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428023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134 大小:7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版.doc(1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附件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附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 马小军 王 辰 王 睿 王大猷 王明贵王选锭 卢晓阳 申昆玲 吕晓菊 刘又宁 刘正印李光辉 李燕明 杨 帆 肖永红 吴永佩 吴安华邱海波 何礼贤 汪

2、 复 张扣兴 张婴元 陈 晖陈佰义 卓 超 周 新 郑 波 郎义青 胡必杰倪语星 徐英春 黄文祥 梅 丹 曹 彬 颜 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 王金环 支修益 牛晓辉 邢念增 朱康顺刘 钢 刘志敏 孙旭光 李志远 李笑天 李筱荣张 伟 张明刚 赵继宗 钟明康 姜 玲 夏培元钱菊英 董 军 廖秦平 戴梦华目录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1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3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6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7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22青霉素类22头孢菌素类23头霉素类25-内酰胺类/-内酰胺酶

3、抑制剂25碳青霉烯类27青霉烯类28单环-内酰胺类28氧头孢烯类29氨基糖苷类29四环素类30甘氨酰环素类31氯霉素32大环内酯类33林可酰胺类34利福霉素类35糖肽类35多黏菌素类36环脂肽类38噁唑烷酮类38磷霉素40喹诺酮类40磺胺类42呋喃类43硝基咪唑类43抗分枝杆菌药44抗真菌药47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53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53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53急性细菌性中耳炎53急性细菌性鼻窦炎54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55急性气管支气管炎5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55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56社区获得性肺炎57医院获得性肺炎58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61

4、细菌性前列腺炎63急性感染性腹泻64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66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68血流感染68感染性心内膜炎70腹腔感染71骨、关节感染72皮肤及软组织感染73口腔、颌面部感染76口腔感染76颌面部感染76眼部感染77细菌性结膜炎77细菌性角膜炎78细菌性眼内炎79阴道感染79宫颈炎80盆腔炎81性传播疾病81侵袭性真菌病82分枝杆菌感染84结核分枝杆菌感染84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86麻风分枝杆菌感染86白喉87百日咳87猩红热87鼠疫88炭疽88破伤风89气性坏疽89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89布鲁菌病90钩端螺旋体病90回归热91莱姆病91立克次体病92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93第一部分

5、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

6、,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

7、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四、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人体药动学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学特点,按临床适应证(参见“各类抗菌药物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及抗菌药物药效学和药动学证据制订抗菌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

8、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治疗者可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当地耐药状况选用抗菌药物。(二)给药剂量一般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如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三)给药途径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选取口服吸收良好的抗菌药物

9、品种,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仅在下列情况下可先予以注射给药: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给药的患者(如吞咽困难者);患者存在明显可能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情况(如呕吐、严重腹泻、胃肠道病变或肠道吸收功能障碍等);所选药物有合适抗菌谱,但无口服剂型;需在感染组织或体液中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以达杀菌作用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给予紧急治疗的情况(如血流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等);患者对口服治疗的依从性差。肌内注射给药时难以使用较大剂量,其吸收也受药动学等众多因素影响,因此只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轻、中度感染者,不宜用于重症感染者。接受注射用药的感染患者经初始注射治疗病

10、情好转并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而易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时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如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某些药物可同时鞘内给药,包裹性厚壁脓肿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等);眼部及耳部感染的局部用药等;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黏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但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过敏反应的

11、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较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四)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发挥最大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可一日给药一次。(五)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 小时,有局部病灶者需用药至感染灶控制或完全消散。但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B 组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侵袭性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

12、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减少或防止复发。(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 种及2 种以上复数菌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感染。3.需长疗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某些侵袭性真菌病;或病原菌含有不同生长特点的菌群,需要应用不同抗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如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4.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剂量可适当减少,但需有临床资料证明其同样有效。如两性霉素B 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

13、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以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其他-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 种药物联合,3 种及3 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亦可能增多。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一)预防用药目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1.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2.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3.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地选

14、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4.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5.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可以治愈或纠正者,预防用药价值较大;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6.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三)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与方案在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中,有指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对象和推

