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娣娜编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裴娣娜编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doc(1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裴娣娜编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第四部分 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一、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说(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内涵1方法的内涵方法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遵循某种道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按照一定程序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以及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必须遵循的调节原则的说明。2科学方法的内涵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
2、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的系统。它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科学方法的任务是使科学研究过程规范化、最优化,帮助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严密、合理、有目的、有条理地思维和活动。它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分析、解决问题,理解信息,了解社会,推进创新,实现目标。科学方法一般分为专门科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全科学方法三个层次。3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特性(1)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在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
3、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它同样是一个认识过程,其结果是解释或预测、发现或发展一定的教育原理、原则和理论。它既是一种知识的体系(思维方式),又是一种行为准则(行为方式)。教育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点,但它也存在着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特性。这种特性主要表现在它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研究的周期较长,针对性好实践性较强,由于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等方面。(2)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性首先,教育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第二,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
4、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第三,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也就是说,要以充分的科学事实和一定的数据作为依据形成结论,防止胡乱抽取个别的典型例子下结论,作判断。第四,强调方法的科学性。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因此,方法本身是可辨认的,运用过程和研究结果是检验的,研究结果要回到实践中检验。第五,创造性。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这是研究的最重要特性。此外,教育研究方法,还有它自身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独特特性:第一,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第二,研究的周期较长;第三,针对
5、性、实践性强;第四,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教育研究方法的意义及教育研究方法的价值教育研究的意义第一,教育研究有助于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这是教育研究最基本、最原始的意义。正因为实践中存在问题,才激起了人们的研究;正因为进行了有关的研究,许多实践中的问题才迎刃而解。教育的应用性研究的这种意义就十分明显,同样,教育的行动研究也关注实践问题的解决。当今教师通过教育研究对教育问题、现象拥有了更科学、更理性的认识,正是这样,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才表现得更加科学和理智。第二,教育研究有助于教育知识的扩展。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延伸,一方面帮助人们解决了大量的实践问题,另一方
6、面也使教育研究的知识得以不断地扩充。在增长教育知识方面,教育活动研究能够发现新知识,而教育观念研究和元教育学研究则有助于总结和积累知识。第三,教育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发展。教育研究既是教育变革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教师素质、推动教师专业化进程、带动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形成教师独特教育教学风格的必然要求。因此,为更好地解决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冲突,降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就必然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研究方法的价值研究方法要服从于研究的方向和目的。但是在方向和目的确定以后,方法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方法运用得当,就可以沿着正确的方向,达到研
7、究目的,起到辨别知识真伪,扩充知识的数量和范围,获得新的发现、启发人的思想的作用。反之,就会使研究工作劳而无功。所以,教育研究方法对于教育研究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首先,从时代需要上看,新观念、新学科、新思潮强烈地震撼着现代世界发展的原有基础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传统的研究模式和思维方式,构建世界发展的新基础以及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成为时代的需要,方法论的研究为各学科获得实质性的全局突破提供了必要条件。其次,从学科需要上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教育界的研究方法意识日益觉醒并渐趋活跃,教育研究方法研究受到教育学者的广泛关注。再次,从研究者个体角度看,教育研究方法对提高研究人员的科学素养和研
8、究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教育研究从古到今基本上是沿着从直觉到理论,从自发到系统,从经验到实验,从自然方法到科学人工方法的科学化道路发展的。从教育研究的整个发展历程来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 直觉观察阶段(古希腊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处于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觉观察时期。古代由于生产力落后,科学认识水平低,将世界看作一个混沌的整体,哲学、政治、教育和方法的知识混为一体,人类极力寻求认识世界的一般原理,但对方法的追求是笼统的、模糊的。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随着教育实践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当时的教育研究主要
