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经验对物理学习的影响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经验对物理学习的影响新.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生活经验对物理学习的影响新生活经验对物理学习的影响生活经验对物理教学的影响元谋县元马镇中学 施学华【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生活。生活经验对物理教学会产生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教师要克服不利的影响,利用有益的影响,巧妙地运用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词】:生活经验 迁移 创造思
2、维 诱发 建构初中物理有其鲜明的学科特点,它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由于多种物理现象对儿童感官的刺激,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大脑便逐渐形成了对各种事物的感知1,形成经验。生活经验为学习物理知识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大量素材。然而由于中学生的应用能力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容易形成一些错误的生活经验,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1学生生活经验的界定学生生活经验是指学生在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而获得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它是个体立足于客观世界,建立在感官知觉上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是人类和个体认识成果的积累。
3、这种生活经验有着丰富而广泛的含义,它包括各种来源不同的、以不同的表征方式存在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生活经验对物理学习的影响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第一是学生已有的学科基础学科知识经验;第二是学生对社会、生活、现象、文化氛围的感性认识。2生活经验对物理教学的负面影响正式物理学习前,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前概念、直觉概念、朴素概念以及在学习中形成的相异概念、错误概念对教学产生巨大阻力,是造成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2 21错误生活经验的存在,造成学生在新知识的认知过程中产生负迁移。错误生活经验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中,通过个体与外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非科学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形成的过程中
4、没经过科学的思维加工,只是根据事物表面现象作出的主观判断和总结,结论一般是错误的或片面的。正是由于这些经验有这样的缺陷,造成它对新知识的不良影响。例1: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听说某物体重多少公斤,而在物理学中“重”是指重量,它的单位是“牛顿”,而“公斤”,即“千克”是质量的单位,这样便把重量和质量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混淆了。由此产生的错误经验,将不利我们对质量和重量这两个概念的理解。2.2先学的科学知识对后继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产生负迁移。现代的迁移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新知识和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过程。已有认知结构和内容能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这也是错误经验消极作用的另一种表现。例
5、2:由欧姆定律得出的导出公式R=U/I,对于这个公式有学生便得出结论:电路中电阻的阻值大小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将先前所学的数学知识僵化地用到现在所学的物理量度公式的分析中,从而失去了物理量度公式的物理内涵。事实上,电阻的大小是电阻本身的一种属性,只与其材料等因素有关。可以用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的比求出它的电阻值大小,但它并不是电阻的定义式(定义式为R=L/S).在同一电路中当电阻两端电压增大几倍时,通过它的电流也增大几倍,显然电阻值并不与电压成正比,也不与电流成反比。类似的公式还有=m/V,v=S/t等,都是有其物理内涵的。2.3生活经验
6、产生“功能僵化”的呆板性。 对于一个概念、公式、定理或定律,学生在熟悉它的常见功能以后,对于在新条件下的转化会产生“功能僵化”的呆板性。例3:把一木块立在底板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到障碍物而突然静止时,车上的木块将: ( )A. 立即停止运动 B. 立即向前倒下 C. 立即向后倒下 D. 继续匀速直线运动分析:由于学生在学习惯性这一节时,教师做过“小车遇障碍物突然停止”的演示实验,实验中木块立即向前倒下,许多学生对此实验印象十分深刻,故未分析,而想当然地认为木块立即向前倒下,而错选了B. 而因为木块立在光滑的小车上。没有摩擦阻力,小木块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运
7、动状态,继续继续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正确答案应选 D.2.4生活经验妨碍创造思维的发展。学生过多的依赖于过去积累的经验,而忽视对题目中特殊关系的分析研究。对问题的解答满足于已有的正确结论,而不善于从不同角度去寻求最佳解法,更不能有所创新。例4:图所示电源电压U=3V , R1=15。先闭合S1,再闭合S2,发现电流表示数增大了0.1A .求电阻R2=? 此时,学生会根据已有知识分步求解,当闭合S1时,只有R1接入电路,根据欧姆定律I1=U/R1求出流过R1的电流为0.2A。 当再闭合S2时,R1和R2并联接入电路,电流表测干路电流为0.3 A , 此时流过R1电流仍不变,仍为0.2A 。(由欧姆
8、定律可知)那么此时流过R2的电流为0.1A ,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2的电阻为30。实际上学生只要认真分析一下,运用发散思维就会发现电流表增大的值0.1A就是流过R2的电流,运用欧姆定律一步得出R2的电阻为30。这就是学生不会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例子。2消除生活经验负面影响的措施。2.1诱发产生正向迁移,遏止形成负向迁移。正向迁移表现为原有储存与大脑的信息对新知识的促进作用,负向迁移则表现为已有经验对新的问题的干扰。为了促进正向迁移的产生,应启迪学生对问题要全面地、多角度地去分析,不要只看到问题的表面或只看问题的片面,就下结论。迁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受学生本身的主观条件制约,这就要创造条件,
