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专题细胞工程_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练习新人教版选修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8315554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生物专题细胞工程_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练习新人教版选修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高中生物专题细胞工程_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练习新人教版选修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生物专题细胞工程_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练习新人教版选修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生物专题细胞工程_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练习新人教版选修 .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1下列属于植物细胞工程实际应用的是( ) 制造人工种子微型繁殖培育抗病毒烟草培育单倍体生产脱毒植株ABCD解析:植物细胞工程应用范围较广,除外还包括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生产杂种植物,利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香料、药物等。中培育抗病毒烟草属于基因工程的操作。答案: C 2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容易获得突变体的主要原因是( ) A培养的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B培养基营养丰富,适于植物生长C纺锤丝的形成容易受抑制DDNA复制容易受抑制解析: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的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容易受一些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突变。答案: A 3在下列选项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

2、养技术的是( ) 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获取大量的脱毒苗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植株单倍体育种 无子西瓜的快速大量繁殖ABCD解析:培育多倍体利用的原理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不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取大量脱毒苗,快速大量繁殖无子西瓜必须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基因工程育种以及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受体细胞及花药离体培养均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答案: D4下列关于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是植物细胞工程的重要用途之一B培养过程中需要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悬浮培养愈伤组织细胞C培养的愈伤组织需要经过再分化产生特定的

3、组织细胞后才能产生特定的细胞产物D培养的细胞收集后一般要破碎提取有效成分解析: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过程中只需要悬浮培养愈伤组织细胞,利用愈伤组织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 2 胞的分裂和代谢产生所需要的产物即可,不需要再分化。答案: C 5下图所示为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方式。(1) 图示育种方式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有:_、_、_。(2) 过程分别为_、_。(3) 过 程 中 常 用 的 载 体 是 _ ;

4、过 程 表 示 的 基 因 操 作 步 骤 是_ 。(4) 上述育种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突出优点是_ _ 。解析: (1) 图中过程涉及基因工程,过程为植物体细胞杂交,两者都需要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支持。(2) 图中为脱分化的过程,可获得愈伤组织,然后经过再分化而得到胚状体。 (3)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为质粒。过程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某种植物受体细胞中。(4) 不管是基因工程育种还是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都会打破物种的界限生殖隔离,实现生物性状的定向改变。答案:(1) 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 细胞融合 ) (2) 脱分化再分化(3) 质粒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 打破生殖隔离、

5、实现遗传物质的定向改变、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育种周期短A级基础巩固1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是指( )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B嫁接C营养繁殖D植物组织培养解析: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叫微型繁殖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答案: D 2人参皂甙粉是人参中重要的药用成分,以前只能从人参中提取,产量低,因而价格较贵。目前可通过下列哪项技术迅速大量获取( )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 3 A基因工程

6、B植物组织培养C植物体细胞杂交D发酵工程解析: 人参皂甙粉是利用人参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而获得的。答案: B3人工种子比天然种子有许多优越性,下列对其优越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使自然状态下不结子的植物得以繁殖B方便储藏和运输C可以随意改变植物的遗传性状D可快 速、大量繁殖解析:人工种子是通过细胞工程完成的,所以可使在自然条件下不结实或珍贵的植物得以繁殖。天然种子的大量储藏和运输也是相当困难的,人工种子则克服了这些缺点,人工种子外层是起保护作用的薄膜,类似天然种子的种皮,因此,可以很方便地储藏和运输。天然种子在生产上受季节的限制,而人工种子的生产则不受季节限制,而且快捷高效。答案: C 4

7、马铃薯利用它的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种植的世代多了以后往往会感染病毒而减产,为此农民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进行种植。获得无病毒幼苗的最佳方法是( ) A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B进行远缘植物体细胞杂交C利用芽尖进行组织培养D人工诱导基因突变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获得无病毒幼苗”,根据这一点, 首先要想到作物脱毒这一技术。况且, 马铃薯本身就是无性繁殖的,而作物脱毒时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形成的脱毒苗中遗传物质和亲本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少了原来的病毒,这也是无性繁殖。答案: C 5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可以归纳为:脱分化 再分化。下列相关叙述有错误的是 ( ) A的再分化过程中,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浓度比低时

8、,有利于根的生长B植物组织培养所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C过程指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D包裹上人造种皮可获得人工种子解析: 只有将离体植物细胞或组织培养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体结构,再包上人造种皮,才能得到人工种子,而是未分化的愈伤组织,不具有生根发芽能力,只有在分化培养基上培养后,才能用于制造人工种子。答案: D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 4 B级能力训练6某二倍体植物是杂合体,下图为其花药中未成

9、熟花粉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表示的是该花粉培养过程中的_过程,表示的是_过程, X代表的是 _,表示的是 _过程,表示的是诱导_过程。(2) 图中从愈伤组织形成完整植株的途径有两条,具体通过哪一条途径主要取决于培养基成分中 _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最后获得的来源于未成熟花粉的完整植株都称为_植株 ( 甲) 。未成熟花粉经培养能形成完整植株,说明未成熟花粉具有_。(3) 对植株甲进行 _,才能使其结实产生后代( 乙) ,否则植株甲只有通过_的方式才能产生后代( 丙) 。 乙、 丙两种植株中, 能产生可育花粉的是_植株,该植株群体中每一植株产生可育花粉

