可复位探测器按附录B规定试验。4.1.3 探测器在试验前均需进行外观检查,符合下述要求时,方可进行试验

4、:a、表面无腐蚀、涂覆层剥落、起泡现象,无明显划痕、毛刺等机械损伤;b、文字符号和标志清晰,结构无松动。4.1.4 如在有关条款中没有说明时,则各项试验均应在下述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温度 15 35相对湿度 45%75%气压 86 106 kPa4.1.5 如果某项试验要求探测器接通电源,则探测器应按制造厂提出的要求或提供的火灾报警控制器供电。 4.1.6 如在有关条款中没有说明时,则各项试验数据的容差均应为土5。 4.1.7 如果探测器的动作温度由火灾报警控制器确定,试验时应通过火灾报警控制器将探测器的动作温度分别设置到最大、最小极限值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有关条款要求。 4.2 响

5、应时间试验 4.2.1 目的 检验定温、差定温探测器的响应时间及确定灵敏度级别,检验差温探测器的响应时间。 4.2.2 方法 4.2.2.1 最大和最小响应时间方位的确定 将探测器按其正常工作位置安装在标准温箱(见4.2.4)内,并连接到控制和指示设备上,使其处于正常监视状态。在标准温箱气流初始温度为25,流速为0.8土0.1m/s的条件下,以10/min的升 温速率升温,记录响应时间(测温元件开始升温到探测器动作的时间间隔),测量误差为0.5s。试验共做8次,每试验1次,探测器应按同一方向绕其垂直轴线旋转450。 将探测器的最大和最小响应时间的方位记录下来。 注:1)控制和指示设备可以用火灾

6、报警控制器或专用试验设备。 4.2.2.2 响应时间试验 将探测器按其正常工作位置安装在标准温箱(以下简称温箱)内,并连接到控制和指示设备上,便其处于正常监视状态。在温箱气流初始温度为25、流速为0.8士0.1m/s的条件下,定温、差定温探测器均分别以 l、3、5、10、20、3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差温探测器分别以5、10、20、3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记录响应时间,测量误差为0.5 s。对于每种升温速率,探测器都要在其最大和最小响应时间方位上进行试验, 4.2.2.3 用于环境试验的校验 a. 可复位探测器 按附录A表Al规定,将探测器(不包括已做响应时间试验的探测器)分成对,在最

7、大响应时间方位上,每对探测器中的一只以3/min(差温探测器以5/min)的升温速率、另一只以20/min的升温速率测量响应时间。接着进行4.3-4.7条、4.10条、4.13-4.15条规定的试验。 b. 不可复位探测器 按附录S表Bl规定的探测器或热敏元件进行4.3-4.7条、4.10条、4.13-4.15条规定的试验。 4.2.2.4 定温、差定温探测器的动作温度试验 试验用两只探测器分别在最大和最小响应时间方位上进行。按4.2.2.2条要求,使温箱中的气流温度以不大于l/min的升温速率升到50,然后在升温速率不大于0.2/min的条件下继续升温直到探测器动作,将探测器动作时的温度值记

8、录下来。 4.2.3 要求 4.2.3.1 定温、差定温探测器的响应时间(不包括按4.3-4.10条、4.13-4.15条试验后测得的响应时间)均应在表l规定的上下限之间, 4.2.3.2 定温、差定温探测器的灵敏度级别应按下述规定划分: a.一级灵敏度 探测器的响应时间在表1所规定的I级灵敏度响应时间上、下限之间; b.二级灵敏度 探测器的响应时间在表l所规定的II级灵敏度响应时间上、下限之间; c.三级灵敏度 探测器的响应时间在表l所规定的III级灵敏度响应时间上、下限之间。 4.2.3.3 定温、差定温探测器在升温速率不大于l/min时,其动作温度应不小于54,且各级灵敏度的探测器的动作

9、温度应分别不大于下列数值: 一级灵敏度 62; 二级灵敏度 70;三级灵敏度 78。此项要求在必要时按4.2.2.4规定试验。表1 定温、差定温探测器的响应时间升温速率响应时间下限响应时间上限各级灵敏度I级灵敏度II级灵敏度III级灵敏度/minmin smin smin smin s13510203029 07 134 90 300 22.50 1537 2012 407 444 22 111 3445 1015 409 405 102 552 854 018 4011 366 183 372 424.2.3.4 差定温探测器在起始温度255环境下min后,立即放入恒温54、气流速度为0.8

