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版笔试教材(个人总结修改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424309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258 大小: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版笔试教材(个人总结修改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8页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版笔试教材(个人总结修改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版笔试教材(个人总结修改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版笔试教材(个人总结修改版).doc(2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2011版笔试教材(个人总结修改版)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2011版笔试教材(个人总结修改版)三级网络技术2010版笔试教材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本单元概览 一、计算机概述二、计算机硬件系统。三、计算机软件系统。四、多媒体技术基础。一、计算机概述1.计算机的特点高速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人们预先编写的程序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存

2、储、传送,从而输出有用的信息或知识,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计算机发展的5个阶段: (1)大型主机阶段: 主要电子管时代 (2)小型计算机阶段:晶体管时代 (3)微型计算机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4)客户机/服务器阶段: 网络阶段 (5)Internet阶段:从APPANET开始到Internet阶段3.计算机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 (2)事务处理 (3)过程控制 (4)辅助工程(5)人工智能 (6)多媒体应用二、计算机硬件系统1.计算机硬件分类服务器:提供服务的计算机。特点:处理能力强、存储容量很大、并且有高速的输入/输出通道和联网能力。 按应用的范围划分:入门级、工作组级、部门级、企业级按

3、处理器体系结构分:复杂指令集(CISC),精简指令集(RISC),超长指令字(VLIW)。按用途划分: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按机箱结构划分:台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机柜式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工作站:面向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应用领域的高性能计算机。 分类:(1)基于RISC(精简指令系统)和UNIX操作系统的专业工作站(2)基于Intel处理器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PC工作站。台式机:微型计算机(或个人计算机)。笔记本:便携机或移动PC机。手持设备:掌上电脑或亚笔记本。 2.计算机配置 计算机的硬件主要包括运算单位、存储单位、控制单元、I/O接口单元,这些单

4、元通过总线传递信息。 不同的计算机基本上分为: 处理器:双核处理器,服务器工作站可采用多个CPU。 内存:1M几十G,内存编址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 硬盘:几十到几百G以上 缓存:一级或二级缓存,容量1M左右 光驱:CD-ROM DVD 等,具有不同倍速 显卡:具有显示内存容量,支持颜色分辨率等 网卡:以太网卡 操作系统:windows,unix,linux等3.计算机技术指标位数:计算机的寄存器的字长。8,16,32,64等。1字节=8bit,1word=16bit ,计算机只识别0和1,称为二进制。(80286为16位芯片、80386为32位芯片、80486为32位芯片、奔腾为32位芯片、

5、安腾为64位芯片)速度:每秒钟处理指令的数目。运算速度与施工频率有关,有时用主频衡量CPU的速度。容量:内存和外存之分。内存必需。单位有1K=1024,1M=1024K,1G=1024M数据传输率: 单位bps,每秒钟传送的bit的位数。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越长,平均修复时间MTTR越短,可靠性越高。产品名称与版本:一般版本不能做技术指标,但因为计算机行业发展快,高版本一般性能优于低版本。4.微处理器的技术特点 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1)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以空间换时间。(2)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或多个操作,实质是

6、以时间换空间。(3)分支预测,通过设置分支目标缓冲器,动态预测分支转移情况,使得流水线的吞吐率能保持较高水平。(4)双高速缓存的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两个缓存,一个用于存指令,一个用于存数据,提高访问缓存的命中率。(5)固化常用指令。常用指令用硬件实现(6)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内部32位,但与存储器之间外部总线增为64位。(7)局部总线技术采用PCI标准,主要用于解决I/O瓶颈问题。(8)错误检测以及功能冗余检验技术 内部错误检测采用偶检验,冗余判断系统是否出现异常。(9)内置能源效率技术,系统不工作时进入睡眠模式,在几个毫秒时间内可进入全速运行状态。(10)支持多重处理,多CPU,支持