9、依靠不充分的观察,对教育实际经验的总结以及在直觉基础上的思辨的方法,虽带有简单的逻辑推理,但是表现出明显的朴素性和自发性。这一时期教育研究方法论思想的最高成就体现在中国古代教育观以及亚理士多德的逻辑学中的方法论思想上。当时教育研究有以下特点:首先,考察教育问题的立足点,即研究的起点,是从维护阶级统治的需要出发的。其次,研究方法多采用观察、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因此,教育思想的表达表现出以描述为主,比较分散零碎,没有形成严谨的理论系统的特点。再次,已有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先哲们关于文与道、言与行、学与思、师与生等辨证关系的分析论述中。另外,各种学派基于不同哲学观
10、、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观。总之,以直觉观察为主的方法论时期,教育研究的特点表现为: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把教育活动当作一个整体,从总体上进行观察研究;无论唯物论或辩证法思想都带有原始的、自发的、朴素的性质,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唯心主义倾向;先哲们的研究只是描述整体性的一般变化,还不能对这种变化的具体过程、原因作出深入的分析,因此也不可能对教育的一般性质进行完备和清晰的了解。2 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了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这是以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为标志的近代教育科学产生到“进步主
11、义教育运动”兴起,以经验论和唯理论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在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时期。这个时期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是从经验描述上升到理论概括,不仅描述教育现象的特点,而且揭露教育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初步形成了在哲学认识论指导下的两种研究方式和风格,这就是演绎法和归纳法。另外,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还从自然科学中引进了“实验方法”,使教育研究方法在科学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总括分析这个时期教育研究方法论发展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力揭示现象间的
12、联系和发展历程。其次,初步形成了不同哲学认识论指导下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即归纳法和演绎法。再次,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之一。尽管这时的心理学思想还局限于经验论、联想论和感觉论等主要形式,在方法上片面地以力学规律来解释心理现象,但它毕竟将教育研究方法论朝科学化的方向推进了一大步。另外,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裴斯泰洛齐创办的“新庄孤儿院”,进行初等教育新方法的实验研究。梅伊曼、拉伊创立“实验教育学”,首先把心理实验的方法直接应用于教育研究中。3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20世纪以来,是现代教育科学
13、发展和教育研究方法的学科独立时期。教育研究方法理论的两个基本派别传统派和进步派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教育方法论的发展开辟了新领域。一派强调从社会的发展要求来研究教育,一派强调从儿童发展的本身研究教育。受到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在教育研究方法的探讨中,明显地表现出实用主义的倾向。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和传播为教育家们探明教育规律,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提供了普遍有效的科学方法论指导。另外,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的扩展,使得问卷法、测量法和实验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教育研究方法体系。当时,不仅在一些国家的大学开设了教育研究方法课,而且相继出现了一批教育研究方法的专著
14、。如美国芝加哥大学1909年后开设“教育入门”与“教学法”。1917年古特写出了教育之科学的研究一书。我国最早的教育研究方法著作,有罗延光的教育科学研究大纲、朱智贤的教育研究方法,还有作为大学丛书的钟鲁斋的教育之科学研究法。这一时期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此时的教育研究方法大多是从其他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也就是主张实证与看重思辨,主张实用与看重理论的两个派别进一步分道扬镳,它们各自的研究为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由于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在研究方法的探讨中,明显地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教育科学领域内
15、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取得显著进展。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及广泛传播;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的扩展,问卷法、测量法、实验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直接影响到此时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4 现代教育研究变革与深化时期(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突破了对科学理论静态的逻辑分析,把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使科学研究中直观程度降低,抽象化程度提高,产生了逻辑思维方法高度发展的必要性;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产生了一些新兴和边缘学科,促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增强,产生了系统理论等具有方法论意
16、义的新学科,与此同时促进了综合思维方式的发展;现代科学发现了一系列原有科学理论体系不能解释和说明的新事实,也出现了一些佯谬,破坏了科学体系原有的原则和思维前后一致的逻辑严密性,产生了现代科学范畴体系的许多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促使逻辑方法向前发展;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随之而来的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日益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由此产生了用来协调科学研究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方法论。(二)我国教育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1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在最近二三十年里,教育研究十分活跃,相对于以往,呈现出健康有效的蓬勃发展态势。中国教育研究已经开始步入正轨,但是相对于教育
