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doc(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各位老师:大家好!受学校领导的委托,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这简单却复杂的问题。本人才疏学浅,有讲得不对的地方敬请原谅!教学设计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一项主要常规工作。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课程实施质量
2、,是广大一线教师需求不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依据专家的教学理论,结合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针对老师们平时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呢?俗语讲,不打无准备之仗,无论做任何工作必须要有精心的准备。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更因为教学的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儿童,如何把小学生培养好,更不能有半点差错。因此,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精细的准备工作,要把准备的内容书面化,完成教学设计,才能自如地上好课。反之,凡是在教学上缺乏创造性或出现差错的教师,除了语文基本功不过硬之外,往往是上课前缺乏充分的准备,没有认真设计或不会设计教学方案。
3、于是上课时,或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重点不突出,或教学方法、手段使用不当,或对学生的提问不能准确作答,等等。所以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决定上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从字面讲,“设”即筹划;“计”即计谋、策略,“设计”即筹划与策略。从普遍意义讲,“设计”就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预先策划制定的策略、方法、样式等。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就是在上课之前,对该课教学、该单元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方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教案有无区别呢?本质上是无区别的,是一致
4、的,都是做的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注重在语文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的设计,尤以教学思路的设计为重点。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我们必须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可以说,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与学过程的一种规划或实施步骤的一种预设,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点子库”;一篇好的教学设计恰似一幅蕴涵师生人文素养、观念想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立体风景图。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呢?一、教学设计的新理念根据新的培养目标、新课改精神、新教材特征和教育对象的认知特点,教学设计应以下面的新理念作指导:(一)以人为本,体现“三
5、个一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学理念。具体地讲,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同时,又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并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的策源地,通过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二)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
6、语文。首先,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也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所决定的。生活对语文犹如空气和阳光,是须臾不可或缺的。学习语文,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乃至社会和社会生活观的养成,均须贴近生活、参与生活、和生活携手共进,才能使语文课堂引进活水,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的需求融为一体。二、教学设计的模板(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又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三维目标。(二)教学重点、难点(三)资源准备(四)教学分析(五)课时安排(六)教学过程(七)教学评价(反思)三、教学设计的策略(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全面理解课
7、标的内涵,准确把握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确定教学目标,一是要了解课程标准各年段目标,二是明白所在单元教学目标,三是清楚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习者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的预期变化。教学目标是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的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过程,所以教学目标的设计很重要。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对教学目标要科学分类认真分析教材钻研课程标准,从而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哪些是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过程与方法的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意,并不是每节课教学
8、设计的目标都必须列出三维目标,这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2教学目标要有系统性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考虑目标体系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要充分考虑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科之间的培养目标、本学科教学目标、本学科的学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采取有效的教学设计策略使它们整合。3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合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定位应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根植于文本,不拔高,不牵强。4、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灵活一反面在教学设计时,不能把目标定得太窄太死,要有灵活性;一方面在教学中也要随机调整,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学习过程中实际需要的变化,注意教学目标的生成性。教学目标就像射箭时需要瞄准耙
9、心一样,只有心中做到目标清楚,才能有的放矢,要从“三个维度”出发,注重体现综合性和全面性。如:【案例】狼和鹿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认识森林、鹿与狼之间的密切关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培养学生学会提炼信息的能力和说话能力。情感目标:在认识森林、鹿与狼之间密切关系的基础上,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确定教学重难点首先要吃透课标教材,认真阅读教参。因为,课