7、并行处理技术中最常用的体系结构。 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安腾是64位的处理器,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而奔腾是32位的处理器,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计算机 286,386采用的是复杂指令系统(CISC),奔腾采用精简指令系统(RISC),安腾使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技术(EPIC)5.主板与插卡(1)主板的组成: CPU,存储器,总线,插槽、电源。(2)主板的分类 可按不同角度分类,如: 按CPU芯片分:386主板,P主板、P主板、P4主板。 按CPU插座分:Socket 7、slot 1主板等; 按主板规格分:AT主板Baby-AT主板ATX主板 按芯片集分:TX主板,LX主板,BX主板等按数据

8、端口分:SCSI主板,EDO主板,AGP主板(3)网卡(网络接口卡)网卡是组网的关键部件也叫网络适配器。功能:实现与主机总线的通信连接,解释并执行主机控制指令;实现链路层功能(形成帧,差错校验,发送接收等);实现物理层功能(传输驱动,信号侦听与接收等)。 三、计算机软件系统(1)软件的基本概念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要的所有文档的总和。(2)软件的分类按用途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按授权分类:商业软件、共享软件、自由软件。(3)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分3段:计划阶段(分问题定义和可行性研究)、开发阶段(前期分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开发后期包括编码和测试阶段)、运行阶段(主要是软

9、件维护)。 编程语言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通过汇编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高级语言(通过解释和编译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四、多媒体技术基础(1)多媒体概念媒体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传递与存储的基本手段和工具。分为传播信息的载体和存储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处理、传输、存储、播放的一体化集成技术。(2)多媒体的组成计算机至少应具有: CD-ROM ,模数转换和数模转换(A/D 和D/A),高清显示器,数据压缩和解压缩功能。(3)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多媒体信息中有何多冗余数据,去掉冗余的数据即压缩。压缩方法的种类:按图像是否有差别分: 无损压缩

10、和有损压缩。按压缩原理分类:熵编码(无损压缩),源编码(有损压缩)和混合编码。编码方法:a.信息熵编码:只压缩冗余而不损害信息熵。典型的方法有哈夫曼编码、游程编码、算术编码等。b.预测编码法:去除相邻像素之间的相关性和冗余性,只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典型方法有:微分脉码调制(DPCM)等c.变换编码法:将给定的图像信号进行某种函数变换。如傅立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等d.矢量量化编码法:对数据分组,每组构成一个矢量,以矢量为单位进行量化。预测编码,变换编码,矢量编码都是有损编码即属于源编码。(4) 国际压缩标准:a. JPEG:静止图像压缩的国际标准。适合于连续色调,多级灰度,单色或彩色静止图像的数

11、字压缩编码。b. MPEG:运动图像压缩的国际标准。通常包括三部分MPEG视频,MPEG音频,MPEG系统。需要考虑音频视频同步。c. 国际电信联盟ITU-T关于视频编码的H.26x系列建议。包括H.261H.264。H.261的目标是在ISDN上开展电视电话会议。H.262等同MPEG-2,H.263适合可视电话,H.264与MPEG-4类似(5)超媒体与流媒体超文本:非线性组织,每个文本一个结点,通过链接相关内容和其它结点实现浏览离散信息。超媒体:当信息不限于文本形式时,称为超媒体。组成有两部分:结点和链接。结点:表达信息的基本单位;链接:建立结点之间的信息联系指针。流媒体:流式媒体。对多

12、媒体文件边下载,边播放的传输技术称为流媒体技术。流媒体特点:连续性,实时性,时序性。流媒体的服务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即C/S模式)和P2P模式。(6)多媒体应用软件分类:多媒体播放软件和多媒体制作软件。播放软件:Windows media play,real play等。制作软件:文字编辑软件:如word图像处理软件:位图图像photoshop ,矢量图形coreldraw等动画制作软件:cool 3D ,3D Studio MAX 等音频处理软件:real jukebox等视频处理软件:movie maker等多媒体创作软件:authorware等第二章 网络技术基础本单元概览一、计算

13、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三、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四、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五、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六、无线网络的应用与研究。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奠定了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基础。第二阶段: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第三阶段:各种广域网、局域网和公用分组交换网络的发展,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标准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开放系统参考模型(OSI)。第四阶段:Internet、高速通信网络、无线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2.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1) 由一台中

