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的教育公平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陶行知的教育公平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浅谈陶行知的教育公平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浅谈陶行知的教育公平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浅谈陶行知的教育公平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教育学院 小教09语文 王银微 27号摘要:,教育公平是是人民大众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他提出了“教育机会均等”的主张,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的美好理想。研究和借鉴陶行知的教育公平的思想,对于我们在现实教育中实现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
2、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陶行知、教育公平思想、现实意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自古就有的理念。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浪潮中,教育公平是是人民大众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在致力于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提倡各种教育运动,将教育公平摆在极为重要的位子上。陶行知平民教育的精髓是“让全中国的人受到教育”。一、陶行知教育公平思想形成的过程陶行知的教育公平思想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教育平等”是陶行知教育公平思想的基本特征。陶行知的教育公平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两个
3、阶段:1、萌芽和提出阶段(19141919)陶行知生活的时代,是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代。1914年,陶行知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面对当时我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名存实亡的现实,他明确地提出,应该“视人民为社会之主体”,并将追求自由平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当做了己任。毕业回国后,他着手为人民大众办教育,这是他将自己的理想付诸行动的开始。2、形成和发展阶段(19201945)从1920年夏开始,陶行知开始创办暑期学校,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筹备会等,从此,投身平民教育成为他为大众而奋斗的重要起点。他认为,中国最广大的民众在乡间,所以“平民教育是到乡间去的运动”。1931
4、年,他又发起了普及教育的运动,把教育的对象由农民变为“农工劳苦阶级”。在陶行知的心中,普及教育就是义务教育。后来他又提出了“人民第一”和“为人民服务”的口号,这可说是他终生献身于大众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其志向之坚定,其用心之良苦,跃然其间。 此后他又连续发表了民主、民主教育、民主教育之普及等文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关于民主教育、公平教育的思想。陶行知还强调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贫富、阶级、信仰,无论城乡,大家都应有同等的享受教育之权利。这表明,陶行知的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基本成熟。二、陶行知教育公平思想的主要内容1、教育公平是“和谐教育”的基础陶行知的和谐教育思想就是追求“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
5、”。陶行知认为,只有倡导并实现了教育公平,才可能有“和谐教育”。对当时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阶层差距加大等一系列问题,陶行知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陶行知指出,在国民党的统治下,教育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所垄断,农人工友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最大的不平等与不公平,也是最大的教育不和谐。他说:“中国的教育雨,不落在劳苦人的田园里。中国的教育雨,专落在大都会的游泳池里给少爷小姐玩。中国的教育雨,不肯落到乡下去,灌溉农人所种的五谷。中国的雨,不肯落到边远的地带去滋长时代落伍的人民的文化。即使偶然顺着风势落它一阵,也是小雨,不能止渴。”1由此可见,在陶行知的构想中,教育公平是和谐教育的基础,只有
6、在公平的基础上教育才能和谐地全面发展。2、教育公平的目标是“教育机会的平等”陶行知对平等问题有着他自己的主张。他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对平等的看法:“天之生人,智愚、贤不肖不齐,实为无可题之事实。平等主义亦不截长补短,以强其齐。在政治上、生计上、教育上,立平等之机会,俾各人得以自然发展其能力而为群用,平等主义所主张者此耳。”2可见,他所强调的平等首先是在起点上的平等,其次才是过程中的平等。他说:“真平等是要大家的立脚点平等,你的脚站在什么地方,我的脚亦站在什么地方。”3陶行知在其社会改造活动中认识到从事社会改造的人,要远处着眼,近处着手。受教育机会被剥夺最多的是农工及其子弟,所以民主教育就是要力求使
7、农工劳苦阶级有机会接受教育。在他看来,这就是教育的目的“文化为公”,“教育为公”,并以此达到天下为公。3.教育公乎实施的途径是兴办“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最早关注平民和农民问题、最先投身乡村教育的教育家。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的目的和宗旨是“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四通八达的社会”。陶行知指出:“一个共和国的基础稳固不稳固,全看国民有知识没有。国民如果受过相当的教育,能够和衷共济,努力为国家负责,国基一定稳固”。4陶行知的这段话,明确地指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人的受教育程度,而国人中平民占大多数,因此必须重视平民教育。陶行知对当时我国人数最多最不幸的农民充满
8、了爱心,表示要把整个的心献给农民,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此外,他进一步提出,“今后主要使命之一即在厉行乡村教育政策,并下决心要募捐一百万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创设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要叫中国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华民国的伟大的新生命。”5他认为,只有使平民和农民都接受教育,中国才有富裕的希望。三、陶行知教育公平的思想对我们当前推进教育公平的启示1、实现教育公平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农村教育问题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同时多渠道地筹措农村的教育经费,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此外要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改革农村学校教师工资
9、制度,实施绩效工资制,依法保障和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源的稳定。2、实现教育公平需解决必须解决的外来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首先,注重转变教师观念,普及陶行知先生平等教育思想。教师营造平等教育的氛围,使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流动人口子女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强化师德,使教师不断增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书育人,尊重每一位学生。其次,实施关爱教育,积极践行陶行知先生“爱面天下”的精神,使农民工子女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可以实现的最基本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努力地学习,才能丰富学生
10、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操。最后,要加强家校联系,畅通沟通渠道。学校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及时通过问卷、谈话、家访等形式,对这些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行为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学生的特点,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家长学校要形成教育合力,来保证民工子女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学习成绩,让他们健康成长。 3、实现教育公平需解决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俗话说,“十年树术,百年树人”。教育事业的发展需长时间的积累,需要几代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教育公平的实现,有赖于充分的教育机会,有赖于开放的、多元化的教育体制和灵活的学校制度的建立,即终身教育的社会环境和体制的建立。因此,我
11、们要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根据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状况,应适当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以为每个人的任何阶段的教育创造充分的条件。综上所述,陶行知的公平教育思想对于指导我们解决现实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积极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这种思想,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的良性发展,全面提高我国的全体人民的整体素质。参考文献:1周洪宇.教育公乎是和谐社会的基石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2陶行知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3陶行知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4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5陈建华.论陶行知的义务教育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