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修辞手法.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修辞手法.wps(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鉴赏:修辞古诗鉴赏:修辞【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技巧准确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作用1.能够运用技巧准确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作用1.1 掌握诗歌鉴赏中各类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1.1 掌握诗歌鉴赏中各类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1.2 掌握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的答题技巧。1.2 掌握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的答题技巧。【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常考题型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句的表达效果。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句的表达效果。2.某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分析其原因。2.某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分析其原因。3.请简要赏析“xxxxxx,xxxxxx”两句。3.请简要赏析“xxxxxx,xxxx
2、xx”两句。4.这首词的某句历来被人称道,任选一个角度(修辞、写法等)赏析。4.这首词的某句历来被人称道,任选一个角度(修辞、写法等)赏析。5.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5.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二、测一测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阮郎归初夏北宋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 ,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注】水沉烟:指沉香点燃时所生的烟或香气。(2)请赏析“榴花开欲燃”这一句。本题应在读懂诗歌内容的基础上, 初步理解语句的含意, 然后扣住语句中的关键字词从手法、作用等方面分析出语言的表达效果。 “
3、燃”把石榴花的静态写成了动态,写出了初夏特有的美丽清新、生机勃勃;同时此句用夸张(比喻) 的手法,将盛开的石榴花比作燃烧的火焰,写出了石榴花盛开时的鲜艳和勃勃生机。答案:此句用夸张(比喻) 的手法,将盛开的石榴花比作燃烧的火焰,写出了石榴花盛开时的鲜艳和勃勃生机。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问、双关、通感、互文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问、双关、通感、互文设问、借代、反复、用典、借代设问、借代、反复、用典、借代(一)比喻(一)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
4、化的作用。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水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水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二)比拟(二)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
5、,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 “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 “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三)借代(三)借代借用相关
6、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形象。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形象。“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门前冷落鞍马稀” (白居易
7、琵琶行 )诗中的鞍马代“客人”“门前冷落鞍马稀” (白居易琵琶行 )诗中的鞍马代“客人”“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诗中以“杜康”代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诗中以“杜康”代酒。(四)夸张(四)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
8、”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五)对偶(五)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 “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
9、难酬的苦痛。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 “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设问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 双调 蟾宫曲 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 双调 蟾宫曲 咏史以设问开篇,
10、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
11、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八)双关(八)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的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如丝(思) 、莲(怜) 、晴(情)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的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如丝(思) 、莲(怜) 、晴(情) 。竹枝词二首(其一)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明确:明确:“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2、,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 , “西边雨”是“无晴” 。 “晴”和“情”谐音, “有晴” 、 “无晴”是“有情” 、 “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 ,表面是“有晴” 、 “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 、 “无情”的比喻。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 、 “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3、 ,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 , “西边雨”是“无晴” 。 “晴”和“情”谐音, “有晴” 、 “无晴”是“有情” 、 “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 ,表面是“有晴” 、 “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 、 “无情”的比喻。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 、 “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九)顶真(九)顶真指用前一句结
14、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词) ,使相邻分句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词) ,使相邻分句蝉联。“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 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 木兰诗(十)用典(十)用典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姜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另一个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作者引用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典故,给自己增加了信心。并借伊尹、吕尚的成功来表达自
15、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一天的期望,表达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姜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另一个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作者引用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典故,给自己增加了信心。并借伊尹、吕尚的成功来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一天的期望,表达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十一)对比(十一)对比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
16、比照和呼应关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不满,对下层民众生活境况的同情和对富人高官只顾自己快活,不顾他人死活的愤慨。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不满,对下层民众生活境况的同情和对富人高官只顾自己快活,不顾他人死活的愤慨。(十二)互文(十二)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
17、,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秦时明月汉时关”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出塞从字面上看,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着汉时关塞”的意思。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 ,而应译作: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句中的“秦” 、 “汉” 、 “关” 、 “月”四字是交错使用的。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 。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惨。从字面上看,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着汉时关塞”的意思。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
18、 ,而应译作: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句中的“秦” 、 “汉” 、 “关” 、 “月”四字是交错使用的。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 。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惨。(十三)通感(移觉)(十三)通感(移觉)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
19、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把视觉描写成了听觉。把视觉描写成了听觉。四、表达效果1.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1.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2.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2.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3.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3.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4.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4.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
20、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5.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5.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6.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6.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7.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7.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8.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8.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9.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引用典故。9.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引用典故。10.互文:使文辞简洁精练。表达完备的意思,加强语句的内涵!10.互文:使文辞简洁精练。表达完备的意思,加强语句的内涵!11.设问:引人
21、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11.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12.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12.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13.通感: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13.通感: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不拘一格,行文活泼;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22、五、答题思路及步骤1、准确分析使用什么修辞(明手法)2、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是如何使用这种修辞手法的(详解析)3、修辞手法的效果或者是表达的情感(谈效果、表感情)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杨 花吴 融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睛野雪濛濛。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两句。解析: (2)通过“不斗” “不占”表现其不慕世俗的淡泊情怀;通过“自飞” “独爱”表现其追求自由、高傲不羁的品格。答案:示例:运用比喻修辞,将杨花比喻为雪,表现其颜色洁白与自由飘飞的特点。同时还运用拟人修辞, “斗” “占”二字将杨花拟人化,赋予杨花以人的情态。阅读下面文本
23、,完成下列各题。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颔联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征蓬” “归雁”自比, “征蓬”喻诗人,是正比;“归雁” 喻诗人,是反衬。雁北归旧巢,诗人却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由此可概括出答案。(1)对偶和比喻。(1)对偶和比喻。诗人把自己比喻为“征蓬”和“归雁” ,暗写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诗人把自己比喻为“征蓬”和“归雁” ,暗写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阅
24、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一句。译文: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2)本题是对诗歌写作手法的考查诗意是微风轻拂,水波荡漾,好像水晶帘幕轻轻摆动诗句巧用比喻的修辞,把烈日照耀下的晶莹透澈的水面比作水晶帘,生动形象地描画出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如同水晶帘动的清新静谧景象,美妙逼真表现了作者对夏日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答案 :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阳光照耀下的水面比作一挂用水晶做成的帘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5、水面澄澈透明、晶莹闪烁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夏日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丰乐亭游春 (其一 )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注释】 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2)结合三、四两句进行赏析,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译文:郁郁葱葱的山间绿树间交加着鸟儿的啼叫鸣欢, 万里晴空下款款的春风将落下的花瓣吹拂的四处飞舞 我就迷醉在了这一片的鸟语花飞的大好春光之中, 待到第二天酒醒的时候才发现春天已经将要结束了头两句写绿树繁茂,野鸟啁啾,春风轻拂,杂花乱飞,一派醉人的春光后面写到“明日酒醒春已归” ,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一宿醒来“春已归” (春就悄然离去) 的,因此此处用的是“夸张” 接着分析拟人和夸张的表达效果,这需要结合上下文分析,然后借助“运用什么修辞,表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 的答题模式组织语言第三句用拟人,生动地表现了春色的迷人、生机盎然 ; 第四句用夸张,表达了作者感慨春景迷人、春日短暂的心绪,写出了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 (2)运用拟人、夸张的修辞,反衬春景的迷人和春日短暂, 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问题)常见修辞方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