14、央主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大量的地理上分散的终端,构成面向终端的通信网络,终端分时访问中心计算机的资源,中心计算机将处理结果返回终端。(2)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系统互连的系统,开创了“计算机计算机”通信时代,这样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就可以通过通信线路,彼此之间交换数据、传递信息。(3) ARPANET的发展以及OSI的制定,使各种不同的网络互联、互相通信变为现实,实现了更大范围内的计算机资源共享。 Internet是覆盖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用户可以利用Internet实现全球范围的信息传输、信息查询、电子邮件、语音与图像通信服务等功能。3. 网络体系结

15、构与协议标准化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第三阶段,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网络,导致网络之间的通信困难。迫切需要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和统一的网络协议。ISO制定了OSI参考模型,作为国际认可的标准模型。TCP/IP协议以及体系结构早于OSI参考模型,因此TCP/IP协议与体系结构也是业内公认的标准。4. 互联网的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1)互联网高速发展互联网不仅是一种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信息查询的手段,逐渐成为人们了解世界、讨论问题、休闲、学术研究、商贸、教育甚至军事活动等重要领域。(2)信息高速公路高速网络技术主要体现在:异步传输模式(ATM),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高速局域网,交换局域网,

16、虚拟网络与无线网络。(3)基于WEB技术的互联应用的发展Web技术的出现使网站的数量和网络的通信量呈指数增长。(4)基于P2P技术的应用技术发展区别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对等(P2P)网络淡化了服务提供者和服务使用者的界限,扩大了网络资源的范围和深度。(5)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犯罪,使得网络必须具备足够的安全机制,防止信息被非法窃取、破坏与泄露。 5. 宽带城域网的发展宽带城域网与传统的通信网络在概念和技术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在技术上的界限模糊传统的电信传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传统的电信服务与互联网应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17、电信传输网、计算机网络与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宽带城域网的核心技术是:核心交换网和接入网。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1)资源共享(2)不同地理位置的“自治计算机”(3)计算机之间必须遵守共同的网络协议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分类的标准很多,如按拓扑结构、应用协议、传输介质、数据交换方式等等。如按网络

18、的覆盖范围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按拓扑结构分类有总线网、树型网、星型网、环型网、网状网;按传播方式分为点对点传输和广播式传输等。(1)按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 一般用微型计算机通过高速通信线路相连,数据传输速率较快,通常在10 Mbit/s以上,误码率较低。但其覆盖范围有限,是一个小的地理区域(例如:办公室、大楼和方圆几公里远的地域)内的专用网络。局域网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来看可分为共享式介质和交换式局域网。城域网: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高速计算机网络。满足几千米范围内多个局域网互连需求广域网:是远距离、大范围的计算机网络,覆盖范围一般是几十公里几千公里的广阔地理区域,其主要作用是实现远

19、距离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并且通信线路大多租用公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PSTN)。广域网从逻辑功能上分为资源子网(由主计算机系统、终端控制器、连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和通信子网(通信控制处理器、通信线路、其他通信设备)。其中通信子网主要采用分组交换技术。(2)按拓扑结构分类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指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通过网中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广播式网络是指一个公共信道被多个网络结点共享,对应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树型、环型、总线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点对点线路是指每个物理线路链接两个结点。对应的拓扑结构有树型、环型、星型与网状型。3. 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速

20、率与误码率(1)数据传输速率每秒钟传输二进制的比特数。单位bit/s或bps。记作: s=1/T (bps),T为传送1bit所需要的时间。 单位变换如下:1Kbps=1000bps,1Mbps=1000Kbps,1Gbps=1000Mbps,1Tbps=1000Gbps奈奎斯定理特给出没有噪声时带宽B(B=f,单位Hz)与最大传输速率之间的关系:Rmax=2*f Rmax:最大数据传输速率。B通信信道带宽(频率)单位HZ。香农定理给出了有随机热噪声时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之间的关系: Rmax= B*log2 (1+S/N) S/N信噪比(信号与噪声功率比)单位是分贝。(2)误码率二进制码元在数

