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聆听音乐》公开课笔记(第1-23课完结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耶鲁大学《聆听音乐》公开课笔记(第1-23课完结篇).doc(5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耶鲁大学聆听音乐公开课笔记(第1-23课完结篇)耶鲁大学公开课聆听音乐耶鲁大学公开课聆听音乐笔记(第14课)讲师:Craig Wright 职业:耶鲁大学音乐教授 学位:伊斯曼音乐学校钢琴乐音乐史双学士(1966)、哈佛大学音乐学博士(1972)学习资料1、教科书聆听音乐(第五版)Dr. Craig Wright著;余志刚、李秀军译;三联书店2012年4月出版(附光盘
2、1张“聆听练习”);大16开彩印,定价:88元;2、聆听指南:6张CD/套装(收录了150多个音乐作品选段的听力训练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可以从网上下载。目 录第1课 导论第2课 乐器与音乐风格第3课 节奏:音乐的基础第4课 节奏:爵士、流行和古典第一课 导论关键词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 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 旋律(melody) 大调(major)小调(minor) 音高(pitch) 主音高(home pitch/tonic pitch) 两个维度(dimensions) 时长/值(time/duration) 拍子(beat)为什么听古典音乐第一、帮助人
3、们放松、舒缓压力,这可能是主要的原因;第二、帮助人们集中精力,让听众全神贯注起来;第三、古典音乐提供了一个美好世界的意象,绚丽而庄严的庇护所,或许甚至还有爱的慰藉。有时候它象征着世上也许会有一些事物超凡脱俗,还有诸如上帝之类的比我们人类更伟大的存在,引发我们去思考客观世界。这就是伟大艺术的价值,无与伦比的文学、诗歌、绘画、音乐。它展示了人类所能及之事,人类精神所能承载之力。它们指引着我们、预示着可能有那么一些超越我们自身的精神存在,指引我们思考并不断追寻自己在这世上存在的意义。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区别1、古典音乐(莫扎特作品选段)旋律感强烈;流行音乐(RaveTil Dawn选段)完全没有旋律,
4、不停地反复、节奏、鼓点,强烈的脉动;2、古典音乐的演奏乐器发出的声音与流行乐的合成音效是截然不同的。音乐是一种听觉感知的呈现,你不可能像对待英语或历史考试那样,在考试前一天晚上将音乐中的信息或声音死记硬背以便应付考试。我们接受音乐的方式,我们思绪的过程与接受和思考任何其它的信息,如历史或经济学等都是不同的。音乐与语言大脑中哪部分是处理音乐信息的?颞叶是处理音乐和语言的听觉中枢,颞叶中左右两侧的初级听觉皮层都会参与处理过程。额叶是短期记忆中枢,用于记忆曲子。顶叶记忆肌肉工作。读谱用到视觉中枢。即兴创作并表演音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个中枢协同工作的结果。音乐和语言从本质上都是声音,非常接近。学习
5、听音乐就像学习语言,要将听力练习每天进行,逐渐同化。 示范曲目 1、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2、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 3、德彪西月光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VS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表达出的情绪,前者消极、焦虑、不安,后者积极、愉悦、安详。为何这两首曲目会表达出不同的情绪呢?1、大调和小调,引出了大和弦和小和弦的概念。前者是小和弦,后者是大和弦。 2、前者音符跳跃,后者连续。 3、主音高。音乐的音高一般都会围绕着主音高浮动。前者在开头都没有给出主音高,后者在第二句末尾就给出了主音。4、音调走向。前者不断向下,后者基本稳定的回旋。 德彪西月光VS动感音乐:前者为何安详,后者为何激烈?前者节拍