15、荐预防方案,见附录1: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此外,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1109/L)持续时间超过7 天的高危患者和实体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有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但由于涉及患者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状态、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史等诸多复杂因素,其预防用药指征及方案需参阅相关专题文献。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一)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二)预防用药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表1-1

16、)、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1.清洁手术(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

17、;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2.清洁-污染手术(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3.污染手术(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4.污秽-感染手术(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表1-1 手术切口类别切口类别定义类切口(清洁手术)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类切口(清洁污

18、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类切口(污染手术)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类切口(污秽感染手术)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注:1.本指导原则均采用以上分类。而目前我国在病案首页中将手术切口分为、类,其类与本指导原则中类同,类相当于本指导原则中、类,类相当于本指导原则中类。参考本指导原则时应注意两种分类的区别。2.

19、病案首页0 类系指体表无切口或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操作以及经皮腔镜操作,其预防用药参考附录3。(三)抗菌药物品种选择1.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2.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有充分的预防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3.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预防用药应针对手术路径中可能存在的污染菌。如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等经皮肤的手术,通常选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结肠、直肠和盆腔手术,应选用针对肠道革兰阴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药物。4.头

20、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5.对某些手术部位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者,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若术前发现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的可能或者该机构MRSA 发生率高,可选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但应严格控制用药持续时间。6.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鉴于国内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7.常见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见附录2: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四)给药方案1.给

21、药方法: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 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 小时开始给药。2.预防用药维持时间: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手术时间较短(2 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 小时。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

22、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 小时。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三、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的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随着放射介入和内镜诊疗等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我国亟待规范诊疗操作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国际有关指南推荐和国内专家的意见,对部分常见特殊诊疗操作的预防用药提出了建议,见附录3: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表1-2)(一)基本原则许多抗菌药物在人体内主要经肾排出,某些抗菌药物具有肾毒性,肾

23、功能减退的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如下:1.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严密监测肾功能情况。2.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较低的抗菌药物。3.使用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须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清除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二)抗菌药物的选用及给药方案调整根据抗菌药物体内过程特点及其肾毒性,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选用有以下几种情况。1.主要由肝胆系统排泄,或经肾脏和肝胆系统同时排出的抗菌药物用于肾功能减退者,维持原治疗量或剂量略减。2.主要经肾排泄,药物本身并无肾毒性,或仅有轻度肾毒性的抗菌药物,肾功能减退者可应用,可按

24、照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内生肌酐清除率为准)调整给药方案。3.肾毒性抗菌药物避免用于肾功能减退者,如确有指征使用该类药物时,宜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达到个体化给药,疗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4.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应根据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对药物的清除情况调整给药方案。二、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表1-3)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选用及剂量调整需要考虑肝功能减退对该类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程度,以及肝功能减退时该类药物及其代谢物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由于药物在肝脏代谢过程复杂,不少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尚未完全阐明,根据现有资料,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有以下几种情况。(一

25、)药物主要经肝脏或有相当量经肝脏清除或代谢,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并可导致毒性反应的发生,肝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如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等。(二)药物主要由肝脏清除,肝功能减退时清除明显减少,但并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肝病时仍可正常应用,但需谨慎,必要时减量给药,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肝功能。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不包括酯化物)、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等属于此类。(三)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者药物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伴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经肾、肝两途径排出

26、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均属此种情况。(四)药物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氨基糖苷类、糖肽类抗菌药物等属此类。三、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呈生理性退行性变,免疫功能下降,一旦罹患感染,在应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一)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按一般常用量接受主要经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由于药物自肾排出减少,可导致药物在体内积蓄,血药浓度增高,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可按轻度肾功能减退减量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内酰胺类的大多数品种即属此类情况。(二)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无用

27、药禁忌者可首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具有肾、耳毒性,应尽可能避免应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药物应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慎用,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据此调整剂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四、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新生儿期一些重要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此期间其生长发育随日龄增加而迅速变化,因此新生儿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一)新生儿期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代谢酶的产生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因此新生儿感染时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包括主要经肾排泄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以及主要经肝代谢的氯霉素

