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云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云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致云雀一、 教学目标1. 了解雪莱的艺术构思、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让学生得到思维发展与提升。2. 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题,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3. 分析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二、 重点、难点1. 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2. 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3. 评价诗人雪莱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三、 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云雀吗?听到过云雀的叫声吗?这样的声音会引发你的哪些想象和联想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雪莱笔下的云雀,诗人从云雀的叫声中联想到了什么?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他想借助云
2、雀表达什么。1. 作者简介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好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好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雪莱生于英格兰,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22年7月8日在海上遭遇风暴逝世。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他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雪莱的诗情感丰富,激情跌宕,语言优美生动,并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代表作有自由颂致云雀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2. 关于诗歌(1) 抒情诗
3、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抒情诗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2) 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是西方近代文学两大主流体系之一,它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浪漫主义文学彻底摧毁了统治欧洲文坛几千年的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是西方文学在近代历史上的又一次“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的理论策源地在德国,但在文学上成就最高的却
4、是英、法两国。欧洲的浪漫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在1805年左右,这一时期是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创作的高峰期。第二次高潮则从英国诗人拜伦开始,他的作品在1815年至1825年间风靡欧洲,雪莱好济慈紧随其后。第三次高潮发生在法国,约从1827年至1848年,以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雨果为代表。1848年以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基本结束,但是浪漫主义思潮却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3. 创作背景据雪莱夫人回忆,致云雀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的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的鸣叫有感而作。雪莱曾说:“一首伟大的诗,是永远泛滥着智慧与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致云雀几乎体
5、现好容纳了雪莱诗论的全部要点。4. 文题解读云雀,小型鸣禽,以活泼悦耳的鸣声著称,能在高空飞行时鸣唱,能作极壮观的俯冲而垂直落于地面。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受到热情的赞颂。(二) 阅读鉴赏1. 阅读全诗,正音、划分文章层次问:划分文章层次,每个层次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全诗21节。从赞美开始,以感叹告终。全诗可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第1、2节):总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第一节:对云雀及其歌声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诗歌以一声喜悦的问候开篇,热情赞美了云雀这欢乐的精灵不事雕琢的天籁之音,为全诗奠定了诚挚热切的抒情基调。写的似乎就是诗人当时的强烈感受和
6、最初反应,其余各节全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他首先对云雀及其歌声作出总的评价好赞美: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以来自“天堂或天堂的近”,暗示欢乐歌声的神圣几乎等于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以“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表达了诗人的美学观点,他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是直接从心灵深处涌现的思想激情和形象。 第二节:写出了云雀优美轻盈的美丽美妙的姿态。这一节是全诗写得最美的一节,是一切想象的依据。写出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典型运动态势好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赋予了云雀蔑视地面、勇于追求光明与理想的特点。第二层(3-7节):具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盛赞云雀叫声的美妙动听。第三、 四节: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和
