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小灯泡评课稿.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477376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点亮小灯泡评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点亮小灯泡评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点亮小灯泡评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亮小灯泡评课稿.doc(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点亮小灯泡评课稿点亮小灯泡评课稿让灯亮起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8课让灯亮起来。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程资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程”。科学课就是活动课,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使他们体验探究的乐趣

2、、获取自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要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只有成为研究性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参与者、组织者。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家庭用电”单元中的第一课。说起电小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都有过接触,但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让灯亮起来这一课开始的,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电珠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电珠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二、学情分析让灯亮起来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电珠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

3、电路的真正意义。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电珠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电珠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电珠去让灯亮起来。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电珠亮起来。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三、教学目标基于上述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故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小电珠认识它的结构,知道小电珠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电珠才会发光。2能力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让灯亮起来。观察、描述和记录让灯亮起来的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

4、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3情感目标: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区分回路、短路、断路,以正确的连接方法让灯亮起来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学生让灯亮起来较为容易,但在此基础上要求寻找多种让灯亮起来的方式就是一种难度的提升,三年级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及现象,但是想象和猜测电流的流动路径将成为他们的难点。五、课程资源1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只小电珠、1节1.5伏的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表。2教师准备:小电珠、电池、导线、双面胶、小电珠及电池的自制图片若干。3多媒体课件

5、:点亮我的小电珠。六、教学策略1、教学方式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秉承这一要求,我将课堂还给学生,依照“仔细观察简单描述实验操作大胆猜测探究学习得出结论”的方法,学生逐层深入地学习。具体方法如下:(1.)结构观察法新课程提出“科学学习的观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提倡的亦步亦趋“的观察,而是“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它包含2层含义:一是无意观察,二是结构观察。本课在观察小电珠的环节,采用了“结构观察法”。(2.)自主操作法科学学习与常识教学的不同之一是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动手,所以“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头戏。本课在设计上突出了“动手操作”这项技能的训练,

6、切割10分钟的时间块用于学生连接小电珠。(3.)对比理解法事物通过对比,更能突显其本质特色,科学知识的学习亦是如此。本课教学中存在着多出对比:首先,自我认知与活动结果的对比。主要体现在本认为很容易接亮的小电珠在实践中却花了一大笔力气;本认为很容易画的电珠,却没能自信地画出来。其次,多种电路连接方式的对比。这些对比是促成学生对电路认知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2、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亲自动手汇报实验结果相结合,起到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易于理解。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ppt出示美丽夜景照片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灯光吸引学生注意,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二)认识小

7、电珠结构1、提问:你了解小电珠的构造吗?2、学生仔细观察小电珠,把它画在纸上,并汇报。3、ppt出示小电珠,认识小电珠结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出小电珠,认识小电珠结构,为成功让灯亮起来奠定基础。(三)认识实验材料1、提问:让灯亮起来还需要哪些材料2、学生明确实验材料还包括导线与电池,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征、用途。 设计意图:简单认识让灯亮起来所需材料,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好准备。(四)让灯亮起来1、学生四人一组,分工合作,让灯亮起来。2、成功让灯亮起来的组,上台演示,教师同时贴出小电珠连接方法。3、未成功点亮的组,上台演示,教师同时贴出连接方式。4、分析让灯亮起来的连接方法。提问:能使小

8、电珠亮起来的连接都连接到了电池和电珠的哪些地方?5、分析小电珠内部构造。提问:为什么一定要连接小电珠上的这两个位置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呢?这与小电珠内部的构造有关。6、猜测电流流向提问:电流我们看不到,但是能够想象它的流动方向。你能说出这幅连接图中,电流的流向吗?学生猜测后,教师ppt演示电流的流向。7、分析失败的连接方式电珠不亮的原因。提问:为什么这些连接方式,小电珠不亮呢?随机渗透短路、断路知识。设计意图:合作探究让灯亮起来的接法,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成功点亮的小组,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未能点亮的,激发求知的渴望,迫切得到正确的连接方式。以贴图方式呈现,清晰直观,易于分析。由分