21、据传输过程中被传错的概率,其近似值为:Pe= Ne/N (N为传输二进制码元的总数,Ne为被传错的码元数。)误码率应注意以下问题:误码率是衡量数据传输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传输可靠性的参数。对于实际的传输系统,不能笼统地说误码率越低越好,要根据实际情况衡量。实际的传输系统,如果不是传输二进制码元,需要折合成二进制码元计算。误码率具有随机性,实际测量时只有测试的二进制码元越大,才会接近真正的误码率。三、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1.电路交换的基本概念通信子网的交换方式中分为两类:电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其中存储转发交换分为报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其中分组交换技术分为:数据报方式与虚电路方式电路交换分为

22、三个阶段:(1)线路建立:两台主机要传输数据,首先通过子网建立两台主机之间的线路连接。(2)数据传输:线路连接后,可以实现实时、双向的交换数据。(3)线路释放:数据传输结束后,原点想目的主机发送释放请求,目的同意后逐步释放连接。线路交换的优点:实时性强,适应于交互式会话通信。线路交换的缺点: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不具备存储数据能力,不具备差错控制能力。2. 存储转发交换的特点与线路交换的特点区别:(1)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报文或报文分组)进入通信子网 。(2)通信子网的结点是通信控制处理机,它负责完成数据单元的接受、差错检验、存储、路径

23、选择和转发功能。存储转发交换分为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被传送的数据单元分为两种:报文和报文分组。报文:数据长度不限,增加目的地址、源地址与控制信息组成一个逻辑单元。分组:限制报文长度,源结点需要将报文分成多个分组,发送结束后,由目的结点按顺序重新组织成报文。存储转发优点:共享信道,线路利用率高;路由选择功能,提高系统效率;每个路由可进行差错检查和纠错处理,提高系统可靠性;路由器实现不同通信速率的转换,也可对不同数据代码格式进行转换。3. 实际应用中,分组交换技术分为:数据报方式与虚电路方式(1)数据报方式分组传输前不需要预先在源与目的之间建立连接,源主机发送的每一个分组都可以独立选择一条传输

24、路径,每个分组可以在通信子网中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到达目的地。具体步骤:源主机将报文分成若干个分组,发送给直接相连的处理机,收到的处理机存储分组;每个收到分组的处理机都进行差错检验,然后收到分组的处理机向发送处理机返还确认信息。如果分组发送正确,源处理机丢弃副本然后进行路径选择发送给下一个处理机。如果分组发送错误,则要求重发;直到到达目的地。数据报的特点:各分组可按不同路径发送;到达目的地的分组可能有乱序、丢失等现象;每个分组要包含目的和源地址;传输延迟较大。 (2)虚电路方式虚电路方式将数据报与电路交换结合起来,分组发送前需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建立逻辑连接。所以虚电路的工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虚电

25、路建立、数据传输、虚电路拆除。虚电路的特点:每次分组传输前,需要在源和目的之间建立逻辑连接;所有分组按统一建立的虚电路传输,不会出现乱序和丢失现象;分组通过的每一个结点时,结点只要差错检查,不需要路径选择;通信子网中的每一个结点可以与任何结点建立多条虚电路。虚电路与线路交换的区别:虚电路在传输分组时建立虚连接,这种电路不是专用的;而电路交换的连接是物理连接,是独占的。四、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网络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主要有三要素:语法:规定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语义:规定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作出的响应;时

26、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是具体的,是能够运行的一些硬件和软件。体系结构采用层次结构。采用层次结构的好处:a)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b) 灵活性好c) 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各层实现技术部影响其它层d) 易于实现和维护e) 有利于促进标准化2. ISO/OSI参考模型(1)OSI参考模型的概念OSI中采用三级抽象: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格说明。体系结构:定义了层次结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层所包括的可能的服务,是对网络内部结构最精炼的概括与描述。服务定义:详细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通过接口提

