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第8讲-黄棕壤和黄褐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地理学--第8讲-黄棕壤和黄褐土ppt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Soil Geography电子教案电子教案主讲教师:寇太记主讲教师:寇太记使用说明使用说明目录与授课安排序号序号内内 容容学时学时 绪论绪论2第第1章章土壤形成因素分析土壤形成因素分析2第第2章章土壤分类土壤分类2第第3章章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2第第4章章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2第第5章章棕壤与褐土棕壤与褐土2第第6章章黄棕壤与黄褐土黄棕壤与黄褐土2第第7章章红壤、黄壤、砖红壤及燥红土红壤、黄壤、砖红壤及燥红土2第第8章章黑土、黑钙土、栗钙土黑土、黑钙土、栗钙土2第第9章章棕钙土、灰钙土与荒漠土壤棕钙土、灰钙土与荒
2、漠土壤2第第10章章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2第第11章章盐碱土盐碱土2第第12章章初育土壤初育土壤2第第13章章山地土壤山地土壤2第第14章章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2第第15章章土地评价土地评价2第第16章章区域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区域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2第第17章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与措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与措施2第第18章章土壤资源保持技术措施土壤资源保持技术措施2第第19章章世界土壤地理简介世界土壤地理简介2 学学 时时:理论:理论 40,2.5个学分;个学分; 选用教材选用教材:张凤荣:张凤荣
3、 主编主编 (面向(面向21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0072002(2007第第3 3次印刷次印刷) ) 方方 法法:用用CAI课件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件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 内内 容容:了解:了解土壤地理学的土壤地理学的基本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理论,掌掌握中国各个自然地理地带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握中国各个自然地理地带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布规律。 成绩评定成绩评定:平时平时+作业作业 30%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 70%作业要求作业要求: 独立思考独立思考 回答准确回答准确 格式完整格
4、式完整 书写整齐书写整齐考试安排考试安排:课程结束后和下周适当时间:课程结束后和下周适当时间 推荐教学主要参考书目推荐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李天杰主编李天杰主编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第第3版北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朱鹤键朱鹤键, 何宜庚主编何宜庚主编.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第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李天杰主编李天杰主编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第第2版北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第第6章章 黄棕壤与黄褐土黄棕壤与黄褐土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 黄棕壤;黄褐土;黄棕壤与黄褐土的合黄棕壤;黄褐土;黄棕壤与黄褐土的合理利用
5、。理利用。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黄棕壤与黄褐土的分布、形成条件黄棕壤与黄褐土的分布、形成条件与过程;剖面形态特征与亚类划分。与过程;剖面形态特征与亚类划分。第第6章章 黄棕壤与黄褐土黄棕壤与黄褐土淋溶土纲:淋溶土纲: 包括北亚热带的黄棕壤和黄褐土、暖温带的棕壤、中温带的暗棕壤和白浆土,以及寒温带的棕色针叶林土、漂灰土和灰化土共8个土类。第第6章章 黄棕壤与黄褐土黄棕壤与黄褐土中国黄棕壤与黄褐土分布图中国黄棕壤与黄褐土分布图第一节第一节 黄棕壤黄棕壤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u黄棕壤是我国黄棕壤是我国北亚热带湿润地区北亚热带湿润地区常绿和落叶阔叶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混交林下形
6、成的具有下形成的具有弱度富铝化弱度富铝化和和明显粘化特征明显粘化特征的土壤。的土壤。 u分布于我国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于我国亚热带湿润地区,北起北起秦岭、淮河,秦岭、淮河,南至南至大巴山和长江,大巴山和长江,西至西至青藏高原边缘,青藏高原边缘,东抵东抵沿沿海,而以海,而以长江中下游的江苏、安徽、湖北等地长江中下游的江苏、安徽、湖北等地的的低山丘陵区分布较集中,此外,在南方诸省区的低山丘陵区分布较集中,此外,在南方诸省区的山地垂直带谱中亦有分布。山地垂直带谱中亦有分布。 第一节第一节 黄棕壤黄棕壤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u形成条件形成条件u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年