9、因人施教,诱导实现正向迁移。对问题要多假设、多提问,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细致分析问题,使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分析问题方法,可避免负向迁移的产生和干扰。2.2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增强知识信息地可提取性。培根说过:“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就意味着力量。”注重合理地知识结构地建构,是克服生活经验消极影响地前提,生活经验的负效应往往是由于无知和偏见造成的。大脑中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用时才可提取,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大脑里信息量越多,到需要时不一定提取就越快,只有广博而理解透彻的知识信息,组织得有条不紊、有系统的知识信息才具有随时可提取的性质,才容易在需要时迅速检索提取输出,并发挥出举一反三、触类旁
10、通的作用。23深刻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讲透概念、规律的属性,以防止相互混淆。为克服先学的科学知识对后继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产生负迁移,必须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对于概念要讲清它的内涵,让学生掌握本质属性;对于定理、定律,要剖析数量关系,赋予它们物理内涵,揭示它们的精髓,为学生的创造思维提供坚实的基础。如在R=U/I的教学中要讲清R是电阻的一种性质,与电压、电流没有关系,只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2.4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习惯和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是解题的基础和根本,这就要求在概念、原理的教学中能从多方位、多层次进行,特别要讲清在后面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11、,使学生既能深刻理解概念、原理,又能掌握这些概念、原理在解题过程中的灵活运用。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已经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具体解题过程中也会出现思维混乱的现象,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的、一般的程序,特别是要养成一种仔细分析题设条件的习惯,运用正确的物理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最终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2.5精选典型例题,培养、开拓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题的分析对培养、开拓学生的解题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时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渠道精选一些能训练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的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训练,使学生从中体会解题的奥秘和乐趣,激发
12、学生解题的欲望,并通过学生自己的解题实践来逐步提高解题的技巧和能力。综上所述,生活经验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物理教学,但只要在教学实践中潜心地进行钻研和摸索,分析由于生活经验造成错误的原因,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之于教学实践中,一定能克服生活经验的负面影响。3生活经验对物理教学的正面影响。正确的生活经验是物理学习的良好基础和铺垫。它的正迁移作用可成为物理概念学习的资源和概念学习的新的增长点,可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新的概念和知识结构。生活即教育3,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利用身边的生活素材,把生活问题贯穿教学始末,将物理知识构建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上,让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升华,让物理知识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
13、、走向社会,让物理回归生活,与生活交融。 3.1先立后破,利用错误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每个学生进入课堂时都带着自己对世界或者自然现象的看法,他们仅在已经存在的东西与新的知识和信念发生联系的时候才能够发展新的理解4。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学习就会变成很枯燥的事情而难以维持。但如果兴趣没有发展成为稳定的求知欲,学生就不可能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产生理智感。例5:在观察水的沸腾时,可设计问题:“用纸盒代替烧杯能把水烧开吗?”学生:“不能”。回答:“我也认为不能”。然后动手做演示实验,结果把水烧开了,而纸盒却没有着火。学生简直难以置信,同时也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
14、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他们想弄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自然提高了。应用这样的方法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3.2利用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程标准解读强调:尽管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 。通过生活经验获得的知识,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电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当的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物理问题。如在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的教学时,教师提出,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想出自己的办法,办法越多越好,于是学生会想出许多办
15、法,诸如用电熨斗烫、放在炉火旁边烘、用电风扇吹、尽量把衣服摊开等,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总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来,这样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即立足于生活,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做也实现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3.3用生活经验(含学科知识)与相关的物理知识的类比传授物理知识。著名物理学家开普勒有一句名言:“我珍爱类比胜于一切”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类比推理,可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使各方面的知识纵、横联系,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减少学生