27、供给更高一层。同时还定义了层与层之间接口和各层所使用的原语,但不涉及接口的实现。协议规格说明:精确定义了应当发送什么控制信息,以及应当用什么样的过程解释这个控制信息。协议的规程说明具有最严格的约束。OSI参考模型仅仅是抽象描述,或者说是一个制定标准时所使用的框架。(2)OSI参考模型的结构以及各层的主要功能OSI分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物理层: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传输比特流。数据链路层:在物理提供比特流传输服务的基础上,在通信的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并具有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功能。网络层:通过路由

28、选择算法,为分组的通过选择最适当路径。需要实现路径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联功能。传输层: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传输报文,它向高层屏蔽了下层功能,是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一层。会话层:组织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交换。表示层: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包括格式转换、数据加密解密、数据压缩与数据恢复等功能。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3.T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TCP/IP的协议特点:开放的协议标准,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在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中统一的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每台网络中计算机具有唯一的地址标准化的高

29、层协议,可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TCP/IP参考模型与层次主机-网络层、互联层(IP)、传输层(TCP/UDP)和应用层。与OSI模型对应:TCP/IP的主机-网络层实现了OSI模型中物理层和链路层的功能。TCP/IP的互联层实现了OSI模型中网络层的功能。TCP/IP的传输层实现了OSI模型中网传输层的功能。TCP/IP的应用层实现了OSI模型中网应用层的功能。TCP/IP的主机网络层负责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TCP/IP的互联层功能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2)处理接收的数据报(3)处理互联的路径、流控与拥塞问题TCP/IP的传输层实现应用进程间的端

30、到端通信,具有两个协议:TCP和UDP协议。TCP :是一种可靠面向连接的协议,允许将一台主机的字节流无差错地传送到目的主机。UDP: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不要求分组顺序到达目的地。TCP/IP的应用层的主要协议有:远程登录协议(Telnet),文件传输协议(F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域名服务(DNS),路由信息协议(RIP),网络文件协议(NFS),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五、互联网应用的发展1.基于WEB应用的发展WEB技术的出现使互联网从最初的主要由计算机专家和大学生使用,变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信息交流工具;同时使得网站的数量和网路的通信量呈指数增长,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政

31、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与信息服务等领域,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2.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搜索引擎是运行在WEB上的应用系统软件,是对网络上大量资源建立索引并提供检索服务的应用软件。3.播技术的应用 播客(Podcast)是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广播技术之一。根据节日类型的不同分为:传统节目的播客、专业播客提供商与个人播客。4.博客技术的应用博客(blog)指以文章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实现信息共享。在技术上属于网络共享空间,在形式上属于个人互联网出版类的应用。5.网络电视的应用网络电视(IPTV)通过宽带IP网络传输,可以实现与用户的互动点播,同时能够方便地将传统电视与WWW、E-MAIL等互联网结合起来。6.

32、 P2P技术的应用P2P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既可以作为网络服务的使用者,又可以作为网络服务的提供者。六、无线网络的研究与应用1.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与IEEE802.16标准IEEE802.16无线城域网标准,可提供2155Mbps的带宽,宽带无线接入分为移动接入和固定接入。2.无线局域网与IEEE802.11标准IEEE802.11标准以微波、激光与红外线等作为传输介质,实现移动计算机网络中的移动结点的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功能。3.蓝牙技术与IEEE802.15标准蓝牙技术是无线自组网的应用,IEEE802.15是以蓝牙规范为基础,制定的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标准。4、无线自组网,又称移动Ad

33、 hoc网络,它是在分组无线网基础上发展的。5、无线传感器网络,将Ad hoc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由部署在监测区内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形成多跳的Ad hoc网络,目的是协作的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传感器网络三要素为:传感器、感知对象、观察者。6、无线网格网。推动其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互联网接入的应用需求。如果将Ad hoc技术作为WLAN与WiMAX等无线接入技术的补充,应用到互联网无线接入网中。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本单元概览 一、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基本概念 二、以太网 三、高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 四、交换式局域网与虚拟局域网 五、无线局域

