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灾害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暴雨灾害应急预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暴雨灾害应急预案 暴雨灾害应急预案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为了减小事故造成的危害,常常要提前编制一份优秀的应急预案。那么大家知道应急预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暴雨灾害应急预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暴雨灾害应急预案1 为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紧急应对局地暴雨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家防总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防汛抗旱工作职责等文件精神,制定本预案。 当出现突发性局地暴雨灾害后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研究情况,根据险情、灾情迅速作出决定,县防汛指
2、挥部发布命令,启动预案,所在乡镇政府具体实施。 一、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职责 在市、县防汛指挥部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随时掌握重要天气信息,及时进行雨情、汛情预警,传达上级抢险救灾指令、命令等,积极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抢险救灾行动,收集、整理上报雨情、汛情、险情、灾情和抢险救灾情况。 二、乡镇人民政府、县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抢险救灾职责 当局地出现强降雨,造成农田、道路、公路、饮水、电力设施,通讯设施被冲毁,房屋倒塌或南部山区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后,各乡镇政府、县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积极行动,大力配合,通力协作,按照各自的职责,抢险救灾。 1、所在乡镇政府 防汛第一责任人的乡(镇)长
3、、村主任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处理突发事件,调查了解受灾情况,迅速组织乡(镇)、村干部,排洪机具进行排洪除险,紧急转移群众,妥善安置无家可归人员,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尽快恢复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并快速向县政府、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民政局报告灾情。 2、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 迅速派员到受灾现场处理险情,帮助群众撤离出危险地带,动用市政工程设备,疏通排水管道、泄洪渠道,保证排、泄水管网畅通。并将灾情速报县政府、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 3、国土资源局 迅速派出应急调查组赶赴灾区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组织乡镇紧急转移受威胁群众到安全地带,并在规定时限向县政府、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灾情。
4、4、相关部门 农业部门要抽调人员将农作物受灾面积、种类及受灾程度进行详细调查核实,并协助抢险救灾。 民政部门要逐村逐户排查倒塌房屋及危房,协助乡镇搞好对口迁安,安排好灾民并准备足够的救灾帐蓬和必要的生活用品,保证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地方居住。 交通运输部门要及时调用机械修复抢险道路,尽快恢复道路畅通。 水务部门要积极做好抢险全过程技术指导。 粮食部门要积极做好灾民粮油供应。 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拨付救灾所需资金。 电力部门要及时派员抢修水毁电力线路。 人武部要调动民兵预备役支援当地乡镇政府抢险救灾。 公安部门要做好抢险救灾的社会治安维护,防止坏人破坏。 供销、商业、物资部门要准备好
5、抢险救灾物资和工具,等待命令。 卫生部门要积极做好受灾地区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 气象部门要对强降雨天气加密观测预报,及时发布雨情信息。 广电部门要通过电视及时将重要天气信息及抢险救灾指令向社会公布。 发改部门要协助水利部门做好水毁修复计划安排上报和项目争取工作。 县电信局、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要确保电话通讯畅通和网络畅通。 教育部门要迅速撤出危漏校舍中的师生。 旅游部门要迅速撤离或疏散危险地带的游客。 经贸部门要迅速撤出受洪水威胁的厂矿企业单位职工及财产。 林业部门要做好林木水毁统计,积极协助乡镇政府抢险救灾。 三、局地暴雨抢险救灾组织纪律 当出现突发性强降雨时,当地政府(乡、镇)、村领导必
6、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靠前指挥,果断组织抢险救灾。防汛行政责任人不得擅离防汛工作岗位,要严格执行防汛24小时带值班制度,及时传递、发布雨、水、险、灾情信息,对迟报、瞒报、漏报、谎报灾情,造成防汛抢险工作严重失误;对不执行本预案、不履行各自职责和防汛抢险指令,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将按照省重大防汛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办法之规定,严肃查处。 暴雨灾害应急预案2 1、目的 应对可能发生的特殊自然灾害,确保城市污水处理的正常,保障公司财产和人员的安全。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暴雨、洪水期间污水处理的控制过程。 3、职责 为加强防洪应急工作的领导,成立厂防洪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4、汛期值班