16、对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列举了经常用到的可类比的内容:可类比项目类比的具体内容热运动与蚂蚁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剧烈热锅上的蚂蚁电流与水流水流使水轮机转动,电流使灯泡发光.电压与水压水压使水流动,电压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到形成电流。3.4利用生活经验强化学习物理知识的体验过程。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只是关注学生在该过程中所获得的结论。应该明确,学生经历某一过程,这本身就是学习目标之一。5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物理现象进行加工、处理、分析、推理、归纳的过程,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心理的自我体验过程,体验往往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
17、,对自己生活经验的一种升华与超越,有了体验才有记忆和理解。所以物理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让学生探索物理规律时,尽量地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亲身感受和体验相关物理知识的生产过程。例如:通过学生搓手发热的活动来亲身感受摩擦生热。这种利用生活经验的体验过程既能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能熟悉新的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5 充分利用生活经验,丰富教学内容。初中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了大量的生活体验和经验,对学生来说,日常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和经验是一种最直接的感知,它们能使抽
18、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简单化,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相关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引导学生把这些经验运用到具体的物理规律中,丰富自己的课堂。比如,用“钢笔吸墨水应先挤一下笔管才能把墨水吸进去”的经验引出大气压强的知识;用“装了开水的热水瓶第二天瓶塞难于拔出”的经验说明大气压跟温度有关;“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比较省力”和使用斜面省力的内容相结合;“穿着鞋底上凹凸不平花纹明显的钉鞋不容易滑倒”、“下雨天骑自行车容易打滑而摔倒”体验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等。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处理,使生活事例、学生的生活经验自然走入物理教学,不断提供大量的,生动的,贴近日常生活的物理
19、事例和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作为感性材料,创设让事实来说话的教学环境,以感知具体的物理事实。通过分析、综合、抽象等思维加工来积极调节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实现从“不理解”、“想不通”到“懂了”、“明白了”的同化,顺应过程,达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让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各种实际物理问题,完成从抽象到具体,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3.6利用学生生活经验于课后促成学生在能力、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 以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的背景编题,调动学生的解题热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和他们在学习中的相关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要发展某种能力,就必须经历相关的过程。6如:学习“串并联电路”后不必急于处
20、理课后习题,可以让学生先画一下教室的电路或家庭电路。学习“电功率”后可以安排学生计算教室里的日光灯一个月能耗电多少,也可以计算一个月电费大约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学生解题时兴趣会很高,解题后会有更大的成就感,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和一些重大社会现象为背景,教师编题或为学生确定范围学生自编题,促进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从三个维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7。 如:纳米技术、四川地震、神七发射等,都是学生关心的话题,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热点问题去设计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对
21、物理教学既有消极的一面,又有积极的一面,只有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物理教学相结合,克服消极因素,利用积极因素,才能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降低学习物理知识的难度;真正感受和掌握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纠正生活经验中的错误观念;改变学生情感价值观。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改善当前学生学习物理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产生深远的影响。【参考文献】: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93-105.2 虞杰. 着眼生活 立足课堂J. 中国电化教育,2005(12). 3 周玲. 立足教学新课改 推进课堂教学生活化J.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4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35-37.5 叶澜.面向21 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理论纲要J. 上海教育科研, 2001(2). 6 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 教育研究, 1997(9).7 周建平. 从科学认识论到生活认识论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