10、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_种,该群体植株产生 可 育 花 粉 的 基 因 组 成 种 类 数 为 _ 种 。 花 药 培 养 在 育 种 上 的 特 殊 意 义 是_,从而开辟育种新途径。解析: 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愈伤组织继续培养,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为再分化。而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脱分化、再分化不可缺少的调节物质,且不同激素的浓度比影响再分化过程。乙植株为纯合的二倍体,所以每一株乙植株产生可育花粉的基因组成种类为1 种。该群体植株有多种基因型的纯合体,所以,该群体植物产生的可育花粉的基因组成种类为多种。答案: (1) 脱分化再分化胚状体分化

11、 ( 或发育 ) 生根(2) 激素单倍体细胞的全能性(3) 染色体加倍无性繁殖乙 ( 或经过染色体加倍) 一多缩短育种周期7下图列举了几种植物的育种方式,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 甲育种方式称为_ 。(2) 通 过 丁 方 式 可 以 获 得 脱 毒 苗 , 培 养 过 程 中c常 常 取 用 茎 尖 的 原 因 是_ 。(3) 乙 方 式 通 常 用 射 线 处 理 植 物 的 愈 伤 组 织 能 获 得 较 好 效 果 , 原 因 是_ _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12、 - - 第 4 页,共 7 页 - - - - - - - - - 5 (4) 丙方式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受体植物细胞,最常采用的方法是_。(5) 甲、丙两种育种方式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其优点是_ 。解析: (1) 由 a、b 两种细胞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获得c,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2) 植物分生区附近( 如茎尖 ) 的病毒极少,甚至没有病毒,因此常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毒苗。(3) 由于愈伤组织一直处于不断分裂的状态,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 如射线、化学物质等) 的影响而发生突变。(4) 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植物细胞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农杆菌转化法。(5) 植

13、物体细胞杂交和基因工程都能克服不同物种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而传统杂交育种由于生殖隔离而不能实现种间杂交。答案: (1) 植物体细胞杂交(2) 茎尖所含病毒较少,甚至不含病毒(3) 愈伤组织细胞处于不断分裂的状态,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突变(4) 农杆菌转化法(5) 能克服不同物种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8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 B的新型药用植物。回答下列问题。(1) 为了培养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_酶和 _酶去除细胞壁, 获得具有活力的_,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

14、进一步培养形成 _组织,然后经过 _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养技术称为_ _ _。(2) 上述杂种植株属于多倍体,多倍体是指_ _ 。假设甲和乙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 _ _ 。(3) 这种杂种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_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解析: (1) 该新型药用植物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要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才能进行体细胞杂交。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因此首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植物的细胞壁, 然后用 PEG化学诱导剂 ( 物理方法: 离心、振动等 ) 诱导二者的原生质体

15、整合。然后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杂种植株,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过程是:先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然后再分化形成植物体,利用了植 物细胞的全能性。(2) 如果植物甲、 乙是两个物种,二者不能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原因是甲、乙有性杂交所产生的后代没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也就是存在着生殖隔离。但植物甲、 乙通过植物体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 - - - - - - - - - 6 细胞杂交技术产生的后代却是可育的,因为

1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能完成正常的联会,产生正常的配子。由于甲、乙都是二倍体,因此,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后代是异源多倍体 ( 四倍体 ) 。(3) 人工种子生产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等因素限制,而且可以避免后代不发生性 状分离等优点,因此,植物细胞工程重要的应用之一是制备人工种子,用到的核心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答案: (1) 纤维素果胶原生质体愈伤再分化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2)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前者染色体联会异常而后者染色体联会正常(3) 胚状体、

17、顶芽、不定芽、腋芽( 答对一个即可 ) 9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生产药物及培育无病毒的植物等。据图甲、表乙回答问题。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 胚状体培养植物体图甲: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分类A组B组C组D组E组吲哚乙酸0 3 ppm 3 ppm 0.03 ppm 0 细胞分裂素0 0.2 ppm 0.002 ppm 1.0 ppm 0.2 ppm 花芽生长状况仍是组织切块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出根愈伤组织分化出嫩芽稍生长表乙 :植物的花芽分别在含有不同比例的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1) 离 体 的 植 物 器 官 、 组 织 或 细 胞 能 够 被 培 养

18、成 新 的 植 物 体 的 原 因 是_ _。(2) 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诱导离体的植物组织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体结构,若包裹上人造种皮,制成人工种子, 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胚状体来源于离体的植物体细胞,其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图甲中 _ 和 _ 过程,在此过程中被培养的细胞始终受_的调节( 填序号 ) 。(3) 应 用植 物组 织培 养技 术 培养 茎尖或 根尖 组织 可获得 无 病毒 植株 ,其 原 因是_ _ 。(4) 从表乙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是实验中的两种重要物质。其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19、-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 - - - - - - - - - 7 中,新芽形成必需的条件是_ _ ;而在培养形成完整新个体过程中,对它们的调控关键是_ _ _ 。解析:(1) 由离体细胞到一个完整个体充分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2) 胚状体是已分化的结构,经过了脱分化和再分化这两个过程,由表乙可知它们均受植物激素的调节。(3)茎尖或根尖很少被病毒感染,甚至无病毒, 培养过程也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可获得无病毒植株。 (4) 由表乙可以看出D 组有利于芽的分化,吲哚乙酸浓度远低于细胞分裂素浓度,而 C组有利于根的分化,吲哚乙酸浓度远高于细胞分裂素浓度。以上叙述说明细胞分化不仅与激素种类有关,还与不同激素浓度及其比例有关。答案: (1)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 脱分化再分化植物激素(3) 植物的茎尖或根尖很少被病毒感染,甚至无病毒(4) 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大于吲哚乙酸的浓度调控好不同培养期的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吲哚乙酸的浓度及其比例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