6、舒缓,没有任何鼓点,甚至难以确定节拍。而后者鼓点密集。前者的走向是徐徐向下,直到一小段结束才返回到高处,这也形成了一个情绪的堆积和小高潮,音乐的走向相对于作品的感受同样很重要。音乐的两个维度音高和时长,可以称作音乐的两轴。音高相当于纵轴,时长相当于横轴。示范曲目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Richard Strausss Also Sprach Zarathustra)理查施特劳斯试着用管弦乐表现人类力量的崛起。使用的乐器是一种管风琴(organ pipe),接下来是小号(trumpet)还有打击乐,这里是定音鼓(timpani)有时称作半球形铜鼓(kettledrump)。二拍子和三拍子
7、我们倾向于把拍子分成单元,二拍子和三拍子是最常见的音乐节奏单元,二拍子是|强弱|强弱|,三拍子是|强弱弱|强弱弱|。示范曲目约翰肯德尔芝加哥。这段音乐的节拍是二拍子。在大多数情况下相比旋律而言,低音给我们的信息更多。转调。选择一个音高,然后整体转到另一个音高。【作业】1、聆听练习1(教科书聆听音乐后附加CD第1-3,并完成书中的测试答题):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片段;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片段;理查斯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开始片段;2、聆听练习911(教科书聆听音乐后附加CD第15-17,并完成书中的测试答题):辨认10种独奏的乐器;辨认出各组合奏的两种乐器;辨认出各组合奏的三种
8、乐器。第二课 乐器与音乐风格关键词歌曲(song) 歌词(lyrics) 音乐体裁(genre) 交响曲(symphony) 协奏曲(concerto) 音诗/交响诗(tone poem/symphonic poem) 动机(motive) 主题(theme) 乐章(movements) 和弦(chord) 渐强(crescendo) 渐弱(diminuendo) 原声器乐(acoustic instruments)铜管(brasses) 弦乐(strings) 木管(woodwinds) 拨弦(pizzicato) 泛音(overtone)【作业回课】一、(聆听练习1)三首著名古典曲目的开始
9、部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及与它们的音乐风格相关的知识;二、(聆听练习9-11)辨认各类乐器,增长相关的知识。本课介绍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以及不同的乐器铜管、弦乐、木管。歌曲歌曲的必要组成是歌词,而所谈到的古典音乐,除了20%的歌剧外,80%都是没有歌词的纯器乐的演奏方式,所以不能称之为“歌曲”,一般称为音乐创作、乐曲、作品等,或者可以用它所属的某种音乐风格来描述。音乐体裁1、交响乐。音乐体裁是某种比种类或类别更花哨的说法。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属于交响乐。交响乐一般有四个乐章,乐章是交响乐中相对独立的部分,与其他乐章和
10、谐统一。通常是:一个简短的开始的第一乐章,一个缓慢的抒情的第二乐章,由舞曲衍生的第三乐章,迅速强势的起总结作用的第四乐章。 主题还是动机。主题和动机都属于旋律的范畴,动机是较为短小的,主题是比较长而抒情的。示范曲目: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第一乐章由动机开始,第二乐章由长而抒情的主题组成,第三乐章用同样的四音符节奏联系了第一乐章的动机,第四乐章的感情基调比较积极,是因为音乐的走向转为上行,同时乐器换成了小号。 示范曲目: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开始部分2、协奏曲。协奏曲是另外一种音乐风格。协奏曲中,独奏乐器要和管弦乐队分庭抗礼,两者间就会出现协作与让步的精神。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有三个乐章,运用