7、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这一部分则在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好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读者的同时又把读者的思绪引回云雀的歌声。第五、六、七节:诗人以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之类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问:有人说诗中的云雀是“光明的信使,幸福的化身”,请结合第一至六节简要分析。明确:云雀热爱光明,它总是迎着正在升起的朝阳,冲破云天,穿越晓雾,鼓翼翻飞,振翅高飞,而且愈升愈高,直逼碧霄,不达日边,决不罢休,不到天上,绝不止息;万道霞光,伴随着它飞行的身影;淡淡紫霭,仿佛消失于它的羽翼之旁;支支利箭,恍如发射自它的歌喉之内。它边唱边飞,边飞边唱,
8、了无滞碍,一片沉酣。它会将那露滴似的晶莹音乐沛降天宇,将那流泉般的琮琤妙曲遍洒人间,从而给下界尘携来光明,携来欢乐,携来安慰,携来温暖。问:诗人以“霓虹似的彩霞”降下的美雨与云雀出现时“降下的乐曲甘霖”相比,有什么作用?明确:极力赞美云雀的歌声,用视觉形象来描绘听觉上的美好感受,使云雀的歌声变得具体可感,塑造了云雀欢乐、光明、美好的形象。第三层(8-20节):用一连串具体的比喻描写云雀的欢唱带给人们的美好体验,并且解读出云雀歌声美妙的原因在于“鄙弃尘土”。第八节:诗歌直接把云雀比作诗人,宣扬了诗人的神圣使命:“唤醒同情”。诗歌直接把云雀比作诗人,说云雀“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
9、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从未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他以“即兴”再次强调好的艺术品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又以“思想的明辉”突出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最后两行则宣扬了诗人的神圣使命,也就是雪莱一再论及的“唤醒同情”。而以人们“从未留意过的”一句则表明诗人比一般人敏感,是“感受性最细致,想象力最博大的人”,“立法者和先知”,应该有能力有责任,揭示出常人未曾留意的真理。雪莱曾说,他之所以写诗,既不图利,也不求名,而是为了唤起和传达人与人之间的同情。而他所强调的同情,首先是对人类争取从奴役、压迫、贫困好愚昧中解放出来的事业的同情。在这里,他认为诗人当以值得关注而未被留意过希望好忧虑去唤醒全人
10、类的同情。第九节:诗人自况,“派遣她为爱所苦的情怀”而唱出的“甜美如爱的歌曲”。问:如何理解诗人把云雀比作“为爱所苦”的高贵少女?明确:“为爱所苦”其实是诗人雪莱的自况。他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业,他爱“全人类”,但是他的爱在当时甚至不被自己的同胞理解,因而诗人怀有一种“为爱所苦”的寂寞。诗,是他的爱不能自已的流露。问:简要分析“溢出”的妙处。明确:“溢出”写出了歌声的动态特征,根据一般的认知,“溢出”主要用于形容液体充满了某一容器向外流出的状态,但在这里,诗人把歌声识解为一种“液体”,通过“液态”与“歌声”的转换,艺术性地刻画了歌声的传播与流动,实现了从听觉的音乐性到视觉的画面性的转移。
11、此外,巧妙地是,雪莱还把“闺阁”识解为“容器”,歌声从闺阁传出之于液体从容器中溢出,这成对的概念关系在读者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意象图示。在这节诗中,诗人把云雀鸣声比作怀春少女为了“派遣她为爱所苦的情怀”而唱出的“甜美如爱的歌曲”。这正是诗人的自况。第十节:写飞萤与晶莹的流光、玫瑰与醉人的芳香,不露形影。接着,他又比之为飞萤与晶莹的流光、玫瑰与醉人的芳香,都像隐居深闺的少女一样,不露形影。体现了雪莱所说,诗人写诗,并非自求闻达。第十一节:写玫瑰在绿叶呵护下生发出芳菲与香甜却便宜了鲁莽的飞贼。问:“鲁莽的飞贼”指什么?这一节的意思是什么?明确:“鲁莽的飞贼”指“摧残”玫瑰的“热风”,这一节的意思是:
12、玫瑰花的芬芳使热风也为之沉醉。玫瑰在绿叶荫蔽下,绿叶遭受到热风的摧残,却呵护着玫瑰生发出醉人的芳菲与香甜,该享受着芳菲与香甜的人没有享受到,却招引了鲁莽的飞贼沉醉。第十二节:在更高的二个层次,对云雀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明朗、清新、欢说。诗人又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密集的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清新、欢悦,在更高的二个层次,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第十三节:雨后苏醒了的花蕾虽然明朗、欢悦,但还没有云雀歌声的美妙。诗人先浓墨重彩描写雨后的花蕾明朗、欢悦,然后在最后一句,笔锋一转,写雨后的花蕾明朗、欢悦,“全都不及你的音乐”。第十四节:诗人赞
13、颂云雀的歌声是神圣的极乐音流。这节诗中的“飞禽或是精灵”,呼应第一节的“欢乐的精灵,你似乎从不是飞禽”。然后以设问的方式给予答案:“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能够迸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音流。”问:第八至十四节中,诗人是如何描写云雀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诗人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从各个角度对云雀加以描绘、赞美。他把云雀比作“一位诗人”“一位高贵的少女”“一只金色的萤火从”“一朵让自己的绿叶荫蔽着的玫瑰”,使云雀的美丽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了云雀歌声的无比美妙。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借对云雀歌
14、声的赞美,倾诉了自己对自然界中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类美好前景的憧憬。第十五节:诗人认为,世界上许多有名的歌声,都没有云雀的歌声那般美妙动听。雪莱认为,没有高尚、优美的思想和情操,就不可能创造出美的艺术。因此,“赞婚的合唱”和“凯旋的欢歌”总有着某种贫乏。而“对同类的爱”和“对痛苦的绝缘”,却是他所珍视的品质,所谓“对痛苦的绝缘”指遭遇挫折而不气馁,处逆境而泰然,胸怀坦荡,超然于世俗忧戚。第十五节提出了艺术与生活和自然的关系。雪莱认为,艺术是生活的惟妙惟肖的再现”。雪莱也非常重视想象,“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不过,他所推崇的想象也来源于生活。他在谈到自然风光、山川姿色、人间暴政、战争场景和