10、0.1m/s的温箱中30s内应动作。4.2.3.5 差温探测器的响应时间(不包括按4.34.10条4.134.15条试验后测得的响应时间)应在表2规定的上、下限之间。表2 差温探测器的响应时间升温速率响应时间下限响应时间上限/minmin smin s51020302 00 300 22.50 1510 304 21 301 04.2.4 试验设备检验探测器响应时间的试验设备是专用的标准温箱。温箱的风道截面为正方形,并有一个水平工作区域。探测器安装在风道工作区域的顶板上,并使它与风道的两个侧壁对称。风道中的气流初始温度为25,气流流速在试验过程中应始终为0.80.1m/s。气流应能分别以1、3

11、、5、10、20、3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也能以不大于1/min的升温速率上升到50,然后以不大于0.2/min的升温速率上升到80,测量误差为2。应保证探测器附近的气流。不受风道底面和侧壁的影响,探测器不应受到加热器的直接热辐射作用。测温元件和探测器热敏元件的安装位置与风道顶板的距离应相等,并且测温元件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探测器的迎风侧距探测器垂直轴线230mm处。测温元件时间常数应小于2s .应采用图1所示的开路形式的温箱或图2所示的闭路形式的温箱。图1 开路温箱的风道示意图图2 闭路温箱的风道示意图4.3 振动试验4.3.1 目的检验探测器经受振动的适应性及其结构的完好性。4.3.2 方

12、法将两只探测器底座按其正常工作位置安装在振动台上。将探测器接到控制和指示设备上,使之处于正常监视状态。依次在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线上,在1015010Hz的频率循环范围内,以4.11 振动试验4.3.1 目的检验探测器经受振动的适应性及其结构的完好性。4.3.2 方法将两只探测器的底座按其正常工作位置安装在振动台上。将探测器接到控制和指示设备上,使之处于正常监视状态。依次在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线上,在1015010Hz的频率循环范围内,以9.81m/s2的加速度幅1倍频程/min的扫频速率,进行一次扫频循环,检查有无危险频率。如有危险频率,则使探测器分别在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线的每个危险频率进行加速度幅值

13、为9.81m/s2、持续时间为901min的定频振动试验;如无危险频率,则分别在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线上进行频率为150Hz、加速度幅值为9.81m/s2、持续时间为901min的定频振动试验。然后,按4.2条规定,在最大响应时间方位上,一只探测器以3/min(差温探测器以5/min)的升温速率,另一只以20/min 的升温速率测量响应时间。4.3.3 要求a 试验期间,探测器不应发出故障或火灾报警信号;b 试验后,探测器无机械损伤和紧固部位松动现象;c 试验后,探测器响应时间的变化应不超过15%或10s,取大者。4.3.4 试验设备试验设备(振动台和夹具)应符合GB2423.10中第3.1条规定

14、。4.4 冲击试验4.4.1 目的 检验探测器经受非多次重复性机械冲击的适应性及其结构的完好性。4.4.2 方法 将一只探测器和底座按其正常工作安装在冲击试验设备(见图3)的木梁底面的中心位置上,并接通控制和指示设备,使之处于正常监视状态。 调整试验设备,使一个质量为1kg的圆柱形钢块从700mm高处沿导向装置垂直地跌落到木梁顶面中心部位,冲击面积为18cm2(允差为10%),连续跌落2次。 按同样的方法对另一只探测器进行试验。 试验后,按4.2条规定,在最大响应时间方位上,一只探测器以3/min(差温探测器以5/min)的升温速率,另一只以20/min的升温速率测量响应时间。 图3 冲击试验

15、设备图 4.4.3 要求 a、试验期间,探测器不应发出故障或火灾报警信号;b、试验后,探测器无机械损伤和紧固部位松动现象;c、试验后,探测器响应时间的变化应不超过15%或10s,取大者。4.4.4 试验设备试验设备(见图3)主体是一个木梁支架装置。木梁材质可为柞木(或色木),截面尺寸为100mm50mm。木梁窄面固定在两根宽度为50mm的柞木支脚上,支脚放在平的水泥地面上,并有足够的高度以不使探测器触及地面。支脚与木梁的纵轴成直角,两支脚的中心距为900mm。 4.5 碰撞试验4.5.1 目的检验探测器承受机械碰撞的适应性。4.5.2 方法将探测器和底座按其正常的工作位置安装在碰撞试验设备的刚