11、的是动机,与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同样是四个音符的动机。钢琴演奏的是和弦,随后小提琴演奏的是主题,此时钢琴仍然是和弦充当伴奏与小提琴相呼应。然后钢琴和小提琴互换了角色,钢琴演奏主题,弦乐用拨奏的方式伴奏。3、交响诗。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就是一首交响诗。交响诗是单乐章作品,作家通常讲述故事或者重现文学作品,查拉图斯特拉就向我们讲述了一部哲学小说开头的内容。 原声器乐: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没有通过电子手段而加以改变。1、圆号(法国号)圆号是一种铜管乐器,其发声原理是,不同长度的空气柱震动,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乐器的泛音基本相同,但是有部分泛音是独特的,所以音质和音色不同。泛音:当吹出一个声音时,得到的
12、不止是一个声音,发声的铜管被分成几段,每一小段都在发出声音,而并非只有一个大声音,还有分音或泛音和在泛音列中的音程,它们是一系列的声音,我们听单频音其实是在听整个系列的声音。2、巴松(大管)是一种双簧乐器,吹奏时两块木片一起振动发声,是木管乐器中声音最低的。3、中提琴是一种弦乐器,与小提琴的构造相似,以琴弦的振动发声,有揉弦、拨弦、碎弓等技巧。示范曲目莫德斯特穆索尔斯基波兰牛车。如何将视觉图像用音乐表现,用音乐创造动态的场景?先渐强,声音很大,然后减弱到很弱。先用低沉的乐器,然后用高音的部分,再回到低音部分,(这里模仿了物理学上的多普勒效应)最低的声音发出最长的声波,而且持续最久传播更远。示范
13、曲目理查施特劳斯死亡与净化。 用不和谐音解构和音来描述生命从繁华喧嚣中走向寂灭。和谐音与不和谐音协和的音程听起来就悦耳,而不协和的音程人们听起来就刺耳、有一种压迫感。因为音程的比率不同,像2:1、3:2或4:3等让频率间有点间隔会给人和谐感,而11:12频率很相近往往带来不和谐感。 第三课 节奏:音乐的基础关键词音乐记谱法(musical notation) 节奏(rhythm) 节拍(measure/netor) 小节(bar) 弱起(pickup) 强音(accent) 切分音(syncopation) 乐谱(score) 强拍(downbeat) 弱拍(upbeat) 速度(tempo)
14、 渐慢(retard)音乐记谱法 1、西方的音乐记谱法,使音乐更加精确,让作曲家的地位更加突出,并且很好的保存了作者的原意;另外,记谱法更利于音乐作品的完整保存,精准地再现作品。在古典音乐作品演奏中,表演者的作用则不显得那么重要,与其它种类的音乐形式有很大区别。 示范曲目:穆斯林祈祷的圣歌 在音符之间游走的美,是无法用西方的音乐记谱法记录的。示范曲目:查克曼卓琳的萨克斯独奏片段对于即兴演奏的爵士乐手,如果有人规定采用记谱法演奏,也就等于剥夺了这段音乐的神韵,取走了曲子的灵魂。如何在没有乐谱的情况下演奏两小时呢?也许是在确定了音乐基本范式的笼统计划,留给演奏者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的即兴发挥。2、音
15、乐记谱法如何影响了西方的音乐?在西方的音乐会时,音乐会开始前大家都会保持安静,等待经典作品的准确呈现。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节奏、音符、音符值、附点、休止符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组织,将时间分为长、短段,并由此形成旋律的音高。音符。是乐谱中简单代表了持续时间长度和固定音高的符号单位。音符通常使用二分法,即每多加一道杠,表示的时长就变为原来的一半。有时也用三分法表示。音符值。在乐谱中用来表达各自音符之间的相对持续时间。音乐中相邻的音符(和休止符)相互之间有着2:1的比例关系,如一个2分音符等于两个4分音符等等。附点。记在音符符头右边的小黑点,使得原音符时值增长了1/2。休止符。是乐谱上标记音乐暂停顿
16、或静止和停顿时间长短的记号。律动、拍和节奏我们的身体有自己律动,音乐的律动与人类的脉搏节奏基本一致,大约72下/分钟。从心理学上讲,我们不喜欢没有规律的杂乱的节奏,而是会按照我们的理性把这些稳定的一连串拍进行重组。四分音符是音乐中最常出现的拍子单位。我们会按两个或三个拍子划分单元,这些单元称作小节,(经常重复的)长短不同的节拍的组合称作节奏。乐谱中经常看到的2/4、3/4等等,其中的4就是四分音符表示拍,而其中的2表示每单元两拍子。我们的课里只讲单拍子,不讲复合拍子,所以只需要分辨两拍子和三拍子即可。示范曲目:科尔波特Cole Poter战歌 这是两拍子的歌。用重音分辨,强弱、强弱是二拍子的标