7、根据发布暴雨、洪水预警的等级,安排不同的行政值班制度,各有关部门安排抢险抢修人员,做好防汛、防洪准备工作,无故缺岗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防洪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需根据不同的值班安排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防汛、防洪期间保证信息畅通,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必须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 防汛、防洪期间具体值班安排如下: 蓝色预警时,按照本厂正常管理制度进行值班; 黄色预警时,休息日和夜间除正常值班人员外,保证工艺化验部门一人值班; 橙色预警时,休息日和夜间除正常值班人员外,保证运行和机修各一人值班,防汛、防洪队伍到位; 红色预警时,防洪应急小组所有成员现场值班,防汛、防洪队伍到位。 5、管理规定 5.1准备阶段 5
8、.1.1水泵房在汛期各台水泵要确保完好,使集水井水位保持低水位运行。 5.1.2暴雨、洪水季节到来前,抢修人员应对所有抢修设备进行检修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5.1.3暴雨、洪水到来前,设备的使用部门应对本部门管辖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检查,确定其处于良好状态,并有检查记录可查。 5.1.4应通过气象台预报及时了解天气变化的趋势,按照上级的要求及时落实好防汛防洪的.措施。 5.1.5暴雨、洪水到来前,各部门应关好门窗,检查室内的悬挂物、固定物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5.1.6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需的防汛抗灾物料,合理配置。在防汛、防洪重点部位储备一定数量的抢险物料,以应急需。 5.1.7
9、通信准备,充分利用厂内内部电话网和社会通信公网,确保防汛、防洪通信系统完好畅通、指挥调度指令及时传递。 5.2工艺控制 5.2.1 当汛期水量大、集水井水位高时开启全部水泵运行。 5.2.2 工艺化验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汛期的工艺运行方案;汛期及时调整运行工况,在水量大、进水水质淡,确保总出水达标排放的情况下,尽量多处理污水水量,减少向外排放。 5.2.3 运行班在汛期加强各进出泵、反应池进出水闸门和变配电所等关键设备和部位的巡视和监控,做好设备运转状况记录;发现故障和其它异常情况及时报送设备部门或通知防汛领导小组。加强现场巡视,特别是构筑物,以防大风天气高空坠物。 5.2.4 机修班在汛期
10、前安排生产运行关键设备和变配电所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并做好室外设备的防雨工作。并及时检查全厂机械设备的接地情况,及时整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 5.2.5 根据天气预报,组织运行工预先对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完好,组织力量对厂区雨水管线进行疏通,确保畅通;适时有效地发布预警信息。 5.2.6 遇到突然降雨时各岗位将门窗关紧,防止雨水流入,影响设备运行。生产运行班组增加水泵台数,降低集水井水位,直到满负荷为之。外出巡视,必须两人一组,注意防滑。变电值班人员及时检查避雷是否发挥作用;厂抢修队员,车辆做到随叫随到,严阵以待,以处置突发事故的发生。 5.2.7 若瞬时流量过高使所有构筑物处于超负荷运行时,
11、应立即与上级部门取得联系,经上级部门同意后即开启初沉池超越阀应急排放污水,以确保全厂构筑物运行、工艺生产运行的正常。 5.3紧急情况 5.3.1造成电力中断工艺不能正常运行时,值班员应立即报告有关领导,并且坚守在岗位上,听候领导的指示。 5.3.2暴雨、洪水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时,当班人员应立即报告有关领导,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有关的抢救工作。 5.4防汛防洪后期 5.4.1暴雨、洪水后,化验岗位的人员应增加对进、出水水质检测的频率。 5.4.2修复暴雨、洪水造成的设备、设施损坏,确保各设备正常运行; 6、抢险救灾 发生重大险情后,防洪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根据事件的性质,迅速对事件进行
12、监控、追踪,并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 防洪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根据事件具体情况,按照预案立即提出紧急处置措施,供公司或上一级相关部门或当地政府指挥决策。 防洪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迅速调集本部门的资源和力量,提供技术支持;组织防汛、抗雷雨大风人员,迅速开展现场处置或救援工作。 处置重大险情时,应统一指挥、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7、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 防洪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高度重视应急人员的安全,调集和储备必要的防护器材、消毒药品、备用电源和抢救伤员必备的器械等,以备随时应用。 抢险人员进入和撤出现场由防洪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视情况作出决定。抢险人员进入受威
13、胁的现场前,应采取防护措施以保证自身安全。 防洪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按照当地政府和上级领导机构的指令,及时发布通告,防止人、畜进入危险区域。 8、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出现灾害后,防洪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报经当地政府批准,对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实施紧急控制,防止事态及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必要时可通过当地人民政府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 9、应急结束 当灾害得到有效控制时,防洪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可视实际情况宣布结束紧急应急。 依照有关紧急应急期规定征用、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在应急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原位。紧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恢复正常生活、生产、工作秩序,修复水毁基础设施,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