10、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部分具体讲了教学中应该达到的最基本的目标,这些具体目标就是我们的教学重难点,指出大体方向。我们阅读教材、教参,要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对照课标,明白要在这篇内容中向学生传授些什么,并把内容进行细化,分不同课时来确定教学重难点。其次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难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情况及教学准备教学目标就是体现教学重难点的内容,但不是所有的目标都是重难点。如狼和鹿:教学重点可为:认识森林、鹿与狼之间的密切关系;难点: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分析问题(三)资源准备教学设计的基础。资源准备,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比如引
11、导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或者引领学生到野外进行一些活动,或者教师准备相关的影像资料等等。多媒体只是我们实现教学目的的技术手段、物质基础,在多媒体设计上,我们要从教学的实效来确定是否使用多媒体。不要片面地认为所有教学设计都必须要通过多媒体来呈现。(四)教学分析教学分析又分为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一) 教材分析教材包括课本、教学参考用书、教学挂图、相关课件等文本或图像资源,这些是教师教学不可缺少的凭借。有些教师认为,小学课文浅显易懂,凭自己的水平给小学生上课,那还不是绰绰有余?所以,对教材的钻研与解读,也就是浏览一下课文,看看参考书而已。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正确的。那么,解读教材包括哪
12、些内容,教师应着力解决哪些问题呢?首先要整体地把握教材1 要了解新课标语文教材作了哪些调整和变动。2 要了解教材编排特点及编辑意图。其次要准确地理解教材所谓准确,主要指的是人们对文章主题思想、表达方法、字词句段的理解没有偏失,切合文章的本意。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我是这样分析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选自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片精读课文,本单元围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它们分别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为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其中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
13、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课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有效的教学不应该是教教材,而是教学生。学情分析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唯有做好学情分析,教学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才会有相应的对策和具体的方法。学情分析的内容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动机态度。又如对六年级学生学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对比较高了。心理的想法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学生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
14、的想法。学生的独立性也增强了,大部分学生愿意动脑筋,喜欢语文课,喜欢朗读。所以我把阅读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课时安排主要根据内容来预订,在这就不用多讲了。(五)教学过程这里所说的过程主要是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即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共同努力以达到小学语文教育目标的过程。可用下表表示,更清晰明了: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创设情景,感知神圣。1、播放西雅图2、谈话激发学习兴趣:这图片里的风景美吗?是的,这就是西雅图所说的神圣的土地。这原本是印第安人的土地,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
15、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他们认为大山是有生命的,并把这些山称作“父亲”。(出示课题)可是这圣神的土地为什么要转让呢?3、教师介绍写作背景。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强行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印第安人试过一切办法,他们奋战过,他们躲避过,最后只剩下两条路:不是去死,就是搬到保留区去。为保全这神圣的土地,酋长西雅图只得委曲求全,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 1、 看课件图片,感受西雅图的美。2、 对这片圣神土地被转让产生疑问。3、 聆听教师介绍被转让的原因,与印第安人的悲愤和无奈产生共鸣。这环节我充分利用影
16、视资料及音乐的渲染,让学生欣赏,了解这片土地的美丽及神圣,了解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热爱这片土地,与当地居民的感情产生共鸣,为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 提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2、 交流主要内容,并提问:“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3、 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并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4、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白:13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911自然段:进一步阐
17、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2、 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3、轮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4、交流谈理解,明白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本环节我让孩子能读通课文,在交流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神圣”以及印第安人对土地的浓浓的深情。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体会“神圣”1过渡语:我们常用广阔、肥沃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并提要求:边读
18、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重点指导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并提要求: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4指导朗读23自然段。1、 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2、交流理解表现“神圣”的词句。明白: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
19、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3、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4、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让孩子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并交流感受,从而明白:这土地对于印第安人的重要性,更加理解印第安人对这片神圣的土地的眷恋之情。四、精读课文,理解”神圣”1让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1)出示句子“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提要求: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