16、性水平安装板上(见图4),并接通控制和指示设备,使之处于正常监视状态,探测器有试验前应至少通电15min。调整碰撞试验设备,使锤头碰撞面的中心能够从水平方向碰撞探测器,并对准探测器最易遭受破坏的部位。然后,以1.80.15m/s的锤头速度、2.70.1J的碰撞动能碰撞探测器。碰撞后,按4.2条规定,在最大响应时间方位上,一只探测器以3/min(差温探测器以5/min)的升温速率,另一只以20/min的升温速率测量响应时间。4.5.3 要求a试验期间,探测器能够发出不可恢复的故障或火灾报警信号;b如果不能发出故障或火灾报警信号时,则探测器响应时间的变化应不超过15%或10s ,取大者;c. 试验

17、后,探测器与底座之间、底座与安装板之间不应松动或产生位移。4.5.4 试验设备试验设备(见图4)主体是一个摆锤机构。摆锤的锤头由硬质铝合金ALCu4SiMg(经固溶、时效处理)制成,外形为具有一个斜的碰撞面的六面体。锤头的摆杆固定在带球轴承的钢轮毂上,球轴承装在硬钢架的固定钢轴上。硬钢架的结构应保证在未安装探测器时能够使摆锤自由旋转。锤头的外形尺寸为长90mm、宽76mm、高50mm。锤头斜切面与锤头纵轴之间的夹角为601,锤头的摆杆外径为250.1mm,壁厚为1.60.1mm。锤头的纵轴距离旋转轴线的径向距离为305mm,锤头的摆杆轴线要保证与旋转轴线垂直。外径为102mm,长为200mm的

18、钢轮毂同心组装在直径为25mm的钢轴上。钢轴直径的精度取决于所用的轴承尺寸公差。在钢轮毂与摆杆相对的方向上装有两个外径为20mm、长为185mm的钢质配重臂,其伸出长度为150mm。在两个配重臂上装一个位置可调的配重块,以便使锤头与配重臂平衡。在钢轮毂的一端上装一个厚12mm、直径为150mm铝合金滑轮,在滑轮上缠绕一条缆绳,缆绳的一端固定在滑轮上,另一端系上工作重锤。安装探测器的水平安装板由钢架支撑着。安装板可以上下调整,以便使锤头的碰撞面中心从水平方向碰撞探测器,如图4所示。在使用试验设备时,首先要按图4所示调整探测器和安装板的位置,调好后,把安装板紧固在钢架上,然后摘下工作重锤,通过调整

19、配重块,平衡摆锤机构。调整平衡后,把摆杆拉到水平位置上,系上工作重锤,当摆锤机构释放时,工作重锤将使锤头旋转 3/2rad碰撞探测器。工作重锤的质量为:0.552/3r式中:r滑轮的有效半径,m。当r 为75mm时,工作重锤质量约为0.78kg,锤头质量约为0.79kg。图4 碰撞试验设备图a 安装板;b探测器;c锤头;d摆杆;e钢轮毂;f球轴承;g转动270;h工作重锤;j配重块; k配重臂;I滑轮4.6 腐蚀试验4.6.1 目的检验探测器抗腐蚀的能力。4.6.2 方法试验时,将探测器和底座按其正常工作位置固定在一个温度402、SO2浓度255ppm(体积比)、相对湿度90%95%的试验箱中

20、经受21d试验。试验期间探测器不通电。装卸探测器时,其上应无凝露现象。试验结束后,使探测器和底座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恢复7d。在探测器与连接导线连接完好的情况下,按4.2 条规定,在最大响应时间方位上,一只以3/min(差温探测器以5/min)的升温速率,另一只以20/min的升温速率测量响应时间。 4.6.3 要求试验后,探测器响应时间的变化不超过15%或10s ,取大者。4.6.4 试验设备试验设备应符合GB2423.19中附录规定。4.7 低温试验4.7.1 目的检验探测器在低温环境下使用的适应性。4.7.2 方法将两只探测器与控制和指示设备接通,使之处于正常监视状态。在温度为1525、相对

21、湿度不大于70%的条件下保持1h,然后放置到温度为-103/min的低温试验箱中稳定2h(探测器在试验箱中不应有结冰现象)。低温稳定期结束后,关断控制和指示设备,取出探测器,在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不大于70%的环境中恢复12h,然后按4.2条规定,在最大响应时间方位上,一只探测器以3/min(差温探测器以5/min)的升温速率,另一只以20/min的升温速率测量响应时间。 4.7.3 要求a试验期间,探测器不应发出故障或火灾报警信号;b试验后,探测器响应时间的变化应不超过15%或10s ,取大者。4.7.4 试验设备试验设备(低温试验箱)应符合国家标准GB2423.1中第4章规定。4.8