34、网 六、局域网互联与网桥的工作原理一、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基本概念1.决定局域网与城域网的三要素决定局域网与城域网特点的三要数: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2. 局域网拓扑结构的类型与特点局域网与广域网的重要区别是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因此其基本通信机制与广域网完全不同:局域网采用共享介质与交换方式(分为共享介质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广域网采用存储转发。局域网在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主要的网络拓扑结构分为:总线型、环型与星型。网络介质主要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等。A.总线拓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共享介质方式。优点: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易于扩展、可靠性好。特点

35、:所有结点都通过网卡连接到公共传输介质总线上,总线通常采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所有结点通过总线发送或接收数据,由于多个结点共享介质,因此会有冲突出现,导致传输失败,必须解决介质访问控制问题B.环型网络拓扑结构环型网络拓扑是结点间通过网卡利用点到点线路连接形成闭合的环型。环中的数据沿着同一个方向逐站传输。环型结构中,多个站点共享一条环通路,为了确定哪个结点可以发送数据,同样需要进行介质访问控制。环型结构通常采用分布式控制方法,环中每个结点都要执行发送和接收的控制逻辑。C.星型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存在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通过点-点线路与中心节点连接,任何两节点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节点转接。优点是

36、:结构简单。3.传输介质类型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局域网介质类型: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和无线通道。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IEEE802.2标准定义了共享介质局域网有以下3类: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总线网令牌总线(token bus) -总线网令牌环(token ring)-环型网4. IEEE802参考模型IEEE802(局域网标准委员会),专门从事局域网标准化工作。重点是解决局部范围内的计算机组网问题。研究者只需要面对OSI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网络层及以上高层不属于局域网协议的研究范围。局域网领域中有典型的三种技术:以太网、令牌总线和令牌环。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37、复杂,设计者将链路层分为两部分:LLC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 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不同的局域网在LLC中必须使用相同的协议。LLC子层与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无关。在MAC子层和物理层中不同局域网可以采用不同协议。5. IEEE802标准IEEE802标准规定了局域网中不同层次(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中的标准。可简单分为3类:IEEE802.1定义局域网的体系结构、网络互连。IEEE802.2定义逻辑链路控制(LLC)的功能与服务。IEEE802.3定义CSMA/CD总线访问方法与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802.4定义令牌总线(Token Passing Bus)访问方法与物理层

38、技术规范。 IEEE802.3定义令牌环(Token Passing Ring)访问方法与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802.11定义无线局域网技术(MAC层采用CSMA/CD)IEEE802.15定义近距离无线个人局域网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标准IEEE802.16定义宽带无线局域网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标准二、以太网1.以太网的发展1976年7月,Bob在ALOHA网络的基础上,提出总线型局域网的设计思想,并提出冲突检测、载波侦听与随机后退延迟算法,将这种局域网命名为以太网(Ethernet)。以太网的核心技术是: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DMA/CD.这种方法解决了多结点共享公用总线的问题。早期以太网

39、的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后用双绞线,再后用光纤。2.以太网的帧结构与工作流程(1)以太网数据发送流程冲突:多个站点同时利用总线发送数据,导致数据接收不正确。总线网没有控制中心,如果一个站点发送数据帧,以广播方式通过总线发送,每一个站点都能收到数据帧,其它站点也可以同时发送,因此冲突不可避免。CSMA/CD发送流程可简单概括为: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重发。实现公共传输介质的控制策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载波侦听,冲突检测,冲突后的处理方法。(a)载波侦听结点利用总线发送数据时,首先侦听总线是否空闲,以太网规定发送数据采用曼彻斯特编码。判断总线是否空闲可以判断总线上是否有电平跳变。不发生跳

40、变总线空闲。此时如果有结点已准备好发送数据,可以启动发送。(b)冲突检测方法载波侦听不能完全消除冲突,原因是数字信号是以一定的速率传输的。例如:结点A发送数据帧时,离他1000m距离的结点在一定的时间延迟后才能收到数据帧,此时间段内如果B也发送数据,造成冲突。从物理层上看,冲突时多个信号叠加,导致波形不同于任何结点的波形信号。解决方案:结点A发送数据前,先发送侦听信号,如果侦听信号在最大距离传输时间2倍时,没有冲突信号出现,结点A肯定取得总线的访问权。冲突信号的延迟时间=2*D/V。其中:D是结点到最远结点的距离,V表示信号传输速度,信号往返的时间为延迟时间。进行冲突检测的方法有两种:比较法和