17、改革实践的需要以及与其他某些社会学科的发展水平相比,教育研究的水平还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对教育理论领域内许多新的、有价值的问题探讨不够深入。教育界虽然注意到了时代的变化,积极吸取科学、哲学研究的成果和养分,但总体上还未实现理论基础的更新,理论还缺乏超前意识和对实践的指导力量。其次,对实践的研究领域有了很大的拓展,但深度还不够,教育经验的总结还很少上升到足够的理论程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得还不好。再次,对国外教育理论和思潮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多停留在介绍和阐述的层面而缺少必要的分析和讨论,且偏向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研究还不够重视。从总体上看,比较、分析、创造
18、性的吸收不足,存在着忽视对本国教育进行深入研究的趋势。另一方面,在二十一世纪我国的教育理论界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崭新局面,无论研究所涉及的领域、采取的视角、采用的方法,还是提出的理论、观点,得出的结论,都有较重要的突破,充分反映出教育理论界创新、进取的新景象。2教育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尽管教育理论界日益关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但教育研究方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第一,重思辨、轻实践、少实验。并且在思辨分析中,又往往把教育问题套入某种既定的公式,单纯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或者从某种固有的经典模式理论出发,到实际中找例证。其结果,由于为深入地研究教育实践,缺乏对教育活动规
19、律的深刻揭示而使教育理论显得十分贫乏。第二,在进行教育研究时,往往采取直线式、绝对化、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常常出现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在纠正某一种片面时又出现另一种片面的情况。第三,对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缺乏理论的概括总结。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进行了新颖多样的教学实验,这是我们教育科学发展的宝贵财富。可惜由于不善于提炼、概括,导致对教育成果的认识停留在一般经验总结和感性认识层面,无形中给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带来阻碍。第四,对国外教育理论及学派观点鉴别、反思不足,往往走向两个极端。或者因循守旧,一概排斥,或者不加分析,全盘照搬。第五,教育研
20、究方法中有不少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所以缺乏自身的规范和标准,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另外,有些研究人员把实证方法推崇到极端,企图用完全套用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来研究人文社会科学问题;有些研究人员则不重视研究规范和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条件,以方法规范弱化的方式解决方法与对象不能完全适应的问题,这在实验方法的使用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教育研究方法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无疑为教育研究的科学化进程设置了不小的障碍。(三)教育研究方法演进的主要趋势随着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科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21、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预见性提高教育研究不论是通过对原有理论的逐步拓展还是扬弃、突破,都需要一个或一系列高层次的系统理论框架,把由教育实践问题抽象概括出的理论纳入其中。因此,不管是经验论证还是理论论证或两者的结合,都必须不断提高理论的概括程度,使之更具有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和预见性。2 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和多元性教育研究者进行研究普遍采用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表现出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趋向。与此同时,教育研究方法还表现出多元化趋向。就拿西方来说,教育研究方法呈现出社会生物学的方法(皮亚杰)、工具制约论的方法(斯金纳)、信息论方法(西蒙)、社会学方法(班杜拉、维果斯基)、解释学方法、社
22、会地理学方法、人本主义方法(杜威、柯尔伯格、弗洛伊德)等。3 教育研究方法的移植性教育研究方法不仅早期就表现出移植性,而且现在也是如此,特别是当今受“新三论”、“旧三论”的影响,教育研究中出现了如教育信息论、教育控制论、教育系统论等理论体系。4 关注教育研究的价值标准教育研究的价值标准问题越来越为人们说关注,具体表现在:(1)研究目标上,以价值为导向,不仅重视理论建构,而且关注应用研究。(2)研究过程上,不仅重视伦理研究,也重视对人的非理性因素的研究,如情感、态度、性格等,还关注教育情境,主张将定性定量研究结合起来。(3)研究结果评价上,更关注价值的问题。5 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在教育研究方
23、法的运用上越来越强化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统计方法、摄像等影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都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研究之中。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一)以研究过程的阶段为标准的方法分类1设计阶段的方法。在设计阶段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确定课题的方法、查阅文献的方法、研究设计的方法。2实施阶段的方法。在研究的实施阶段,主要包括形成事实的方法和形成理论的方法。3总结评价阶段的方法。在总结评价阶段,主要包括撰写报告的方法和成果评定的方法。(二)以问题性质为标准的分类1理论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和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2实证方法,包括观察、问卷、访谈、测量等。3实验研究方法,包括真实验、准实验
24、等。4历史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等。(三)其他分类前述集中分类均有各自的依据和道理,当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着手研究时,不难从中找到一种方便的类型。1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依据所研究问题的不同对象分为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两种研究引发出两类完全不同的问题,即教育研究中的事实问题与价值问题。2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依据研究的不同目的分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它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回答“是什么”及“怎么办”的问题。3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根据研究过程中对客观事物性质和数量的侧重,可以将研究分为