17、志。 加入的切分音是为了使歌曲更加活泼。 示范曲目:铃儿响叮当也是两拍子的乐曲。接下来是一首三拍子歌曲。弱起通常乐曲的第一拍是强拍,但也有的乐曲在重拍前有一小段音乐,叫做弱起(拾音头)。尽管所有音乐都有重拍,但不是所有音乐都从重拍开始。识别重拍方式:有四种方式音乐家告诉我们重拍在哪里1.音符的时值延长。在这首宗教音乐里,所有的长音都是重拍。2.重音。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g小调交响曲,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曲子,莫扎特在每个重拍上都加了一个重音符号“”。3.伴奏的音域或音高。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钢琴的左手部分的音域,是低中中、低中中,低音是重拍。4.和弦的变化:和弦是旋律的基础,其变化必须与旋律保持
18、协调一致,而和弦的变化通常都在重拍上。示范曲目:一段摇滚歌曲。这是一段四拍子的曲子,摇滚乐通常都是四拍子而不是二拍子,我们称之为四四拍。你可以作为四拍子也可以用两拍子打出来,但和弦变化时通常都在重拍上。这一段旋律就是比较典型的通过和弦变化体现重拍。示范曲目:肖邦葬礼进行曲开始部分,听这段旋律并找出与黑板上标出的有相同节奏的那组。示范曲目:肖邦葬礼进行曲-降b小调第二奏鸣曲第三乐章 示范曲目:莫里斯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第四课 节奏:爵士 流行和古典关键词三连音(triplet) 音乐织体(musical texture) 对位法(counterpoint) 小游戏: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 基础音高一个
19、音高由很多个声音的峰值(32个分音)或者说泛音组成。 声音的振幅一个混合音中,改变各个分音的振幅,就能得到不同的音色。不同乐器的声学特质不一,所表现的声音振幅亦不一样,由这些乐器发出来的声音事实上是这些分音的混合。电子合成器就是用来处理这些分音的,它可以通过改变某些分音的强度(提高或降低)而构成特定乐器的音色。 音乐知识:泛音与泛音列 泛音 在声学和音乐中,指一个声音除了基频外其它频率的音。乐器或人声等自然发出的音,一般都不会只包含一个频率,而是可以分解成若干个不同频率的音的叠加。声音的波形是具有周期性的,根据傅里叶变换的理论,声音可以分解成若干个不同频率纯音的叠加。这些频率都是某一个频率的倍
20、数,这一频率就称作基频,也就决定了这个音的音高。假设某个音的基频为F,则频率为2F的音称为第一泛音,频率为3F的音频为第二泛音等等,泛音的频率为基频的整数倍。基音和不同泛音的能量比例关系是决定一个音的音色的核心因素,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乐器和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泛音列 乐器的音高通常与谐波震荡有关。譬如弦乐器或管乐器可对空气震荡以产生声音,并且可同时以不同的频率震荡,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而根据驻波的原理可知这些频率大多数呈现倍数关系,而这些不同频率的声波即组成泛音列。前课内容回顾拍子:就是有规律的律动,就像生命的律动一样,这是音乐的律动,表现为有规律的间隔。节奏:就是一些长短模
21、式(通常反复出现)与下面的基本节拍叠加在一起。音乐的速度:指节拍的快慢,渐快、或渐慢。 速度-拍子:音乐的节拍或者速度,可由拍子来控制。 两种节奏类型 1、切分音。一种节奏的插入,前一个音突然停止,后一个音提前出现。使音乐听起来奔放。 切分音出现在右手的旋律部分。 示范曲目:斯考特乔普林(Scott Joplin)的艺人(The Entertainer) 听音乐找出切分音所在位置,是在右手的主调部分,左手低音部分演奏的八分音符伴奏,右手有切分音部分节拍被细分了。2、三连音。在原来演奏两个音的时间里演奏了三个音。 示范曲目:天佑吾王(God Save the King) 贝多芬改编时在右手弹奏三
22、连音的地方,让左手伴奏还是保持着两个音。音乐的织体织体大意是指曲调线的分布。象挂毯中的编织法,也像女孩子编的头发,一个马尾还是三股的辫子。主要有三种基本织体: 1、单音织体:没有伴奏的音乐的单一线条,只有一个音(相差八度音但仍为一个音)。 2、主音织体:旋律加和弦。 3、复音织体:一组独立的乐句同时进行。复音织体分模仿式对位法和自由对位法(乐曲里独立的声线同时进行,但没有彼此模仿)。 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示范曲目:奇异恩典(Amazing Grace) 这是复音织体模仿式对位法数拍子练习 示范曲目:哭泣的威利爵士乐,