9、析让灯亮起来的连接方法,到分析小电珠内部构造,逐层深入。在分析连接方式的基础上,大胆猜测电流的流向,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识规律。分析失败原因,加深对正确连接方式的理解,为找寻多种连接方法奠定基础。(五)多种方式,让灯亮起来1、ppt出示实验要求2、学生动手实验3、实验汇报:将不同的连接方式贴在黑板上。4、学生总结能够让灯亮起来的连接方法的共同点。设计意图:明确实验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操作。寻找连接方式的过程,是将前面分析得出的成功让灯亮起来的连接方法,用于指导实践的过程。(六)拓展延伸1、尝试同时点亮多盏小电珠。2、用电安全教育。3、绿色环保意识渗透。设计意图:本节课点亮了一盏小电珠,也点

10、亮了学生心中对电的好奇心,他们不满足于只点亮一盏小电珠,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用电安全教育与环保意识的渗透都是十分必要的,必须让学生明白。八、板书设计(学生多种让灯亮起来的连接方式) ?共同点:形成回路设计意图:清晰、直观呈现学生自己连接的小电珠的多种点亮方式,有成就感,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篇二:灯泡亮了 评课三年级科学灯泡亮了张燕飞老师讲的灯泡亮了一课,课上得不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整节课导课自然,过程开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充分,教师的引导恰如其分。从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学生提问,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到学生大胆猜想,提出假设,进行探究活动一“教室里的灯是怎样亮起来的呢?”。再到小组分工,拟

11、定实验方案;分组合作,实施探究;展示交流,得出结论;进行探索活动二“让小灯泡亮起来”。最后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电路图,在交流之后,教师再把电路图中常用的符号展示给学生,学生再用符号画一个简单的完整电路图。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环环相扣。纵观张老师的教学,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改理念。张老师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提供了简约的实验材料,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 整节课无论是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科学学科的本质科学课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面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假设、验证、整理、交流,

12、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本节课的小组活动,目标明确,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明显,值得我们学习。但正像辛老师提出的那样:小组探究的活动内容要是再加深些就更好了。老师的语言再简洁、和蔼些,就更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在学以致用方面多举些实际的例子,效果会更好。2014年4月11日篇三:让灯亮起来评课稿让灯亮起来评课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课一开始,孙老师通过让学生观看美丽的夜景图片、举例让学生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很自然地开始了对灯的研究。接着提问:你们想不想自已动手让灯亮起来?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的欲望。然后老师让学生认识电路原件,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些小器

13、材,再一次引发起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学生逐一认识每种材料的结构和用处。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对学生后面的电路探究思路有重大意义。紧接着教师提出要求 :用一节电池、一个小电珠、一根导线,你能让小电珠发亮吗?在自主探究中,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们把亮的、不亮的方法都进行研究,为后来突破难点做了很好的铺垫。在交流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音互相质疑,难点的补充,更好地激发学生开动脑筋。讨论之后,老师再出示课件,用很直观的方式给学生们解释了“小灯泡亮的共同特点”,然后再用动画解释了“小灯泡的工作原理”。,这样学生对于小灯泡工作原理,以及电流示怎样在小灯泡中流动的有了充分的认识。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自己

14、探究,老师适时引导的作用。篇四:点亮我的小灯泡案例分析点亮我的小灯泡案例评课稿一、背景及教材简析今年我执教了科学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点亮我的小灯泡是电单元中的第二课。电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电灯是怎么亮的,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也许并不会太在意,甚至提出疑义。本课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使用电池、电线,让小灯泡亮起来。虽然,点亮小灯泡看起来很简单,绝大部分学生也能够点亮,但实际上里面还有很多学问值得研究。如何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一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我思考的首要问题。最终我将“问题引发任务,激励学生探究”定位为本课教学的一条主线,贯穿课的始终。二、片段简要回顾与评析(一)、观察