28、等。确有应用指征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给药方案,个体化给药,以使治疗安全有效。(二)新生儿期避免应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表1-4)。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应避免应用,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应避免应用。(三)新生儿期由于肾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四)新生儿的组织器官日益成熟,抗菌药物在新生儿的药动学亦随日龄增长而变化,因此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五、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小儿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9、(一)氨基糖苷类:该类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避免应用。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方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结果个体化给药。(二)糖肽类:该类药有一定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三)四环素类: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四)喹诺酮类: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 岁以下未成年人。六、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一)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妊娠期抗菌药物的

30、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1.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利巴韦林,妊娠期禁用。2.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妊娠期避免应用;但在有明确应用指征,经权衡利弊,用药时患者的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也可在严密观察下慎用。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有条件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3.药物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按照药物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为A、B、C、D 及X 类,可供药物选用时参考(表1-5)。(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哺乳期患者接受抗菌

31、药物后,某些药物可自乳汁分泌,通常母乳中药物含量不高,不超过哺乳期患者每日用药量的1%;少数药物乳汁中分泌量较高,如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甲硝唑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在乳汁中含量低。然而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存在对乳儿潜在的影响,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氨基糖苷类可导致乳儿听力减退,氯霉素可致乳儿骨髓抑制,磺胺甲噁唑等可致核黄疸和溶血性贫血,四环素类可致乳齿黄染,青霉素类可致过敏反应等。因此治疗哺乳期患者时应避免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磺胺药等。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表1-2 肾功能

32、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肾功能减退时的应用抗菌药物按原治疗剂量应用阿奇霉素,头孢哌酮,利福喷丁,卡泊芬净,替硝唑,多西环素,头孢曲松,利福布汀,米卡芬净,乙胺嘧啶,米诺环素,莫西沙星,利福昔明,伏立康唑口服制剂,克林霉素,利奈唑胺,伊曲康唑口服液,氯霉素,替加环素,酮康唑,萘夫西林轻、中度肾功能减退时按原治疗剂量,重度肾功能减退时减量应用红霉素,美洛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1 ,环丙沙星,利福平,克拉霉素,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甲硝唑,乙胺丁醇,苯唑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 达托霉素1 ,吡嗪酰胺,氨苄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1 ,氟康唑1, 氟胞嘧啶1,阿莫西林轻、中、重度肾功能减退

33、时均需减量应用青霉素,头孢氨苄,头孢唑肟,亚胺培南,磺胺甲噁唑,羧苄西林,头孢拉定,头孢噻肟,美罗培南,甲氧苄啶,替卡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吡肟,厄他培南,阿洛西林,头孢孟多,拉氧头孢,氧氟沙星,头孢噻吩,头孢西丁,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头孢他啶,氨曲南,加替沙星避免应用,确有指征应用时需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或按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剂量庆大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2,妥布霉素,其他氨基糖苷类,去甲万古霉素,伊曲康唑静脉注射液2,3,奈替米星,替考拉宁,伏立康唑静脉注射液4,阿米卡星,多黏菌素B,卡那霉素,多黏菌素E 不宜应用四环素,呋喃妥因,萘啶酸注:1

34、轻度肾功能减退时按原治疗量,只有严重肾功能减退者需减量。2该药有明显肾毒性,虽肾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但可加重肾损害。3非肾毒性药,因静脉制剂中赋形剂(环糊精)蓄积,当内生肌酐清除率(Ccr)30ml/min 时避免应用或改口服。4非肾毒性药,因静脉制剂中赋形剂(环糊精)蓄积,当内生肌酐清除率(Ccr)50ml/min 时避免应用或改口服。表1-3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肝功能减退时的应用抗菌药物按原治疗量应用青霉素G,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其他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多黏菌素类,达托霉素1,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利奈唑胺1 ,米卡芬净