25、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是试图运用描述性分析来理解某种现象或问题的性质或意义的研究。定量研究主要是运用数据和量度来描述研究内容的特征或变化的研究,是将事物属性数量化,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数量上的分析,并用数值来表示分析结果,以判定事物的性质和变化的研究。四、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是教育科学研究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是研究工作的基本规范。它是教育科学研究规律的反映和教育科学研究实践经验的概括。(一)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以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妄自论断。它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究过程的客观性,才能最大限度
26、地实现研究的目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要贯彻客观性原则,研究者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2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要保证研究过程的客观性,研究者应力戒成见和偏见,对那些与自己原来设想不相符的材料不能轻易舍弃,更不能随意更改;相反,应该重视它、研究它。这样才更有利于发现规律,深化认识。(二)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是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为人们提供新的知识。所谓创新,既是对教育传统最有力、最深刻的批判,也是对教育传统最好的继承。在教育研究活动中要贯彻创新性原则,要求研究
27、者:1从我国教育历史出发,认真钻研和整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教育传统;2密切关注本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上的研究动态,及时发现那些还没有被别人研究或者未被完全解决的教育问题;3要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审视从那些已经被研究过的问题中发现新的创造空间。(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教育研究者应做到:1重视教育理论的建构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在教育研究中,在确定研究课题、提出理论假设、进行教育设计、搜集整理资料、运用研究方法时,都自觉接受教育理论的指导。2
28、教育科学研究应当密切结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需要和实际问题来进行。(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定性研究是根据研究者的认识和经验确定研究对象具有某种性质与否或对某一现象的变化过程和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侧重于研究对象的质的方面的的分析评价。定量研究时对事物属性进行数量上的分析,从而判定事物的性质和变化。教育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大都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单一的研究方法往往不足以揭示其原因和发展变化的规律。缺乏定性研究,则研究难以深入,难以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性质和特点;缺乏定量研究,则研究又难以保证应有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样降低了结论的科学性水平。因此,进行教育研究要把定量与定性结合起来。(五)伦
29、理原则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要贯彻这一原则,研究者应做到:1尊重被试的权利。在研究活动中应优先考虑如何保障被试的权利。如不参与协作权、不署名权、保密权、要求研究者承担相应责任权等。2研究活动不给被试造成不当压力。3慎重解释研究材料或研究结果。避免给研究对象或教育实践造成消极的后果。五、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过程(一)选题与设计阶段选题与设计阶段包括四个步骤,即选择课题、查阅文献、提出假设和制定方案。1选择课题选定课题就是为了一项具体的研究工作确立一个研究主题,这是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选定课题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课
30、题。思维起于问题,能敏感地发现问题并提出有质量的问题,首先要求研究者具有关注和了解社会热点和学界热点的研究意识;其次要求研究者具有改革意识,敢于怀疑,善于变换思考角度,善于类比和移植。在提出问题以后,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有能力研究,这就需要进一步确定课题。首先要判断问题本身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进而考虑研究人员的研究实力和学术兴趣;最后还须考虑资料、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2查阅文献课题确定以后,应立即着手了解所研究的课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以及思考先前的研究成果是否还有需要扩充和完善的地方。3提出假设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
31、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对各种教育问题和现象所作的且尚待证明的初步解释都属于假设性质。假设工作包括确定研究的目标,表述研究假设,确定研究对象,设计研究活动的方法、工具和手段等环节。4制定方案完成课题的研究设计之后,接下来便是选择研究方法和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是研究工作的行动纲领,其内容必须全面、具体。制定研究方案包括如下内容:用文字准确表述研究的问题,每个部分配置相应的人员、经费、设备、资料;将研究进度分为几个时间阶段;规定各个课题组之间信息沟通的方式和时间。(二)实施阶段1搜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研究资料一般分数据资料和文字资料两种,分别采用不同的搜集方法。在教育
32、研究中用来搜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有观察、问卷、访谈调查、测验等。资料搜集后要进行整理分析,最关键的问题是形成科学事实,即把分析研究的结果归纳成几条原理原则或者对其作出事实判断。 2分析事实或原有理论,形成新的理论 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形成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新理论,理论的形成必须以大量的事实或原有理论为基础。形成新的理论通常要综合地运用各种具体的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和归纳、演绎、类比、概括等。(三)总结与评价阶段1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对教育研究的总结是指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设计,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以及研究结论的形成等全过程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概括,在此基础上按规范撰