22、高温响应试验4.8.1 目的检验在高温环境下定温、差定温探测器的响应时间及差温探测器使用的适用性。4.8.2 方法4.8.2.1 定温、差定温探测器将探测器与控制和指示设备接通,使之处于正常监视状态。放入温箱,在风道气流初始温度为25。以不大于1/min的升温速率将温度上升到50的条件下稳定1h 后,按4.2条规定,在最大响应时间方位上以5/min的升温速率,测量响应时间。 4.8.2.2 差温探测器 将探测器与控制和指示设备接通,使之处于正常监视状态。放入温箱,在风道气流初始温度为25,以不大于1/min的升温速率将温度上升到50的条件下稳定2h 后,按4.2条规定,在最大响应时间方位上,一

23、次以5/min的升温速率,另一次以20/min的升温速率测量响应时间。 4.8.3 要求a定温、差定温探测器的响应时间应在表3规定的相应灵敏度级别上、下限之间;b温差探测器响应时间的变化应不超过15%或10s ,取大者。表3 定温、差定温探测器初始温度为50的响应时间响应时间下限 响应时间上限 各级灵敏度 I级灵敏度 II级灵敏度 III级灵敏度 min s min s min s min s 0 46 7 44 9 40 114 36 4.8.4 试验设备用温箱。 4.9 电压波动试验4.9.1 目的检验探测器在额定工作电压波动条件下工作的适应性。4.9.2 方法可复位探测器试验时,使用1只

24、探测器。不可复位探测器试验时,使用1只探测器和4只热敏元件。将探测器与控制和指示设备接通,使其处于正常监视状态。使额定工作电压降低15%,或按制造厂规定的额定工作电压的下限值,按4.2条规定,在最大响应时间方位上,分别以3/min(差温探测器以5/min)和20/min两种升温速率测量探测器的响应时间,然后使额定工作电压升高10%,或按制造厂规定的额定工作电压的上限值,重复上述试验。 4.9.3 要求探测器响应时间的变化应不超过15%或10s ,取大者。4.9.4 试验设备用温箱。4.10 湿热试验4.10.1 目的检验探测器在湿热环境下使用的适应性。4.10.2 方法将两只探测器及其底座在温

25、度为405的干燥箱中干燥24h后,立即移到湿热试验箱中,并将探测器与控制和指示设备接通,使之处于正常监视状态。调节湿热试验箱,使探测器在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90%95%的条件下持续96h后,将其取出,在最大响应时间方位上,一只以3/min(差温探测器以5/min)的升温速率测量响应时间;另一只在放置72h后,按4.2条规定的最大响应时间方位上以20/min的升温速率测量响应时间。 在湿热试验箱中,以及由一种环境过渡到另一种环境时,探测器表面均不应出现凝露现象。4.10.3 要求a试验期间,探测器不应发出故障或火灾报警信号b试验后,探测器不应有破坏涂覆和腐蚀现象;c试验后,探测器响应时间的变

26、化应不超过15%或10s ,取大者。4.10.4 试验设备试验设备(湿热试验箱)应符合国家标准GB2423.3中第2章的规定。4.11 绝缘电阻试验4.11.1 目的检验探测器的绝缘性能。4.11.2 方法将探测器及其底座安装在绝缘电阻试验设备的一块金属板上(电压地端),将探测器的所有接点相互短接,并在该短接处和金属板间施加50050V的直流电压,持续605s后,测量绝缘电阻。接着,将探测器放置到温度为405、相对湿度90%95%的湿热试验箱中,保持96h,接着在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放置60+100min,立即按上述方法测量绝缘电阻。4.11.3 要求在两种条件下测得的探测器的绝缘电阻值分别不

27、小于100M和1M。4.11.4 试验设备绝缘电阻试验设备要满足下列技术要求:试验电压:直流50050V(地端为金属板);测量范围:0500 M;最小分度:0.1 M;记时:605s。注:在不具备专用试验设备情况下,也可用兆欧表或摇表测试。4.12 耐压试验4.12.1 目的检验探测器耐压性能。4.12.2 方法将探测器和底座在温度为252、相对湿度为90%95%的湿热试验箱中放置24h,然后取出,再将探测器和底座安装在耐压试验设备的一块金属板上(电压地端),将探测器的所有接点相互短接,并按下述要求在短接处和金属板之间施加试验电压:a.额定工作电压不超过50V时:试验电压以100500 V/s