35、严重肝病时减量慎用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羧苄西林,阿洛西林,头孢噻吩,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噻肟,替加环素,甲硝唑,环丙沙星,氟罗沙星,伊曲康唑,伏立康唑1,卡泊芬净1 肝病时减量慎用红霉素,培氟沙星,异烟肼2 ,克林霉素,林可霉素肝病时避免应用红霉素酯化物,两性霉素B,磺胺药,四环素,氯霉素,酮康唑,咪康唑,利福平注:1在严重肝功能不全者中的应用目前尚无资料。2活动性肝病时避免应用。表1-4 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氯霉素灰婴综合征肝酶不足,氯霉素与其结合减少,肾排泄功能差,使血游离氯霉素浓度升高磺胺药脑性核黄疸磺胺药替代胆红素与蛋白的结合位置喹诺酮类软

36、骨损害(动物)不明四环素类齿及骨骼发育不良,牙齿黄染药物与钙络合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中氨基糖苷类肾、耳毒性肾清除能力差,有遗传因素、药物浓度等个体差异大万古霉素肾、耳毒性同氨基糖苷类磺胺药及呋喃类溶血性贫血新生儿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表1-5 抗微生物药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FDA 分类抗微生物药A. 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B. 动物中研究无危险性,但人类研究资料不充分,或对动物有毒性,但人类研究无危险性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内酰胺酶抑制剂,红霉素,两性霉素B,甲硝唑,扎那米韦,阿奇霉素,特比萘芬,呋喃妥因,阿昔洛韦,克林霉素,利福布丁,吡喹酮,乏昔洛韦,氨曲南,磷霉

37、素,去羟肌苷,美罗培南,达托霉素,奈非那韦,厄他培南,替比夫定,替诺福韦C. 动物研究显示毒性,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但用药时可能患者的受益大于危险性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氟康唑,SMZ/TMP,乙胺嘧啶,金刚烷胺,恩替卡韦,氯霉素,伊曲康唑,替硝唑,阿苯达唑,金刚乙胺,齐多夫定,克拉霉素,酮康唑,氟喹诺酮类,甲苯达唑,奥塞米韦,扎西他滨,万古霉素,泊沙康唑,利奈唑胺,氯喹,更昔洛韦,司他夫定,特拉万星,氟胞嘧啶,利福平,甲氟喹,膦甲酸,阿巴卡韦,多黏菌素E,卡泊芬净,利福昔明,喷他脒,西多福韦,奈韦拉平,阿尼芬净,异烟肼,伊维菌素,拉米夫定,地拉韦定,米卡芬净,吡嗪酰胺,蒿甲醚/本芴醇,阿德福韦

38、,茚地那韦,卷曲霉素,阿托伐醌,氨苯砜,氯胍D. 已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仍可能受益多氨基糖苷类,伏立康唑,四环素类,替加环素X. 对人类致畸,危险性大于受益奎宁,沙利度胺,利巴韦林注:1.妊娠期感染时用药可参考表中分类,权衡用药后患者的受益程度及可能的风险决定。A 类:妊娠期患者可安全使用;B 类:有明确指征时慎用;C 类: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选用;D 类:避免应用,但在确有应用指征且患者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严密观察下慎用;X 类:禁用。2.妊娠期患者接受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氯霉素、磺胺药、氟胞嘧啶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3.下列药物未分类,注明为:夫西

39、地酸无发生问题的报道,乙胺丁醇“安全”,氯法齐明/环丝氨酸“避免用”,乙硫异烟胺“不使用”。附录1: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1预防感染种类预防用药对象抗菌药物选择风湿热复发风湿性心脏病儿童患者经常发生链球菌咽峡炎或风湿热的儿童及成人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内膜炎高危患者2,在接受牙科或口腔操作前阿莫西林或氨苄西林;青霉素过敏者用克林霉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时托儿所、部队、学校中的密切接触者,患者家庭中的儿童利福平(孕妇不用)环丙沙星(限成人)头孢曲松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患者家庭中未经免疫接种的4 岁儿童有发病者的幼托机构中2 岁未经免疫的儿童幼托机构在60 天

