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2.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8411074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8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年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2.pdf(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1、 什么是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的定情镜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2、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1)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特色是“高”与“专”(3)研究的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4)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3、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原则和方法?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教育性原则方法: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个案法 5测量法4、 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和心理学的关系?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2、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他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5、试述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1、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方面:青年教师必须对教师职业的心理基础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职业心理机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这样才能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从而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2、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并且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

3、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能更主动而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3、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目前我国的非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深化改革。大胆创新的问题。 在培养目标、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需要在改革中提高。而这些课题的讨论和确定,都离不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参与。此外,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利于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水平,提高大学教师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有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搞好教书育人,并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更科学的高度;有利于教师总结工作经验,自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第二章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1、掌握人的心理活动结构:1 认知过程1

4、、心理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 意志过程人的心理1 心理动力:1动机2需要2、个性3兴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6 页4世界观2心理特征:1气质2性格3能力2、大致把握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1强烈的求知欲和成才欲望2自尊与自卑的双重心理并存3闭锁心理与交往需要的矛盾4情感丰富,但情绪不稳、容易激动3、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新特点1大学生的学习与创新2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1、与同性朋友的交往时利己和互利2、与异性朋友交往的目的比较复杂,有利己、利他,也有互利3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对象特质看:1、对同性朋友所具

5、有的特质是:忠诚有为、乐群、内向、敏感、浪漫、独特、忠厚老实等,讨厌狡猾奸诈、胆小冲动、浮夸贪心等2、对异性朋友要求的特质是:律己宽人、成熟豁达、自强、乐群、浪漫可爱、忠厚等,讨厌自高自大,虚伪势利等4、能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提出具体的措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1应该改革传统教育观念,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环境,是学生在宽松和谐、竞争向上的学术氛围中顺利成长。2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条件3结合各方面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提倡全员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与互助机制4利用网络开展心理教育,大力

6、提倡网络道德。5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毕业教育两大环节。6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随时对重点学生进行追踪,随时了解他们的情绪,给与心理辅导。高校教师还要掌握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如气质、个性等,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第三章高校学生学习心理概述1、什么是学习?我国学者对学习是如何分类的?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和行为倾向的变化狭义的学习即学生的学习,它是指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由系统的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我国学者对学习是依据学习内容分类的, 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标准的学习2、斯金

7、纳如何定义强化?他认为强化的方式有哪些?斯金纳用强化概念取代桑代克效果律中的江上概念,并特别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意义。所谓强化是使个体翻涌的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时间叫做强化物。 强化的方式: 一是根据个体操作性反应后强化物是否立即呈现进行划分,分为即时强化和延时强化;二是根据个体操作性反应后是否每次都是呈现强化物来进行划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6 页分,可分为连续强化和部分强化。3、格式塔学派是如何认识学习的?格式塔学派反对把心里复原为基本元素,认为思维是整体的、有意义的知觉, 而不是连接起

8、来的表象的简单集合;他们重视直觉组织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创造性思维。其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1)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直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完形的组织,而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连接2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是怎样进行分类的?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根据有意义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将有意义学习分为:1代表性学习; 2概念学习:概念的发现和概念的同化;(3)命题学习:下为学习、尚未学习、并列结合学习。5、人本主义是如何认识学生的?人本主义从人性本善的基本立场出发,认为在教育中应当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有责任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学生与生俱来具有向善、向上的资质。 人本主义

9、相信,学习者都具有自己选择学习方向,自己发现学习资源,以及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的能力。6、什么是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怎样实现的?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是通过 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 3运动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实现的。7、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如何理解学习?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把人的认知系统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强调心理学对人的各种任职过程的研究, 并根基对各种认知过程的心理学研究提出相应的认知模式和信息加工模式。认为学习既有穿行处理的过程,又有并行处理的过程。8、构建主义学生观有什么独特之处?构建注意强调, 学习者并不时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

10、各种形式的学习中, 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9、加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那些阶段?1动机阶段2领会阶段 3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 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 7操作阶段8反馈阶段10、大学生的学习有何特点?1、学习具有较高层次的职业定向2、学习具有更突出的主观能动性1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2学习的内容有较大的选择性3、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4、学习具有研究和探究的性质。第四章高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1、广义知识的概念,什么是陈述性知识?