23、分辨出播放的乐曲片段各演奏了多少个乐句/小节。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小号演奏了8个乐句;强尼多兹的单簧管独奏有16个乐句/小节;在众人合奏的结尾部分同样有16小节。这是一首完美的自由对位曲目,其中长号、单簧管、小号在和弦的背景下进行各自的演奏。音乐知识:对位法 是在音乐创作中使两条或者更多条相互独立的旋律同时发声并且彼此融洽的技术。对位法是音乐史上最古老的创作技巧之一,是复调音乐的主要写作技术,来源于拉丁文punctus contra punctum,意为“音符对音符”。但是,对位法并不是指单独的音符之间的和弦,而是指旋律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既可以是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旋律交织成和弦,也可以是以多组和弦
24、交织表现出旋律。对位与和声的特点刚好相反,和声追求的是纵向的发展,除了一条主要的声部外,其他的声部在自己的进行中以特定的和声结构辅助这条主要的声部;对位追求的则是横向的发展,各个声部各不相同,但又要互相和谐不冲突。对位法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所作的赋格的艺术以及音乐的奉献最为闻名。 节奏听写:为了便于记忆所听到的乐曲,可以用简单的音符记录。示范曲目:穆索尔斯基基辅的城门 小提琴演奏的时值是16分音符。 在结尾部分小提琴用了碎弓,由于乐曲需要宏大的声音,弦乐在这里的作用是把空间填满;小号中加入了三连音。 示范曲目:莫扎特安魂弥撒曲-末日经 弥撤曲是一种音乐
25、体裁,安魂弥撤曲是这其中特殊的一种为祭奠亡灵而作,有个很特别的乐章叫末日经即“天谴日”,文本来自启示录改编而成。我们将专注两个章节羞惭无地和落泪之日。莫扎特通过音乐分别描写了受诅咒之人、受庇护之人,他用低音区很快节奏的上行方式,以非常跳跃、不协和的小调等方式表达了前者在地狱受煎熬,而保持在高音和中音区用协和的大调,而且节奏又长又慢表达受庇护之人进入天堂的情景。 耶鲁大学公开课聆听音乐笔记(第58课) 目 录 第5课 旋律:音符、音节,基本细节 第6课 旋律:莫扎特和瓦格纳 第7课 和声:和弦和如何创建主题 第8课 贝斯风格:布鲁斯和摇滚 第五课 旋律:音符、音节,基本细节 关键词 五线谱(st
26、aff) 八度(octave) 谱号(clef) 高/低音谱号(treble/bass clef) 音阶(scale) 大调音阶(major scale) 小调音阶(minor scale) 半音阶(chromatic scale) 主音(tonic) 调性(tonality) 导音(leading tone) 升号(sharp) 降号(flat) 还原号(natural) 跳进(leap) 级进(step) 转调(modulation) 调式(mode) 乐句(phrase) 前句(antecedent) 后句(consequent phrases) 终止式(cadence) 五声音阶(pe
27、ntatonic scale) 导引 前面讲完了音乐坐标的横轴即第一维度的时值、拍子,开始谈论纵向,即第二维度的音高和旋律。 在音乐织体中,旋律通常在高音部分,因为在高音区域声波更容易听到、更清晰,其波长更短,频率更快,更容易让人听清细节。 五线谱的历史 整套高音记谱法早可以追溯到公元 9 世纪,在瑞士、法国、意大利北部的本笃会修道院里的修士和修女们开始在羊皮纸和石板上标记出旋律的大致走向,终他们把这些曲调线分割安排在更确切的位置或更确切的音高上。公元 10 世纪在意大利北部,一位叫阿莱佐圭多的青年人发明了以水平线组成的网格标记出音高,开始是四线谱,后来也有过六线谱,到 15 世纪终固定为五线
28、谱,到公元 1000 年左右他们还制定出了规范,来标记每一个点、间和线。 八度 音乐中相邻的音组中相同音乐的两个音,包括变化音级称为八度。音高可以用字母来标注:C D E F G A B。到 B 然后又从 C 开始重复,这是因为高音 C 的频率是低音 C 的两倍。这样一个轮回构成音乐的八度。西方音乐系统里,一个八度里固定为七个音阶,七音符大调和七音符小调。不同文化的音乐都运用了八度音重复,不过在八度音之内,不同的文化采用了不同的划分。阿拉伯旋律的八度内有14 个音高。 示范曲目:印度西塔尔琴演奏家拉维香卡演奏的“拉格” 印度音乐里的音调“拉格”,一个八度只有六个音符(乐曲在聆听指南CD6,第1