41、编码违例法。比较法:将发送信号波形与从总线上接收的信号比较,如果不同说明有冲突。违例编码法:检查总线上的波形是否符合曼彻斯特编码规则,不符合说明有冲突。(c)冲突解决方案发现冲突,停止发送如果发送数据的过程中检测出冲突,为解决信道争用冲突,发送结点停止发送,随机延迟后重发的流程。随机延迟后重发的第一步:发送冲突加强信号,目的是延续冲突的持续时间,使得网络中的所有结点都能检测出冲突的存在,并立即丢弃冲突帧,提高信道利用率。随机延迟重发。以太网协议规定每帧的最大重发次数不得超过16次,若超过则认为线路故障。为公平解决信道争用问题,需要确定后退延迟算法。典型的CSMA/CD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退

42、避延迟时间计算为:t=2kRa 。其中:a是冲突窗口大小,R是随机数,k为冲突次数,定义k的最大值,一旦k是最大值时是最后一次发送。每次的延迟时间都会根据公式求出。以太网中任何结点都需要通过CSMA/CD方法争取总线使用权,从准备发送到成功发送时间不确定。因此又称为随机争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简单易实现。(2)以太网帧结构前导码(7B)与帧前定界符字段:用于接收同步阶段。目的地址与源地址(6B):分别表示帧的接收节点地址与发送节点的硬件地址。类型字段:表示网络层使用的协议类型。数据字段(46B15000B):是高层待发送的数据部分。帧校验字段:采用32位的循环冗余校验。校验范围:目的地址、源地址

43、、长度、LLC数据。(3)以太网接收流程如果一个结点利用总线成功发送数据,其它结点都应该处于接收状态。所有结点只要不发送数据,就应该处于接收状态。一个结点接收帧,首先判断帧的长度。(规定了最小长度,若小与最小长度,冲突,丢弃该帧,结点重新进入接收状态)。如果没有冲突,结点接收帧后首先检查帧的目的地址。(目的地址单一地址或组地址或广播地址,属于自己则保留,否则丢弃)。地址匹配后确认是自己应该接收的帧,进一步进行CRC校验。 如果校验正确,则进一步检测LLC数据长度是否正确。出错则报告”帧长度错“,否则报告”成功接收”,进入结束状态。如果检验出错,首先判断该帧是否是8为的整数倍,是,表示没有丢失位

44、,则记录”帧检验错“,否则报告”帧位错“,进入结束状态。以太网协议将接收出错分为3类:帧检验错、帧长度错与帧位错。3.以太网的实现方法每个站点都可以接收到所有来自其他站点的数据为决定那个站点接收,需要寻址机制来标识目的站点目的站点将该帧复制,其他站点则丢弃该帧4.以网的物理地址IEEE802标准为每个DTE规定了一个48位的全局地址,它是站点的全球唯一的标识符,与其物理位置无关。即MAC地址(物理地址),MAC地址为6字节(48位)。MAC地址的前3个字节(高24位)由IEEE统一分配给厂商,低24位由厂商分配给每一块网卡。网卡的MAC地址可以认为就是该网卡所在站点的MAC地址。三、高速局域网工作原理1.高速局域网的研究方法传统局域网技术建立在”共享介质“的基础上,网中所有结点共享一条公共传输介质,典型的控制方法有:CSMA/CD、令牌环和令牌总线。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使得每个节点都能够”公平“使用公共传输介质,如果网络中结点数目增多,每个结点分配的带宽将越来越少,冲突和重发现象将大量增加,网络效率急剧下降,数据传输的延迟增长,网络服务质量下降。解决方案:(1)增加公共线路的带宽。优点:仍然是局域网保护用户已有的投资。(2)将大型局域网划分成若干个用网桥或路由连接的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