11、什么是程序性知识?广义知识:对十五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陈述性知识:指需要个体有意识的回忆出来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指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具体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6 页2、什么是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怎样表征的?知识的表征是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和组织方式。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或图式来表征的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的。3、举例说明命题、命题网络和图式。命题例子:“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这个句子

12、就是一个命题命题网络例子:金丝雀是金丝雀吗?金丝雀是鸟吗?金丝雀是动物吗?图例如子:去舞厅跳舞。4、比较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阶段有何不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阶段:1、信息系进入短时记忆,并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继而出现新的意义建构。2、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中。3/、意义的提取和运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阶段:1、信息系进入短时记忆,并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继而出现新的意义建构。2、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是规则由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3、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到达相对自动化。5、什么是同化?用同化理论解释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同化:

13、 它强调学习者的积极主动精神,即有意学习的心向;强调心学习的观念必须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找到适当的同化点。上位学习: 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这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高荣程度更高的命题是,便产生上位学习或称总括学习。下位学习: 认知心理学认为,在观念的抽象、概括和包容的水平方面,认知结构倾向于按层次组织。并列结合学习: 当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是,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6、策略性知识在知识学习中的地位如何?策略性知识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不过, 一般程序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而策略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个

14、人自身的认知活动;前者是对外的, 后者是对内的。 它表达着学习者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表达着个体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7、在学习中如何运用组织策略和精细加工策略?在学习中通过列提纲、利用图形1系统结构图2流程图 3模式或模型图4网络关系图、利用表格1一览表 2双向表来运用组织策略和精细加工策略8、什么是运动技能?它如何分类?运动技能是人类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人类有意识、 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行任务的能力。分为:连续 断续;精细 粗壮;内反馈 外反馈;简单复杂。9、运动技能是怎样形成的?运动技能通过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形成。10、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运动技能?1准确地

15、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联系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6 页第五章高校学生学习迁移1、举例说明什么叫迁移?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强调迁调的作用闻一知十、 举一反三, 也可以从迁移的角度加以理解。2、什么是正迁移?什么是负迁移?正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积极影响;负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消极影响。3、比较传统迁移理论的异同形式训练说: 在各种官能之间, 或者说在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着一般性的思维技能,通过训练技能是可以促进其发生迁移,迁移是无条件、自动发

16、生的。统统要素说: 指两次学习在刺激反映连接上的相同要素。如果学习内容中元素间的一对一的对应的相同因素越多,前一效果就越大;相同因素越少,前一效果就越小;如果没有相同的因素,前一就不会发生了。经验类化说: 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要素是迁移发生的前提,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他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主体所获得的经验的内化。关系转换说: 认为迁移发生的关键并不在于掌握原理和经验的概括化,而在于对两种学习情境中共同关系的“顿悟”,特别是对手段目的之间关系的觉察,顿悟情境中的一切关系才是获得迁移的根本。学习定势说: 指在先行学习中改良学习的一般方法,也会在后继学习中促进迁移的发生。分

17、析 概括说:认为学习的迁移在于通过对两种学习清静的中和分析,概括出两者之间本质上相同和相似的条件,这种通综合分析和概括就是迁移发生的基础。4、试阐述现代迁移理论研究的缺陷1、现有理论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它们都只能解释某一特定范围内的学习迁移现象, 认知结构的迁移理论只适用与解释陈述性知识的迁移,产生式迁移理论只适用与解释程序性知识的迁移,而策略性知识的迁移也只有元认知迁移理论可以给与合理解释,所有理论都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2、已有的迁移研究主要局限于只是学习,而忽略了态度学习。品德形成和动作技能获得过程中的迁移研究。3、对主题因素和情景因素及其相会作用以及非智力因素对迁移的影响研究也待进一

