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doc(8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1. 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仍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第四,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数学法要求的统一。第五,教科书的编排形式有利于学生
2、的学习。第六,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2. 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是指把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组织协调,使相互配合、协调统一,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1) 统一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影响。(2) 统一个方面的社会力量,争取家长和社会配合,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3) 处理好衔接工作,使德育工作经常性、连续性、系统化、制度化3.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第一,阶段性与连续性第二,定向性与顺序性第三,不平衡性第四,差异性4. 简述增进师生沟通的心
3、理学原则(1) 同理心。这是与学生沟通的前提,包括三个条件: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2) 真诚。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诚实,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3) 纳与尊重学生。但不对学生进行无理性的溺爱与迁就。5. 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 备课,这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2) 上课,这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 布置、检查课外作业。(4) 课外辅导,主要有集体和个别辅导两种形式。(5) 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6.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 德育过程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 德育过程
4、是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7. 简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5)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8. 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1) 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2) 语言表达能力(3) 组织教学的能力(4) 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5) 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6) 教育机智等9. 教育的广义及狭义定义、本质属性(1)
5、 教育的广义: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2) 教育的狭义:狭义的教育是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3) 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10.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呈现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3) 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渗透;(4) 高等
6、教育类型的日益多样化;(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的逐渐淡化;(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11. 教育学的创立过程培根首提出 缪斯来实现(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巴特去规范(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康德首教学(1)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2) 赫尔巴特一个原则:教育教学原则二个理论:伦理学和心理学中心三个中心:
7、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个阶段:教学过程分成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教育目的:培养良好公民(3)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代表人三个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疑难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够解决这个疑难、验证这个假设12.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1)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2)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3)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5)
8、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13. 教育对生产能力的促进作用(1)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2) 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14.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4) 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15.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 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 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16.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
9、规律(1)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拔苗助长”、“陵节而施”(2)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身心发展得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4)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可能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里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5)
10、 个体身心发展得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发展17.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登、格赛尔外铄论代表人物:外铄寻(荀子)找落(洛克)花生(华生)18.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19. 中国现代学制的沿革壬颁布、癸实行、资本找子丑、长期(戌)美国壬颁布: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
11、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没有实行癸实行: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的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始资本找子丑: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长期戌美国: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叫新学制或者六三三学制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21世纪以来第一个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纲要指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
12、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20. 教育目的理论(1) 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 代表任务: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2) 个人本位论: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3) 教育无目的论提出者: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
13、明确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无目的。21.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22.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1) 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2) 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更大限度的发挥教
14、师的作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调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提高教师待遇,优化学校管理,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3) 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4) 教育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3. 活动中心课程论及其观点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第一、 主张一切学习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组或改造第二、 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第三、 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24. 课程计划概念、组成、作用概念: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类型学
15、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组成: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课程设置就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培养目标和修业年限来确定学校的学科和课程。这是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作用: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25. 25课程标准的概念、结构和作用概念: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组织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作用:课程标准时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2
16、6. 教材的编写结构(1) 直线式教科书结构:是指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者一个课题的内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展开呈现在教科书中,使各种知识在教材中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2) 螺旋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把同一课题内容按照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2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可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28. 形势教育与实质教育(1) 形势教育: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
17、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2) 实质教育: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是指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训练和培养。29. 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1) 传授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2)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社会主义世界观。(4)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30.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
18、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印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1) 认识的间接性(2) 认识的交往性(3) 认识的教育性(4) 有领导的认识31.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4)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32.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做好三个计划: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写好三个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2) 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 课外辅导(5)
19、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33. 我国中学教学原则(1) 直观性原则:实物、模像、语言只管(2) 启发性原则: 概念: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3)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4) 巩
20、固性原则(5) 量力性原则(6) 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问题而提出的。(7)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8)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概念: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的目的。34. 讲授法的定义及运用基本要求定义: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第一,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第二,注意启发;第三,讲究语言艺术第四,
21、要组织学生听讲35. 班级授课制(1) 定义: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的一中教学组织形式。(2)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每一个教学班里的学生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且人数固定有统一和固定的教学内容,教师按照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进行教学进行课程划分,按课教学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3)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优越性: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局限性:教学活动多由教师
22、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究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36. 提高记忆能力,促进知识巩固的方法(1) 明确记忆目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2)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 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的质量(6)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37. 防止遗忘的方法第一,复习方法多样化第二,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复习第三,及时复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复习
23、第四,反复复习和试图回忆相结合第五,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第六,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在识记后不久,复习的次数要多一些,时间间隔要短一些38.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1) 发现问题: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其首要环节(2) 理解问题: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3) 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方案,选择恰当的问题解决操作步骤,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4) 检验假设: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分为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间接检验的结果是否正确,最
24、终还要有直接经验来证明。39.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 问题的特征(2) 迁移(3) 定势(4) 功能固着(5) 原型启发(6) 动机的强度39. 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1) 操作定向,操作的认知阶段;(2) 操作模仿,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3) 操作整合,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连接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个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4) 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 准确的示范和讲解
25、(2)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学习者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后,对其学习方法、计划和目标作出相应的调整(4)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动觉是运动知识获得的前提,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心里基础40. 学习动机理论(1) 行为主义强化理论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和斯金纳主要观点:人的学习行为倾向于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接得到加强和巩固。认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2) 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主要观点: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趋向