7、均温。年均温1 14 41 16 6 ,均年降,均年降水量水量80080013001300毫米,年干燥度小于毫米,年干燥度小于1 1. .0 0 。u代表性植被为代表性植被为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u地形地形为低山丘陵,部分为平原。为低山丘陵,部分为平原。u成土母质为各种成土母质为各种中酸性结晶岩风化物中酸性结晶岩风化物及及弱富铝风弱富铝风化的第四纪沉积物化的第四纪沉积物。 第一节第一节 黄棕壤黄棕壤二、形成特点二、形成特点1 1、有机质积累过程有机质积累过程 较大的枯枝落叶与较高的生物循环(分解),积聚较大的枯枝落叶与较高的生物循环(分解),积聚成薄而不连续的残落物质,其下
8、即为亮棕色土层,成薄而不连续的残落物质,其下即为亮棕色土层,腐殖质类型以富里酸为主。腐殖质类型以富里酸为主。2 2、粘化过程粘化过程 黄棕壤不仅具有残积粘化,而且以淀积粘化为主。黄棕壤不仅具有残积粘化,而且以淀积粘化为主。3 3、弱富铝化过程弱富铝化过程 钾矿物快速风化,钾矿物快速风化,SiOSiO2 2也开始部分淋溶,铁明显释也开始部分淋溶,铁明显释放,因为铁的水化度较高,故颜色较棕放,因为铁的水化度较高,故颜色较棕。第一节第一节 黄棕壤黄棕壤剖面特征与景观剖面特征与景观第一节第一节 黄棕壤黄棕壤三、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三、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土壤剖面构型为OAhBts-C型。剖面通体呈不同程度
9、的棕色。O层(1-20cm),灌丛草类混交林针叶林;Ah层呈红棕色或亮棕色。质地多壤质土,粒状或团块状结构。Bts层,棕色心土层,多呈棱块状或块状结构,有棕色或暗棕色胶膜或有铁锰结核,质地一般较粘重,甚至形成粘磐层。腐殖质以富里酸为主。C层,基岩上发育的黄棕壤,其母质仍带基岩本身的色泽;下蜀黄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则呈大块状结构,结构面上有铁锰胶膜,并有少量的灰白色网纹。第一节第一节 黄棕壤黄棕壤三、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三、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u具有暗或弱的腐殖质表层和黄棕色粘化B层,通体无石灰,pH为微酸性。upH 5.0-6.7,盐基饱和度30%75%,一般铁的游离度40%。u母质不同则性质不同。
10、母质不同则性质不同。 一般为壤土粉砂粘壤土,但粘化层则多为壤质粘土粉砂质粘土,粘化率大多达到1.2。交换性盐基以钙镁为主。粘粒硅铝率,一般为2.4-3.0。第一节第一节 黄棕壤黄棕壤四、亚类划分四、亚类划分 黄棕壤 暗黄棕壤u黄棕壤 粘磐黄棕壤 黄棕壤性土 第二节第二节 黄褐土黄褐土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u黄褐土与黄棕壤处于同一生物气候带,具有相似黄褐土与黄棕壤处于同一生物气候带,具有相似的形成特点的形成特点,所不同的是,黄褐土是由,所不同的是,黄褐土是由黄土状沉黄土状沉积母质发育的微酸性至中性的弱富铝化土壤积母质发育的微酸性至中性的弱富铝化土壤。 u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
11、江淮和江汉丘陵岗地,由下蜀黄土母江淮和江汉丘陵岗地,由下蜀黄土母质发育而成质发育而成。及四川盆地西北部。及四川盆地西北部“成都粘土成都粘土”母质母质发育的发育的“姜石黄泥姜石黄泥”。第二节第二节 黄褐土黄褐土二、形成特点二、形成特点1. 1. 淋溶脱钙作用较强淋溶脱钙作用较强。上层无游离的碳酸钙上层无游离的碳酸钙存在存在,发生微酸化,但,发生微酸化,但下层下层剖面却有碳酸钙的聚积剖面却有碳酸钙的聚积“砂姜层砂姜层”。2.2. 具有具有弱脱硅富铝化弱脱硅富铝化特征。特征。第二节第二节 黄褐土黄褐土剖面特征与景观剖面特征与景观第二节第二节 黄褐土黄褐土三、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三、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u
12、黄褐土的剖面构型一般为A-B-C型。腐殖质层(A)呈灰黄至棕黄色,为屑粒和小块状结构,pH 5.56.5。淀积层(B)为棕黄色至淡红棕色,一般50cm,粘重紧实,棱柱状结构,结构面被覆棕黑色铁锰胶膜。母质层C的色泽变浅,粘粒减少,有铁锰结核,向下可出现石灰结核层,pH在7.0以上。第三节第三节 黄棕壤与黄褐土的合理利用黄棕壤与黄褐土的合理利用(一)黄棕壤与褐土的区别 黄棕壤属于北亚热带淋溶土,淋溶粘化明显,并有一定的富铝化过程,一般SiO2/R2O32.1,所以褐土与黄棕壤的边界定义比较清楚。(二)棕壤与黄棕壤的区别 黄棕壤处于北亚热带湿润地区,森林植被下凋落物层很薄(仅1左右),土壤有机质含
13、量低;矿物化学风化和淋溶、淋移作用强烈,土壤具有弱富铝化特点、粘粒硅铁铝率低于棕壤,游离铁的含量高(2%)。( (三)利用与改良三)利用与改良u黄棕壤与黄褐土的自然肥力较高,一般分布于低山丘陵,所在地区的水热条件亦较优越,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u地形平缓处的黄棕壤已大面积开垦为农耕地,山地黄棕壤则是用材林和经济林的重要生产基地。u黄棕壤一般质地粘重,透水性差。在雨季,坡地易发生水土流失,平缓地出现土壤滞水,干季又产生大裂隙,u农田应注意深耕配合增施有机肥,轮种绿肥,施用炭渣等,以改良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增加土壤透水性,协调水肥气热的关系。坡地应进行综合治理,保持水土。第三节第三节 黄棕壤与黄褐土的合理利用黄棕壤与黄褐土的合理利用1、了解黄棕壤和黄褐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2、识记形成过程与剖面形态特征与亚类划分。3、掌握区分黄棕壤与黄褐土的异同。思考与作业思考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