18、步深入。5、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1、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人之技能与策略1 分析概括的能力2元认知策略4、定时的作用6、论述如何利用迁移规律提高高校学生学习和教学的效率?1、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论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其实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他贯穿着教学的过程,并指导教学的进行。因此,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本身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将一门学科所有的只是都传授给学生, 学生也不可能毫无选择的学习所有内容。因此, 要是学生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来掌握尽可能多的有用的知识经验,教材就必须科学精选。精选学习资料 - -

19、-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6 页3、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对精选的教学材料如何编排才能发挥教学内容的对大可迁移性呢?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在编排的时候要从促进迁移的角度出发,以最优的只是结构,最正确的呈现方式来帮助学生乃至教师实现迁移。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实现的。良好的教学程序能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因此,有效地设计教学程序对伊教学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了。5、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许多研究和实际的教学都证明,很多学生虽然拥有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学习方法,致使迁移受阻, 出现我们常说的

20、“死读书” 、 “读死书”的现象,因此,要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学会迁移1要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2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1、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学生理解一般性原理的能力2、在多种情景中应用知识,帮助学生积累迁移的经验。、当学生具有基本的理解一般性原理的能力,并具有丰富的迁移体验以后,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还应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7、试阐述迁移的结构匹配理论关于迁移的基本观点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1、什么是问题?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是如何理解问题的?问题: 指那些不能直接用已有知识经一案处理,而必须简介

21、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有三个要素构成的:给定目标障碍。2、问题是如何分类的?按问题解决的目的是否明确划分为精确问题与模糊问题按层次和水平分为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根据解决问题过程是否受对手接替活动影响4根据解决问题这对所解决的问题占有相关只是的多少可以讲问题分为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3、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有哪些特点?问题解决: 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是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的特点:1、问题情境性2、目标指向性3、操作序列性4、认知操作性4、影响问题解决有哪些因素?1、有关的知识经验2

22、、习惯定时与功能固着1习惯定势2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1问题情境2知识的表征方式4、酝酿效应5、原型启6、情绪和动机状态5、促进问题解决应当掌握哪些策略?1、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的特点:1、具有高度准确、着眼于联系的概念;2、具有双重知识结构3、具有大容量的知识功能单位4、具有大量程序性而不是事实性的知识2、帮助学生掌握运用思维策略。心理学家带有普遍性的看法是:问题解决思维策略的训练是把重点放在课题的知识上,放在特定的学科的问题解决的逻辑推理与策略上,放在问题的有效解决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23、 - - -第 6 页,共 16 页3、养成学生迁移与运用知识的习惯上6、如何界定创造力?创造要经历那些过程?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各种信息,生产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创造要经历的过程:准备阶段、孕育阶段、明朗阶段、证实阶段7、如何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1、创设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教师应当遵守并用以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五条原则:1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2尊重与众不同的观点3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4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时机5是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2、激发问题意识开发创造力3/、运用创造思维规律开发创造力(1)根据发散思维语句和思维的协调互补律,在教学中, 既要注意

24、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不被已有的偏见束缚,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 (2)根据自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协调互补规律,按照逐步推理方式进行思维,即遵循严格的逻辑规律,按照逐步推理方式进行思维,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知识或信息不足时,亦能根据有限的数据和实施对事物的本质合规律进行迅速识别、敏锐洞察、 直接的理解和整体的判断,即进行直觉思维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这两种思维得到协调发展。(3)根据逆向思维与争相思维的协调互补规律,在教学腮红, 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也一定要重视培养他们的正向思维。(4)根据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的协调互补规律,在教学中既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钟祥思维, 亦引导学生善于

25、按照事物的发展逻辑顺序,一步一步地去展开思维,如此按部就班, 循序渐进, 必然有助于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钟祥思维, 即引导学生善于多方面地从其他有关的升值无关的知识经验中吸取营养,受到启发,从而创造性地解决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5)根据潜意识思维和显意识思维的协调互补规律,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善于把学生的这两类思维结合起来。4、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使教学活动富有创造性:(1)要是教学活动具有新颖性:教学活动的立意要新;内容新、方法新,组织实施的措施新;课要常讲常新,每讲必新。(2)要使教学活动富于变化(3)要尽可能超越“给定”信息。8、问题解决过程有哪