28、的升压速率从0V升到500V,保持605s;b.额定工作电压超过50V时:试验电压以100500 V/s的升压速率从0V升到500V,保持605s。4.12.3 要求试验期间,探测器不应发生表面飞弧、反掠放电、电晕或击穿现象。4.12.4 试验设备耐压试验设备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试验电源:50Hz,01500V(有效值)连续可调;升压速率:100500V/s;记时: 605s。4.13 静电放电试验4.13.1 目的检验探测器对带电人员接触造成静电放电的抵抗性。4.13.2 方法将探测器放置到试验用接地板上,其距接地板边的距离不小于100mm。接通控制和指示设备,使之处于正常监视状态。调节静电

29、放电发生器的输出电压为8000V,将连接150pF贮能电容器和150电阻器的静电放电探头充电到8000V,经该150电阻器对探测器进行放电。每次充电后应立即将静电放电探头触及到探测器外壳的一个试验点上,无论是否发生电弧放电,务必使探头尖端与试验点切实接触。静电放电应在探测器外壳(底表面和侧面)的不同试验点共进行10次。依次放电间隔时间至少1s。试验后,按4.2条规定,在最大响应时间方位上,以20/min的升温速率测量响应时间。4.13.3 要求a试验期间,探测器不应发出故障或火灾报警信号;b试验后,探测器响应时间的变化应不超过15%或10s ,取大者。4.13.4 试验设备4.13.4.1 静

30、电放电发生器输出电压:8000V10%,其电原理图如图5所示,特性校验用输出电流的典型波形如图6所示。图6 静电放电发生器输出电流的典型波形4.13.4.2 静电放电探头放电端为一8的球体,连接体与后半球外带绝缘材料。4.13.4.3 接地板外形尺寸:450mm10mm。4.13.4.4 接地线静电放电试验用的高压电源和静电放电探头的接地线必须和接地板一起接到电源插头的安全接地线上。4.14 辐射电磁场试验4.14.1 目的检验探测器在辐射电磁场环境中工作的适应性。4.14.2 方法将探测器和底座置于绝缘试验台上,接通控制和指示设备,使之处于正常监视状态。按图11布置试验设备。将发射天线置于中

31、间,探测器与电磁干扰测量仪天线分别置于发射天线两边1m处。调节1500MHz功率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使电磁干扰测量仪的读数为10V/m,在试验过程中频率应在1500MHz的范围内以不大于是0.005倍频程/s的速率缓慢变化,同时应转动探测器观察并记录探测器工作情况。如使用的天线有方向性,则应得天独厚使发射天线对准电磁干扰测量仪天线,调节功率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为10V/m,然后将天线的位置反转,对准探测器进行试验。在1500MHz频率范围内,应分别用天线的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进行试验。试验应在屏蔽室内进行,为避免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天线的位置应符合图12要求。试验后,按4.2条规定,在最大响应时间方位

32、上,以20/min的升温速率测量响应时间。图7 试验设备布置图图8 天线位置图注: 1 屏蔽室高度应大于或等于2.5m。2 天线顶端同屏蔽室顶部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0cm。3 在测量垂直级化时,双锥形天线的两端同屏蔽室顶部和地板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0cm。4 放置天线时,应使干扰测量仪天线接收不到探测器的反射波。4.14.3 要求a试验期间,探测器不应发出故障或火灾报警信号;b试验后,探测器响应时间的变化应不超过15%或10s ,取大者。4.14.4 试验设备4.14.4.1 功率信号发生器(或信号发生器与功率放大器)a 频率范围:1500MHz;b 输出功率:应能提供足够的功率,满足离发射天

33、线1m处产生10V/m电磁场的要求,输出功率可调;c 扫频速率:小于0.005倍频程/s。4.14.4.2 电磁干扰测量仪应符合GB6113的技术要求。4.20.4.3 发射天线a 130MHz长线天线;b 20200MHz双锥天线;c 200500MHz螺旋天线;d 也可以使用满足试验要求的其他天线。4.15 电瞬变试验4.15.1 目的检验探测器在电瞬变产生的干扰条件下工作的适应性。4.15.2 方法试验时,将探测器接通控制和指示设备,使之处于正常监视状态。分别对探测器的每根外接连线进行下述试验:施加1000V10%、频率5kHz20%的正负极性瞬变电压(波形见图13),每300ms施加瞬