33、写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以展示科研成果。2鉴定和评价研究成果鉴定和评价是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首先是要对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进行鉴定,其次是对研究活动的科学性进行评估。第二章 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一、选题的主要来源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即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是十分广泛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也是教育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教育层次、类别、形式、区域的结构,基础教育质量规格的指标体系、基本需要与地区差异研究,三农问题与教育关系的研究,关于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及其增长速度的研
34、究,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及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研究等,都是教育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问题。(二)从学科建设需要出发提出课题;这是从教育理论发展方面提出的课题,不只要揭示原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还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评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三)从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出发提出课题;研究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是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二是要从争论中发现问题,提高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自觉培养教育智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在实践中发现,关注问题。(四)从日常观察中发
35、现的问题出发提出课题;日常观察也是发现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观察中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也能有效地激发观察者的灵感和热情。(五)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是现代学科深入发展和不断整合的趋势,在交接点上必然会出现矛盾、冲突和问题,因此是最容易发现新课题、萌发新观点的地方,当今出现的许多交叉学科,为教育研究的进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六)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只有不断反思和借鉴别国的教育信息和经验,才能避免固步自封,提高我们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使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活动与国际接轨。(七)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课题指南或规划中选题;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课题
36、指南或规划是指导课题研究的方向性指南,指出当今教育领域内的重大课题和未来一个阶段教育研究的大方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相关领域研究已经达到的层次和水平,所以教育研究者应关注这些课题指南和规划,积极参与到这些课题的研究和解决中来。二、选题的基本要求(一)问题新颖,有研究价值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从未解决或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要做到选题新颖,就是说研究课题的选择应以总结和发展过去有关学科领域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思想的主要遗产为基础,通过广泛深入地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重新确定自己研究的突破口。问题的意义是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它制约着选题的根本方向。如何衡量选定课题有无意
37、义及意义的大小,主要是看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二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以及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二)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问题提出要有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即选题要有科学性和现实性。选题的现实性,集中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以事实为依据,这是选题的实践基础。选题的科学性,表现在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指导,充分发挥教育科学理论对选题工作的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作用,这是选题的理论基础。(三)问题表述必
38、须具体明确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清晰,范围要小,不能太笼统。韩非子指出:“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就是说,要从小处入手解决问题。(四)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所谓可行性,指的是对某问题进行研究存在现实的可能性。可行性包含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有科学上的可能性。二是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三是时机问题。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时期,什么时候提出该研究课题要看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对任何一个研究者来说,只有使所选课题与自己
39、(或课题组)具备的研究条件相适应,才有完成这一课题的可能。三、课题研究的设计(一)选择研究对象教育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教育现象及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活动,具有很强的探索性。为了探索教育现象与过程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选择研究对象是研究设计的首要工作,选择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研究对象,即取样,一般应遵循以下要求:第一, 明确规定总体;第二, 取样的随机性;第三,取样的代表性;第四,合理的样本容量。在教育研究中,抽样不仅针对被研究者,即人,也涉及到时间、地点、事件和研究者搜集的原始资料等方面。(二)确定研究方法从实际操作的层面看,研究的方法
40、可以由以下几个大的方面组成:进入现场的方式、搜集资料的方式、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构建理论的方式、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等。(三)制定研究计划在课题研究设计的最后阶段,就应制定一项完整的、全面的研究计划。计划是研究工作的行动纲领,其内容必须全面、具体。一般来说,它应包括研究过程中各个步骤或环节的工作目标和内容,研究活动的时间计划和进程安排,研究活动的组织形式及研究经费的预算和分配等内容。四、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课题论证是对选定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其目的在于避免选题中的盲目性。进行这种课题论证,本身也是一种研究,它必须依据翔实的理论,并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缜密的分析来支持自己关于课题的主张。通过课
