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2).doc(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2)1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这个阈限值并不是绝对不变的。人的活动的性质,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个体的注意、态度和年龄等,都会影响愈陷的大小。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人的感官察觉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一般来说,人类各种感觉的绝对感受性都很高。绝对
2、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二者呈反比例:E=1/R(E:绝对感受性,R: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或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简称JND): 两个同类的刺激物,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 sensitivity):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视觉感受野(receptive field of vision):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当它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网膜上的这个区域就是这
3、些神经细胞的感受野。由于若干个外侧膝状体细胞共同会聚到一个皮层细胞上,因而皮层细胞的感受野是网膜上的一个更大的区域。特征觉察器:视觉系统的高级神经元能够对呈现在网膜上的、具有某种特性的刺激做出反应,这种高级神经元叫做特征觉察器。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都参与了暗适应过程,但作用的大小及起作用的阶段,两者是不同的。早期的暗适应是由锥体细胞与棒体细胞共同完成的。以后,椎体细胞完成暗适应过程,只有棒体细胞继续起作用。整个暗适应持续大约3040分钟,以后感受性就不再继续提高了。明适应:与暗适应相反,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
4、过程,暗适应时间较长,而明适应进行很快,时间很短暂。5分钟左右,明适应就全部完成了。后像(afterimage):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可分为正、负后像。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称为视觉掩蔽。声音的掩蔽: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称为声音的掩蔽。声音的掩蔽有几种包括:纯音掩蔽,噪声对纯音的掩蔽,纯音和噪声对语音的掩蔽。它依赖于声音的频率、掩蔽音的强度、掩蔽音与被掩蔽音的间隔时间等。频率太近,产生拍音。低频掩蔽音对高频
5、掩蔽音的掩蔽作用,大于高频掩蔽音对低频声音的掩蔽作用。与掩蔽音频率接近的声音,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作用也增加。两点辨别阈限:人们能够分辨皮肤上连个电灯俄最小距离。通常用两点阈规来进行测量。皮肤的部位不同,两点阈规也不相同。头-眼运动系统:网膜映像流河中枢动作指令共同决定运动知觉。似动(apparent movenment):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包括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动景运动(stroboscopic movement):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的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
6、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动景运动也叫最佳运动或Phi运动。电影、电视、活动性商业广告都是按动景运动的原理制成的,在逼真性商难以与真正的运动区别。诱发运动(induced movement):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诱发运动可以在实验室内演示出来。一般来说,视野中细小的对象看去在动,而大的背景则处于静止状态。自主运动(autokinetic movement):注视黑暗中的一个亮点,会看到它似乎在运动。运动后效(movement after-effect):在注视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
7、运动。(瀑布)错觉(illusion)的含义: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包括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其中大小错觉和形状、方向错觉有时统称为几何图形错觉。大小错觉:人们对几何图形大小或线段长短的知觉,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错误。包括月亮错觉、潘佐错觉(铁轨错觉)、垂直-水平错觉、贾斯特罗错觉、多尔波夫错觉、缪勒-莱耶错觉(箭形错觉)缪勒-莱耶错觉(Muller-Lyer illusion),也叫简形错觉。有两条长度相等的直线,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端加上向外的两条斜线,另一条直线的两端加上向内的两条斜线,那么前者就显得比后者长得多。
8、潘佐错觉(Ponzo illusion),也叫铁轨错觉。两条辐合线的中间有两条等长的直线,结果上面一条直线看上去比下面一条直线长些。垂直-水平错觉(horizontal-vertical illusion)。两条等长的直线,一条垂直于另一条的中点,那么垂直线看去比水平线长一些。贾斯特罗错觉(Jastraw illusion):两条等长的曲线,包含在下图中的一条比包含在上图中的一条看上去长些。多尔波夫错觉(Dolboer illusion):两个面积相等的圆形,一个在大圆的包围中,另一个在小圆的包围中,结果前者显小,后者显大。月亮错觉:月亮在天边刚升起时显大,而在天顶时显小。形状和方向错觉:包括
9、波根多夫错觉、冯特错觉、爱因斯坦错觉、佐尔拉错觉。佐尔拉错觉(Zollner illusion):一些平行线由于附加线段的影响而看成不平行的。冯特错觉(Wundt illusion):两条平行线由于附加线段的影响,使中间显得狭而两端显得宽,直线好像是弯曲的。爱因斯坦错觉(Einstein illusion):在许多环形曲线中,正方形的四边略显弯曲。波根多夫错觉(Poggendoff illusion):被两条平行线切断的同一条直线,看上去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意识(consciousness):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它是一种觉知,觉察到某种现象或事
10、物。是一种心理状态。作为心理活动的一种高级水平,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指个体对内外界刺激即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觉知以及对自身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中止的监控。它包括对外部事物的知觉、对内部刺激的知觉、对自身的知觉和对由这些体验所引起的思维活动的知觉。意识具有觉察功能、管理和调控身心系统的功能。具有睡眠与梦、催眠、白日梦与幻想的几种意识状态。注意(attention):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不同于意识。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有两个特点,即指向性和集中性。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从特征上讲,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
11、某些特征。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从发生上讲,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意后注意及服从于当前的活动目的与任务,又能节省意志的努力,因而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培养随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通过双耳分听实验来研究。持续性注意(sustained attention):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持续性注意通常用经济作业来测量,
12、这种作业要求被试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完成某项工作,并用工作绩效的变化做指标,用警戒作业来测量。分配性注意(divided attation):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注意的稳定性:有些不随意识改变如注意的起伏现象与注意的转移相区别,有些受意识控制如上课。注意转移:是主动的转移,外界的新异刺激引起,不同于注意的起伏现象,整个过程是非同时进行的区别于注意分配。注意分配: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虽然也涉及多种事物,但是同时来做的区别于注意转移,其前提是熟练程度。鸡尾酒效应:在声学中是指人耳的掩蔽效应
13、。在鸡尾酒会嘈杂的人群中,如果两人交谈,尽管周围噪声很大,但两人耳中听到的是对方的说话声,而周围的各种噪声被掩盖掉了。想不到、看不出正是鸡尾酒效应在教育中的反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校、教师对学生实行横向排队,看学生就会客观公证,鸡尾酒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注意的基本品质: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注意转移。记忆:记忆是一个过程,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展开的,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存储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记忆不够稳固,也不
14、够确定。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比较稳定。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又叫感觉登记。它是记忆系统的该是阶段,存储时间大约为0.25秒2秒。如看电影时一幅幅静止画面运动。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 秒到2
15、 分钟。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个成分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它最大特点是它的容量相当有限且保存时间很短,大约为72个单位。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即输入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由于与长时记忆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发生了意义上的联系,编码后的信息进入了长时记忆。必要时还能将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面临的问题。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存储。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