15、人类各种文明成就时说:“我就是从这些源泉中吸取了我的诗歌形象的养料。”绮丽的浪漫主义之花,也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第十六节:云雀的歌声有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爱的悲哀”雪莱的悲哀常来源于对正义的事业、受苦的人类和真理爱得太深沉、真挚、强烈,而这爱却不为世人所理解。“有你明澈强烈的欢快,倦怠永不会出现,那烦恼的阴影,从来,近不得你身边,你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诗人认为,云雀歌声之所以甜美欢快,是因为云雀“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第十七节:雪莱认为有理性的人不惧死亡,应该造福人类,创造生命的价值。“醒来”“睡去”指对死的理解:有人认为死亡是从如梦的人生中醒来,
16、有人认为死亡是摆脱痛苦的长眠。问:诗人在这一节中提出了怎样的生死观?明确:诗人借描写云雀对死亡的态度提出自己的生死观。云雀在歌颂爱的同时,对死亡的理解比凡人更加深刻、真切。我们可以通过这一节诗句感受到,诗人自己也歌颂唉,他认为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创作出令人感动的作品;而诗人对待死亡又是及其豁达的,在生死之事上,诗人主张爱是生的真谛,而豁达则是对待死亡的正确态度。第十八节:我们最美的音乐,往往也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本节至二十节,体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共同特征:歌颂自然,以反衬人类社会的丑恶的一面和人的不幸,但也揭示了某种真理:“我们瞻前顾后,为了不存在的事物自扰,我们最真挚
17、的笑,也交织着某种苦恼,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读到此处,生活现实中的人们,会不禁产生共呜。我们最美的音乐,往往也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第十九节:诗人感叹自己不知道怎样才能接近于云雀的欢愉。诗人说自己比不上云雀,不知怎能接近它的欢愉。其实,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都奋发进取,充满热情;都追求光明,鄙弃尘土;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受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而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诗人虽然感受到了理想遥远的痛苦,但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情感从忧郁低沉走向高昂激烈。第二十节:诗人对云雀声的美妙的概括,表明艺术作
18、品美妙富饶是因为作者具有不凡的品质。第二十节对云雀歌声的美妙进一步概括,同时表明,艺术作品之所以美妙而富饶,是因为作者具有不凡的品质,高超的艺术技巧只能为“鄙弃尘土”的艺术大师所用。“鄙弃尘土”,在这里一语双关:既描写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升上高空的姿态,又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流行的诗歌理论、评价以及一般的庸俗、反动的政治、社会观念所持的鄙弃态度。第四层(第21节):表达诗人的心愿,将学习云雀的欢欣与无畏,给全世界带来欢乐、自由与真理。第二十一节:诗人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最后,诗人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云雀所熟知的欢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强烈的爱联
19、系在一起的欢欣。第十八至二十一节,诗人将云雀与人类进行比较,鄙薄人类瞻前顾后、庸人自扰,不及云雀勇于鄙弃尘土的污浊,永葆清新、欢快、脱俗。在最后一节,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学会云雀的欢欣,向全世界播撒欢乐、希望与爱得愿望。问:诗中的云雀与诗人之间是什么关系?明确:诗中的云雀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云雀,更是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云雀展翅翱翔,冲向天际,象征着诗人希望冲破世俗的阻挠,渴望自由美好的新社会。云雀隐身在云中唱歌,体现着诗人不求功名利禄、高官爵位,愿意用自己的笔唤起人间的爱与同情的高贵品格。云雀的歌声清脆动听,如同雪莱的作品风格自然清新、优雅大气。我们可以从这首诗中看到一个伟大的诗人的形象,他对社会
20、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为了人类的光明前途而不断努力。(三) 总结问:从句式来看,这首诗具有什么特点?明确:长短句的编排是全诗的重要特点,每一节都分为五行,四短一长,这是雪莱在创作的时候刻意模拟了云雀鸣唱的节奏,云雀总是在短促的几声之后拖带一长声尾音。整首诗句式错落有致,押韵和谐,节奏舒缓匀称,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问:致云雀最后4小节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明确:在诗歌的最后4个小节中,诗人运用了对比,将凡人和云雀,也可以说是现实中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作了对比。凡人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而云雀却早已超脱了这一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凡人永远都为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越云雀的境界。在最后一节诗中,
21、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得到云雀所熟知的一半的欢欣,希望能够活出理想中一半的自我。问:主旨思想明确:致云雀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具有无拘无束的浪漫精神。诗人借“云雀”这一核心意象表达了对自由与希望的追求,对自然、美与爱得赞颂,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通过“云雀是诗人”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唱出云雀般欢欣、饱含希望、超凡脱俗的歌曲,从而通过诗歌教化世人、美化世界的愿望。问:文本特色明确:诗歌中,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诗歌节奏短促、轻快、流畅、激昂,节与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极具艺术感染力。(四) 板书设计 赞美欢乐的精灵 形之美致云雀 形象 音之美 诗人理想的自我形象 精神之美 感叹渴望传递云雀的欢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