15、材料,认识结构特点。1、老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大灯泡,这是什么?(灯泡)2、你们有灯泡吗?(有)3、你们的灯泡和老师的灯泡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众说纷纭)4、那它们一样的地方有哪些呢?(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我们把小灯泡画一下好吗?(学生画小灯泡的简易图,认识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5、想不想点亮小灯泡?(想)还需要什么材料?(电池、电线)电池、电线有什么特点?我们先画一张图好吗?(学生画电池、电线简易图)【评析】创设简单形象的情境,以大灯泡“牵”出小灯泡。利用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视而不见的观察习惯,启迪学生的心灵,来激发学生研究小灯泡的兴趣。在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特征后,又及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

16、参与学习,让学生对电路的简单构成(电池、电线、用电器)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看了之后画小灯泡、电池、电线,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看了又画,是学生很乐意做的事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也为后面学生画电路图埋下了伏笔。(二)、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1、电池、电线都有了,现在能点亮小灯泡了吗?(能,学生两人一组合作,点亮小灯泡)2、怎样连接小灯泡才会发光?(交流、演示,画电路图)3、猜猜看,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讨论,画电流流动路线)4、灯泡为什么会发光?(讨论,揭示“回路”含义)【评析】材料齐全了,学生已有强烈的动手欲望,这时教师的提问可谓恰到好处。学生

17、亲手点亮了小灯泡,经历了一次完整的实践活动,自然画电路图也是得心应手。课堂反馈表明,很少有学生画错电路图。教师再让学生猜测,鼓励学生大胆假设,把小灯泡的研究引向深入。学生作出了多种猜想,证实了电流的流动路线,知道了“电池里的电从正极流出,经过灯丝,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此时,学生的学习情绪已完全被教师调动起来,学习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获得了自信,形成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三)、区分“短路”和“断路”。1、刚才大家都接亮了小灯泡,还有其他方法使小灯泡接亮吗?(学生尝试)教师巡视,要求接亮的、未接亮的均画电路图。2、为什么没有接亮?(学生分析原因

18、)教师揭示“短路”和“断路”,教育学生注意用电安全。3、学生再次尝试接亮小灯泡。【评析】大部分学生用的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接亮小灯泡,可以说是属于共性的一面。如何体现学生的个性用不同的方法接亮小灯泡?在这里,教师“穷追猛打”,设计了一个发散性问题,再次焕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在学生的电路图中得以反映。自然“短路”和“断路”的含义一目了然了,教学的难点也就突破了。这时学生再次合作,重新接亮小灯泡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课堂上不时传来会心的笑声。(四)、小结延伸。今天,我们让一个小灯泡亮了起来,想想看,还需要哪些材料,有办法让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吗?【

19、评析】教师的收尾提问对学生来说,无疑极具“挑战性”,学生的学习情绪一下子又被“煽动”了。这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信任和鼓励,也为下一节课的研究任务作了很好的铺垫和延伸,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科学探究欲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三、思考与对策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如何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我认为“以问题驱动学生探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整堂课中,教师的提问多次出现了“是什么”、“为

20、什么”、“想不想”、“能不能”、“猜一猜”等激励性的话语,坚持以问题驱动学生心灵世界,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作为主线,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比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在这样的一种任务驱动氛围下,我们的学生就非常愿学、乐学了,我们的科学课堂也就充满了生命活力和气息。当然我们应当看到,以问题来作为学生学习任务的驱动也有它的弊端那就是教师的提问多半是预先想好的,更多的包含了“命令式”的味道,总有一种“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感觉,而学生提问、质疑的权利和机会就会相对少得多。在本节课中,学生提问、质疑的时空比较少,所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就体现得不是那么充

21、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是科学学习主体的地位,降低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质疑的科学态度。同时,以问题来作为学生学习任务的驱动,对教师的问题设计和临场语言应变调控能力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更要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反观这节课中,自我感觉问题设计水准一般,形式上也不够活泼,在一些问题的过渡衔接上也不够流畅、自然。虽然,学生配合得比较好,能积极参与,但就全体学生而言,教师的问题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由此看来,以一种单一的手段来引领学生学习的方式,虽然直接效果比较理想,但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观察、实验、表达、交流等多项活动,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不要怕麻烦,让启发性学习、创造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纵横交错,融会贯通在科学课堂,这样我们的科学课才会更加情趣盎然,更加富有挑战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