26、些主要观点?9、试分析与评价问题解决的模式?1、奥苏伯尔和鲁宾逊问题解决模式:1呈现问题情急命题2明确问题与已知条件 3填补空隙过程1、提取背景命题2、运用推理规则3、采用一定策略4、捷达之后的检验。 2、吉尔福特智力结构问题解决模式、该模式的突出特点不仅在于它以治理结构模型为基础, 结合心理加工过程,而且在于它将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有机地联在一起,使其成为一种有独特价值的问题解决模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6 页10 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创造力?1、知识。创造力的发挥离不开知识。无数实践证明,只有在丰富的只是基础

27、上,创造力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第七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1、什么是动机?什么是学习动机?动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学习动机:就是分推动个体学习活动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2、学习动机是如何分类的?从起源的角度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从对象的性质可分为:物质性动机和精神性动机从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可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从对动机内容的程度可分为:无意识动机和有意识动机从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小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怎样?学习动机是风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因素。 在学习中, 激发学习动机固

28、然重要,但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质量才是最关键的。4、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利用该理论激发学生的动机?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该理论认为个体在投入成就情景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防止失败的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防止失败的动机都是在任务难度中等困难的情况下最强。如防止失败的动机强的人,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因为中等难度的任务既存在着成功的可能性,也存在着足够的挑战性,能满足其成就动机。 反之,成功的动机强的人,则倾向于选择最容易或最困难的工作。成功的动机强的人,对工作和学习非常

29、积极,对事业富有冒险精神,全力以赴,希望成功。激发学生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式:情感激发模式:简单点就是刺激潜能,追求目标. 冒险偏好模式:希望成功和害怕失败的矛盾冲突. 5、强化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利用该理论激发学生的动机?强化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有刺激 反应构成的。 他们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既然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那也就不可能到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中去寻找行为的动力,只能到行为的外部去寻找。可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二、提供成功时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三、利用

30、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强化学习动机四、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五、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6 页6、归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三维度六因素归因理论的基本境点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作出积极而正确的归因?归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海德、罗特、韦纳三维度六因素归因理论的基本境点:1、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2、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3、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4、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5、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

31、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6、其他,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 (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以上六项因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纳入以下三个向度之内:1、因素来源: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控 ),抑或来自外在环境 (外控 )。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各项则均为不稳定者。3、能控制性

32、: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为力。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作出积极而正确的归因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倾向。2、让学生加强建立起积极的归因模式的意识3、让学生做归因训练,把握正确归因:1说服 2讨论 3示范 4强化矫正个别干预与集体干预同步进行,主要采取咨询和定向训练两种方法。1 咨询研究人员协同教师与同学个别面谈,一方面解答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一方面通过他们提出的问题,了解他们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归因指导,提出具体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作出积极归因。2定

33、向训练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进行,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使用评价言语,对学习困难学生可降低起点,有助他们取得关键进步,消除自卑心理,提高学习动机。7、自我效能感理论是谁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什么?在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提出的基本观点是:1、自我效能感是对能否到达某一表现水平的预期,产生于活动发生之前。2、自我效能感针对某一具体活动3、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能否到达某个目标或特定表现水平的主观判断,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种活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34、 - - - - -第 9 页,共 16 页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增强愉悦体验,丰富成功经验,建立信心; 2、积极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正确归因,增强恒心。8、在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1、设置合理目标2、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4、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5、利用竞争与合作6、增强自我效能7、进行归因训练第九章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1、何为群体?与一般人相比,群体有什么独特的特征?群体也成团体,是指人们为了一定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里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群体的特征:1、群体成员之间具

35、有一定的共同目标2、群体是组织化的人群3、成员间心里相容度比较高。2、社会助长是一种什么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社会助长是指个体对他人的意识,包括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的现象。弗里德曼等人认为,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增加了人们行为的内驱力,这就出现了社会助长作用。3、心理学家们是如何解释从众现象的?心理学家从分析从众行为的原因的角度解释从众现象的,认为从众有两个基本的因素:信息压力和标准压力。4、班集体对学生个体有什么作用?具有良好班风的本集体,其积极因素多、 进步力量强, 能给学生以多方面的正面教育和积极影响。 它技能防止班级内部不健康小群体的形成,