40、内发生2 例以上患者,且入托对象未接种疫苗时,应对入托对象和全部工作人员预防用药利福平(孕妇不用)脾切除后/功能无脾者菌血症脾切除后儿童定期接种肺炎链球菌、B 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和四价脑膜炎奈瑟菌疫苗5 岁以下儿童:每日阿莫西林或青霉素V口服,直到满5 岁5 岁以上儿童:每日青霉素口服,至少1年患镰状细胞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的儿童(属于功能无脾)根据年龄定期接种上述疫苗5 岁以下儿童:每日青霉素V 口服,直到满5 岁5 岁以上儿童:每日青霉素口服,有人建议至少用药至18 岁出现发热时可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头孢呋辛青霉素过敏者可予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SMZ/TMP)或克拉霉素新生儿淋病奈瑟菌或衣

41、原体眼炎每例新生儿四环素或红霉素眼药水滴眼肺孢菌病艾滋病患者CD4 细胞计数200/mm3 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实体器官移植受者SMZ/TMP百日咳主要为与百日咳患者密切接触的幼儿和年老体弱者红霉素新生儿B 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孕妇有GBS 菌尿症妊娠3537 周阴道和肛拭培养筛查有GBS寄殖孕妇有以下情况之一者:37 周早产;羊膜早破18 小时;围产期发热,体温38以上者;以往出生的新生儿有该菌感染史者青霉素G氨苄西林青霉素过敏但发生过敏性休克危险性小者:头孢唑啉青霉素过敏,有发生过敏性休克危险性者:克林霉素或红霉素实验室相关感染实验室工作者不慎暴露于布鲁菌高危者(接触量多)多西环素+

42、利福平低危者(接触量少)每周2 次血清试验,转阳时开始用药,方案同上妊娠妇女SMZ/TMP利福平实验室工作者暴露于鼠疫耶尔森菌多西环素或SMZ/TMP注:1疟疾、甲型流感、巨细胞病毒感染、对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或HIV 患者血或其他体液组织的职业暴露等寄生虫或病毒感染时亦有预防用药指征,未包括在本表内。2高危患者:进行任何损伤牙龈组织、牙周区域或口腔黏膜操作伴有以下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1)人工瓣膜;(2)既往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3)心脏移植术后发生的瓣膜病变;(4)先天性心脏疾病合并以下情况:未纠正的发绀型先心病(包括姑息分流术),通过导管或手术途径植入异物或装置的先心手术后的前6 个月

43、,先心缺损修补术植入补片后仍有残留缺损及分流。附录2: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1,2手术名称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抗菌药物选择脑外科手术(清洁,无植入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 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脑外科手术(经鼻窦、鼻腔、口咽部手术)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或克林霉素+庆大霉素脑脊液分流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 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脊髓手术I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

44、菌素3眼科手术(如白内障、青光眼或角膜移植、泪囊手术、眼穿通伤)、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局部应用妥布霉素或左氧氟沙星等头颈部手术(恶性肿瘤,不经口咽部黏膜)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头颈部手术(经口咽部黏膜)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或克林霉素+庆大霉素颌面外科(下颌骨折切开复位或内固定,面部整形术有移植物手术,正颌手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耳鼻喉科(复杂性鼻中隔鼻成形术,包括移植)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乳腺手术(乳腺癌、乳房成形术

45、,有植入物如乳房重建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胸外科手术(食管、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心血管手术(腹主动脉重建、下肢手术切口涉及腹股沟、任何血管手术植入人工假体或异物,心脏手术、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 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肝、胆系统及胰腺手术、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35甲硝唑,或头霉素类胃、十二指肠、小肠手术、革兰阴性杆菌,链球菌属,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或头霉素类结肠、直肠、阑尾手术、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或头霉素类,或头孢曲松5甲硝唑经直肠前列腺活检革兰阴性杆菌氟喹诺酮类4泌尿外科手术:进入泌尿道或经阴道的手术(经尿道膀胱肿瘤或前列腺切除术、异体植入及取出,切开造口、支架的植入及取出)及经皮肾镜手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