34、变脉冲15ms(见图10),试验时间为2min试验期间,监视试验是否发出故障或火灾报警信号。试验后,按4.2条规定,在最大响应时间方位上,一只以3/min(差温探测器以5/min)的升温速率,另一只以20/min的升温速率测量响应时间。 4.15.3 要求a试验期间,探测器不应发出故障或火灾报警信号;b试验后,探测器响应时间的变化应不超过15%或10s ,取大者。4.15.4 试验设备瞬变发生器:输出瞬变脉冲电压1000V10%、频率5kHz20%,输出阻抗50。每300ms输出15ms瞬变脉冲电压,极性为正、负,其电原理图如图11所示。图9 50欧负载时单脉冲波形图10 一组脉冲波形图图11

35、 瞬变发生器电原理图U高压电源;Rc充电电阻;Cc贮能电容;Re脉冲整形电阻;Rm阻抗匹配;Cd隔直电容注:对探测器外接连线施加脉冲电压时,应使用电容耦合板来进行。耦合电容为33nF。5 标志5.1 一般要求探测器应有清晰、耐久的标志,包括铭牌和操作、安全等指示标志以及质量检验标志。5.2 铭牌铭牌应包括下列内容:a 产品名称、型号;b 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如灵敏度级别、额定工作电压等);c 灵敏度级别标志:定温、差定温探测器级灵敏度:绿色;级灵敏度:黄色;级灵敏度:红色;d 制造厂名称及商标;e 出厂年、月及产品编号。5.3 质量检验标志a 本标准代号及编号;b 检验部门名称;c 合格标志。

36、 附 录 A 可复位探测器试验纲要 (补充件) A1 可拆卸探测器可拆卸探测器试验时,用18只底座和18只探测器。探测器与底座一起进行试验。A2 不可拆卸探测器不可拆卸探测器试验时,用18只探测器。A3 试验程序将探测器按118顺序编号。全部试验按表A1规定进行。单只探测器试验按表A1从上到下的程序进行。不同编号探测器的试验顺序,除1号探测器首先进行外,其他探测器不做规定(例如7号探测器可在6号探测器之前进行试验)。 附 录B 不可复位探测器试验纲要 (补充件) B1 可更换元件的探测器B1.1 可更换元件的可拆卸探测器探测器试验时,用18只探测器、18只底座和59个可更换的热敏元件,每只探测

37、器与底座组合在一起进行试验。B1.2 可更换元件的不可拆卸探测器探测器试验时,用18只探测器和59个可更换的热敏元件。B1.3 试验程序将探测器和底座按118顺序编号。热敏元件按159顺序编号。全部试验按表B1规定进行。单只探测器和底座试验按表B1从上到下的程序进行。不同编号探测器的试验顺序,除1号探测器须首先进行外,其他探测器不做规定。表B1 不可复位探测器试验表试验程序 热敏元件或探测器编号 探测器或底座编号 升温速率,/min 备注 条款 试验项目 1 3 5 10 20 30 0.2 每种升温速率两次试验(在最大和最小响应时间方位上) 4.2.2.1 方位 18 1 4.2.2.2 响

38、应时间 922 2336 1 2 4.3 振动 37和44 3和4 4.4 冲击 42和49 11和12 4.5 碰撞 41和48 9和10 4.6 腐蚀 39和46 7和8 4.7 低温 40和47 1和2 4.8 高温响应 55 2 初始温度为50 4.9 电压波动 5154 2 电源电压上、下限两种升温速率 4.10 湿热 43和50 13和14 4.11 绝缘电阻 56 15 4.12 耐压 57 16 4.13 静电放电 58 17 4.14 辐射电磁场 59 18 4.15 电瞬变 38和45 5和6 4.2.2.3 环境试验后的响应时间 3743 4450,58,59 在最大响应

39、时间方位上 注: 1 根据4.2.3.3项进行试验的探测器。 2 须做该项试验的探测器号和所用升温速率。 B2 不可更换元件的探测器B2.1 不可更换元件的可拆卸探测器探测器试验时,使用18只底座和59只探测器。B2.2 不可更换元件的不可拆卸探测器探测器试验时用59只探测器。B2.3 试验程序将底座按118顺序编号。探测器按159顺序编号。全部试验按表B1规定进行。单只探测器试验按表B1从上到下的程序进行。不同编号探测器的试验顺序,除1号至8号探测器须首先进行外,其他探测器不做规定。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本标准由全面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公安部沈阳消防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焦兴国、孙国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