41、题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创设落实的条件。(一)课题选题的条件在课题论证过程中,研究者必须严格按照科学研究的要求,搜集科研搜集到的各种理论和事实依据,对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及研究工作对理论发展和实践指导意义作出翔实的说明。(二)对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状况把握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研究者应在全面占有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认真解读的基础上阐述前人在与课题相关的研究中形成的结论和争论,并描述研究的发展动向,对研究取得的成就和留下的问题进行客观、系统的描述。(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内容框架的科学性指出该课题研究的思路及内容的科学合理性。课题研究是针对理论研究的问题,调查或实验研究的问题等内容来进行的。(四)课题研
42、究步骤、方法及手段的合理性指出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策略、步骤、手段及成果形式等是切实可行的,是与所研究课题相符合的。(五)课题研究基本条件上的可行性主要任务包括对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的分析和对研究者(课题组)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基础以及开展研究活动的主、客观条件的说明。第三章 教育文献检索一、教育文献的含义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一)教育文献的含义教育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它是对人类从事教育活动,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客观记录。(二)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教育文献是进行教育研究的基础,它贯穿于教育研究的全过程。1 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课
43、题和确定研究方向。2 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查阅文献资料是跟踪和利用国内外研究学术思想和最新成就,了解科研前沿动态并获得新情报信息的有效途径。我们进行教育研究,必须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手段和研究方法。为更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更有说服力的、更丰富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更可靠的材料基础之上。3 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各种教育文献资料作为对人类教育活动的客观记录,记载有大量对教育科研活动有价值的信息。研究者如果能根据相关课题的需要搜集并阅读有关的资料,能有助于选择课题研究的重点,提高研究工作的创造性水平,扩大研究工作对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借鉴他人成功的经
44、验,吸取他人在研究过程中的教训,并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自身研究可能产生的问题或错误,为研究者提高研究的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一)教育文献的三种等级根据加工程度不同,文献可以分为三种等级:1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使用价值,但贮存分散,不够系统。2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理论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3三
45、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线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这类综述性文献全面、浓缩度高、覆盖面宽、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即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等特点。(二)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1书籍书籍包括名著要籍、教育专著、教科书、资料性工具书及科普通俗读物,它是教育科学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历史最长的一种情报资源。2报刊报纸和期刊均属于连续出版物。报纸是以刊登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连续出版物。期刊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有周刊、月刊、双月刊、季刊等。报纸和期刊出版周期短,更
46、新速度快,内容新颖,论述深入,能及时反映研究活动的动向,数量大、种类多,是科学研究者重要的参考文献。3教育档案档案资料是人类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且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文献资料。教育档案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令集、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等。4电子信息检索系统电子信息检索系统是由计算机程序人员编制的、储存于计算机中的帮助读者查阅文献资料的软件。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图书馆资料中心使用的文献检索系统,它和该图书馆资料中心的数据库连接,读者能利用它从数据库中检索出所需要的资料。另一种是国际互联网上的各种网站的搜索引擎,如“搜狐”、“中文雅虎”等网站上都有搜索引擎
47、,读者利用搜索引擎可以从庞大的互联网中搜寻和阅读所需文献资料。和其他种类的文献相比,电子信息检索系统有容易保存、便于检索的特点。三、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主要方法(一)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文献检索就是研究者运用科学的方法从图书馆和资料中心查找文献资料的活动。在研究活动中能根据研究的需要,快速有效地从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文献中检索出有价值的情报资料,是每个研究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教育文献检索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分析和准备阶段分析研究课题,明确自己准备检索的课题要求和范围,确定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2 搜索阶段搜索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然后从中选择需要和确实可用的资料分别按照适当的顺序阅读,并以文章摘录、资料卡片、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搜集资料。3 加工阶段主要包括剔除假材料,去掉相互重复、较陈旧过时的资料;从研究任务的观点评价资料的适用性,保留那些全面、完整、深刻和正确地阐明所要研究问题的一切有关资料,以及含有新观点、新材料的资料,对孤证材料要特别慎重,在资料数量和类型较多的情况下,应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编排,并编制题录索引或目录索引。对准备利用的文献资料,必须对其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