20、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板书“善待河水”(2)出示句子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提问题:“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3)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教师板书“善待空气”(4)理解句子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5)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并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教师板书“善待动物”(6)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7)师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
21、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教师板书“热爱土地保护环境”1、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2、 学生交流感受,明白河水、空气、动物对我们很重要,深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3、 感情朗读4-8自然段,从字里行间感受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珍惜与热爱。4、在交流汇报中,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通过对重点句子的交流、理解、探讨,品读、吟读、想象等途径,引导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和了解印第安民族的品质,进而直指
22、主题。在读中体验含义深刻的句子,从而使学生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热爱家园。五、拓展延伸,深化“神圣”1、出示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圣神的。”这句话在文章出现了三次。起到什么作用呢?2、配乐朗读全文。3、布置作业:出示小练笔: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发现。1、交流看法,明白用重复的修饰手法更能加强语气,提升感情。2、配乐朗读全文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明白用重复的修饰手法更能加强语气,提升感情,在配乐朗读中情感得到升华。拓展训练将课堂向课外延伸
23、,领悟本文更加深远的现实意义。让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学生心田,并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六、总结同学们,我们终于明白:以西雅图为代表的印第安人对土地的深深眷恋,已从难过无奈上升为对大地母亲的深厚感情。他们呼吁,人类应还大地以“神圣”,保护大地及大地上的万物,从而保护人类自己。“神圣”的不应仅是“这片土地”,而是整个大地!心存“神圣”的不应只是“我们这个民族”,而是整个人类!我们常说,要保护这片土地的整洁,爱护校园一草一木,绝不浪费水资源,但是我想说,只有用实际行动来保护这片神圣的土地,才是对这片土地最深的爱,对不对?聆听,使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由这片土地升华到整个大地,整个自然,体现了教学的梯度,也
24、深化了学生对土地圣神的认识。板书设计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善待河水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热爱土地保护环境善待动物这一板书既能体现文章内容又能分清文章结构,同时紧扣单元学习主题。有的老师认为用课件上课可不写,其实不是这样的,板书在教学中既反映了教材内容的实质,又服务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如果把板书视为洞察教材的“窗口”,开启思路的“钥匙”,排疑解难的“桥梁”,实施教学的“蓝图”,是非常恰当的。板书虽然是“微型教案”,但它却展现了一个宏观世界;板书虽然是“微量元素”,但它却贮积了无穷的能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板书设计和运用的优劣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设计板书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性劳动,它除了要钻研、
25、驾驭全课内容外,还要懂得美学知识,充分利用板书艺术的审美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觉,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健全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板书的美包括布局美、形式美、色彩美、书写美等。只有让学生有了美的感受,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六)教学评价最后讲教学评价及教学反思。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但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因为,通过反思,教师会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反思,教师能在学生的“错误”中寻求发展,在自身的“失败”中找到出路,在教材的“局限”中谋求进步;通过反思,教师以审慎的、意志的方式实施教学行为;通过反思,
26、还可以使教师从教学主体、目的和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中、后等环节获得体验,变得更加成熟。所以,反思是教师取得特定实践成就、走向解放和专业自主的工具。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强化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1)写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
27、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3)写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
28、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二次教案,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
29、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教后反思:本课的第四个环节,我抓住“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让学生们通过充分的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情感。课的最后,我将热爱土地的情感进行了扩展,呼唤大家要热爱土地、珍惜资源。 在教学时,我采用“问题引导、当堂训练”的方法,抓住课题的“神圣”。以此为主线,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来(如: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培养学生阅读后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在理解文本时也掌握得不错,并在理解句子过程中能较好地说出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也把德育教育渗透
30、进去,从而让学生的环保意识更浓了。这篇反思是写成功之处的。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也存在遗憾,朗读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手段,但因为时间关系,在学生理解的读,谈体会上面花的时间比较足,理解后的感情朗读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有些蜻蜓点水,不够深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处理好理解体会课文内容和感情朗读的时间分配问题,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这是写不足之处的。尽管上述介绍不是非常全面,但我相信,今天的课能解释一些大家在教学设计中的困惑。学习教学设计,也是学习一种教学技能。任何一门技能,如果没有理论指导,效果是不理想的。因此,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教师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很重要。如有说得不到和说得不对的地方敬请原谅和指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