16、次获得的。程序性记忆: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往往需要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也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平行扫描: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提取。如果是这样,无论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提取的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自动停止系列扫描:对项目逐个进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如果是这样,那么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越多,反应时间就越长。另外,由于找到目标的搜索(肯定判断)不需要再对剩余项目进行检索,因此其反应时间要比找不到目标项目的搜索(否
17、定判断)反应时短。完全系列扫描:指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做出判断。在这种提取方式下,反应时间仍将是项目长度的函数,但由于肯定判断和否定判度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它们应该具有同样的反应时间。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存在三种情况:不完全遗忘(能再认不能回忆)、临时性遗忘(意识不能再认或重现)、永久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记忆恢复: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的现象。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
18、决得活动中。其特征包括概括性、间接性和思维是经验的改组。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它们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3岁前的幼儿只在动作中思考。形象思维: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经验思维: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这种思维易产生片面性,甚至得出错误或曲解的结论。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这种思维活动往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使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直觉思维: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
19、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活动,该思维具有快速性、跳跃性等特点。分析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做出合理的结论。辐合思维: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合乎逻辑的结论,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这种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产生多种答案、结论或假说。但究竟哪种答案最好,则需要经过检验。常规思维: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或程序直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的创造水平低,对原有的知识不需要进行明显的
20、改组,也没有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因而称之为常规思维或再造性思维。创造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知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它包括理论思维,又离不开创造想象等。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由于概念抽象概括的程度不同,所以它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具体概念:按事物的现状,即指认属性(表面特征)分类的,由此形成的概念。抽象概念:按事物的内在特征,即本质属性进行分类的,由此形成的概念。合取概念
21、: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这些属性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析取概念: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关系概念: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自然概念: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是由事物自身特征决定的。人工概念: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制造出的一种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常常可以人为的确定。推理:指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可分为三段论推理、线性推理、条件推理。三段论推理: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
22、,它说明人们的推理不一定遵循严格的逻辑规律。线性推理:又称关系推理,在这种推理中,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由于这个理论的三个逻辑项之间具有线性的特点,所以线性推理又称线性三段论。条件推理: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问题解决的含义与基本过程: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空间: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内进行搜索,找到一条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通路。创造性思维: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
23、程。表象: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等特点。表象在思维中,特别是在形象思维中具有重要作用。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黏合、夸张、典型化、联想进行综合的几种方式。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具有创造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和个体性等特征。语言的种类:语言活动通常分为两类,即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外部语言又包括
24、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可以分为对话语言、独白语言、书面语言和内部语言。对话语言:指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流时的语言活动。一般认为其是一种最基本的语言形式,其他形式的口语和书面语言都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情境性、简略性、对话双方直接交流性和反应性。独白语言:是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语言。它表现为报告、讲演、讲课等形式。具有说话者独自进行、开展性、有准备和有计划的语言活动。书面语言: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通过阅读来接受别人语言的影响。它的出现比口语要晚得多,在文字出现以后,才为人们掌握和利用。具有随意性、开展性、计划性的特点。内部语言:一种自问自答或者不
25、出声的语言活动,具有隐蔽性、简略性的特点。语言理解: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动机: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个体对目标的认知,由外部的诱因变成内部的需要,成为行为的动力,进而推动行为。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的。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称为有机体活动
26、的源泉。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在需要得到满足后,这种不平衡状态暂时得到消除,当出现新的不平衡时,新的需要又会产生。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为称为意志行动。意志行动中出现冲突,冲突不同类型,它的结构是由效价、向量、运动和生活空间等形成。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是以主体的愿望,需要等倾向为中介的一种心理现象。符合主体需求和愿望,会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和情感,相反就会引起消极地、否定的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具有独特的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三个成分。情绪和情感统称感情,情
27、绪指感情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绪和情感具有适应、动机、组织和信号等功能。表情: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总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这种外部表现也就是可以观察到的某些行为特征。与情绪、情感有关的外部表现,统称为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人的活动效率。才能:人们要完成某种活动,往往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这些能力相互结合,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这种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叫才能。天才:能力的高度发展称为天才。天才是能力的独特组合,它使人能够顺利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某些复杂的
28、活动。天才往往结合着多种高度发展的能力。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等4个特性。人格的结构包括气质、性格、认知方式和自我调控系统等,这几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各种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人格成为一个整体。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度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的活动特性所制约。它反映了人的自然属性,气质是人的天性,无无好坏之分,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主要体现在人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和,并表现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之中,即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它反映了社会属性,因此具有好坏之分,性格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