36、抵抗不良风气、 鼻梁思想的侵蚀,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产生;又能使好的思想和行为得到产波、吸收和加强,保证学生有一个稳定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其他各种优良道德品质,锻炼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完善大学生的个性,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5、如何塑造具有高凝聚力的班集体?1、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创造同学相处的时机3、发挥学生干部骨干作用6、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间有怎样的相互作用?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间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相互作用。积极作用: 1、能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2、增强信息的沟通消极作用: 1、阻碍正是群体工作的展开;2、传

37、播小道消息。7、简述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1、平等性; 2、感情色彩浓厚;3、赋予理想化;8、大学生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1、平等原则;2、尊重原则;3、真诚原则;4、理解原则; 5、社会交往原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6 页9、大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主动交往;3、发现并赞赏别人的优点;4、合理对待批评10、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哪些技巧?1、防止争论; 2、维护他人的自尊;3、用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5、加强交往,密切关系。第十章高校学生的品德心理1、什么是品德

38、?品德与道德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品德: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标准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品德与道德的联系:1、品德的内容来自道德,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人身上的具体表现,离开社会道德就不会有个人品德2、个人的品德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家庭、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社会道德风气的发展、变化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个人的品德面貌。品德与道德的区别:1、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以行为标准的形式反反映社会生活的2、 道德的内容是整个社会的要求,特别是一定经济基础的反应,他是一个完整的

39、体系。3、 道德时一定社会生活的产物,因此, 它要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完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4、 道德是哲学、 社会学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教育学、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品德的心理结构是如何构成的?品德的心理结构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有机构成的。3、评述皮亚杰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 发生认知论 ” 。他认为,人类的知识不管多么高深、复杂,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生物学和逻辑学可以分别解释儿童智力和思维的起源和发展。他既强调心理因素中内外因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导致了心理特征不断发生的量变与质变。心理发展的原因:心理因素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

40、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与本质。个体的任何心理反应,不管指向外部动作还是内部思维,都是一种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而适应则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形式完成。心理发展的因素:支配心理发展的原因有成熟、物理条件、社会环境、平衡。心理发展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其中图式为核心概念。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儿童喜欢敲击东西图式最先来自遗传,之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和丰富,经过同化、顺应、平衡演变成新图式。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用锤子

41、敲完了用勺子敲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6 页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用鸡蛋敲了一次桌子鸡蛋碎了,以后不敢用鸡蛋敲顺应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平衡: 同化与顺应导致的适应,是机体暂时到达平衡,但这只是下一个较高水平平衡运动的开始。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心理发展的阶段: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人的动作图式经过不断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 形成了本质不同的心理结构,也就是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前运算思维阶段

42、2-7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形式运算阶段12-15 各阶段是连续的,但具有阶段性,即各阶段有自己独特的结构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先后次序固定阶段之间在可以有交叉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和结构的基础,但之间有本质差异同一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水平相当4、评述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品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提出三水平六阶段品的发展理论认为:1 道德与品行是没有意义的词语;2道德研究必须从道德判断开始,因为它提供了所有社会相互作用的标准。道德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蕴含着一个公正观念,这些阶段的形式就是公正结构,它构成了道德或规定的判断形式的公正运算与社会观点采择水平。道德发展的实质就是道德判断以不

43、变的序列在与环境结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平衡化建构过程。个体的认知水平是道德发展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认知-道德结构冲突决定着道德发展的进程,而个体在社会环境中角色承担时机则决定了道德发展的速度。、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主要奉献表现在它确证了道德发展的阶段与本质、开拓了道德现象研究的新领域以及促进了道德教育的科学化进程等三个方面;其局限性有过分强调理性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无视经济因素的影响并带有一定程度的性别偏见等。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有三:一是坚持以道德阶段为基础,实现道德教育科学化; 二是把握道德发展的本质性特征,实现道德教育理念的转变;三是遵循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我国道