29、5)。 示范曲目:诺拉琼斯(Nora Jones,香卡的女儿)演唱布鲁斯音阶(Blues tunes) 这也是首六音符音阶曲目,她是按布鲁斯风格演唱的,有时大调有时小调。 示范曲目:二胡演二泉映月(阿炳版) 这是一首五音符音阶的作品,中国的古代音乐一个八度分为五个音阶(即:宫商角徵羽),由一种两根弦具有很强穿透力的乐器演奏(乐曲在聆听指南CD6,第 16)。 音阶、半音阶 音阶 是音高在一个八度内按照固定的形式上行或下行顺次排列。 半音阶 指有 12 个音高的音阶,每两个音阶之间差半音,两个半音距离构成一个全音。 古希腊人热衷于用数学解释世界尤其对于音乐, 他们发现八度音程中呈现的是 2:1
30、的比例,而五度音程中呈现 3:2 的比例,四度音程中呈现 4:3 的比例。由于这个体系比预想的好用,他们转而采用 9:8 的比例,从而得到了全音。而当他们安排好了五度、四度音程和全音程后,却发现少了些东西,于是称之为“小半音”。 在 C D E F G A B 七个音中间,相差的音高并不是相同的,有些音之间的音高差是另一些音之间的两倍。在这样的音之间就有一个半音阶。一共有 5 个半音阶,分别是 C 和 D 之间的降 D,D 和 E 之间的降 E,E 和 F 之间只隔了半个音阶,所以不再有半音阶,F 和 G 之间有降 G,G 和 A 之间是降 A,A和 B 之间是降 B。至于 B 和 C 之间,
31、也只隔了半个音阶,所以没有降 B。这样七个全音阶加上五个半音阶一共十二个,十二个组成一个完整的八度音阶。 调式、大调、小调 知道了半音阶和全音阶,就可以讲调式了,也就是大调和小调(从大调到小调,或从小调到大调的改变称为“调式”)。大部分民谣都是用大调写成,大约 80%。古典音乐领域大约同样。一般来说,用大调表现的是欢乐、明亮、乐观、高昂的情绪,小调则相反。这是一种习惯或文化差异而没有声学的原理。 音乐知识:大调音阶、小调音阶 大调音阶与小调音阶是建立在两种明显不同的全音、半音形式上的,每一种音阶都由主音开始。 大调音阶的全、半音排列形式为:全、全、半、全、全、全、半; 小调音阶的全、半音排列形
32、式为:全、半、全、全、半、全、全。 无论是大调音阶还是小调音阶都是使用一个八度内提供的 12 个音高中的七个,当达到一个八度后,又可以从另一个八度开始。大调音阶或小调音阶可以在一个八度内的 12 个音中的任何一个音上开始。因此就有了 12 个大调音阶和 12 个小调音阶和调。 主音、调性、导音 主音 旋律的中心称为主音,旋律往往围绕它进行,并常常结束在主音上。 调性 围绕这一中心音的组织结构称为调性 导音 主音是调式里的第一个音,而导音总是第七级音(因为它会引导整个音阶在轮回后回到第一个音,所以叫导音),导音总是比主音的低半个音阶。导音的作用往往是引出主音,当音乐落在导音上时,观众会期待主音出
33、现才能获得“安全感”。 示范曲目:帕瓦罗蒂演唱的歌剧,他经常把音停在导音上,让观众期待主音的出现。 示范曲目:格什温波斯与贝斯。 流行音乐、民歌常常是二拍子的大调,也有三拍子或者小调的情况,但 80%都是大调。 示范曲目: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第二个乐章:使用的小调。 示范曲目:一段犹太音乐,在大、小调之间转换。 除了 7 音程,我们也可以使用 12 音程。半音音程使音乐得到紧迫感。 级进旋律、跳进旋律 级进 是指在整个音阶的相邻音符上跳动的旋律,是构成旋律线起伏的原始、单纯的形式,又是造成旋律流畅性的基础。 跳进 三度以上的音程进行为跳进,三度为小跳,四度以上为大跳。 示范曲目:贝多芬欢乐颂 1
34、、这首曲子可谓是世界上连贯的旋律之一,它不仅连贯,而且很对称。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很少有跳进,仅有的两个重要的跳进是在第三句 C 的结尾处。整个旋律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里有四小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 16 小节的旋律。乐句分析: 第一句 A:前句,有开篇的作用,末的音符不是主音。 第二句 B:后句,回应了前句,旋律在末音符返回主音(前后呼应的两个句子称为前、后句)。两个句子都停止在一个终止式上,即把乐句引向结束部分的后几个音就是乐句的终止式。 第三句 C:延伸句,通过后一小节两个音的跳进,即将第四句的第一个音升 F 提前了一拍,使用了节奏的切分,使曲子活泼起来达到高潮。 第四句:结束句,几乎