26、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趋向成功的人会选择难度50%的任务,这样的任务能够给他们最大的现实挑战,避免失败的人会选择非常难或非常容易的任务。(3) 自我效能感代表人物:班杜拉主要观点: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管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种,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语言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4) 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主要观点:人具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较低级的需要至少达到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高
27、级需要的追求。(5)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韦纳主要观点:人们习惯于将活动的成败原因归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韦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以归为三个维度,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稳定性因素与非稳定型因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能力属于内部稳定性的不可控制因素,努力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制因素,任务难易属于外部稳定性的不可控制因素,运气属于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身心状况属于内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外界环境属于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41. 激发和维持
28、内在学习动机的措施(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2. 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学习策略分为三类(1) 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2) 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3) 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帮助学生有效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
29、境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43.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阶段年龄特征感知运动阶段0-2儿童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1. 认为外界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2. 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 单向思维,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4.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岁1. 具有抽象概念,多向思维,思维可以逆转2. 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3. 出现了去自我中心主义,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1. 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2.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3. 具有抽象逻辑思维4.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44. 维
30、果斯基的心里发展观与教育主要观点: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里机能实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里机能,即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里机能。45. 情绪状态的分类及表现(1)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2) 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3)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46. 人格的特征(1) 独特性(2) 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
31、性。(3) 整体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4) 功能性:面对挫折和失败时的态度是不同的(5) 社会性47. 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里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里特征,即脾气秉性。气质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气质类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特点代表人物胆汁质不可遏制型(兴奋型)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好冲动,但暴躁易怒,脾气急,热情忽高忽低,喜欢新环境带来刺激的学习张飞、李逵、鲁智深、李白、巴甫洛夫、白求恩多血质活泼型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孙悟空、贾宝玉、王熙凤粘液质安
32、静型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湿度,自制力强,话少,适于从事细心、程序化的学习,表现出内傾性,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陈景润、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爱迪生、林冲等抑郁质弱型(抑郁型)行为孤僻,不善交际,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型林黛玉47. 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阶段年龄冲突人格发展任务障碍者的心里特征婴儿期0-1.5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面对环境时
33、会焦虑不安儿童早期1.5-3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培养自主感,体验意志的实现缺乏信心,行动畏首畏尾学前期3-6、7主动感对内疚感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畏惧退缩,缺少自我价值感学龄期6、7-12勤奋感对自卑感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青年期12-18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着忠诚的实现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感,时而感到彷徨迷茫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发展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感与社会梳理时,感到寂寞孤独成年中期30-60繁殖感对停滞感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不关心别人与社会,缺少生活意义成年晚期60以后完善对绝望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悔
34、恨旧事,徒呼负负48. 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地社会功能。心里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里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里状态。49. 品德的心里结构品德的心里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里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亦称道德规范,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爱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
35、困难,以实现一定到的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道德行为:实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动。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50. 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1) 依从:依从包括从众与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2)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3) 内化:内化指在思
36、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51.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基本观点:皮亚杰通过一些对偶故事的观察实验,揭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过程,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水平,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阶段年龄段主要特征自我中心阶段2-5岁处于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权威阶段5-8岁这一阶段称作他律期,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定对错。可逆性阶段8-10岁不把规则看成一成不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这一时期也称作自主期,道
37、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公正阶段10-12岁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识脱胎而来的,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公平 。52.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三水平六阶段含义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1. 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2.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3.认为受到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到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相对功利取向阶段1. 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2. 不把规则看成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定向阶段1
38、. ”好孩子“定向阶段2. 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1. 以服从权威为导向2. 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1. 处于该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2. 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改变。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1.道德判断的最高阶二段,表现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地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53. 学校德育的含义及组成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
39、想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学校德育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部分构成。54. 中学德育过程的内涵中学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中学德育目标对学生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于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政治意识、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并引导其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55.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
40、响的过程(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56. 中学德育的原则(1) 导向性原则: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2) 疏导原则: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3) 因材施教(4) 知行统一: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5) 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6)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7)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8) 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相结合的原则57. 建立的途径(1) 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
41、品质(2) 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 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 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 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58. 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1) 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2) 言语表达的能力(3) 组织教学的能力(4) 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5) 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6) 教育机智、59. 福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福勒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三个阶段(1) 关注生存阶段。这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
42、学生。(2) 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认为自己在新的教学岗位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后,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如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心班集体的建设,关注自己备课是否充分。(3) 关注学生阶段。能够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在这一阶段,教师能考虑到学生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情感和社会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60. 常用的德育方法(1) 说服教育法这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基本环节。(2) 榜样示范法这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绩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
43、为的方法。(3) 陶冶教育法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4) 实践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61. 学习策略的分类(一)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1) 复述策略: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各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2) 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3) 组织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二) 元认知策略元认
44、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三)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62. 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1)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作出全面的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2)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化,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3)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45、,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主体部分,故人们把教科书和讲义统称为教材。63. 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的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1)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选择和确定课题,并主动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2)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对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信息伦理等。(3) 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的学习领域。(4) 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提高劳动技术素养为多种发展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64.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锻炼法是指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注意在活动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运用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坚持65. 健数学科中心论的主要观点学科中心理论是最早出现,影响最广的课程理论这派理论的观点是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各课教学的基本知识、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