44、德教育的具体情况,优化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5、评述班图拉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图拉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个体的大多数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既可在社会交往中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也可以通过榜样的观察而改变。通过对榜样的观察来获得的行为改变不同于学习者对刺激作出反映的直接学习,而是一种间接或替代的学习。班图拉所说的榜样有两种:1、真实的榜样 即让活生生的榜样在观察者面前作真实的行为操作。2、符号榜样 即通过传播媒介来呈现的榜样。社会学习理论强调道德行为通过后天学习形成和改变,环境、 教育、 榜样在儿童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形成、改变中起重要作用,他们强调教育上应注意言行一致,注重榜样的影响和奖励的方法。

45、他们重视实验研究,以实验研究的事实为依据是十分可取的,同时实验具有独创性。6、评述埃里克逊新精神分析品德理论埃里克逊通过临床观察和经验总结,提出道德或人格发展八阶段的理论:1、 学习信任的阶段2、 成为自主者的阶段3、 发展主动性阶段4、 变得勤奋阶段5、 建立个人同一感阶段6、 承担社会义务阶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6 页7、 显示创造力感的阶段8、 到达完美阶段埃里克逊的理论用近似阶段的术语揭示心理、情绪、 品德的发展, 试图找出各阶段的主要矛盾,探索矛盾的产生、解决及其与社会化、教育的关联,这比起经典

46、精神分析学家有明显的进步。此外,埃里克逊把人的道德品质,作为人格整体的一部分来考察,这种整体观值得我们重视,但是他的阶段划分和发展任务是否切合实际,还有待检验。第三, 埃里克逊的研究方法,如临床观察、个案调查及治疗经验总结等,对我们亦颇有启发。 埃里克逊的理论基本是基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如强调本能。他把性、自我情绪说成是人格发展的基力,或说成是精神病的来源。这种无视人的意识、高级智慧的人格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是反理智主义的。7、如何塑造学生良好行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贯彻罗杰斯人本主义三原则:1、真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2、通情达理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彼此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换位思考3、尊重无条件积极

47、关注。即时发现积极因素,给与学生高峰体验,让学生在闪观点中体会自己也有值得自豪的一面操作 表扬为主,塑造学生良好行为1、 不要把优点当缺点2、 鼓励强化3、 循序渐进4、 无视消退如何表扬:1、无条件正面关注标准多元,纵向比较2、要具体,不要空泛3、不要夸大4、要及时5、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兴趣等6、形式多样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如何批评:1、首现肯定积极方面再说出其不正确行为方式方法要委婉2、就事论事3、倾听申诉 首先要倾听学生,要给他申诉的时机,让他感受到你是公平、民主的4、不当众批评5、 不挖苦挖苦6、提出希望9、学生不良品行是怎样形成的?应采用那些方法加以矫正?学生不良

48、品行形成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的原因: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1家庭成员的溺爱、迁就2家庭对学生要求过高过严 3家庭成员教育的不一致性4家长缺乏表率作用5家庭结构的剧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6 页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1广义的社会环境,指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风气2狭义的社会环境,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学生的朋友、邻居、社区以及影响个体的各种社会活动。来自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学生的品德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获得的。但由于某些教育工作者存在某些错误观念或方法上的偏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间地造成或

49、助长学生的不良品行。主观方面的原因:1、不正确的道德认识2、异常的情感表现3、明显的意志薄弱4、不良习惯的支配5、某些性格缺陷6、某些需要未满足。不良行为的矫正方法:1、防范协约法2、表征性奖励法3、强化暂停法4、过错矫正法 5、榜样示范法。第十一章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什么是心理健康?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心理健康的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它主要包括: 智力正常、情绪健康、一直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良好、反映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智力、情绪身份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

50、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衡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1、 智力正常,智商在80 以上2、 了解在自我,悦纳自我3、 接受他人,善于人处4、 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5、 适应社会生活6、 热爱生活,利于学习和工作7、 人格完整和谐8、 心理行为特点负荷年龄特征2、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何意义?1、有利于大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培养健全的人格2、有利于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保证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3、有利于开发智力,促进能力发展4、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5、有利于培养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