35、是第二句 B 的准确重复,后回到主音。 2、贝多芬的这首欢乐颂在第九交响曲的后乐章中实际演奏了四遍,第一遍是由低音弦乐器很轻地演奏,第二遍音量扩大,用较高的弦乐器演奏,第三遍音量更大,由更高的弦乐器演奏,后一遍小号和全体乐队以大的音量奏出。我们现在聆听旋律的第二部分并思考以下问题: A、旋律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稍微向上。乐器是小提琴。 B、有几条不同的旋律线三条。高音区弦乐器旋律,中音区巴松,低音区低音提琴。 C、这里是哪一种织体复调织体对位法。 3、 旋律的第三部分,小提琴演奏的高音区,低音区,和复杂的中音区,后引进打击乐。 第六课 旋律:莫扎特和瓦格纳 关键词 假终止(deceptive ca
36、dence) 正格终止(authentic cadences) 变格终止(plagal cadences) 旋律模进(melodic sequence) 导引 上次我们从音阶角度讨论了旋律,有大调音阶、小调音阶、半音音阶。然后稍微讨论了一下是什么原因使一段旋律在我们耳中变得那样独特,秘诀就是旋律的大小调性。事实上,音阶一开始就体现出了调性,从音阶的第三个音就能窥斑见豹;然后我们也讨论了级进的、跳进的旋律。后说到了贝多芬的欢乐颂,第九交响曲中后一个乐章。那首曲子的乐句结构有些特殊前置句和后置句的结构(即前句与后句相呼应,两个句子都停止在一个终止式上),然后进行乐句的扩展、延伸。 示范曲目:玛卡丽
37、娜主旋律片段。 如果将这个旋律片段底下所有节奏部分去掉,换上 18 世纪的阿贝堤低音,就变成了我刚才弹奏的莫扎特作品的这个片段。我想说的是,即使像玛卡丽娜这首曲子也使用了前置和后置的乐句结构。旋律的习惯性套路是使用前启和后答的方式,不论是贝多芬或是其他作曲家的作品。 音乐和声的终止式 教授弹奏了一段自己即兴创作的旋律,请学生为其打分并分析说:创作旋律有一定的规矩,我们必须有音阶、特定的乐句形式,以及乐句的结尾所具有的某种属性等,乐句必须按一定的次序组合才能有意义。 示范曲目:吉亚卡摩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咏叹调贾尼斯基基(Gianni Schicchi) 这首作品虽然不是他
38、的著名乐曲,但其中有一段美得令人窒息的旋律“我亲爱的爸爸”(O mio babbino caro)剧中一个姑娘正试图从他父亲那里骗些钱来,那么美丽的旋律竟是为了骗钱,创意太古怪了。此段旋律在剧中很早就出现,虽然这段剧情在剧中无足轻重,但却无比优美,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我们来分析一下: 乐句第一小节有一个八度音程的大跳跃(上一讲中介绍了八度),有了这样一个起始,然后接下段就完成了整个前置句,但这个乐句末尾没有出现主音。再继续听完第二个乐句(即后置句),几乎与前句旋律相同,但在末尾使用了与前句相同的终止式,并回到了主音上。 前置句的末尾虽然在旋律音符线上回到主音,但在底下却配上了一个意外的和声,
39、即主音不变,合音却变了,这被音乐家们称为“假终止”。当整首曲子后回到由主和弦支撑的主音上时,得到的不仅仅是主和弦。 终止式类型 终止式指结束乐句或乐段的和声进行公式,基本分为两大类:稳定终止和不稳定终止。从和声的观点看,稳定终止包括正格终止和变格终止(也称假终止)。回到预期的主调称为“正格终止”,而不能用正常的和弦来支撑主音的称为“变格终止”。虽然它在旋律中保持了相同的主音,但却改变了隐藏在下面的和弦,配上一个意外的和声。普契尼就是这样做的,他的咏叹调体现了乐曲的高度结构化。 旋律模进 在音阶的高几度或低几度的位置(即不同的音高)重复模仿相同的音乐旋律/动机。 示范曲目: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特里
40、斯坦和伊索尔德片段 与其说它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不如说它是连续变化演绎出新的音乐。他通过一个动机连续推动了旋律模进,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旋律结构。这个故事的基本内容是,特里斯坦是英格兰的骑士,伊索尔德是爱尔兰的公主,特里斯坦奉命去爱尔兰接公主,把她送往康沃尔,她将嫁给马可国王。但在送往的途中他们无意中喝下了爱情的魔药,彼此相爱了。我们在听这段序曲音乐同时考虑两个问题,一是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二是瓦格纳使用了什么模式? 弦乐器与木管乐器用不断变化、重复的音乐,弦乐器在较低音部重复,然后木管乐器回应,以上行的旋律模进来达到高潮,形成一个不协和音,然后转化成协和音。用模进的旋律不断翻腾上行,使小提
41、琴的音越来越高。听到小号的声音了吗?有一个半音的轮廓,不仅仅是上行旋律模进,而是高度半音阶的音乐,也会带来紧张感。如何用音乐表现性爱呢?可以用不断变化的音量,用上升的模进来达到高潮,形成一个不协和音然后释放,这是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狂热激昂的故事,色欲、渴望、肉体的都是关于这些,这段音乐用一个奇怪的故事复制了生命的进程。 歌剧的真正高潮是在故事的结尾,特里斯坦受伤已然垂死,伊索尔德报他入怀唱起的咏叹调,瓦格纳称之为“Liebestod”(爱之死)。伊索尔德唱起了她的幻想曲,幻想他们今后的生活,在来世在天堂,所以它被称为“爱之死”,这首作品在浪漫主义时期是有代表意义的。我们再听一遍同时思考一下,音
42、乐家是如何通过音乐变化来使我们的感情发生 180 度的转变,如何从摇篮似的怀报逐渐打开来迎接整个世界。思考一下乐曲的力量、节拍、模进、协和音与不协和音,他是如何展现的? 1、使曲调变的柔和了;2、音域降低了;3、拍子变慢了;4、使用了不协和音来表现作者在此处如蛇般痛苦挣扎,然后他升高了两度加入了协和音,后结束时就全部为协和音了;5、逐渐上行的模进,但后来却停止模进只是在重复同一段,而使我们感到停止、终上、平稳;6、在结尾用了非常强壮有力的主音,并以一个假终止来结束(假终止也称阿门终止,常用于圣歌和赞美诗,使人们似乎感到来自天堂的祝福),使乐曲增加了额外的象征意义。 示范曲目: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
43、的婚礼片段你可知道什么是爱情 莫扎特的咏叹调突出层次感、对称感。这是他的一部高度结构化的咏叹调,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旋律上行模进的例子。 每四小节为一乐句,莫扎特是能够在严谨的结构中构筑美妙旋律的作曲家,这在他的作品中非常重要。在结构中,他在反复模进中逐渐提高了音调用以表达焦虑。在提升到了高点使用了一个假终止,随后一个终止式回到了主音。 第七课 和声:和弦和如何创建主题 关键词 和声(harmony) 三和弦(triad) 音程(interval) 属和弦(dominant) 下属和弦(subdominant) 琶音(arpeggio) 阿尔贝提低音(Alberti Bass) 布基伍基(Boog
44、ie Woogie) 固定音型(Ostinato) 调性(key) 变调(modulation) 导引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了两节课的节奏、两节课的旋律,今天开始学习和声。 区分西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主要有两个要素:(根据以前讲过的)一个是否使用音乐记谱法,流行音乐使用不太多,但古典音乐用得很多;另外一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和声。世界上每一个有音乐文明的社会都拥有比西方更为复杂的旋律,而我们的在某一方面更为直接,他们从一个离散的频率转到另一个离散的频率,而他们并未努力用那些只有细微差别的素材,也许这是我们很依赖键盘。西方音乐的节奏是很简单的,而非洲音乐节奏要复杂得多。 和声、和弦、三和弦 和
45、声 就是多个音高的叠加(莫扎特的一部歌剧序曲总谱中,多的有 15 个音同时出现)。 和弦 是两个或更多音高同时发音。一个和弦可能是协和,或是不协和和弦,我们讨论协和和弦。 三和弦 由三个音高组成,是所有和声的基本构成。 音乐知识:和声、和弦、三和弦 和声这个词有几种含义:从广泛的意义而言,它是协和一致的意思,是指多种因素的平静的排列。当它特别运用于音乐时,和声被看作是为旋律提供支撑和丰富性的伴奏之声。后,我们经常在说到和声的时候,仿佛它是伴奏中的一种特别的事物。例如,当我们说和声变化时,意思是说伴奏中的一个和弦进行到了下一个和弦。 和弦是和声的构建块。一个和弦就是指两个或更多的音高组合在一起同时呜响。西方音乐中基本的和弦是三和弦,因为它有三个音高组成,并按一种特定的方式排列。 主和弦、属和弦、下属和弦 C 大调音阶的三和弦构成,有三个音高并跨越 5 个音名C D E F G,我们取第一、三、五音(即 C E G)构成。这些音之间的距离叫音程。C 到 E 由于跨越了三个音名(C、D、E)是一个三度音程;E 到 G 也跨越了三个音(E、F、G)是另一个三度音程。三和弦总是由两个三度音程构成并且被叠置起来。可以这样每隔一个音取一个,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